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古城作文80字(游丽江古城作文400字10篇)

丽江古城作文80字(游丽江古城作文400字10篇)

首页话题更新时间:2023-12-06 01:58:35
丽江古城作文80字(游丽江古城作文400字10篇)

丽江古城作文80字【一】

怀悠闲之心,跟着自己的感觉,信步走进丽江古城,便置身于古建筑画卷、古文明的大观园之中。走上光硬的五花石板街道,一如茶马古道的赶马过客,在市井如潮的四方街抖落疲惫,抖落风尘,再把茶文化带到山外的世界。古城依山势就水流布置街道,或平缓顺直,或陡峻迂回,空间时而开放,时而封闭,形成疏密有致、曲径通幽的开放式格局。漫步丽江古城,水的流向便是你的向导,清碧的流水会带你入深深的“过洛”(纳西语:巷子)和古朴雅致的庭院,让你在悠扬的葫芦丝乐声中,渐渐入画,渐渐入迷;水流的方向还会把你带回起点,让你身在古建筑迷宫中而不会迷路。

在玉龙桥上和舞动的水车留影,之后便追随河流入城,河岸杨柳垂荫,绿树红花相映成趣。临街店铺,光滑闪亮的五花石板街道,溶成悠悠古韵、深深市井。店铺以青瓦盖顶,飞檐翘角,或青或白,或新或旧,越过参差房顶,偶尔可见旧楼班驳的墙面,于繁华中透出几许沧桑。在古城,或可从这个店铺到那个店铺,挑选民族艺术精品;或可在碧波蜿蜒的河边,静坐一旁,放飞心情,细细品味一河、一街、一桥、一屋,或登万古楼远眺,人字屋顶或宽或窄、或高或低、交错成趣,铺满你的视线。

在古城的热闹中,我抑制不住好奇,于是在四方街的圆舞中,我也随着舞动的人群,踩出纳西人的古典舞步,我虽不谙节拍,但仍可切合舞者的心境,在周围赞许的目光中,我俨然一纳西女子,翩跹而轻盈,在这灵动的旋律中沉醉。我走出舞池,走进纳西民居的古建筑群中,我的思绪在这些清雅的民居中凝结。我的画笔扶摇不定,目光所至,远处始终是更美的一处

古城纳西民居大多随河流走势定位,承袭明清时期特色,融合北京四和院韵味和江南水乡情趣。院落多坐北朝南或坐西朝东,以利采光、挡风和避寒暑。因丽江地处地震中心带,房屋以木架承重,土坯砌墙,采用先搭木架再筑墙的方法搭建,墙面由红色黏土敲打而成,先用黏土和水敲打成第一层墙面,待其风干后,再往上叠加第二层,如此层层叠加的墙面略有弹性,有很好的抗震功能。墙面有纳西族男子的徒手画,颜色或素雅或鲜艳,隐射屋主的经济情况,素雅代表清贫,鲜艳代表富有;有些墙面还写有文字以表述屋主所从事职业,如“风花雪月”表示屋主是渔夫;“百忍世家”表示是石匠;“紫气东来”表示是商人。纳西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因而自家庭院也是他们舞蹈的好场所,大的庭院可容纳近三十人牵手舞蹈。

临渠的民居,户户门前都有一小木桥横跨河流之上与街道连通,而桥也就成古城独具特色的一大景观。古城桥梁密度居我国之首,造型各异的桥多达三百五十余座,大多建于明清时期,风格各异,无法一一陈述,但有一桥梁建筑特色却不得不提,即平坡桥,在古城你仍然看到许多桥面平坡无台阶的桥梁,据说是古时候为方便马帮行走而设计的,而今这些源至"古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的古桥,已完成连通商贸的历史使命,成为现代人争先拍照的一处胜景,也是风雅之士吟诵唱和的好去处。

我的画笔依然画不尽古城的美,哪怕一河、一桥、一屋,我深深陶醉,进而深深眷念,也正是古城的独特魅力让我依依惜别,还想再来。那就不妨让心灵穿越,如西域使者,踏马而来,再满戴星辉,扬鞭而去……

丽江古城作文80字【二】

丽江有座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唯一不设防的古城,没有城墙,却保存完好。

远离城市现代的蝇蝇苟苟,一头闯进来,因设防而绷紧的心,像皮筋卸力,一下子松懈,轻松无比,仅凭这一点,就由不得你不爱上这座小小古城。难怪四十年代曾旅居丽江十年的俄国人顾彼得,在他那本写得极精致的书《被遗忘的王国》的结尾,仍念念不忘地叙述说:“我有一种感觉,即使到现在,这种旅行尚未结束。我一直梦想找到并且生活在那个重重大山使他与外部世界隔绝的美丽地方。”

丽江的美丽不同凡响,充满着神奇和神秘,就像喜马拉雅山和横断山脉娇宠的幺女,深藏在大山的襁褓里,异常柔嫩。令人十分惊奇,高原上怎会有江南小镇呢?丽江有2万余平方公里,人口106万,其中少数民族达61万,占一大半,因自古的开放性和包容性,除汉族外,聚集纳西、彝、僳僳、普米、藏等十余个少数民族。古城坐落在丽江坝子的中部,住的多是纳西族人。

古城始建于宋、元,建成后似乎就从没有变化过,令人诧异地完完整整的保留下来,是个奇迹,因而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又名大研镇,纳西人称“巩本知”,“巩本”指仓廪,“知”即集市,自古为仓廪集散之地,贸易盛于明清,古城曾是府衙所在地,明称大研府,清为大研里,民国后改称大研镇。所以1981年纳西人宣科重建纳西古乐队时,欣然取名为“丽江中国大研纳西古乐会”,典出于此。

汉人似乎在潜意识中根深蒂固地有一种“长城”情结,可长城建成后似乎从未发挥过御敌的预期作用……有城墙的阿房宫烧掉,有城墙的明王朝也跨掉,如今除埋在地下的一些文物,地面上究竟还留下一点什么?可没有城墙的丽江,却惊人的“活”下来。没建城墙,纯属偶然,据说是因为丽江土司姓木,筑城势必如木字加框而成“困”的缘故。

没有围墙,也就没有城门。古城的入口是一座桥,叫玉龙桥。站在桥头,仰头北望,可见北半球最南的大雪山——玉龙雪山。桥下有河,名玉龙河,河水清洌急湍,源于古城北约二里处的黑龙潭。水至玉龙桥,经分流水渠,一分为三,自北向南,分成东、中、西三河,然后再三分而九……细细分去,穿过古城。古城中便随处都是小桥流水人家,昼夜水声潺潺,街头巷尾,足不出户,如至山林,难怪城中人多寿。古城的西面,紧倚狮子山,古为木氏土司私家林园,山上多古柏,参天数围,种于明代,树龄达数百年。山顶有座“万古楼”,可登临,可览古城全貌。

西河顺着狮子山山脚流向古城集市的中心——四方街。四方街是块方场,场边的河上有桥,一南一北,都是单孔石拱桥,名字怪,一座叫卖鸡豌豆桥,另一座叫卖鸭蛋桥。桥下有闸槽,黄昏市散,便用木板闸住西河水,水溢河岸,将街面冲洗干净,省事省力。城中有不成文的用水俚约,清晨取水以饮,10时后方可洗菜、洗衣,无人监督,却家家自觉。

步入城中,顺着几百年来被人踏马踩变得斑痕累累,深浅不匀,凹凸不平的石板路,会被自己脚下踩出的乐律和节奏而惊异。路是用当地山中独有的五花石铺就,越磨越好看,干干净净,人走在上面极舒坦,不累人。街道两旁是“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均为独具特色的纳西族院落,古朴的家庭气氛浓厚,户户门前挂着“重点保护民宅”的牌子。

古城建成后,也许是因为实在太完美,又无战争的灾难,一切对于生活在城里的人来说,似乎都无需改变,古城因而就这样原原本本地保存下来。而古城的主人却是女人,女人当家,男人赋闭,女人天生的母性和怀旧,也可能是古城完整地保存下来的内因。

“娶个纳西婆胜过十头骡”,作为一个男人,我不知道这世上还能找到什么比做一个丽江的男人更安逸更幸福的事。连猪这种事都是女人干,我想象不出纳西女人还有什么事不能干的。女人出名的勤劳,从她们的传统服饰就可看出端倪,长褂百褶围腰,褂子过膝,宽腰大袖,外加坎肩,披一羊皮披肩,上缀两大圆布圈,代表太阳和月亮,四周缀七个小圆布圈,是七颗星星。服饰朴素大方,并不花俏,俗称为“披星戴月”。

女人把能干都干,男人便像被宠坏的孩子,虽然一个个仪表堂堂,鼻高嘴阔,高大英俊,热情豪爽,却整日里无所事事,养尊处优,溜鸟闲谈。很多人闲出名,玩得高雅,精通音乐和绘画。画源于古老的宗教画,杂夹着东巴象形文字,亦画亦字,只觉得好,却又说不出好在哪里,似是而非,看不懂。音乐却古,曲子古,乐器古,乐师老。保存诸如“紫微八卦舞曲”、“浪淘沙”、“山坡羊”等唐宋古曲,及道教洞经安魂曲。用的是芦管、苏古笃、十面云锣等能摆进博物馆里的古董乐器演奏。乐师多为七八十岁的老艺人,一个个天庭饱满,长须垂胸,仙风道骨,声音苍老清丽。一见,你便不自觉地坐下,一听,恍若仙乐,可清心明神,所思远矣。

丽江古城不可久留,仅住一夜,就如回到雅色雅香的古代。

丽江古城作文80字【三】

公路时而如缠着山脉的腰带,时而沿着河流峡谷直线而上。远处十几个大大的风车慢悠悠地转着,山峦次第隐约,这里的天空除静,就是蓝,白云慵懒的漂浮着。从大理出来,110公里的山路一直堵到丽江机场高速,凌晨两点抵达,整个丽江古城酒店、客栈爆满,连ktv、网吧、沐足中心都住满人。天蒙蒙亮,秋风萧瑟,我们黯然收拾起行李下楼,梦里还是来丽江堵车时的零碎记忆。

这就是传说中的丽江么?

阳光穿透云层,肆无忌惮地投在人们的脸上身上,在光滑透亮的石板上拉长身影,薄雾似未散尽,老远就听见卖饵丝的吆喝声。一进古城,就被古城那一片欢乐的气氛感染,忘记疲惫,和人们一起融入这片欢乐的海洋。我们仿佛循着茶马古道上淡淡的古滇茶香走进丽江古城,走进纳西,走进高原古老的历史画卷。

站在古城大水车前的石桥上,眼望头顶那一层层古色古香的纳西民居,依山傍水,错落别致。屋檐桥下,流水潺潺,水质清冽透彻,迂回萦绕。铺着五色石板的小街上行人摩肩接踵,熙熙攘攘;两岸纤纤垂柳,濡染着古城的素雅娴静。不远处玉龙雪山披着皑皑白雪,雍容端庄。“小桥、流水、人家、悠然见南山”的诗情画境扑面而来。

这就是丽江,一个充满阳光和诗意的名字。

丽江古城古雅,这里的街道不宽,但青石板的掩映下却拓展出历史的宽度,沁润出千百年斑斓如画的古老而神秘的东巴文化,成为纳西人最珍贵最美丽的岁月书签。

迎着朝阳还在沉睡的街上漫步,刹那间忘却一切烦恼。整座丽江古城以四方街为中心,再由三条主要街道由里向外辐射延伸组成。所有的街道皆由天然的五色石板铺就,一切都如在石罅间流淌的岁月般古朴、清新、自然。城内小巷蜿蜒曲折,纵横交错,淙淙流水循巷迂转,亦步亦趋。街边店铺林立,民居错落,间隔相杂,人声鼎沸。街上精致的民族服饰相当漂亮,很多女人披着新买的披肩左顾右盼,首饰银器璀璨夺目,玉石玛瑙随处可见,耳边不时传来店家悠扬顿挫的吆喝声,远处纳西人牵马走过石桥,传来马儿的铃铛声,马背上游客的脸上泛着幸福的霞光,这繁华的街市令人回味着昔日茶马古道的繁华与辉煌!

让我驻足不前的是一家唱碟、鼓乐店,店家是个女孩,皮肤白净,不像是当地人,但见她秀发垂肩,紧闭双唇,眯笑着眼,手法娴熟地拍打着轻盈的手鼓,我怔怔地看着她好久。

就在那条街上,我看见有一眼露天山泉井,很多人围观在哪儿。

一口喝下去,甘甜沁肺。

这养育质朴纳西人的水,在他们的心目里奉若神灵。在丽江,水是这座古城的灵魂,它宛如流动的乐谱,绕街过巷穿城而过。

在临街的一家四川黄豆面馆前落座,在河边的桂花树下、舒服的藤椅上,耳畔充斥着潺潺的水声,在白驹过隙的瞬间,用心灵感受着这流淌在石罅间的岁月,感受刻在生命里的那份沧桑。

丽江是要慢慢去的,走累,可以去品尝丽江当地的风味饮食:过桥米线、野生菌、烧豆腐、洱丝洱块、竹筒饭、烧竹笋等等。过桥米线是当地的一道名吃。云南人把米线的吃法发挥到极致,吃法很是讲究,米线基本上一样,贵在汤好,煨好的鸡汤料理,名不虚传。价格从15、20元一碗起,一直卖到200元之外。如果不亲眼目睹,简直是难以相信。米线是选用优质大米通过发酵、磨浆、澄滤、蒸粉、挤压等工序而成线状,再放入凉水中浸渍漂洗后即可烹制食用。丽江的米线细长、洁白、柔韧,加料烹调,凉热皆宜,口感极佳。米线烹调的方法有凉、烫、卤、炒,配料更是数不胜数,单大锅米线就有焖肉、脆哨、三鲜、肠旺、炸酱、鳝鱼、豆花等等。

吃饭,抬头望见店里关于过桥米线的介绍:相传滇南蒙自有位秀才,为躲避迎来送往之应酬,独居于南湖中一小岛攻读诗书。他的妻子每天为他送饭,总是在送到时饭菜都凉。一天,她提一罐鸡汤送去,揭开一看,还热乎乎的,原来是汤面一层厚厚的鸡油保住汤的温度。她由此受到启发,常用鸡汤烫米线给丈夫吃。在妻子的细心照顾和鼓励下,丈夫终于考上状元,一时传为美谈。由于这位贤惠的妻子送米线时都要经过一座小桥,这种米线就被称为“过桥米线”。

久居广东,街上所谓正宗的“云南过桥米线”,不敢跟这里相比较,口感逊色多,吃过桥米线还是云南当地的好吃,正宗,真地道!我想,一种绝美的吃食里面蕴含着当地很深的`文化背景和民族风情,有它的精髓在里头,只有在当地才能够领略到。对于初到云南的朋友来说,不妨亲自去品尝一下。

不觉间,高原上的太阳早早滑过地平线,华灯初上,一排排大红灯笼不停地挑动着游客高涨的热情。丽江,是年轻人的城,是“艳遇之城”,恋爱者,失恋者,恩爱者都会在这里找到自己的慰藉。难怪人家都说到丽江古城,如果不去这里的酒吧和咖啡馆算是白来一回丽江。这里的酒吧大都依水而建,可以说,哪里有水哪里就有酒吧,哪里有水哪里就有音乐。丽江的夜,是柔情的,也是浪漫的,我们很享受这美丽的柔软时光。坐在木桥边,静听着纳西古乐,夜色中的丽江仿佛才睡醒的少女,睁着睡意惺忪的眼睛,举手投足间透着万种风情。酒吧里的歌声,由远而近,让你忍不住也想走进去,坐在酒吧软软的藤椅上,点上一杯香浓的摩卡。

在这里,不需要太多的理由,也不需要知道你从哪里来,相遇就好。妻子的一首《城里的月光》让我发呆于闲雅舒适的咖啡香里,迷失在这柔软的时光里,不愿醒来。来到丽江,才知道原来生活可以如此恬美,原来生命可以如此豁达。来丽江之前,我们怀着梦想而来,从昆明出发,各自背负行囊,在丽江的街上一转眼回眸间突然相遇,你就在我眼前,对我微笑,好象初初的相遇。

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在蓦然回首的刹那,遇到那个灯火阑珊处的人,人生若只如初见。相信有一天,你也会背上包,带上自己,有多远,走多远。因为在丽江,是一座没有围墙的城,遇或者不遇,只要你喜欢,那总是好的。

丽江古城作文80字【四】

啊,妈妈还真厉害,把另一个要订客栈的吼出门了,这时我才觉得妈妈好伟大呀!不过现在终于可以去买我要的东西了——吉他。我走进店里看到墙上有很多钉子,挂了许多非洲皮鼓的首饰、头饰,和许多音乐装饰品。我还在店里发现了一个奇怪的小画框,上面写着我不认识的字。我问店主,可他用纳西语讲了半天我也没听明白,只好先买了去问别处的人了,这时运气吗?我刚要走出店里,一个能听懂纳西语的人说:“他说这是一生平安。”这么小,怎么可能是这四个字?我半信半疑走出了小店。

回到客栈,我躺在洁白的床上,看着窗外。像一阵风吹来的.,窗外细雨如丝,轻轻打在我脸上。我又想姐姐会不会在外面呀!不对,这天气变化的太快了吧!唉,今天的天气报告怎么写啊?我只好回去看看天气预报说说明天的天气了。

丽江古城,这里的天气四季如春,景色优美。我真希望再来一次。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