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小路高中作文800字(秋天的乡下小路作文800字)

家乡的小路高中作文800字(秋天的乡下小路作文800字)

首页写景更新时间:2023-06-12 11:32:52
家乡的小路高中作文800字(秋天的乡下小路作文800字)

家乡的小路高中作文800字【一】

每忆起那座小村庄,总会闻到丝丝缕缕的家乡味,从我的记忆深处传来。

家乡味是秋日清晨荡漾在空气中的桂花香。爷爷家院子的一角有一株银桂静悄悄地生长。一早,一股浓烈的桂花香幽幽地,不知不觉地,从门缝里挤出来,从未掩好的窗户里钻进屋里,似乎无孔不入,桂花香很素雅,并不腻人,只会让你一夜好觉后倍感神清气爽,还夹杂着一点点早晨的湿润空气,毫无遮拦地直直地钻进你的鼻孔。这香味时常会使你忍不住顺着香味去寻它的出处,好让你尽情地享受一番。

这香味,是约莫在清晨可以闻到的,那是它最香的时候。也许还在梦中朦胧着,只听见姑父的雨鞋“啪嗒啪嗒”踩在水泥地上,准备去剪枝。我便时常忍不住下了床,拾起一枝被剪下的,插在花瓶里供养起来。这花香没有城市里的有时香的冲鼻,花朵也没有城里的迫不及待地想从绿叶中凸显。它们只是隐在叶子中,星星点点的,不显山不露水的,只由你顺着味道探寻。

家乡味是猪圈草棚里臭烘烘的,阴冷的味道。这味道虽不好闻,但时常伴随着我愉快的童年回忆。草棚里几头小猪挤在一起取暖,那臭烘烘的味道大概是源于墙角那堆黑漆漆的东西吧。偶尔会有几只睡过了的鸡从草棚里不紧不慢地踱着步过来。有一次,姐姐带我到后院摘了白菜,一起喂猪。不好闻的味道始终弥漫着,可乐趣却丝毫未减。白菜一扔进猪圈,几只窝在墙角的小猪慢悠悠,摇摇晃晃地走进,只听得一声声嚼白菜的`脆响,欢乐极了。

家乡味是大铁锅里炒出的饭菜的香味。黄昏时分,池塘边、小山坡上,家家户户的烟囱里都冒出来白烟,有时候会有些发灰,如同水墨在洗净的天空上勾勒出淡淡的线条。一走进厨房,大锅里翻炒着菜,香味总会让我肚子咕咕直叫。五颜六色的食材在锅里跳跃着,仿佛是害怕自己被烫到而跳着脚。锅里还冒着点点火星,如同夜空中的火焰般璀璨发光。厨房里当然还会有呛人的浓烟味。姑姑总是端着板凳,坐在灶台后,一面添着柴火,一面与我们聊天。香味与烟味混杂在一起,让我一边流着泪一边仔细嗅着各种菜的香,既满足却又难以忍受。可每当菜端上桌,一股温暖的香味扑鼻而来,只让人心生对家的眷念。

家乡味,是我永远都不会忘记的味道,即使吃遍了再多的山珍海味,闻过再多的花香,也抹不去我心中这一缕浓浓的家乡味。

家乡的小路高中作文800字【二】

家乡那条美丽的小河。在我家乡的门前有一条美丽的小河,一年四季风景如画,美不胜收,我们都喜欢到那儿玩。一阵风吹过,清香扑鼻而来,原来是小河边的花儿开了,花儿真多,一年四季各不相同:有红的、粉红的、蓝的、黄的、紫的……远远望去,朵朵花儿像一个个穿着漂亮衣裳的少女,花儿散发淡淡的清香,不时招来几只蝴蝶在上面翩翩起舞。小河里的水常年四季很清澈。因为水大部分都是从西边那座山的肚子里流出的。这条小河养育了一辈又一辈,也装载了我的童年。

春天,万物复苏,小河绿的那样美,它好似一条油光水亮的绿绸缎;又如一块无瑕的绿翡翠,绿莹莹的;又像一颗闪闪发光的宝石……河岸两边都开满了美丽的野花,那时。我们一群孩子光着脚,踩在泥沙上就像踩在软绵绵的棉花上一样,又蹦又跳,又喊又叫,你追我赶。

夏天,小河里的鱼儿在唱歌,跳舞,做游戏…蝴蝶们在小河旁飞来飞去,好像在小河旁捉迷藏呢﹗我们飞快地向小河跑去,有的迫不及待地跳进河里玩耍,把珍珠一般的水洒在身上,早把一身的疲劳和炎热都给抛到九霄云外去了;有的拿着渔网捕鱼;有的拿着袋子捡漂亮的贝壳…太阳快落山了,我们都玩累了,捕鱼的孩子有了不小收获,捡贝壳的孩子捡了不少漂亮的贝壳,都拿着自己的胜利果实纷纷回家了。

秋天,小河两旁的树木弯着腰,好像在梳理它那美丽的秀发。树叶随着一阵凉爽的秋风飘在河面上,打破了像镜子似的河水,荡漾起一阵阵波纹,小鱼把枫树叶当做了伞,游,一片片枫叶在小河里飘来飘去,给小河穿上了一件漂亮的外衣。

冬天,小河就像一条长长的大围巾,把家乡围在怀里,生怕冻着似的。

清晨,一轮红日从东方徐徐升起。河面像一面用翡翠做成的大镜子,周围的倒影清晰可见,一阵微风拂过,河面上闪动着点点金光。小河欢快地流淌着,我们们成了小河的玩伴,人们纷纷挑着空桶来打水,又挑着满满的去那菜园里…

夜深人静的时候,小河还在流淌着,闷了就和星星说一说话。小河在唱歌给星星和月亮听呢!你听:“哗哗、哗哗、哗……”

我家乡的那条小河虽然没有长江那样壮观,没有西湖那样美丽,但是它装载我童年的乐趣。我爱家乡的一草一木,我爱家乡的一山一水,更爱家乡的小河、家乡的人民!

家乡的小路高中作文800字【三】

家乡只一个小小的县城,藏在江南连绵的群山里,不为人知中尘封了多少的文化与历史。

单谈乡食,独讲那门手艺——春饼。

记忆中早晨在小贩的呼声里幽幽而醒,水乡人的随意形成延续至午时的早市。一条小巷里被百年未曾更替的一溜摊子围拢,车水马龙,缝隙间偶会窥见斑驳的石墙木屋,挪动三五步便是一个摊子,这般盛况总也未吞没谁家。攥着钱奔到春饼摊,不论你食何时何分,总要等会,是新昌人的风情造就了这条规矩。卖主永远忙着,那算空无一人。

卖主用手熟练拽起木桶里的一团早和得雪白的面,在底下白炭雄雄燃烧的锅上画出一个漂亮的整圆。并无烟,只是火焰腾起使得人影子一晃。时光的磨和使原本白而透明的第一张皮子变得逐渐金黄,卷起的边缘抵不住阵阵香气。主人家会在这时问你:“一大(春饼特有的量单位,六张皮为一大)还是半大”小孩子家家食量小,自是回过去“半大。”老人便不再说话,伸手捎起烙好的三张皮子均匀铺在两侧,略有重叠。捎带的又是一句问话:“鸡蛋还是鸭蛋?”我随着性说了:“鸭蛋吧。”便是变魔术似的一个鸭蛋随着锅沿打碎条裂,随手摆动任它乖巧地覆盖上去,流动中很快凝结。在上边撒上我喜好的,已在油锅里翻滚好的香肠和茶叶蛋,略压至扁平,用手捅上一边,轻轻卷起,用透明的塑料袋包着,发出阵阵的麦子香。才下鼻尖,又上心头,这时家乡的香味,是心底的淳朴童年。

在家乡的记忆,重大的节日会有“自捅”(方言)的春饼吃,老人们将水芹、马兰头、竹笋与红烧肉炒好。这时是可以自行挑选的,江南人的胃口不大。在我家,两张皮子就是一卷薄薄的春饼,每个人吃两卷,配上些清淡小菜,便也足够了。

还有人甚至会“捅上”(方言)螺蛳的`,这是听父辈们说的。所需技术之高可以想见:在适当的位置咬下一段,却不能直接咀嚼,要用舌头不断过滤才能舔出来。技术高的能直接吸出螺肉,在与螺尾相接处用牙斩断并轻轻吐出,螺蛳的空壳会在瓷碗里发出“啪”的轻响。整副动作全依靠嘴以完成,讲究快、精确,只要稍有不慎,便会闹得满嘴碎壳泥泞。

春饼不仅仅是家乡的早餐,更是只小小的信鸽,飞过千山万水。在外工作的人若是收到家乡寄来的春饼,便明白妻儿在思念他。这时的春饼不免经历风吹雨打,烈日暴晒甚至跌打锤击,口味远不如新鲜时,却吃得离家的人流下两行无言的泪。

古时候有个传说,道的是银河边的织女牵牛不尽思念,却怎耐王母娘娘不许他们书信往来。无奈下织女将自己吃过的面做成皮子,咬破手指写干无尽,又怕巡视的天将看出端倪,便在里边“捅上”(方言)一部分饭菜,官兵以为是粗食,便算是过关了。

最后的结局早已不知所终,春饼的来源也早是无从考证。只是从传说自身并不难看出,这个故事表达了人民对生活和未来的无尽向往。从中春饼的悠久历史也自是可见一斑。

这是故乡的味道,在心底的乡思与乡愁,不说漂泊何处,历经岁月磨损,却永不会变!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