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以忘却回忆600字作文(无法忘却的回忆作文)

难以忘却回忆600字作文(无法忘却的回忆作文)

首页话题更新时间:2023-05-04 01:10:28
难以忘却回忆600字作文(无法忘却的回忆作文)

难以忘却回忆600字作文【一】

一生中的酸甜苦辣,并不能让他耿耿于怀,但依然会在他的记忆中写下那充实的一笔。一生中若远离你最挚爱的人,离开你最真诚的朋友,何来信念,又何来信心!

你若想在一生中表现才华,办成一件自己满意的你认为的大事,没有那些,你又能依靠什么呢?是的,人生是离不开他人的',特别是自己最亲的人......

爱,是一种力量,也是对一个人的历练。有时,它会像在你没力气时牵着你走的人;有时,他又会像一位隐形手,偷偷的夺走你的力量!

人生不是随意的,更不是你能知道的,了解的。人生的下一秒会发生什么,无人知晓。也许我们就像个傀儡,每日所做的,与未来的事都已被他人安排好!是的,你并不需要太多的在意这些!你所要在意的仅仅是怎样去踏踏实实地做人,做个完美的人!我们要踏实地走好每一步,每一步。

没错,我们又怎能屈服在这看似简单而又极复杂的人生之下呢!人的一生是要自己来决定的,怎么能听天由命呢!只能忘却,忘却......

难以忘却回忆600字作文【二】

长征,我们都意想不到有这些悲惨的事情,都过去了。但是,我们没有参加进去,根本不懂得长征的危险、可怕、伤亡……这些都是我们没经历过的,可是,这几天又让我们的心想被抢捅过似的。一幅幅让人觉得很残忍的画面。就在王瑞在老年期时回忆起时,他有开心的回忆也有悲惨的回忆,这些都刻进了的心里。

不久前,思品老师给我们看了一部很有意义的电影,那就是:《我的长征》。看完后,我感触很深。和我们一样小的王瑞,童年却不堪设想,他的童年是多么的悲惨,多么的可怜,却没有一点像童年,但是虽小的他却参加了红军。小小的他却成为了红军中的一个小干部。让我觉得不可思议的是,有一次打战他居然打了好几个人呢。

这部电影主要讲了:少年红军王瑞一家四口全都参加了长征,湘江之战的惨烈炮火夺去了他父亲的生命,王瑞被毛泽东救起。战争给王瑞内心留下了创伤,但他依然坚定着父亲和连长说过的话,“跟着走!”跟着走的王瑞随着红军的胜利转折,从痛苦和阴影中更加坚强勇敢起来,但他又在红军过彝区、强渡大渡河中失去了自己的姐姐、姐夫和最敬重的连长。继续长征途中,他亲眼目睹了毛泽东、贺子珍为了坚守红军的纪律,在紧急环境中被迫丢掉刚刚出生的女儿那动人心魄的一幕。悲痛激发了王瑞和红军战士们更加强烈的战斗意志,在毛泽东的正确指挥下,红军抢夺安顺场渡口的泸定桥。飞渡大渡河,二十二位红军突击队员用肉之躯谱写了一曲人类战争史上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壮歌!王瑞在硝烟尚未散尽的泸定桥头再次见到了毛泽东。毛泽东轻轻地为“瑞伢子”梳理着被烟火烧焦的头发,轻声感叹:“有红军这样大无畏的革命精神,还有什么能阻挡我们呢?”王瑞经受了艰难困苦、泪战火的磨砺后成长起来了。

许久没有被感动的心又一次汹涌澎湃,不是被震耳欲聋的枪炮声,也不是被生离别的哀伤。是被一种精神,一种毅力。不惧枪林弹雨、忘却生哀伤,为了心目中的那个希望,跟着共产党走,这就是解放、抗战年代千百万穷苦百姓心中唯一的希望。为了这千百万众生的希望,

所谓生于忧患,于安乐,也许过于安逸的生活使我们忘记了些什么……七十年过去了,当年的瑞娃子已变成了白发苍苍的老人,他又回到了当年战斗的地方……

难以忘却回忆600字作文【三】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临窗而坐,微风轻拂,午后的阳光是慵懒的,慵懒中透露出一点温柔。温柔中夹杂着一丝细腻,细腻中带着一份淡淡的温暖,温暖中却孕育着思绪的光,在如此慵懒的阳光下沏一壶茶,捧起纳兰容若词传,细细品读。或许太安静,又或许差了点什么,总感觉少了点味道。

脑海中无数次浮现这个画面,午后慵懒的卧在阳台上,一壶茶,一本书。一个故事,一个下午。现在静卧阳台,但总感觉还是不够慵懒,翻起手机里的照片,看到了一只猫静卧在阳光下,发现原来,那种缺少的慵懒原来已经找到,他是怀里缺少的猫。因为这份慵懒,是怀里的猫。

记起了曾经给一个女孩补习,那是一个顽皮的女孩,他养了两只猫一条金毛,在他家的时候,他总是习惯怀里抱着一只猫,静坐在阳光下。看上去安静而又优雅,那个时候,是高考时候的我,焦躁的心态在见到这个画面之后,就仿佛一下子安静下来了,感受到了该如何去生活。现在没见过那个女孩也没见过那只猫,但记忆中却一直停留在那只猫身上,那只猫不仅教会了那个女孩生活,更教会了我如何去生活,不管怎样,阳光始终都在。

有人说,人生像一首诗,简洁空灵,却意味深长,也有人说,人生像一篇散文,优美沉静,却经久耐读,还有人说人生像一本小说,起伏难料,却有始有终。不管怎样,能说出这些话的人,终究是文字的信徒。诗也好,散文也罢,小说又如何?终究都是故事。

疯过,爱过,到最后,终究还是一个人过。是金岳霖先生的故事。亦是他的幸福。

沈从文说“不管是人生,还是故事,一切都应该美一点。”但故事终究是故事,故事的余香不退,徒留人沧桑憔悴,人生如路,总归要在路上走出些许繁华来,繁华世间又何尝不是一杯毒酒,你以为内心早已厌倦,其实却总想一醉贪欢。在阳光下和喜欢的人一起筑梦,是幸福。守着一段光阴终老,亦或是幸福。

林徽因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笑响点亮了四面风: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怀念的不是旧时光,而是住在旧时光里决口不提的爱,总有些杂乱的色调让幸福的时光有了暗色,于是思念总在不经意的时刻蔓延。

徐志摩在《再别康桥》里写道,“悄悄地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无论你我是否相信宿命,但是故事里命运早已安排,无论你是凡夫,亦或是雅客,都会在不经意间为自己的故事埋下了不为人知的伏笔。有些故事,还未开始,便有了结局。

最近热映过的一部电影《睡在我上铺的兄弟》里面最感触的片段便是林向宇与他的师父美心发现原来两人曾经在同一个时空里待过。经年以后,两人相爱。是初见?还是重逢?

世间真的有许多难以奇妙的奇缘偶遇,置身于红尘之中,每一天都有相逢,每一天都有别散。放逐在茫茫的人海里,常常会有陌路擦肩。某一个人走进你的视线里,成了令你心动的风景,而他却不曾知道这个世界上有过一个你。又或许,你落入别人的风景里,却不知这个世界上曾经有过一个他。不知多少年后,有缘再次相聚,算是初见还是相逢?

或许某一瞬间,当别人人分享一个故事的时候,那个故事无关波澜,无关今天,但刚刚好属于你,你就突然间觉得自己就那样长大了,舍不得一个人,放不下一个人的感觉,三天没有说话了,会是怎样的一种感觉,感觉都很困难,也想说一声,如果真的真的很想去和他说话,别控制着那份忍耐,就去和他说,如果你真的真的很想见一个人,别担心过程,就去见他。如果你真的真的想认识一个人,不要害怕,勇敢的去认识他。我相信,他也在等着你。

有人对我说,很想就那样,想走就走,不管距离多远,走到他那里,去看一看他,去看看他生活的城市,去一下他那里不一样的夜晚,体会他那里不一样的一切。走过他走过的路,去她去过的店,吃他吃过的东西。去感触他曾经走过的故事。然而并没有付出行动。他问我,真的有那么一天能走到他的身边,去感受它的生活吗?我不知道他的故事里结局会如何,但是在我的故事里,一定会的,我要去感受那个在家的他,感受那个曾经的他,因为每一次感受都是一个全新的他,不一样的他。想去他身边,就要试着尝试了解他的全部。了解每一个他。

科学研究说“你与他,面对面一米而立,你眼前的他,却不是此时此刻的他,而是四分之一微秒前的她。所以,你每一次见到他,你说是重逢,还是初见?是初见,还是重逢?

如果人生真的只如初见。初见时的你又会是怎样的模样?

难以忘却回忆600字作文【四】

不能忘却的长征精神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八十年前,我们伟大的革命先辈完成了一项史无前例的伟大壮举——长征的胜利。

这不仅仅是我国革命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也是全世界革命征程的不朽传奇。不怕牺牲、前赴后继,勇往直前、坚韧不拔,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百折不挠、克服困难的长征精神代表着我们的民族精神,是精神领域的宝贵财富。 严谨自律、艰苦奋斗的乐观主义。科学的发展、文化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标志着我们已经进入了更高品质的生活。然而,问题也随之而来:好吃懒做、胆小怕事成了我们这一代人的“通病”。

越来越多的人喜欢放纵自己,不想做就不去做,缺乏自律和他律。比如,像“早起”一样,每天晚上都调整好7:30的闹钟,但是到了第二天早晨却是7:35分才从被窝里爬起,往往就是因为这短短的五分钟成为了我们约束不了自己的原因,把握不住尺度导致我们离长征精神越走越远。 团结互助、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湘江战役中,一排排战士倒下,又有一排排战士如潮水般冲上去。无论是年近花甲的老人,还是胸怀鸿鹄之志的青年学者,或者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放牛郎,都被凝聚到这样一支红色队伍里,环境低劣,我们的战士用身体为身后的人抵挡寒风,炮火连天,我们的战士用遗躯变成路标指引身后的人继续前行,生相依、患难与共,秉承着牺牲小我、完成大我的大无畏精神前赴后继,最终走出亡沼泽,迎来生的希望。“一根筷子折得断,十根筷子更难折”,我还记得,小学校门口的石碑上刻着八个大字“团结友爱,互帮互助”这不正是在时时刻刻提醒着我们“团结就是力量”么。

意志坚定,勇往直前的英雄主义。长征路上不乏坚持不懈的事迹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就是现代人常做的“打井故事”:一个人想要打一口井,每次挖到一定深度的时候,他觉得没有水便换了一个位置继续挖,这样反反复复几次他都没有挖到水,最后他彻底地放弃了,因为他的半途而废导致他空手而归,当代社会有很多人像挖井人一样,遇到阻碍便选择避其锋芒绕道而行,他们是阻碍我们进步的“胆小鬼”,是被社会搁置的“寄生虫”。

两万五千里的路程,两年的时间,我们的红军战士历经艰难险阻,支撑着他们的是强大的精神意志,如果他们也像挖井人一样选择放弃,那么哪还有闻名世界万里长征,哪还有这么多勇往直前的中华英雄。 小时候我们学习过很多有关红军长征的课文,《丰碑》《马背上的小红军》《飞夺泸定桥》,这些故事历历在目,革命先辈的顽强拼搏,英勇献身精神感染着一代又一代人,人勿忘本,当我们今天走在车来人往的大街上,坐在客流不息的餐桌旁,可曾想到“乌蒙磅礴走泥丸,大渡桥横铁索寒”的壮举;当我们沉浸在朋友欢聚,家人团圆的欢乐气氛中,可曾“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的释然。生活在小康社会的我们没有战火、没有纷争,享受着革命先辈用鲜换来的和平生活,但是我们更不能忘记历史,把长征精神发扬光大,让它源远流长。

难以忘却回忆600字作文【五】

长征,25000里。从井冈山到陕北。曾几何时,这是一直以来的概念。长征途中,残留不多的记忆也仅仅来自《万水千山》、《飞夺泸定桥》等几部老电影。学生时代,了有记忆的也是那些冷冰冰的年代月份和重大会议的地址内容。25000里,前有拦截,后又追兵,雪山、草地怎么走下来的?教科书里没有解释。老电影的塑造,让红军在心中无比的高大。英雄,那是英雄的伟业,只有英雄才能走,只有英雄才能成功。他们就像神灵一样高大、伟岸,曾几何时,心中,他们高高在上,不可企及。

因为英雄的情结,曾几何时,幻想和他们一同走在25000里的征途中。因为英雄的情结,曾几何时,幻想和他们一起面对强敌冲锋陷阵。因为英雄的情结,曾几何时,幻想和他们笑谈雪山饥餐千里水草地。英雄,在心中日渐丰满,英雄是那个年代的人的一种奢求,英雄是人们心中渴望攀登的顶峰,英雄是人们心中不可玷污的圣堂。那年,两个法国人的重走长征在央视播出了,这点燃了人们心中无比的愤慨,引动人们沉静后的扪心自问。英雄的史诗巨著怎容异国人的重复,英雄的光辉征程于今何义?喧哗过后,冷静的人们思考着。新世纪的今天,躁动、纷乱的人们荷包日渐丰满,却发现自我的丧失,精神的贫乏,信仰的缺失。

长征70周年,人们原以为长征已经成为过去,成为历史,成为尘封已久的往事。物质丰盈的人们,精神匮乏、信仰缺失的人们,再回首,却发现原来尘封已久的历史里,有一段沧桑的岁月,有一个横亘万里的思想宝库,有一个信仰高度集中的历史。那是我们曾经忽视的历史,那是我们曾经遗忘的往事,那是我们曾丢失太久的信仰。那天,一个高龄的老红军,面对长征、面对镜头,只有一句话:长征是靠信仰走下来的。周围是来回归历史,找寻精神家园,缅怀英雄的熙攘人群。不知道他们是否听到了老人的心声,但是经济的人们毕竟已经开始走入这个思想的宝库,寻找精神的家园,寻找信仰的脊梁。

长征,25000里,走过的是25000里的征程,留下的却是25000里的火种,点燃的是25000里思想的火花,溶化的是25000里的文化,聚集的是25000里的信仰。25000里的长征不仅仅属于昨天,也属于今天,那里不但有长长的25000里征程需要一步步的走,也有25000里艰难险阻需要一点点的攻克,还有25000里的团结、和谐、相互扶持,更有25000里的信仰高度集中。今天的人们,为了国家的强盛、民族的强大、社会的和谐一路走来,不也是一个25000里的长征,虽然追求物质丰盈的时候,我们丢失了精神、遗忘了信仰,但这也正是我们回顾尘封的历史,寻找曾经的记忆的缘由,正是我们今天长征途中需要判定方向,寻找出路的必然,正是今天的长征需要一点点解决的艰难险阻,正是今天的长征需要逐步建立新的精神家园,正是今天的长征需要重竖的固有信仰。

难以忘却回忆600字作文【六】

十月金秋,天高气爽,万里晴云,阳光依旧灿烂,大地慢慢褪去了夏天的颜色,迎来了金色时光。十月,迎国庆,赶农忙,收果实,是一年中农民最满足、最快乐、最幸福的时候。十月,我离开武汉,回乡探亲,一路上思绪万千,沉重之感涌上心头。

空余之时,我和儿时的伙伴一起回到我的老家,去重温那段快乐无邪的童真岁月,去感受那段深居大山的清幽时光,去领悟那种幸福与痛苦、快乐与哀愁、简单与复杂、放弃与坚守、生存与希望、质朴与纯真的大山情怀!

我和小伙伴一路上边走过聊,谈到了很多事情,也想起了那些年大家一起读书、一起玩耍、一起哭笑的儿时岁月。走进儿时的校园,和小时候差别很大,曾经美丽的校园早已破败不堪,白墙脱落,门窗毁坏,水迹斑斑,高墙露出了裂痕,犹如历经岁月冲刷地老人的脸庞。小时候和伙伴们一起嬉戏打闹的土质操场,如今成为私人开垦种地的菜园,几簇几簇的绿叶没有生机的低着头,估计过不了多久就会枯萎。校园经过几般变迁,很多地方都已杂草丛生,枯枝乱漫,没有了朗朗书声,没有了欢声笑语,没有了如初的书香,更没有高亢激昂的童年朝气,有的只是离散,只是破败,只是荒凉与落寞。我们站在校园门口,一个荒凉孤寂的地方带走了儿时的记忆,带走了一张张可爱的面容,更带走了那一段早已逝去了的永远的纯真无邪、稚真烂漫的童年。我不回忆,只是怀念。

一路上,我想起了摘过的山花,想起了爬过的大树,那些路,是我一脚一脚反复踏过的路,那些山,是我一步一步反复走过的山,那些水,是我一捧一捧反复饮过的水;那些花儿与蝴蝶,小虫与泥巴,伴我度过了漫长的岁月。终于走到了家乡的山谷与山湾,走到了田野与水塘,走到了生我养我的地方。大山深处,草木丛生,几间土屋静静的立在山谷间,有的已经消失,有的已经倒塌,有的摇摇欲坠,几片黑瓦安静的躺在开始腐烂的屋架,似乎马上就要落下。屋前的场地,屋后的水沟,都已经不见形迹,被又长又厚的杂草覆盖着。池塘里积满淤泥,塘岸被水冲洗的没有弧度,儿时踏过的脚印早已被野草掩埋。望着水田,留下的是被割过的稻杆,不远处的一位老妈妈正俯身割着稻子,慢慢的向田里面移动,她勤劳的身躯映照出这是个农忙的季节,也许她是幸福的,也许她是无奈的。山湾的周围是几座紧密相依、延绵不断的大山,有的山上长了几块树林,有的山上是漫山的野草,而有的山上却只长着几棵相互依靠的孤树。大山与树林,蓝天与田塘,一切生物就这样孤寂的、无声的共存着。

走在大山之中,看那交错的杂草,渐渐变的枯黄;走在丛林之中,看那若隐若现的阳光,刺痛了我的双眼。踏上儿时的`脚步,寻找那些消逝的痕迹,寻找那一处绿树凉荫;回望儿时的游戏,给人一种幸福,一种疼痛,一种无奈。记得小时候,大家一起牵着牛儿在山岗漫步,一起在丛林之中、山岗之上你追我跑,你躲我藏,一起在树林里采蘑菇,摘野果,放慢脚步,哼着无名曲,自由的行走在大山之中。我站在山顶,向下俯望,山湾中的田野、土屋、小径、水塘都隐约出现在眼前,只是没有了当时阡陌交通的模样。眺望远方,那一座座、一叠叠的大山在雾中静静的侧卧着,不知道它们沉睡了多少年,也许千年、万年,也许是光年。

在那延绵的群山之中,有条无尽的路,如果一直走下去,会走过我们的童年,走过我们的少年,走过我们的青年与壮年,也许走过一生都没有尽头。走在山路上,我们还是回头了,因为远方太遥远,山路太漫长,我们走不过青山,走不过岁月,只能原地而返。下山回到山湾,几位老爷爷老奶奶还坚守在苍凉、深幽的大山,还在尽力的守卫着快要逝去的家园。我们到老爷爷老奶奶家里问好,跟大家闲聊了几句,他(她们格外的高兴,也问了我一些事情,露出久违的笑脸,虽然历经沧桑,但是依旧质朴如初。随后,我们就原路返回。

小时候,是一杯纯净甘甜的泉水,长大后,是一杯苦中带涩的咖啡,人老了,是一根枯黄弯倒的干草,百年后,是一捧融入大地的净土。人的一生总是这样,小时候是一生中最稚嫩、最纯真、最无邪、最幸福、最快乐的时光;长大后,我们读了很多书,学了很多知识,懂得了很多道理,更知道怎样与社会和人群相处。然而,我们却渐渐迷茫,开始不安,不快乐,开始在异地他乡漂泊流浪,开始变得沉默、严禁、成熟和老练。家乡离我们越来越远了,童年也跟随着岁月的车轮流逝了,以至于有些人对家乡的记忆越来越模糊,对童年的记忆越来越遥远,到最后忘却了故土,忘却了家园。我想,这毕竟是少数吧。一位诗人曾经说过:“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因为,人还是有心的,人还是怀旧的,人还是不忘本的。

走在路上,走在异土他乡,我思恋故土,思恋家园,思恋那生我养我的大山。因为,忘却家乡,怎么流浪。

难以忘却回忆600字作文【七】

大家还记得1937年8月28日那一天吗?那天,日本侵略者轰炸上海火车南站,许多人因此失去了宝贵的生命。其中,一个还不谙世事的三岁孩子,经历了这场浩劫。

早上的火车南站人来人往,人们像往常一样,买票的买票,整理东西的整理东西,谁也没有预料到悲剧即将发生。

突然,火车站上空传来了轰隆隆的飞机声,可是,还没等人们反应过来,一架飞机就从天空中投下了几枚炸弹。“砰砰砰——”炸弹四处爆炸,人们丢下手中的东西,不顾一切地奔跑着,叫喊着。顿时,飞机的轰炸声,楼房的倒塌声,以及人们绝望的尖叫声充斥着整个车站。

八分钟,只有短短的八分钟,上海火车南站失去了往日的繁华和美丽,到处都是碎玻璃、碎瓦片,一团团黑烟从废墟中冒出来,火车轨道被炸成了麻花,昔日的大楼此时已安静地躺在了那里!

“哇——”,随着一阵凄惨的哭喊声,一个浑身是的小男孩从废墟里爬了出来,哭喊着找妈妈,小脸上满是沙土。原来,这个小男孩的爸爸妈妈带着他正准备坐火车回老家,没想到一枚呼啸而来的炸弹在他们不远处爆炸了。危难之际,小男孩的爸爸妈妈用自己的身躯挡住了孩子。小男孩此刻还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只是不停地哭着、爬着……

这悲惨的一幕,无论过去多长时间,都会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