坞根红军谷景色作文(去绿林谷景区研学作文)

坞根红军谷景色作文(去绿林谷景区研学作文)

首页写景更新时间:2023-02-04 10:56:54
坞根红军谷景色作文(去绿林谷景区研学作文)

坞根红军谷景色作文【一】

这学期的一次班队活动里,学校统一放映了一部红军长征影片,影片主要描绘的是红军度过天险大渡河前后的故事。每个故事都体现了我们革命先烈的一种精神,每个故事都有发人肺腑的'感动。其中,那个老渔夫对红军战士们说了一语话:“虽然在大渡河上行驶的船十有九船翻,但还有不翻的一条船呀!”正是这句话引起了我的深思。

是呀!那不翻的一条船便是革命,便是共产党,便是新中国呀!想想我们学过的课文:《金色的鱼钩》――老班长为了让三位小红军活着走出草地,宁愿自己只吃鱼刺骨。《丰碑》――为了让其他战士不被冻着,军需处长自己不穿棉衣,直至冻。《飞夺泸定桥》――不怕大渡河的天险,不惧敌人的威胁,在只有13根铁链的泸定桥是与敌人展开拼搏斗。终于一举歼灭敌人,获得又一次胜利……这些不都体现了红军战士们的一种舍己为人、勇往直前的精神么?

这些精神在影片中也反映了许多。战前,我们大家团结一心,乐观向上,认真思索着渡过大渡河的最佳方案。而呢?凭借着大渡河的天险,妄想将我们共军消灭在桥头。他们不仅骄傲,而且军官之间还勾心斗角,这样的军队不失败,那才叫“天理不容”!

就说两军共同向老渔夫借船一是吧!那人简直是土匪,有时打人,有时威胁,还比枪!这像是在借船吗?倒是更想再抢船。而我们共产党的那位女同志,和颜悦色的讲道理,告诉渔夫共产党的好处,真切希望让他与共产党合作。最终,渔父被感动了,答应了借船。而躲在角落了的士兵,却向我们的女同志射出了罪恶的子弹……

故事中阿姨为一条船而牺牲,有时一件催人泪下的事。当国贼向我们的阿姨放枪时,阿姨奋不顾身的用自己的身体挡在了渔夫面前,并打了那国贼,自己却中了枪弹,最后牺牲了。想想看,我们的女同志为什么要用身子挡住渔夫,保住那条船呢?那是因为她心中想着集体,想着她的战友还等待着那条船……因此,他要护住渔夫,让渔夫驾驶着船帮助红军战士们过河,最终获得胜利,解放全中国!

这是多么崇高的献身精神呀!而在二万五千里的漫漫长征路上,这种忘我的献身事例太多太多。可见,我们的革命先辈们是多么英雄呀!他们都舍小家,为大家,使革命成为不凡的那条船!

而我们,作为祖国的未来接班人,要努力做好自己应做的一切,要学习并继承革命先辈的优良传统和精神,为发展中的祖国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是祖国永远成为不翻的那条船!

坞根红军谷景色作文【二】

东方红日跃,稚子劲犹足。

闪闪星光照,荆棘化坦途。

坞根红军谷景色作文【三】

《长征》这部电影给我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象,让我感受颇深。看完《长征》后,我在思考:红军是凭借什么才能克服种种不利因素,甩掉围追堵截的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军队,最终取得了长征的胜利,为中国的革命保留了珍贵的火种?是什么让本来是执行战略大转移的一支队伍,在漫漫的万里长征中更同时扮演了播种机的角色,把革命的理论散播到中国的大江南北呢? 《长征》向观众展示了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战略大转移的历史场景。影片宏伟壮观,深入的再现了红军当年长征所遇到的种种内在和外在的艰难险阻,用史诗笔触全景刻画了湘江之战、四渡赤水、强渡乌江、巧渡金沙江、翻越雪山夹金山、穿越茫茫千里大草原等红军战士长征途中的几次较大的战役和险境,讴歌了红军战士勇于挑战自我极限敢于战胜恶劣的自然和社会环境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湘江战役后,红军连克军队的四道防线,但是自身的伤亡也非常惨重,八万之师拼得只剩了三万之士,虽然是胜利了,但按照这样的打法别说陕北会师,没到四川就得全军覆没。即使这样,红军能突破的四道防线几十万大军的拦截,原因何在呢?

我认为,在这个阶段,红军能避免覆灭的原因在于红军将士的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特别是后卫部队的敢打猛拼的劲头,阻滞了追兵前进的脚步,给红军带来了珍贵的喘息机会。如果没有五万牺牲将士为了理想不怕牺牲的精神,(明明知道自己在后卫阻击,生还的可能性很少,但为了整个集体,

甘愿流尽最后一滴)没有他们的壮烈情怀,也就不可能再有后面八路军和解放军的发展,更不要说建立新中国了。我们应该永远记住这些牺牲的先烈们。

在一个集体当中,如果战略指挥出了问题,大家都乱成一团,没有众志成城的决心,没有凝成一股劲的凝聚力,没有哪怕牺牲个人也要保全集体的信念,那么这个集体决不会走得很远,而我们的红军指战员就具备有这些优良的素质,终于能够令决策失误的红军起回生,创造了中华战争史上的奇迹。这些精神在我们现在这个国际形式变幻莫测的时代,我们的人民更应该汲取和发扬,不要先自乱了自己的阵脚,大家团结一致,发扬红军精神,不怕困难,克服困难,强国强军,保证中华民族能够在世界之林更好的发展。

湘江战役后,红军在通道得到了及时的修整,红军虽然没有完全摆脱李德、博古的错误军事路线,但是毛泽东开始重新获得了发言权。在毛泽东和很多头脑清醒的红军的坚持之下,改变行军路线,四渡赤水,占领贵州,并在贵州遵义召开了举世闻名的“遵义会议”。“遵义会议”彻底的纠正了博古、李德的错误战略方针,重新奠定了毛泽东在军队中的指挥权。此后的红军声东击西、指南打北完全打乱了蒋介石的军事部署,甩开围追堵截的敌人,大踏步向前。如果说“遵义会议”之前红军是有险无惊,那么“遵义会议”之后,红军更多的是有惊无险,强度乌江、巧渡金沙江、翻越雪山夹金山、穿越茫茫千里大草原更多的是向恶劣的自然环境以及红军自身的体能极限挑战,毛泽东军事指挥上的高明可见一斑。在和张国涛会师之后,虽然红军又经历了两条路线的选择,同时受到了张国涛分裂势力的威胁,但在党中央的果断决策下中央红军顺利的越过千里大草原和陕北红军胜利会师,实现了长征北上抗日的战略目标,揭开了中国革命史上新的征程。

如果说遵义会议前,红军能突出重围依靠的是不怕牺牲的勇猛精神,那么遵义会议后取得的一连串胜利就得益于中共中央正确的军事路线路线和方针,应该总结为智谋的胜利。

有人说中国共产党是一群没有文化的土匪,取得战争的胜利是因为农民太穷了,反正也是,所以打仗的时候玩命,让共产党拣了个大便宜,这纯粹是无稽之谈。大家知道,的士兵很多也是被拉壮丁去的,家里也很穷,为什么同是穷人,在红军队伍里就能打胜仗,在白军队伍里就只能打败仗,这个事实不是胜过任何的雄辩吗?打仗讲究的是谋略,一时之勇是不能决定全局的。在《长征》这部影片中湘江之战就说明了这个问题。要运用谋略,领导阶层没有一定深厚的文化功底是不行的。

我们看看长征中决定军队命运的的文化功底吧!

李德是共产国际排来的,博古、张闻天都是苏联留学生,朱德、周恩来、邓小平都是海龟派,毛泽东是湖南师范学校毕业等等,不举例那么多了,他们当时的这些学历可以说明他们就是那个时代的骄子。不可否认当时的共产党高

层领导是人才济济的。正是由于这些人才的汇集出谋划策,红军才能从无到有,从有到壮大,最后取得了革命的成功。

看了《长征》这部电影,我深深的感受到,我们在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和道德休养水平的同时,还要提高自己承受失败的心理承受能力,培养自己敢于面对困难、克服困难的勇气,努力做到智勇双全,这样,我们的人生才能够更加精彩,才能为祖国贡献我们更大的力量。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