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的民风民俗作文(家乡的风俗作文吕梁兴县)

吕梁的民风民俗作文(家乡的风俗作文吕梁兴县)

首页写景更新时间:2024-06-13 08:07:12
吕梁的民风民俗作文(家乡的风俗作文吕梁兴县)

吕梁的民风民俗作文【一】

应劭《风俗通》记载:“五月五日,以五彩丝系臂,名长命缕,一名续命缕,一命辟兵缯,一名五色缕,一名朱索,辟兵及鬼,命人不病瘟”。

中国古代崇拜五色,以五色为吉祥色。因而,节日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后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五色线。系线时,禁忌儿童开口说话。五色线不可任意折断或丢弃,只能在夏季第一场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时,抛到河里。据说,戴五色线的儿童可以避开蛇蝎类毒虫的伤害;扔到河里,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疾病冲走,儿童由此可以保安康。

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卷八记载:端午节物,百索、艾花、银样鼓儿,花花巧画扇,香糖果子、粽小,白团。紫苏、菖蒲、木瓜、并皆茸切,以香药相和,用梅红匣子盛裹。自五月一日及端午前一日,卖桃、柳、葵花、蒲叶、佛道艾。次日家家铺陈于门首,与五色水团、茶酒供养。又钉艾人于门上,士庶递相宴赏。

陈示靓的《岁时广记》引《岁时杂记》提及一种“端五以赤白彩造如囊,以彩线贯之,搐使如花形,或带或钉门上,以禳赤口白舌,又谓之搐钱”。以及另一种“蚌粉铃”:“端五日以蚌粉纳帛中,缀之以绵,若数珠。令小儿带之以吸汗也。”这些随身携带的袋囊内容物几经变化,从吸汗的蚌粉、驱邪的灵符、铜钱,辟虫的雄黄粉,发展成装有香料的香囊,制作也日趋精致,成为端午节特有的民间艺品。

类似还有饮雄黄酒:此种习俗,在长江流域地区的人家很盛行。游百病:此种习俗,盛行于贵州地区的端午习俗。

吕梁的民风民俗作文【二】

影片《吕梁铁骨》是继电视连续剧《吕梁英雄传》后,又一部以吕梁民族民主革命斗争史上的真人真事为原型创作的优秀影视作品。观看全片的总体印象是:策划和编导慧眼识“材”,充分利用了吕梁作为革命老区“红色蕴藏”的天时地利人和优势,以英雄传奇诠释吕梁精神,尽显高瞻远瞩的睿智、高屋建瓴的气魄;影片以人物塑造为中心展开故事,情节紧凑,叙事流畅,悬念迭起,具有一部优秀影视作品的基本特质;主要演员形象、气质、功力俱佳,对人物个性的把握和演绎都相当到位;全作制(采景、服装、道具源于生活,美于生活,加上高质量的音响效果,大大增强了作品的观赏性和感染力;对地域文化民俗风情的着意点染,给吕梁观众留下十分亲切的印象。

影片最大的成就在于主人公刘恩明形象的成功塑造。作品先通过“佐主惨案”,将主人公爱憎分明、勇毅而沉稳的个性风采做了初步展示。之后,又以“串珠式”结构接连推出“淫窟除奸”、“智筹军需”、“虎穴侦察”、“巧施连环计”等等一系列情节,从而对主人公智勇双全的个性做了进一步拓展、强调和丰富。刘恩明身上所体现出的'那种不屈不挠、顽强拚搏、不计生、愈战愈勇的精神风貌正是植根于巍巍“骨脊”山的吕梁精神在革命战争年代最生动最感人的体现。

以真人真事为原型的艺术创作如何做到“高于生活”?这是影片《吕梁铁骨》给予我们的最为重要的启示。这里首当其冲的是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关系问题。此外还有关于英雄个人与群体的关系,英雄的角色定位也即本职工作与协作任务的关系,以及人物典型化与环境典型化的关系(这个问题也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如何使地域文化成为作品形象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等等一系列问题的正确认识和处理。所有这些问题,对于艺术创作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而影片《吕梁铁骨》的成功实践,在上述诸方面都给我们提供了极为宝贵的,有待我们认真研究和学习。

毫无疑问,这部影片并非无隙可击。最重要的是主要人物个性风采缺乏独具生活质感的细节支撑,精神层面的深入发掘尚嫌疲弱,略有“平面”之感;演员表演内在的东西较少,个别人物甚至给人留下脸谱化、简单化印象。一些民俗细节、军旅及战斗场面的细节处理较为粗疏,生活依据不足。特别关于吕梁炒面的介绍,有严重悖离实际的弊端。地域文化介绍略有标签化缺陷。但,瑕不掩玉,正反经验对我们无疑都是弥足珍贵的。

吕梁的民风民俗作文【三】

世界上还有几个节日要吃香喷喷的粽子呢?

世界上还有几个节日是要洒雄黄酒的呢?

世界上还有几个节日是要在门前挂草药,身上涂药酒的呢?

没错,的确,只有端午节,一个伟大的节日,一个神圣的节日。要说起来这端午节,还得从战国时期著名诗人屈原说起。

相传在战国时期,楚国上大夫屈原上谏楚王,提出富国之计,可楚王不仅不听,还将其流放。结果屈原悲愤交加,伤心欲绝,抱一块石头,带着自己的愤愤不平,带着他的高远志向,一起永沉泪罗江底。

屈原后,人们为纪念他,为了使他的尸首不被鱼虾吞食,人们便做了粽子,来喂鱼虾。流传至今,便有了吃粽子的习惯。这天,满街都有一股粽叶的清香。要说这做粽子,先得把粽叶洗净,用粽叶把肉、糯米、豌豆包一起煮,从锅里散发出的诱人香味,不禁让人口水“直流三千尺”盼着,想着早点煮熟。终于,冒着热气的.粽子上来了,一家人围坐在桌子那儿一起吃,其乐融融。夹起一块糯米,放入口中。啊!香甜可口,甜而不腻。让我忍不住想把整个粽子吞下去。虽然家附近几乎天天都有粽子卖,但今天的粽子仿佛有股节日特有的,浓浓的气息。

吃完粽子,大人们便忙着去洒雄黄酒,据说可以驱鬼辟邪,以保平安。端午这天,满街都有一股酒味,有些大人还会用雄黄酒在孩子的额头上写个大大的“王”字,象征生龙活虎、虎虎生威。

洒完雄黄酒,大人们便在两边大门上挂菖蒲等中草药,菖蒲那股刺鼻的味道可以驱赶鬼魔,使邪魔不敢靠近你家。挂完后,还要在孩子身上涂药酒,可保以年不生疮。涂药酒也可使你百病不入,一生平安。

转眼间,这年的端午就要过完了,但是,端午给我留下的痕迹是永远也抹不掉的,又开始期待来年的端午了。

吕梁的民风民俗作文【四】

“那达慕”是蒙古语,“慕”是蒙语的译音,意为“娱乐、游戏”,以表示丰收的喜悦之情。是蒙古族人民喜爱的一种传统体育活动形式。每年六月初四开始。“那达慕”有着久远的历史。据铭刻在石崖上的《成吉思汗石文》记载,那达慕起源于蒙古汗国建立初期,早在公元122017年,成吉思汗被推举为蒙古大汗时,他为了检阅自己的部队,每年7~8月间举行“大忽力革台”,将各个部落的首领召集在一起,为表示团结友谊和祈庆丰收。起初只举行射箭、赛马或摔跤的某一项比赛。到元、明时,射箭、摔跤比赛结合一起,成为固定形式。后来蒙古族人亦简称此三项运动为那达慕。

摔跤是蒙古族特别喜爱的一种体育活动,也是那达慕上必不可少的比赛项目。蒙古语称摔跤为“博克巴依勒德呼”,称摔跤手为“博克庆”。摔跤手要身着摔跤服“昭德格”。最引人注目的是,摔跤手的皮坎肩的中央部分饰有精美的图案,图案呈龙形、鸟形、花蔓形、怪兽形,给人以古朴庄重之感。

射箭是那达慕最早的活动内容之一。在公元800多年以前,蒙古人分为许多不同的部落,他们的经济生活大体可分为游牧经济和狩猎经济两种。在成吉思汗统一蒙古以后,虽然狩猎经济的部落逐渐转向了游牧经济,但狩猎时期长年积累下的拉弓射箭的本领却保留了下来,以防外敌侵略和野兽袭击畜群。射箭比赛的规则是三轮九箭,以中靶箭数的多少定前三名。

那达慕大会一般举办7至9天,蒙古族的男女老少都沉浸在欢乐之中。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