我与艺术有缘作文(和艺术结缘的故事作文)

我与艺术有缘作文(和艺术结缘的故事作文)

首页话题更新时间:2023-11-29 15:42:14
我与艺术有缘作文(和艺术结缘的故事作文)

我与艺术有缘作文【一】

有人说,艺术是一首歌,悦耳动听,美妙的歌;也有人说,艺术是一幅画,画笔均匀,淡雅着色;还有人说,艺术离我们很遥远,因而我们对它一无所知;而我想说,艺术就在我们身边,所以我们都能感受到它的存在。

艺术就在我们身边。听啊,听!“嘀嗒嘀嗒——”,小闹钟一刻不停的声音,难道是不艺术吗?“嘟嘟嘟嘟——”,小轿车发出的鸣笛声,难道不是艺术吗?还有那些神秘的音乐符号,经过不同的排列所奏出的优美乐曲,难道不是艺术吗?

艺术就在我们身边。看啊,看!这幅《松鹤图》,纸上那只栩栩如生的仙鹤、翠绿的青松,还有那缓缓流淌的小溪、圆圆的礁石,以及金灿灿的太阳,这难道不是艺术吗?九龙壁上那生龙活虎的`雕刻,难道不是艺术吗?那窗户上五颜六色的花剪纸,难道不是艺术吗?还有那皎皎明月光,清清石上泉,不都是艺术吗?

艺术就在我们身边。瞧啊,瞧!那桌上古色古香的茶具,难道不是艺术吗?那柜里陈列着的金银首饰,是那样金光闪闪、光彩照人。即使是一个棱角,一个小装饰也都那么精致,这难道不是艺术吗?那花瓶,上面涂画的每一根线条都那么柔美,每一种颜色都那么纯正,每一个人物都刻画的那样别出心裁,每一种景物都恰到好处,这难道不是艺术吗?

艺术就在我们身边。艺术就像星空,仰仰头就能望见;艺术就像大海,踮踮脚就能看见;艺术就像小花,弯弯腰就能摸见;艺术就像终点线,跑一跑就能瞧见;艺术就像果实,伸伸手就能摘见。艺术无处不在,它,就在我们身边······

我与艺术有缘作文【二】

首先,卡洛在这里很感谢各位10月8日以来对“征集旧衣物活动的参与和大力支持。征集期间,还是想和大家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关于此次捐助学校的一些情况。

这个叫丁桑慈善职业学校位于青海省最南端玉树,与西藏都昌地区接壤,有一个叫囊谦的小城内。是由囊谦县果切寺佛学院院长堪布个人所办。学校里的学生主要是由一群12-17岁左右的孩子(目前也有18岁-30岁左右的成人)组成。大多数学生在进入学校之前都是在家里从事体力劳动。由于年龄的范围也已经过了政府希望小学的救助范围,这些孩子们没有上学的机会。为了不使这群孩子在文盲的阴影中忙碌一生而可怜的终老,数年来堪布一直奔走在各级政府,试图使这些特别的孩子们得到应有的文化、技能教育。几经协商,政府允许开办一所在囊谦县城以堪布个人名义的扶贫职业学校。

学校实行四~五年的教育。目前第一批学生40人,教师3人、厨师2人、杂务数人。学校开设一系列专门课程。其中包括:语言文字、数学、翻译学、逻辑学、医疗知识、工艺美术、唐卡、藏毯设计制作和佛教次第闻思修等大类学科;还有修辞学﹑、词藻学﹑韵律学﹑戏剧学和天文历法学等小分类学术。以上内容,不仅仅起到培育贫困孩子的作用,事实上已经包括了藏族传统文化的全部精髓和当代生产生活迫切需要的中外文化。因此,学校的定位是专业且眼光深远的。学校聘请专门的老师住校任教,根据学员的班级分别进行各类学科的传授。培育出来的人才,不只是对自己有改变命运的`实力,对民族的文化传承弘扬、汉藏文明的交流等都是非常有意义的推动。此等有长远价值的育人工程,是对国家民族进入大繁荣、实现中国梦的有力支持。

学校实行寄宿生制度。学生的一切生活、住宿、学习用品,衣服等和师资、教材、人员工资等费用,都由堪布一人独自提供。

学校现在的建筑面积有5.5亩,每亩地购置费用有25万元。建筑房屋面积大约1500 平方米,每平方造价1300元,总费用三百多万。现有三名教师和两名厨师要发工资,教师工资每月4000元,厨师每月工资1500元。由于该学校不在政府义务教学范畴内,政府没有资金和补贴。所有的负担都压在了堪布一人身上。先前也有借款和贷款。目前只能暂时维持这第一批学生。曾经有电视台记者前去采访拍摄纪录片,也进行过详细的报道。目前严重缺乏资金,学校的建造也一再拖延。沉重的负担再加之原来学生租住的校舍的租金压力,不得不转到尚未竣工(目前教学房完全是毛坯墙体,桌椅缺乏)的校址里学习。随着藏区天气一天天变冷,很快就要大雪封山了,这也会使未完工的工程和同学们的学习生活造成更严重的威胁。

恳请大家不管是对旧衣物的寄送,还是资金的捐助,都能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和爱心。学校也会全程提供所有学员的照片、家庭情况等详细资料,全部建设过程、相关人员,衣物的派发以及资金募集运用都会通过网络公开透明,也会随时供社会爱心人士监督。

在此,我公布学校资金筹集负责人尕玛丁桑的相关账号信息:中国银行(广州素社支行):尕玛丁桑6216611900000288355;电话:15184345333。各位有缘人可随愿将善款金额、汇款时间和账户名称(如果选择网上汇款,可直接发送截图一同发送到堪布噶玛丁桑仁波切的邮箱2318835311@qq.com,以方便堪布查收。

关于更详细的学校近况,卡洛也会在11月中旬,亲自赴当地学校,为各位做更深入的报道(后续)。卡洛的电话:13916157809也随时为大家畅通。

关于果切寺,卡洛也想再做一些简介

几年来,堪布尽自己所能地做了很多对众生和佛教有利的事情。在汉藏两地朋友的帮助下,十几年来,对大约佛学院270名学员、闭关中心十数名长期闭关僧人和养老院43名孤寡老人所有的生活教育医疗等一切支出都做到了全部负担、完整地供养,培养了合格的僧才。现在数批毕业堪布(佛学教授)已经到各地担任弘法主持工作。由于果切寺与外地隔绝,交通不便,政府也帮助修建了十几里的路段。堪布几经努力恢复了地震后佛学院的建设,一切相关工程也都在持续进行。

愿所有见文的有缘人,能给予帮忙和支持!

我与艺术有缘作文【三】

我一直想学一门艺术,妈妈见我对书法情有独钟,决定带我去报读书法班。我感到非常的开心。打这天以后,一到双休日,我就到少年宫学习书法。

一开始的时候,我学得津津有味。书法老师教我们使用毛笔,教我们蘸墨,教我们写字的正确姿势,还教导我们学书法一定要认真,不能有一点马虎。老师讲的这些基础知识,我几乎都能背出来了。由于学得认真,我的毛笔字写得很好,不时得到老师的称赞。我心里甜滋滋的,谁说学一门艺术有多难呢?其实也不过如此吗!

可是后来,书法老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每天回去都要练习最基本的笔画,一写就是十几张,写完了还得让老师亲自检查。我开始厌倦了这些枯燥无味的练习,让我失去了自由。书法成了我的负担。有一次,我向书法老师抱怨,为什么这么简单的练习都要写那么多遍?

书法老师并没有生气,只是很严肃地对我说:“学书法就需要认真,坚持,不经一番彻骨寒,怎得梅花扑鼻香……”随后,老师又给我讲了王曦之学书法的故事和达.芬奇画鸡蛋的故事,还教导我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我认真地琢磨了老师讲的一番话,觉得很有道理。和王羲之相比,我真是太惭愧了!于是我又全身心地投入书法的学习中。

暑去寒来,经过不懈的努力,我终于学到了书法的真本领,其他基本功更不在话下。在读法的漫漫长路上,我愿意一直走下去。我深知,不经一番彻骨寒,不得梅花扑鼻香。

我与艺术有缘作文【四】

我家有好几件工艺品,但我最喜欢的是套娃。套娃是一个装一个的,它们的形状一样,而大小不一。今天听老师说了,套娃有五个的、七个的、十个的、十二个的,最多的还有十五个的。我的套娃只有五个。

制作套娃要在春天的时候,把树砍下,把皮剥掉,然后放好长时间,有的甚至要放一两年,把水分蒸发掉才能做。如果要做十五个的,必须需要非常薄的木料。

我的套娃外形是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姑娘,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一张色樱桃小嘴,笑得合不拢。她头戴着一个沙巾,穿着一条金黄色的裙子,里面还有一条粉色的小纱裙,上面有紫色的小花,好看极了。套娃就像妈妈和她的孩子,她们一个套一个,所以叫套娃。

套娃象征着快乐,幸福,所以我很喜欢套娃。套娃是一个装着记忆的小娃娃,只要一打开这个套娃,我就会想起一些美好的事情。我的套娃是一个小公主,又像一个小天使。

我喜爱我的套娃。

我与艺术有缘作文【五】

在古老的中国,流传着形形色色的艺术文化,它们有着典雅而神秘的风韵,也证实了炎黄子孙的聪明和才智

古诗是中国的'一大文化艺术作品,表现了古人的心情和感悟,有的还描写了风景和植物等,就如我们现在的写作一般。唐代的李白、杜甫,清代的李清照,宋代的杨万里;他们都是著名的大诗人,也是古代的艺术家。所以,古诗是文学中的一门艺术。

弦乐器是古人用来奏乐的乐器,在古代的宫廷里,那些奏乐的宫女们面前摆放着一架架古香古色的古筝或箜篌,弹奏出的声音如同高山流水,时而柔和,时而空灵。古筝和箜篌这两种乐器也算得上是古代的极品乐器,只有在宫廷和大户人家中才能看见。它们的乐声被世人称赞,今天也有不少人喜欢欣赏。所以,弦乐器是音乐中的一门艺术。

陶瓷,人们常说:景德镇陶瓷甲天下。没错,陶瓷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手工作品,它的主要原料是泥土。先用泥土做成想要的形状,然后再煎烤,成型后,再上色,一个美丽复古的陶瓷作品就这样完成了!有时候,我们不得不佩服古人的聪明才智,一些不显眼的泥土竟能做出如此美丽的陶瓷作品。所以,陶瓷是手工中的一门艺术。

水墨画。中国古代的水墨画也是很有名的,古代的画家利用水墨画把祖国的壮丽山河,名胜古迹都描画的淋漓尽致,不但是祖国的壮丽山河,就连徐悲鸿的骏马,齐白石的龙虾,这些再普通不过的动物也令人拍案叫绝,可想而知,中国的水墨画是多么出名。所以,水墨画是美术中的一门艺术。

中国的艺术还有很多很多,它们说不完也道不尽,中国的艺术是不可低估的,它们值得我们去学习,去欣赏。我爱中国的艺术!( 文章阅读网

我与艺术有缘作文【六】

看到《艺术哲学》这个名字的第一反应:这一定是本偏理论化的哲学书,读过以后,感觉它更像是一本介绍意大利,尼德兰,希腊历史,种族,风俗习惯与艺术的书,并没有想象中的那样枯燥乏味,反而更加吸引了我去了解这些城市的过去,去感受它们的文化,去品味它们的艺术生活。

《艺术哲学》是法国的伊波利特·丹纳所著,我看的是张伟所译的,据译者介绍,丹纳是深具传奇性的天才人物,就连他也被丹纳广博的学识、独特的思路、缜密的分析以及精辟的见解所折服,我就更不用说了。这本书一共有三篇,分别是意大利的艺术哲学、尼德兰的艺术哲学和希腊的艺术哲学。大致都是围绕时代,种族和风俗来写,各有各的特点。作者开篇就提出这样一条规律“艺术作品必然与条件完全符合,任何时期的艺术品都是按照这一规律产生的”,然后用意大利的绘画史来证明和应用这条规律。作品与环境必然完全相等,不论什么时代,艺术品都是按照这条规律产生的,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这条规律同样适用。艺术确实源于生活,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甚至是一群艺术家,必须正确设想他们所属的时代精神和风俗概况,必须投身于它们当时所处的生活环境。就拿意大利和尼德兰来说,因为自然环境的不同,意大利的目光转向了健康、有力、活泼的人体,所以意大利绘画多表现理想的美丽的人体;而尼德兰多表现现实的甚至是丑陋的人体。

在意大利,色调是固定的,在佛兰德斯,景物的色调总是随着日光和周围水汽的变化而变。说到这,我又想到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在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环境下,使得文化具有了差异性,也正因为不同的环境,才有了多姿多彩的文化和艺术。“艺术作品必然与条件完全符合”,在丹纳的条件里,‘种族’是一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因为种族的不同,日耳曼族与拉丁族不仅在艺术上的本性对立在风格与趣味上也形成了类似的对比。“后者与前者相比,虽没有那种塑像般的美妙形体,情趣粗俗一些,性情比较迟钝,但精神的安稳,气质的冷静,使他们能更坚实地把握住理智”。《艺术哲学》从意大利,尼德兰,希腊的地理位置,人种,风俗习惯,历史,政治等因素谈起,到其艺术形式的产生于发展,向我们论证了开篇所提出的规律——不同的环境决定不同的艺术风格,也说明艺术来自生活,是生活给了它发展的空间。所以,要成为一个优秀的艺术家,不单单要有强烈的自发的,独特的情感,更需要的是一颗热爱生活的心,对风土民情的细微差别有着高度敏感的心。

在欧洲的诸多文明古国中,意大利算是一个十分特殊的存在,在加上本人对这个城市的偏爱,我更喜欢谈谈我眼中的意大利。关于意大利画派的特征,其中有一点令我印象深刻:意大利画派轻视和忽视风景,却把人物作为主题。书中也提到过“艺术从质朴走向完满所前进的一大步,便是创造了完美的形体,这是理想的慧眼而非寻常肉眼所能发现的形体”。之所以特别提到这点,是因为想到了顾凯之提到过“凡画,人最难,次山水,次狗马,台榭一定器耳,难成而易好,不待迁想妙得也。”人物画也是中国画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魏晋南北朝时期,人物画占据着重要地位,至于山水画,直到隋唐才独立出来。两者相比,有共性,也有异性,相同的是都重视人物,不同的是对人物的偏重点却大有不同,前者表达理想的人体,后者以形写神,更注重人物的传神。关于他们之间的不同又恰巧说明了之前所提到的规律“艺术作品必然与条件完全符合”。

可想而知,封建思想根深蒂固的中国怎会与接受了文艺复习洗礼的意大利创造出同等风格的艺术作品呢?对于轻视风景,重人物的思想我也是能接受的,谁让事物的发展是一个波浪式前进的过程呢?书里也解释了意大利艺术表现人体的原因,我认为那些例子太过于黑暗,免不了背叛,仇恨和害,对于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来说,尽管未曾身临其境,却仍不想多提。现在的'时代背景也有着与之相对应的产物,要想同样的艺术在世界的舞台上再度出现,除非岁月的车轮退回到有那样一种环境的年代。

此书着实令我受益颇深,只可惜我才疏学浅,无法用自己的拙笔体现丹纳艺术的灵魂深处,在今后的学习中,我定刻苦钻研,交上更令人满意的答案。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