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美德弘扬家风作文(家长写的传承优秀家风作文)

传承美德弘扬家风作文(家长写的传承优秀家风作文)

首页话题更新时间:2023-11-16 08:49:29
传承美德弘扬家风作文(家长写的传承优秀家风作文)

传承美德弘扬家风作文【一】

家风是一个家庭乃至家族多年来形成的传统风气,承载着整个家族的生活态度、文化理念、价值观、人生观等。良好的家风能让继承者立身于社会,是一种使人终身受益的品质。她让家族的每一代人明白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明白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她塑造出人们高尚的品格、高雅的举止、非凡的气度。生活中,每个人的性格特征、道德修养、为人处世等,无不烙印上家风的印记。

在泱泱数千年的华夏文明中,曾出现过很多显赫的家族,他们大多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家风、家训和家教,成为后世学习的典范。我不禁想起中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梁启超先生。“一门三院士,满庭皆俊秀”这句话就是他对九个子女言传身教的`最好写照。他的长女梁思顺是诗词研究专家;长子梁思成是杰出的建筑学家;次子梁思永,中国近代的考古学开拓者之一;三子梁思忠,毕业于美国西点军校,参加过淞沪会战,二十五岁不幸早逝;次女梁思庄是我国图书馆学领域首屈一指的专家;四子梁思达是经济学家;三女梁思懿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四女梁思宁投身新四军,从事革命宣传工作;五子梁思礼是我国著名的火箭控制专家。

这些人里面,最为人们熟知的我想也许是梁思成和他的妻子林徽因,而他们的儿子梁从诫先生也是杰出的,他领导创办了中国第一家完全民办的环保组织“自然之友”,为我国的环境保护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这个家族之所以这么成功,我们从《梁启超家书》中就不难找出答案。他写给孩子们的书信中用词浅显易懂,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子女成长和学习的关心,又不时发出自己的见解和对他们的严格要求。每一封书信都充满了梁启超先生作为一个父亲对子女的谆谆教诲。

相较之下,我的家庭平凡的太多太多,只是中国千百万家庭中普通的一员。家里有欢乐也有争吵,但更多的是还是快乐和温馨。我的父母虽然没有什么渊博的学识,但他们交给我做人的道理和对生活的态度,让我能够在和谐的家庭氛围中健康自信的成长。父母对长辈的照顾和陪伴让我明白“孝”的真谛,父亲每晚读书的习惯同样变成了我的习惯,母亲的勤俭持家是我从小就有了节约的意识,奶奶用粗糙的双手教会我要辛勤的劳动才有丰收的喜悦,姥姥告诉我做人要忠厚朴实,诚信待人······正是他们的言传身教才使我能健康的成长。

传承美德弘扬家风作文【二】

家教家风,是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站立的脊梁。

家教家风之于人,体现在他的日常点滴之中。对老人傲慢,对他人轻狂,对朋友无信,对自己不负责任,很大一部分的责任来自于家教的缺位。记得南京初中女生当街扇了自己父亲一耳光,原因是父亲没有办法满足她买苹果的要求。不知道一记耳光扇醒了那位父亲没有?不知道天下多少父亲的脸开始感到滚烫?一记耳光,扇碎了很多爱之深的`梦寐。反问一句,在责难孩子无“礼”的同时,我们是否应该拷问一下这位父亲,在平时的家教中,又传递了多少“礼”呢?如果回答是否定的,我们又有什么理由冠冕堂皇地责怪孩子的无礼?甚至作为道义之人评价他人的功过?

无疑,良好的家教家风,是一个家庭或者家族的传家宝。

家教家风之于民族,也体现在重真情、尚大义的氛围之中,更是这个民族的传家宝。

对规矩的敬畏,对秩序的维护,对法治的遵守,无不是家教家风的集中体现。八达岭野生动物园老虎吃人事件的结果尚未尘埃落定,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对规矩的漠视,才造成了如此悲剧。如果稍稍敬畏一下动物的习性,敬畏一下景区的警告,还会有命伤虎口的悲惨结局吗?汶川大地震中,十三亿人口瞬间凝结为铁板一块,八方支援,短短几年,重新矗立起了一座新城。我认为其中最重要的力量是一个民族最传统的“礼”的莅临——仁、义、礼、智、信从未缺席!

主席在2017年中秋团拜会上有一段讲话,值得我们铭记于心:

“中华民族历来重真情、尚大义……也才能铸就守望相助、天下同心的人间大爱。我们要让真情大义像春风一样吹遍神州大地,吹进千家万户,给每一个中华儿女带来温暖。”

这是我们民族复兴的理由,也是我们民族的传家宝!

传承美德弘扬家风作文【三】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家风是什么?有的人说家风就是勤俭持家,有的人说做人不忘本,也有的人说尊敬老人,爱小朋友之类的······我家的家风是最简单的——爱之风,诚信之风。

爸爸妈妈在我很小的时候就教育我要尊敬长辈,要勤劳,要有一颗爱心。当然,他们也会以身作则。

一次,奶奶生病了。爸爸妈妈每天守候在奶奶身边,直到奶奶好了为止。受到爸爸妈妈的影响,我也跟他们一样尊敬老人。

妈妈每次教会我要有善心,要有爱心。

听说现在不能扶起摔倒在地下的`老人,你一扶起老人就说是你让他摔倒的。一次,我跟妈妈出去逛街。看见有一位老奶奶摔倒了,妈妈正准备去扶。我把妈妈的手拉住,说:“妈妈,现在好多老人见到你扶他起来,你一扶起老人就说是你让他摔倒的。”

妈妈说:“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吗?做人要有一颗爱心,见到摔倒的老奶奶怎么能不帮助她一下呢?如果老奶奶说是我把她摔倒的,那就付一点医药费呗。”我说:“可是···”妈妈打断了我,说:“做人要有爱心。”

说完妈妈就去扶了一下老奶奶,没想到老奶奶却说:“谢谢你啊,年轻人。”妈妈走过来跟我说:“看到没,做人要有善心,要有爱!”

妈妈的举动感染了我,我以后见到摔倒的老奶奶就扶起来,因为做人要有善心嘛。

爸爸每次都嘱咐我做人要有诚信。一次,我去帮爸爸买东西。买完过后,由于我买完东西后十分匆忙,没有看找了多少钱。回去后,直接把钱交给了爸爸。爸爸看后,多出了5元。爸爸把我叫过来,说:“老板给你多找出了5元,你把钱送过去。”我说:“爸爸,我不想跑了。再说,多给5元钱不是更好吗?”

爸爸说:“做人怎么能这样呢?贪图利益,做人有讲究诚信,如果你不讲究诚信,别人会怎样对你?”听完,我把钱交给老板。老板是一位老爷爷,他说:“谢谢你啊,小朋友。我年纪大了,找的时候没看清楚。你把钱送过来,真棒啊!”

学会了妈妈身上要有善心,有爱心;学会了爸爸身上有诚信。把两种加在一起,我就是爸爸妈妈的结合版。

是爸爸妈妈教会我要有善心,爱心,诚信。这些简简单单的家风,却使我受益匪浅!

我们家的家风——爱之风,诚信之风,希望你永驻在我们家,使我们家变得更加完美。愿我们家的爱之风,诚信之风能感染全世界,让全世界都生活在爱的世界里!

传承美德弘扬家风作文【四】

在我们家没有什么成文的规定,大家也不会把家风这个词挂在嘴边。但是我认为家风是一种精神的传承。祖辈们虽然没有说,但在他们的一言一行中无不为子女树立榜样,我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这就是我们的家风。

勤劳,这个词用在祖辈们身上是在合适不过的,当年,因为村子穷,爷爷凭着自己的手艺在外工作,打拼;奶奶亦是如此,终日坐在缝纫机前为别人做新衣,而为自己子女做的新衣少之又少。他们每日起早贪黑,有时天还没亮就要起来做事养家糊口,只有靠自己的身体肩扛手拿,有时要走很长时间的路才能到自家地里干活,不知道穿破了多少双鞋,所以他们辛苦赚来的钱,从不乱花。

孝顺,在爸爸身上我看到了完美的诠释,虽然常年在外打工,打他无时无刻不思念家人。每星期总会打几个电话询问爷爷奶奶的身体状况,家里有没有什么需要的日常用品,尽管跟他说,为了不让爸爸担心,爷爷奶奶从来都是报喜不报忧。未雨绸缪,俗语说得好“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许多人都是大难临头才思考,这就显得太匆忙。父母总是想得很远,有时我不理解,为什么这样做,到事情发生后我才明白。此后我也开始考虑事情的可持续发展性。

善良,这个词我们全家都有很好的体现。一次妈妈在厂里捡到一只奄奄一息的白猫,带回家里,我们给它洗澡,喂它喝牛奶,但是几天后它还是离开了这个美好的世界。可能是它患上什么病。几年后家里有养一只狗,到现在为止,已经养了三年。

家风说也说不完,道也道不尽,每个人的家风都不相同,但是都是好的。严格遵守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使我们的民族文化在我们这代人身上继续传承,这就是我们家的家风。


传承美德弘扬家风作文【五】

康熙曾给武夷精舍赐一块匾额,上书“学达性天”。从事朱子文化研究已有26载的朱杰人认为,这四个字把朱子一生最重要的贡献写出来了,意思是朱子的学问达到了人性和宇宙的本源,为一度被边缘化的儒学补上了宇宙论和心性论的缺口。

陈来指出,朱熹论道德的思想有许多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如朱熹关于理性与、道理原则与个人私欲关系的看法。朱熹阐发了古代“道心唯做,人心唯危”的思想,认为“人心”与生俱来。但如果“无所主宰,留而忘返”,社会就会“危”。要使人心不致危害社会,就应该用“道心”主宰“人心”。朱熹认为道心的特点是公,即反映了社会公共的道德法则。

“朱熹在那个时代,还没有从加强法制以约束人的行为来考虑,所以朱熹的方法是完全诉诸道德,这是理学的局限性,但突出道德意识的重要性还是难能可贵的。”陈来说。

朱熹和理学还提出“天理”和“人欲”的问题。朱熹认为,应当受道德原则的制约。“所谓‘存天理、灭人欲’,就是坚持道德不能建立在的基础上,必须建立在理性主宰、责任意识、美德培养之上,主张用反映社会共同要求的道德原则来克服违背公共道德的私欲,把外在的道德规范化为人体的内在自觉。”陈来指出,这在当今社会仍有重要的意义。

“当然,在理性和的关系方面,朱熹对有些问题的处理并不完满,他比较忽视和生命力的满足,未能重视理性和也有统一的一面。”陈来说,整体而言,朱熹的思想对封建时代的精神文明和民族精神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传承美德弘扬家风作文【六】

自古流传一句话“富不过三”,这究竟是为什么呢?中国历史上各朝各代都经历强盛后走向灭亡。这其中的缘由,值得人们深思和探索,世人都想把自己的家业一代代传下去,永兴不衰,可为什么最终没有实现呢?

如果我们细细去观察不难发现,各朝各代各家之所以走向灭亡,是因为自己的子孙没有好的传承祖宗的宗训和家风。

我们从历史上可以看到各个朝代和各位帝王各个家族和其家业的兴盛,开始都是以德立业,励精图治、克勤克俭、奉公守法、福民泽世,修德不仅是立业的根本,也是成功事业、幸福人生、家业能够源远流长的关键。

而随着社会发展,物质水平的提高,一些人放弃了精神修养,扭曲了世界观,许多豪门还达不到“富不过三”,而是富不过一、二代,甚至几年,其原因不外乎是道德缺失。有些人富起来后,和原先判若两人,骄奢淫逸,以逸待劳,肆意妄为,违背伦常礼法,自己挥金如土,全没有为民众造福的观念,长此以往,他们必将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自作孽不可活”,这句古话不无道理。高尚的德行要培养并保持下去,良好的家道要秉持传承下去,才能使家族和家业昌盛不衰。常言道,厚德载物,以厚德对待他人,无论是聪明、愚笨还是卑劣不肖的都给予一定的包容和宽忍才能将家业世代传承。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做好我们自己,搞好家庭和谐,让我们的子孙把良好的家风传承下去才是国泰民安的基础。其实中华祖先给我们后世子孙留下来了很多好的家训,值得我们去学习和继承,如“了凡四训”、“弟子规”、“朱子治家格言”、“孝经”等等。在家风方面,宋朝范仲淹为世人做出了典范,他平生尽为善事,设粥厂、办义学、兴天下之利,他贵为宰相,朋友和大臣们给他办后事,去后边买棺材的钱都没有,但范公的高尚道德被千古传颂,至今范氏子孙走到哪里都受人尊敬。

在家庭中,老人要宣扬家风,父母要示范家风,夫妇要学舵家风,子女要继承家风,兄弟姐妹要意比家风,孙辈要顺受家风,让我们良好的家风代代传承下去,让我们的家庭和事业泽世流芳!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