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指导围绕中心选材(作文怎么引出中心论点)

作文指导围绕中心选材(作文怎么引出中心论点)

首页话题更新时间:2023-11-12 01:59:53
作文指导围绕中心选材(作文怎么引出中心论点)

作文指导围绕中心选材【一】

老师是我们平时接触最多的人,老师的一言一行都会给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在学生的头脑中烙下深深的印迹。我们要从老师平时教学,关心、教育学生,教书育人等平凡、细小的事中选材,以小见大,以一点见光辉,突出老师的可敬、难忘。例一位学生写《迎接洪水中的老师》这是一篇“以小见大”的文章,小作者选取了闽北遭受百年不遇特大洪涝灾害中的一个小故事,集中表现了“洪水无情人有情”这一大主题。当五位老师被洪水围困,汽车不能过桥回校时,“我”和阿姨一起把老师迎接到家中,热情招待老师,还举办联欢会。文章情节生动感人,体现家长、学生尊师重教,关心爱戴老师的可贵品质。这样写“以小见大”, 突出尊师重教的新风尚。

作文指导围绕中心选材【二】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只要我们能从生活中选取那些有意义的事情做为材料,那么,这样的材料是会很多的。

例如:作文题目“我的业余爱好”。拿到这个题目,就要考虑:自己的爱好是什么?有怎样的具体表现?这个爱好有什么积极的意义?对这些内容思考,认真组织,就不难写出一篇好作文来。

作文指导围绕中心选材【三】

从写人的角度看,无外乎写自己、写他人、写入与人的关系。选取素材也应该从这三方面人手。最好从自己的爱好和特长方面选取一些素材,比如琴棋书画、集邮、集币等课余生活;还可以从自己的性格和经历方面积累素材,比如聪明、坚强:勇敢。选取描写他人的素材首先要确定对象,可以是父母、亲友、邻居、老师、同学,甚至是路遇的陌生人,选材要关注这些人的爱好、特长、性格、外貌等。积累人与人方面的素材并不需要另起炉灶,许多人、事方面的素材一般都发生在师生之间、同学之间、朋友之间、家长与孩子之间、邻里之间。

技法指津

作文指导围绕中心选材【四】

“不到崂山不算到过青岛,”今天我跟随旅行团来到了崂山,来到了崂山风景区,我也就算是到过青岛了。

进入崂山风景区门口,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鹅卵石似的山峰,上面光秃秃的,一株植物也没有,我不由自主地想起少林寺中和尚的光头,“这不会是一个少林高僧的首级吧?”我心里想。前面就是一个天然的大理石平台,平台上摆放着桌子、椅子等家具,桌子上放着一壶上好的崂山产的名茶和几只茶杯,坐下来喝一壶茶欣赏欣赏风景,那可是人间大大的享受。

在游览崂山的这些地方我最喜欢的还是终点站——潮音瀑了!

潮音瀑不如黄果树瀑布的气势,也比不上庐山瀑布的长度,但给人一种说不出的舒服的感觉,潮音瀑长大约四、五米,宽大约半米,从两块巨石中的空隙中流下来,底下的水潭似一个正方体,深一米多,足以把我淹没,池底有一元的、五角的、一角的硬币,我得知向池底扔硬币是表示一生平安、身体健康的一种象征,我也掏出两个一角的硬币扔了进去。从正面看可以让人感到朦朦胧胧的惬意,对面巨石上“潮音瀑”四个大字,更衬托出了潮音瀑的魅力,这一条小小的水流给我带来无限的欢乐,最后我还是恋恋不舍的离开了!

再向前走,有一个湖也深深地吸引了我。

那就是崂山上的净心湖了!净心湖实际上离潮音瀑并不远,只相隔几十米,湖中有一群群的小鱼在嬉戏,旁边还有一些鹅卵石,鹅卵石围绕的一块巨石上有三个大字:净心潭。它是十八潭中的一潭,如果让下去我就跳下去洗一洗澡了,净心湖说是可以让坏人洗去以前的罪恶重度人生的。多么好的名字呀!让我回味了很久!多么美的地方呀!让我久久不能忘怀!多么纯洁的水呀!让我久久的在心中留下了这一潭水。

这次崂山旅游让我没齿难忘,这么美的风景,这么美的水流,这么美的怪石呀!

更可喜的是我在青岛留下了永恒的回忆——我们在景点照了许多照片呢!

作文指导围绕中心选材【五】

有些同学写作文,往往爱编造故事。他们认为,生活中哪有那么多真人真事?天天重复着同样的事情,有什么可写的,7其实,不是没有,而是你没有去观察,没有去认识。一件不起眼的小事,如果你没有注意到,或注意到而没有去理解它的意义,你就没话可写。相反,如果你注意到了,而且理解了它的意义,那你就有了写作材料。试想:胡编乱造的东西,连你自己都不能被感动,怎么能感动别人?

例如:作文题目“我真遗憾”。在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时不时会犯一些错误,其中有些会终身难忘,当你经过仔细分析,从中吸取了教训后,

就会成为你健康成长的财富。这就是很好的材料。

佳作展示

最好的`奖赏

爸爸是一个农民,农忙时就在家里和妈妈一起忙地里的活儿,一到农闲时就出去打打小工。

爸爸最喜欢的事莫过于打扑克了,打什么,斗地主。只要有机会,爸爸总要过把瘾。但喜欢归喜欢,过瘾归过瘾,爸爸是从来不因此而误事的。

家里虽不是很富,但我家的小日子过得相当舒服的。在学校里,我是吃好的,穿好的,每个周末还要回去“大补”一下。当然,这与爸妈的辛勤劳动和他们生活的节俭是分不开的。

爸爸其实是很辛苦的,每天天刚亮就要出去“上工”了,有时还要加夜班。

有一个周末,

我到家时发现家里有两袋面包。我很奇怪,要知道爸妈是从来不会买这种东西的。当然,更不可能,是别人送的。用我的话说“一元钱一袋的面包怎么拿得出手?”我拿起看一看,与学校小商店卖的没什么两样。对她没什么兴趣,我又放了回去。但我心里仍有一些好奇。

过了好一会儿,妈妈回来说这两袋面包是爸爸加班时“工头”给买的,没舍得吃。她还补充了句“等爸爸回来一起吃。”我听了心里有一丝感动。没多久,爸爸回来了,吃过晚饭后,妈妈拿出一袋面包来分,还把另一袋当作宝贝儿似的说留给我明天带到学校吃。可她哪里知道,这面包我不知道吃过多少了。

妈妈小心地将面包袋子撕开,从里面掏出那个很小的面包,用那双粗糙的手将面包分成了极不平均的三份,每人一份,给我一块最大的,留给自己一块最小的。爸爸一口就把属于他的一份解决了去干别的事了。妈妈则小口地吃着那块最小的面包,边吃边翻转着面包袋子仔细地看着什么,还说奶油好吃。吃完后,还依依不舍地看了会儿包装袋子才将它扔掉去忙家务。我看着这块外观极不漂亮的面包,小心地吃着它,似乎吃出了一种别的味道,很香,很甜,很有滋味。

过了一个星期,我带给爸妈一张满分的试卷,妈妈高兴极了,很开心地亲了我一口。问我要什么奖赏。我想到每个星期妈妈给我那么多的零花钱都被我大手大脚地花掉和上次分面包的情形,我神秘地对妈妈说:“奖赏不是给过我了嘛。”

妈妈很疑惑,有些不解地看着我。

我补充说:“上个星期的面包就是最好的奖赏呀!因为那个面包我吃得最香最甜……”

简评

文章构思新奇,立意不凡。作者选取了生活中一个很平常的生活素材,用朴实无华的语言,刻画了一个清苦而温馨的家庭:劳碌辛苦的父亲、勤俭朴素的母亲和懂事明理的孩子。文中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十分传神。“一家人吃面包”,把父母亲和“我”的性格和心理表现得可谓淋漓尽致,入木三分。文章充满了真情实感,读后会让人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