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让为题的作文300字左右(以什么为线索的作文300字)

以让为题的作文300字左右(以什么为线索的作文300字)

首页话题更新时间:2024-03-29 05:10:35
以让为题的作文300字左右(以什么为线索的作文300字)

以让为题的作文300字左右【一】

老家有一位邻居老奶奶,她的脸上有一大块紫红色的胎记,几乎遮住了半边脸,怪吓人的,我从不敢与她正视。

她一个人住在低矮破旧的平房里,听奶奶说她的老伴去世多年,儿女们各自成家另住。她说话不怎么利索,操一口外地口音,平常很少有人去串门。只有我,那个曾经扎着两只小羊角辫的小女孩,经常与>小伙伴们在她家房前屋后来回穿梭,对她的召唤却爱理不理,反正听不懂她的话。

那是一个寒冬,湖面上结满了冰,我禁不住冰雪世界的诱惑,偷偷溜出了家门。老奶奶家的屋檐上挂满了冰棱,晶莹剔透,远看如同钻石般显得华贵,近看却似一个个冰椎要扎人。屋顶上大雪覆盖,宛如童话世界里的宫殿。湖面上结的冰很厚了呢,站在上面没问题吧?

我瞧了瞧四周,只有老奶奶倚在门前四处张望,依然向我招手,嘴里咕咕哝哝不知在说啥。我踩着雪走向河边,吱嘎吱嘎的声音与我的心情很是相映呢,摸一摸,敲敲,厚着呢!我轻轻放一只脚在湖面上,结实着呢;再使些劲儿,没有破裂。没等我踏上另一只脚,看似结实的冰裂开了,它如同打碎的镜子般,许多裂纹顿时散开来,我的脚踏入了刺骨的河水中,吓得“啊??”地尖叫起来。

就在身子即将失去重心时,突然有一双苍老的手伸向湖中把我的`脚拉了出来,抬头一看,是老奶奶,她气冲冲地把我扯回小屋子里,倒了一盆热气腾腾的水,让我把那冻得通红的脚泡入水中。

偷眼瞄了正帮我揉脚的老奶奶,猛然发现她脸上不似印象中狰狞恐怖,舒展开的印记失去了往日的怪异,犹如一抹胭脂红。她的手依然粗糙,摸在我的脚上却是暖暖的,柔柔的,把我的恐惧感都驱散了。

爱如胭脂红,驱散了寒冷恐惧;爱如冬日暖阳,浸润了我的心田,我会永远记住那一抹红。

以让为题的作文300字左右【二】

我们继续走着……

我不是见了每个乞讨者都给一两块钱的,或许是因为那个未断奶的婴儿吧,无论如何单凭这一点我肯定会给的。有的时候看到一些断胳膊少腿的`也给,虽然只是一点棉薄之力,但多少给一点心里也就不存在内疚了。

这样的情况在城市随处可见,不能笼统的说这是社会问题,我们或许可以把这种情况看成是一种必然,相信很多人都知道“丐帮”一词,不可否认这是一个具备规模化,规范化,统一化,具有职位大小之分的集团。按理说我应该在集团前面加特殊俩字,但又觉得加上这俩字就显得人和人有了歧视。我们是有情感的,乞丐是具备操控情感的。这两者不存在欺骗因为我们有时看到的并不是假象,在我们还算过的去的情况下给予一些;;又何妨?当然有一种乞讨我无法习惯,比如我看到过有的年轻点的人,在地上扑张白纸写着某某年高考状元因家境贫寒…类似的东西。我看不下去,在我看来这样的人既没有丧失劳动能力,也不曾老弱病残,我想完全可以凭借双手换口饭吃嘛?那么好,既然如白纸所说某年高考状元,那我想该校竟然如此有目无珠,竟然不知此人是高考状元!该校既然可以培养高端人才却不知资助高端人才的市场潜力?何其肤浅何其吝啬?

有时发现了一些就写一点,让心情平静下来,但挪到书面上总感觉不禁人意,就好比我们常说的狗肉上不了席面。

以让为题的作文300字左右【三】

看完了蔡崇达老师的《皮囊》一书,不禁为其中的细腻感情而震惊,其中我最喜欢的就要数《母亲的房子》一篇了。

在《母亲的房子》这一篇中,他的父亲在迎娶他的母亲时许诺给她买下一栋房子,并以两人的名字命名。他买下一块地,并以两人的名字写了对联,挂在上面。后来父亲因为工作不顺,颓废了,在家里也不出去挣钱,只剩母亲一人养家,可她也没说什么。后来父亲又因不慎跌落,生了一场大病,最后落下了个左半身瘫痪的下场,使本就贫穷的家更加不堪一击。

可母亲从未放弃过父亲,一直暗暗支持、宽慰他,即使父亲不太理解也不想去理解这种帮助。父亲去世以后,她把对父亲的爱转到了房子上,即便知道房子马上就要被拆掉了,这是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可她仍然不顾别人的反对,一有闲钱就去改建房子,最后以她和父亲的名字命名了这座房子。蔡老师虽然知道在他人眼中这是件怪异的'事,可他也支持着母亲建完房子,因为他知道,这是母亲对已逝的父亲的一份浓浓的爱。

通过这本书,我们可以感受到他们家之间的那份浓浓的亲情,是在父亲身患重病时仍不离不弃,打气加油;那份浓浓的亲情,又是母亲坚持替父亲修建好房子;那份浓浓的亲情,还在于母亲四处奔波,只为让父亲的灵魂在天堂过的更好;那份浓浓的亲情,是蔡老师愿意用自己用来买房的钱去替父亲修好那栋房子;那份浓浓的亲情,是蔡老师在闲暇之余会去翻动地图,只为找到母亲的那栋房子,让自己有家的味道;那份浓浓的亲情,是家人对父亲老小孩的任性的宠溺;那份浓浓的亲情……

我同情他们的不幸,不能有一个健全的家,要承担比同龄人更多的东西,甚至苦苦付出,到头来却被人误解的无奈,却又羡慕他们虽然过得清苦,但是有着许多人没有的亲情。如果让蔡老师再重新选择一次,他会选这个家吗,我觉得他会,因为我从他的文字中感受到了他对他的家和他的家人那份浓浓的、无法割舍的、无比看重,值得他为之付出所有力量的爱。

十分感谢蔡老师的这本书,让我明白了亲情可贵,更是体会到了他们家中那份可贵的浓浓的亲情……

以让为题的作文300字左右【四】

阅读完蔡崇达的《皮囊》,让我认识到,人的肉体也就是“皮囊是拿来用来的,又不是拿来伺候的”,“如果你整天伺候你这个皮囊,不会有出息的,只有会用皮囊的人才能成材”。

文中写道作者的外曾祖母,她每次切菜都很用力,有回生生切断一根手指,家人乱成一团,她却像没事人一样。还有一次,在那看似强悍的皮囊下,她曾白发人送黑发人,在挥别女儿时看见一只从菜刀下逃生,洒着到处乱跳的鸡,她一路小跑出来,抓住它,狠狠地摔在地上,“别让这肉体再折腾它的魂灵。”这样的文字,无端让人惊心。这样的阿太,让人敬佩又陡生怜悯。

皮囊,无论再坚实,再怎么伪装,终究有朽败的时候。一旦被揭开,里面的人心可能脆弱无助到你不能想象。作者在书中回忆他的父亲,自中风瘫痪后,会突然号陶大哭,会像小孩一样耍赖,发脾气,也会因为绝望而整天跟家人嘀咕,要“抓紧”。真正了之后,他又跑到儿子的梦中,责怪儿子只给他烧小汽车,不烧摩托车,“小汽车我不会开”;跑到老伴的梦中,说他“想骑摩托车去海边逛逛”,要赶快给他。原本带着几许幽默的话,此刻却仿若一枚枚坚硬的钉子,要锲而不舍地楔进读者那柔软的心里去。

作者父亲去世以后,母亲认为他父亲在世有没有还清的债务,就去各种寺庙气球祷告、“通灵”、“请父亲”,表面上是母亲封建迷信,但是更重要的是表达了作者母亲对父亲的一种爱,也是在最迷茫的时候找到了一种心理安慰,显示出在那个时候一种无助的表现,这些细节被作者刻画的淋淋尽致。

评论家李敬泽在这本书的推荐语里说:“人生或许就是一具皮囊打包携带着一颗心的羁旅。心醒着的时候,就把皮囊从内部照亮。”我们也都该给自己一个清醒的时刻,让自己从纷扰的尘世中暂时释放出来,看见忧伤,看见人心。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