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青春汗水铸就历史伟业的作文(以青春之姿铸时代之梦作文)

用青春汗水铸就历史伟业的作文(以青春之姿铸时代之梦作文)

首页话题更新时间:2024-06-22 20:22:41
用青春汗水铸就历史伟业的作文(以青春之姿铸时代之梦作文)

用青春汗水铸就历史伟业的作文【一】

“只有付出辛勤的劳动,才能得到丰厚的回报,才能把胜利的果实尝”

汗水是咸的,汗水也是苦的,咸的苦的,多尝尝,其实它很甜。

鲁迅先生说过“伟大的事业同辛勤的劳动是成正比的,有一份劳动就有一份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会出现。”

上学期学过有关于徐霞客的课文,历史里也学过,他一生在外游览大半辈子,亲自登险山恶水,进岩洞搜集标本,终于写成了《徐霞客游记》。在那些险山恶水,留下了徐霞客的不仅仅是足迹,更多的是他那辛勤的汗水。

优秀共青团员张海迪,她顽强地与病魔战斗了30年。刻苦学习,终于自学成材,翻译和撰写了一本小说和散文。她难道不是努力拼搏出来的吗?她难道没流过又咸有苦的汗水吗?

还有,农民们如果不辛辛苦苦种下希望的种子,那么到了秋天,又哪来的收获呢?只有当他们吃上用汗水换来的粮食时,以前的苦,过去的'汗水,吃得值得,流得值得。

最后,我还要说我的学习。我深知,当我埋头苦学,把全身精力都用来学习的时候,一定,很苦,要流太多的汗水。当我拿到好成绩的时候,我的心里会甜甜的……

我成绩不好

那是我题做得太少

汗水流得太少

方法不是很好

不流艰辛的汗水,空想,永远不能成功!

我相信,汗水多了总会甜。我更相信“天才出于勤奋”。

用青春汗水铸就历史伟业的作文【二】

我们一直在追求成功,却不知道要想取得成功,就要细细品尝汗水的味道。古今中外诸多名人的成功经历都验证了这样一句话:天才——百分之一的智慧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他,尝遍百草,常常冒着生命危险尝有毒的草,一生潜心研究草药,最终著成一部令世人惊叹的医学奇书——《本草纲目》。直到今天,我们还在赞叹这部医学上的巨著,可这其中又有谁能想象他当时流过了多少汗水,尝遍了多少艰辛?汗水的味道咸中带涩,但对他却化成了喜悦与欣慰。

他,为了一个小小的灯泡,进行了成千上万次的实验。就在那简陋的根本就称不上是实验室的小屋中,他做了太多次的实验,经历了太多次的失败。黑暗、闷热,滴滴汗水汇聚成涓涓细流,熬过了黎明前的黑暗,迎来的必是最耀眼的光亮。汗水的味道咸中带酸,但对他却化成了理想与成就。

他,是黄种人田径史上的奇迹。九秒八八、的世界纪录令国人自豪,让亚洲欢呼,让世界惊叹!当他走下赛场时,我们看到激动与喜悦化成泪水盈满了他的眼眶,可我们看不到的是一个世界新栏王在训练场上挥洒的如雨的汗水。汗水的味道咸中带苦,但对他却化成了荣耀与狂喜。

梦想夹带汗水——咸咸的汗水。

风雨过后才能见到彩虹。同样,只有尝过汗水的味道,才能结出成功的果实。我们现在就付诸行动吧,即使梦想与希望在飞,我们也要勇敢向前去追!

用青春汗水铸就历史伟业的作文【三】

与《建国大业》一样,《建党伟业》也是一部大腕云集的史诗性大片,单从这两部电影的演员阵容便可以看出社会主义中国的优越性来。集最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拍出来的电影,其质量还真是没的说。历史事件裁剪得当,演员表演到位,较清晰地展示出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过程。

历史本身是没有主题没有条理的,而写历史的人总会用各种各样的视点去观照同一段历史,视点不同,看到的历史画面也就不同,所以,没有人能看到一个完整的历史。不过,历史的完整性本来就不必,也不可能过分地去要求。《建党伟业》便是对无主题无条理的历史在一定视点下做的有主题有条理的整合,虽然这种整合未免有牵强和破碎之处,却也不影响其表达效果。影片从辛亥革命开始讲起,一步步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推向必然。实际上整部电影就是在论证这一个中心。站在历史的角度看问题,这一中心已经不需要论证了,所以,更直观地说,这部电影也并不是在论证什么,而只是在展示,展示出来做个纪念。

清朝的灭亡与中国历史上每一个朝代都有着本质的不同,历朝历代,无论是农民起义还是外族入侵,其对华夏文化的影响总是有限的,但清代的状况却完全不同。太平天国欲以与历代相似的手段推翻满清统治,却也要打着“上帝教”这一带着深厚西方色彩的旗号去宣传;再到后来的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外国的政治文化对中国的影响日渐加深。这一过程是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进行艰难探索的过程,其中虽表现出很多盲目与天真,但其勇气与识见却是不容低估的。

辛亥革命虽然很不彻底,却将一种新的政体展示给世人,让人们看清封建帝制的落后,自此之后,不管革命走向哪个方向,人们心中都已有了一个最基本的认识,那就是,决不能再走回到封建帝制的老路上去。袁世凯、张勋等人的复辟成为短暂的闹剧便可说明这一点。辛亥革命的教训让又一代的革命者深刻认识到一个道理:没有属于自己的群众基础,没有属于自己的军队,革命是不可能成功的。

中国数千年的文化如一个沉重的包袱,压在中国人身上,怎样处理这个包袱,影响着中国人前进时要迈出的每一步。

所谓传统,说白了,就是全民族共同的习惯,正如鲁迅先生所说,中国的历史,便是“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与“做稳了奴隶的时代”,在几千年的封建统治下,中国人民已经习惯了这样一种状态,如何从文化根本上改造中国人民,这是留给下一代革命者的任务。

于是,新文化运动应运而起。

要改变几千年的文化习惯,其艰难程度可以想象。鲁迅先生说,中国人,如果你对它们说,屋子太热了,开个窗子吧,他们肯定会反对,但如果你说把屋顶给掀了,他们肯定会答应开窗。新文化运动所表现出的偏激性,便是因于这种状况。

这一运动的价值可能并不在于立,而在于破。即不在于它将中国文化引向一个多么好的境地,而在于它将中国人从几千年封建文化的牢笼中解救出来,至于将解救出来的人们引向何方,这是后来者们要继续努力的任务。虽然在文化上它还未能找出一个满意的方向,但在政治上,对于共产主义的引进,却给迷惘中的国人找到了一剂良药。

伴随着新文化运动的步伐,五四运动爆发了,在更广大的人民群众的参与下,它以更激烈的方式改变了中国的`状况。袁世凯、张勋等人复辟时受到的阻力还只是军伐们为一己私利而发动的,而此时,无论任何逆历史潮流而动的人都将面对更广大的群众的反对。五四运动后,工人这一支强有力的革命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为此后革命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共产主义的一步步深入,随着革命热潮的一步步涌起,共产主义的引进者、宣传者李大钊、陈独秀们意识到了建立共产主义政党的必要性。

于是,经过重重艰难,中国共产党成立了。

回顾历史,不是为了做展览,而是为了以史为鉴,为社会的进步总结更多可借鉴的经验。

看着那一代热沸腾的青年,年轻的我们,是不是应该自省一下呢?

前面说过,新文化运动并没有给中国文化指出一条另人满意的道路,快一个世纪过去了,中国文化何去何从仍然在探索中,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诸多决定,重新提出了对文化的重视。受过高等教育的我们这一代,如果不把文化的兴盛当作自己的职责,那中国文化还能靠谁?

几千年儒家文化对中国人影响最深的就是“和”的思想,这本无可厚非,但“和”久了,人的斗志便会消磨殆尽,人们习惯了去习惯一切,随遇而安,不思创新,不思进取。中国共产党的建立的确是“伟业”,但中国的现状,还远不是可以沾沾自喜的时候,电影里陈独秀说了一句话,“现在还不是庆祝的时候”,我想这话正可时时警醒我们,“革命尚未成功,同志还需努力”!五四青年当为我们的榜样,大可不必等到国家到了最危难的时候才挺身而起,何不让热时时在我们身体里流淌?

再看看今日的中国共产党。一切旧的事物都曾经是新事物,都曾经代表历史的前进方向,都曾充满生命力,但这种新生的活力总会随着时代而渐渐消逝,中国共产党亦不例外。虽然一再强调与时俱进,但如今的党员质量与初立时已是天差地别,十八大以来的各路“老虎”“苍蝇”,可见一斑。党员质量跟不上,如何保证党的先进性?与前面所说的当下青年一代相同,没有建党时风雨飘摇的社会背景,没有步步紧逼的威胁,党的热也已逐渐消退了。这是我们应该时刻反思的问题。可喜的是,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到“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再到“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这一问题已经在一步步强化,已经在一步步入心入脑。

建党之所以为“伟业”,非止于其建,更要看其恒!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