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拙政园的作文怎么写(介绍苏州拙政园的作文100字)

苏州拙政园的作文怎么写(介绍苏州拙政园的作文100字)

首页写景更新时间:2023-01-31 19:33:29
苏州拙政园的作文怎么写(介绍苏州拙政园的作文100字)

苏州拙政园的作文怎么写【一】

早晨,踏着薄薄的晨雾,我们从东门进入拙政园,一进入园内迎接我们的是一片苍翠欲滴的湘妃竹,竹子一个个挺拔高挑,肩并着肩,细长的竹叶也给整片竹林增添了不少清新优雅的格调,使我们的心情一下子愉悦起来。

穿过竹林,忽见一荷花塘,荷塘里水尤清冽,碧绿的荷叶密密匝匝地涨满了池塘,娇艳欲滴的荷花就藏在那中间。或初崭尖角,嘟着粉嫩的小嘴儿,羞答答地躲在荷叶下;或娇媚盛开,迎风弄姿,亭亭茎直,优雅高贵,在阳光照耀下显得更加红艳。

复行数步,我们来到了“荷风四面亭”。亭上挂一幅对联“四面荷花三面柳,半潭秋水一房山”。寥寥几笔,勾画出拙政园春夏秋冬的风景特点。它坐落于荷塘的中央,亭子不大,但设计非常精致。亭内竖立着六根红漆大柱,青灰色的瓦整齐有序地磊成尖顶飞檐的亭顶,就连亭子里的栏杆也都雕刻着栩栩如生的花草,独具拙政园质朴、疏朗的特色。站在亭内倚栏远眺,只见四面池水清澈广阔,荷花芬芳吐艳。微风拂过,一缕缕清香淡雅的荷香从四面扑鼻而来,沁人心脾。果然是荷风四面,香远益清啊!

伴着荷香,陶醉于园中的流水、绿林、鲜花、奇石。不知不觉间,来到了古香古色的“见山楼”。这个名字是取陶渊明的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意。“见山楼”三面环水,两面傍山,是一坐两层具有江南风格的楼房。重檐卷棚,粉墙黛瓦,色彩淡雅,古香古色。细看“见山楼”,就会发现长长的楼身,繁复的楼头让“见山楼”看起来像一条即将飞腾的龙,而楼前那两架弯曲的桥就像是龙的.胡须。远眺“见山楼”,真有“神龙见首不见尾”之说。我不得不赞叹古时劳动人民高超的技艺。

继续前行,便到了一座廊桥,斜跨于池水之上。廊桥造型秀美,线条柔和,朱红色的柱子和栏杆呈弧形。加上水光的映照和涵影,使廊桥就像一条滑落的彩虹,故有“小飞虹”之美称。在桥的另一侧,则刻满了一扇又一扇精致的花窗。每一扇窗花的造型都别具特色。依栏远望,能看到水如明镜般清澈,树如翡翠般青绿,花似美人般娇艳。亭榭似一幅清新动人的画展现在眼前。

我们又参观了“鸳鸯厅”,这是主人接待宾客的地方。外形飞檐翘角,富丽堂皇。进入厅内,原来里面还分前后两厅:前厅是男主人会客的地方,辉煌华丽,落落大方;后厅是女主人会客的地方,虽然不如前厅华丽,但也小巧别致,优雅舒适。最引人注目的是厅内那一扇扇明亮的大窗户,被隔成一个个六边形,发着蓝悠悠的光。从这里望出去,房屋、树木、草地似乎都被覆盖了一层雪白的霜,在炎炎夏日里立刻给人一丝清凉的感受。

在拙政园内游览,步移风景多变,就像漫步于诗情画意中。这里的每一座亭台就是一首诗,每一个水榭就是一幅画,每一个建筑都是文学和美学的完美结合。任取一处风景,按下快门,将这美的回忆一一定格。

苏州拙政园的作文怎么写【二】

拙政园是中国私家园林的典范。怀揣着设计师的梦想,暑假,我终于有幸一睹江南第一园林的风采。

一进园,一块巨大的石头耸立在青竹古树中,像天上的云朵坠落在人间,原来是鼎鼎大名的“缀云峰”,两侧横卧着坑坑洼洼、黝黑黝黑的太湖石,像一位沉思的饱经风霜的老人。高高的石峰形似“王”,挡住了园林的美景,看似这王姓主人沉浸在这闹中取静的世外桃源,独享这迷人景色。

沿着鹅卵石的羊肠小道,来到了宁静的“芙蓉榭”,踏着海棠花图案的石板,走进美丽而幽静的“海棠春坞”,庭院里一座精致的假山围着一小丛翠竹,一小簇海棠花争艳吐香,还有一小股清泉从假山上流下,发出“叮叮咚咚”的声音,屋里放着一把古琴,虽年代久远,却一尘不染,我仿佛看到一位大小姐身穿飘逸的绿裙,在皎洁的月光下,抚琴吟唱:“拙政园美景胜仙境……”

穿过“二十五花窗长廊”,阵阵荷香扑面而来,在数十米的荷塘上,流水潺潺,鱼儿自由嬉戏在荷叶间,万绿丛中,荷花张开了笑脸,有的粉红粉红的,像高傲的公主,有的雪白雪白的,像玉骨临风的仙子,还有的只剩下小莲蓬,在风中摇摆着,像在告诉人们它出淤泥而不染。池面四周有四个亭子,代表着春日的繁花似锦,夏日的葡萄晶莹,秋日的落叶纷纷,冬日的银装素裹。远远望去,一座古寺塔矗立在荷塘的尽头,好像在告诉人们园林源远流长的历史……

沿着荷塘,穿过了“小飞虹”,来到“空心树”,坐在“三十六鸳鸯馆”,远眺着“与谁同坐轩”,则是另一番诗情画意……

一气呵成地游完拙政园,感觉还有点意犹未尽。真佩服古人的心灵手巧和聪明才智,长大后我也要设计出如此美丽的建筑。

苏州拙政园的作文怎么写【三】

导游说:“园林是古代富人所居住且拥有的地域,大得很呢!”一进入园区,首先就看到那一池子淡雅秀美怒放的荷花。那花白的'透明 ,粉的柔润,紫的醉人,朵朵都散发出淡淡的清香。甚至在荷叶丛中,还有几个翠绿的小莲蓬。

我们沿着羊肠小径往前走,走进一座小棚稍作歇息,便又向前走去。上了几层台阶,只见有一座巨大的亭子里挤满了乘凉的人们。我们也在亭子里找到了一个好位子坐了下来,吹着凉爽的湖风,舒服极了。

我往左边望去,只见有一座小桥横跨河流,延伸至对岸。我带着好奇心踏过桥梁,哇,原来是一座假山!几缕青草围绕着假山,看起来是那么和谐、自然和美妙!假山矗立,云天碧蓝,杨柳依依,小桥蜿蜒,无数美景融入了古代人民辛勤的汗水里,投入到大大的园子里,注入到每位的心里。荷花散香,巨亭满客,湖风轻抚,绿叶遍野,锲成了这样一个天堂!

拙政园,不愧是苏州的瑰宝;拙政园,不愧是中国的最美;拙政园,不愧是一座永不毁灭的长城;拙政园,不愧是美丽的仙境!它附着每一位建造者永垂不朽、 勤劳智慧、辛勤付出的灵魂!

苏州拙政园的作文怎么写【四】

进入口,便是身置东园。

引入眼帘,不由见得一座颇似迎客的怪石,后得之石为迎客峰。似乎是历经百年风雨,各处菱角显得风化而些许圆滑。它高耸挺立在草木中,但教人犹为惊羡的是,四周竟然还有芙蓉相伴,因为正是盛夏时期,这芙蓉开的娇美,足使以迎客峰显得热情,大方,又不失羞雅。

伫立园口,敞拙政园开,正是点睛之笔,犹为生趣。

不同于他人,在迎客峰前驻留踪影。倒是前方左道,那一排种植在青瓷花盆里芙蓉,让我难以安分。或许是清风徐徐,那悄然送来的几许清香,着实令人忘却温度的炎热,倒有几分清凉。站在这些美人胚子前,我激动的有些失语了。她们或含苞待放,或低首呢喃,或许相间羞语,或迎面严颜一笑。

白如清身出淤泥而不染,粉如少女羞嫣颜而添韵。

这盛夏清风,送芙蓉佳色,教人不禁想首足芙蓉榭了。

只是沿途美景,也是不忍却去。

不过,这并不是真正的亲临园内。需穿门廊,踏前院,过兰雪堂,才能说真正的赏心悦目在拙政园东园。一路景色幽美,绿色盎然,建筑有老化有增色,却不失游人雅兴。到了这兰雪堂,不禁有些生疑。记得李白有首诗中写道:独立天地间,清风洒兰雪。难道此处与此诗还有个什么渊源?本着疑惑,忽听导游来了这么一句诗词,又听下文,才得知这堂名还真是与此诗有些渊源,故兰雪堂。

据记载,兰雪堂为五楹草堂。以堂为中心,东西桂树为屏,倘若此时九月,逢秋丹桂必是痴醉旁人。尽管时候不到,嗅不到这醉人香气,但看桂树充满生气,绿色盎然,其间此处碎花相应,俨然如屏绣画。其后山石作画,叠峦成障,形态各一,彷如是深山穿梭,偶见草堂,碧野溪水。站在堂前,面向堂前,抬首间,那“兰雪堂”匾额高挂。边周则是长窗落地,雕刻着精细致美的图纹。智慧的气息渲染着古老的朱红色,不禁抬手触摸,这有些被风化的痕迹,教人目光不禁转向堂中间的那一屏门。

屏门南为《拙政园全景》,北为《翠竹图》,其两边隔扇裙板上,还刻画着山水人物。皆是苏州传统的漆雕工艺。与自己手心所触摸的门槛落窗上的图纹,不知是否都是古老的工艺文化。回首堂前,还种植着两棵白皮松,苍劲古拙,尽管不知年史,但看其身高大挺拔,其貌显得风雨沧桑,必然是历经数朝春秋轮回。墙边修竹苍翠欲滴,几处矮石累堆,草木夹丛,这番堂前美景,似乎是引着游人快步一睹东园芳景了。

穿过兰雪堂,首先引我眼球的便是那缀云峰。不禁回想,初至园口,那一座迎客峰了。只是二者形态各一,各领风。前者犹为大气凛然,后者,虽身为石,但意似韵。形态由下而上,逐渐壮大,其巅犹伟,石身苔藓斑驳,藤蔓纷披,古意犹存,又似云状,岿然独立,旁无支撑,一枝独秀,不禁教脚下繁花草野,黯然失色,竟是躲不过这石峰云飘,花色也是不敢媲美。

不过,令人着奇的'是,这缀云峰此处是一只独秀,但与其对峙,还有一峰,名为联壁峰,如名所见,双峰如掌如帆,位于堂前,别是一格。

绕过池子,略见荷花几株,清香淡许。不禁犹见一座重檐八角亭。此亭出檐高挺,分两层,却一层耸一层,菱角鲜明彰显。外形底部形成回廊,围亭一圈,庄重质朴,其间设有坐槛,逢春夏花,丰秋冬雪,做在这里,听听小曲儿,谈谈心,赏赏景儿,可谓佳处。四周为坪,花木扶疏,四季如画四幅,如是坐这亭子里赏玩,必是一番清韵。

累的游人们不禁找了个槛儿坐下歇息,但目光都不禁投向亭子中间的一口井。据记载,元朝大德年间,这一带有一座寺庙,名为大宏寺。过了百年后,馀泽和尚居住这里,并建设了座“东斋”。斋前有井,故为天泉。

但教后人惊叹的是,此井终年不涸,水质甘甜,不亏是为天泉。而这亭子便得了个美誉,天泉亭。也不知是泉水清凉过盛的原因,坐在这里,竟然觉得思绪静安,如徐徐清风拂过。不过,边上的导游更是说的这井神乎奇乎——

低首看井里的水,竟然能看到自己的前身。

似乎是有些荒唐,但依旧惹得游人朝井里看去。路径曲幽,沿途怪石连连堆叠,花木穿丛,偶见流水潺潺淌过,几株芙蓉,犹如在水伊人,婀娜多姿。顿时,一阵飘香,扑鼻而来,彷如是秋来秫香,眼前顿现一座秫香馆。自然,这飘香算是自我痴醉,鄙人自想罢了。早在王心一的《归园田居记》中,就描写道,墙外皆为农田,硕果丰收,秋风送来一阵阵稻谷清香,令人沉醉,馆亦因此得名。秫香馆为东园的主体建筑,面水隔山,为单檐歇山结构。赤色渲染香馆,四周“青山绿水”,不闻秫香,也是嗅得荷香。室内宽敞明亮,或古灯悬挂,红须轻曳,或红木工艺,淡淡气香;长窗裙板上刻有黄杨木雕,雕镂精细,层次丰富,栩栩如生。试想一番,夕阳西下,一抹余辉洒落在秫香馆的落地长窗上。将这木雕的生趣人物,显露得古朴,雅致。

而这座秫香馆更是显得静谧,清徐。

或许是我走的路线比较凌乱罢,总觉得这东园亭子颇多,穿来走去,虽转眼间又是亭子,但亭子形态各一,风独领。

突然,一座别具风格的亭子,教我驻足三分。此亭为涵青亭,半座池上,犹如水榭,倘若伫立此处,观池中游鱼戏水,不觉一番意趣。伫远处看,亭子两侧副亭略向后退,朝左右展开,似廊又非廊,如画中虚实。主亭发两只戗,副亭发一只戗,整座亭子犹如一只翩飞的蝴蝶,在草木中,在芙蓉花间,给本来单一,直白的墙体增添了不少韵色。

这般亭子,名字如诗意古画,不知谁家小姐,手持小扇,斜倚亭边美人靠小坐,天光云影水间,看锦鲤遨游,荷莲轻荡。犹为美哉!

似乎是在东园,绕来绕去,又回到了入口不远处。但能这般看景,却是别有趣味。或者是潜意识里,故意这样的罢!

——因为芙蓉榭!

说句实话,不论是观亭子,还是看香馆,一片芙蓉胜美人的风中摇曳,教我心中最为痴醉。故,也算是有意留在最后品赏。

芙蓉榭位于兰雪堂之北,前有一池荷花,又名芙蓉,故小榭之名由此得来。不知是否因这荷池较为明显,走到何处,都能略见,或是犹望,这芙蓉依旧醉人心扉。可惜此时不是夜晚,否则皓月当空,犹见明月,徐徐清风,朦胧月色,醉人荷香纷纷齐至,实在是美不胜收。彷如走进画中,难分虚实。这景美,而小榭也是极为精美。其屋顶为卷棚山顶,四角飞翘,一半在岸,一半伸向水面,凌空架于碧水微波上,秀美精巧。似那水中央,伊人在水一方。此榭面临广池,鲤鱼涟涟,池水清清,夜来盛夏赏荷,也是美煞了一轮清月朦胧。临水的西面刻有花雕的圆光罩,东面为落地罩门,南北两面为古朴窗格,颇有古雅书卷之气。站在罩门之中,看眼前水景,清风徐徐拂来丝丝淡香,顿时教人心旷神怡。

看这东园,虽是不大,但却犹为幽美。只是,这东园仅仅也只是拙政园一角罢了。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