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家乡印记作文(新会的风俗作文600字)

新会家乡印记作文(新会的风俗作文600字)

首页写景更新时间:2023-03-04 14:39:31
新会家乡印记作文(新会的风俗作文600字)

新会家乡印记作文【一】

我的心中有一只船,在江面的薄雾中航行。迷蒙的江,江岸层层叠叠的灯光,那片光影只属于我的故乡。

雾里看花,花未央,人未老。

重庆的冬,雾弥漫,升入天空,织结成锦,覆在云端,笼罩天际。邻居总是早早起来,走进薄雾去看那几株梅。一次和他一起去,昨夜的水汽凝结落满花瓣,金黄的花瓣勾勒出风情,淡淡的花香沁满心田。“还是那么美”他喃喃道,希翼的目光看向远方,“错落有致的屋,低矮狭小的室,短短一方青石板路……”他迷茫地看向四周,高高的一幢幢房子黑压压的令人喘不过气来,“还有什么是留存的呢?”他低下头,目光凝视着那几株梅,“重庆的雾还是小时候的感觉,不浓,不淡。”邻居看了看手表,慢慢向远方走去,雾也随着他的脚步渐渐散去,一缕阳光恰到好处地洒下来,装点着花瓣,金灿灿的,但,清晨雾里看花,看尽满园花,冬风未来打扰,花未央,人未老……如此,正好!

古城,何谓古城?古城的印记,我们还能寻到几样?那抹笼罩在重庆人心底的雾似乎从未散去吧……又是个清晨,薄雾聚散,散入春风满渝州,那抹雾,似乎又散了……

江边待夜,夜无眠,景依然。

幸能在江边过夜,璀璨的星光点亮了重庆的夜,点点的光渲染了半边天,高低的桥蜿蜒其间,紧密接连的楼包裹其里,轻轨车辆穿行其间,一切都是那么宁静淡然……可刚考完试的我却是那么厌恶,听着歌,打发时间。脚边的风吹拂着躁动的心灵,天上的星安慰着地上的人,困意袭来,倔强地打着哈欠,说着不困,蝉鸣伴随,静静的天幕,潺潺的江水,闹闹的城市环绕,仿佛是个奇迹。我渐渐平静下来,也许你会觉得突兀,但真的,慢慢进入梦乡。现在回想,或许真是那抹景抚慰了我,江边待夜,夜无眠,景依然……

或许对故乡的定义就是这样:一个不必言说的奇迹,那抹应在心底,专属于故乡的景才是真正的奇迹。纵使前方的路有多么宽敞,家乡门前的石板路才是心灵的归属。

久了,该回家看看,那江上的行船,是要载着故乡人回到那个生他养他的地方……

新会家乡印记作文【二】

公园门口两旁各放着一盆杜鹃,花开得正艳。正对着门口的是假山。茂密的树林围着一块形状奇特的巨石,巨石上用鲜红的油漆写着“叠翠”两个大字。我们沿着林阴路,穿过葵林,来到园中湖。站在拱形的石桥上,只见湖水清澈见底,阳光照在湖面上闪着银光。湖中五颜六色的金鱼有的在觅食,有的成群结队游来游去,自由自在的鸭子、白鹅在戏水。湖中有个小岛,透过茂密的树木,隐隐约约看见有座石塔,石塔里住着许许多多的鸽子,鸽子不时在天空自由飞翔。石塔前有一只昂首挺胸的石头大公鸡,仿佛一位得胜的大将军。岸边垂柳成排,柳条随风摆动,好像无数仙女在梳理长长的头发。湖的右边是荷花池,夏天,荷花可美了。

离开园中湖,我们来到公园的小广场。广场上的人真多,有的在喂白鸽,有的'在打太极拳,有的在休息,有的在赏荷花……离开小广场,沿着环山小路,向公园的深处走去。在这里,密密匝匝的树木把蓝蓝的天空遮住了,阳光只能透过树缝在地面留下点点光斑。

经过欢乐的儿童游乐场,绕过猴子山,我们拾级而上。来到山顶,这里有座古色古香的小亭子,名曰“半日闲”。顾名思义,它是游人休息品茶鉴赏诗画的好去处。

北园公园既是游玩的好去处,也是锻炼身体的好地方。

新会家乡印记作文【三】

我出生在一个叫山坡的小村子里,这里有山,有田,有沟沟坡坡,还有我最最深爱的家园和勤劳热情的人们,我深深的爱着这里的一切。

小时候家乡很穷,全村有两个生产队,六十多户人家只有一台黑白电视机。小时候的我印象最深的是忙活了一天的人们每天天擦黑,就早早的吃过晚饭提着板凳拖家带口的到村委会的大院里去看电视。记得有时候去的早了,电视还没开,人们便三三两两的拉着家常。妇女们手里做着针线活,有的纳鞋底,有的做鞋绑子,嘴里说着笑着手中却在飞针走线。男人们有的席地而坐,有的忙着抽烟,把刚刚抽过的烟锅头在鞋底上敲的邦邦响,抽完一锅再装上一锅,点上火 ,坐在小凳上翘着二郎腿把烟嘴吸的嗞溜嗞溜的响。小孩们相互打闹着你追我赶的来回跑着 ,还有腼腆的躲在大人们身后生怕被人看见似的……大人们大声的说着笑着,有的相互之间开玩笑的叫骂着,霎时间,村委会大院里人声鼎沸好不热闹。

那时候人们座落的很零散,甚至有一些庄户坐落在沟边上,父亲那时是村里的赤脚医生,记得有时候给村里人看病出去一趟就要个把小时,如果再碰上个下雨天风雪夜的,天黑路滑就更不好走了,但尽管如此 ,父亲也从来没有收过大伙一毛钱的出诊费,而且是随叫随到,这也是我从小到大为之骄傲的地方。

再后来,村委会挪到了支书家的小院里,他家坐落在村中心十字,在院里的电线杆上架起了两个大喇叭,村里有什么紧急会议和重要通知都会通过喇叭广播,这也很是方便了许多。

那年月似乎年景不太好,不是大旱就是大涝,干旱的时候一亩地都不到一旦的收成,村里几乎一大半的人都缺粮。好不容易盼来个好收成了,眼看丰收在望却被一场大暴雨洗刧一空,好点的能吃上个芽麦就已经很不错了。更糟的时候还会下冰雹,那时候小不知道它的危害,只觉的它圆圆的像个乒乓球,特别好玩 ,那时我们家还住窑洞,甚至有时下冰雹的时候还会跑到窑门口拿个洋瓷脸盆捡几个来玩。呵呵,现在想想感觉好傻。

那时候吃水就更是困难了,父辈们那一代人都是在山上的水沟里挑水吃,因为水质不好,也因此有一些人腿脚都长的不太好。后来到我们这一代的时候村里建了个大水池都是自来水,娃娃们一个比一个长的好。记得有一年芋中搞文艺演出,当时有我们村的几个学生在台上表演,台下有观众说这些娃娃长的这么好不知道是哪个村的,我们村里的人听到了便说:"这是我们山坡村的娃!"旁边人都感到很惊讶,不禁竖起了大拇指赞叹:山坡村能出这么好的娃,了不起呀!这件事在当时甚为轰动,人们茶余饭后总不免谈起,当然,我自己也甚为自豪。

我的小学四年是在村里的学校——〈山坡初小〉读完的。那时候村里很穷,条件也不好,能分到这里的老师也很少,全校只有两个老师,不到三十个学生分成两个教室进行复式教育,我是八岁的时候才进的学堂。依稀记得七岁那年,那是一个夏日的午后,我跟几个邻居的小孩玩耍,不知道是谁当时掰坏了一个别人家的向日葵,结果被发现了大声的叫骂着,知道闯了祸我们一个个怯怯的往回跑 ,叫骂声刚好被在屋子后面摘花椒的母亲听到了,她是一个很要强的人 ,尽管她知道了不是我干的,但还是很严厉的批评了我。她放下手中的活,二话不说就把我拉到了屋里 ,从柜子里取出一节玫红色的印着黑花的小碎布,安好缝纫机咣当当咣当当,三下五除二就给我做了一个小书包,里面塞了一本哥哥用过的书一本麻纸作业和一个半截铅笔。我明白了,母亲这是要让我上学,我可不喜欢上学也不想上学,在家多好呀,每天吃喝玩耍多自在呀!可母亲不由份说把书包给我挂在脖子上,拉着我就出了门。

一路上,我连哭带嚎,嘴里喊着我不上学我不上学 ,就那样鼻涕和着眼泪,被母亲一路拖拖拽拽拖到了学校。哈哈,那场面是相当的震撼呀!现在回想起来感觉真的很好笑。学校就在村委会的隔壁,到学校的时候我已经声嘶力竭,疲惫不已。当时正是自习的时间,同学们分别围坐在校园里两个用水泥砌成的乒乓球案子上。当时在校的老师叫杨苗娃,我对这位老师几乎没什么印象,母亲把我交给他头也不回的就走了 ,就这样,从此以后我便跟着哥哥上下学,他们上课的时候我便趴在窗子外面,有时哥哥偷偷的把我带进教室,怕被老师发现,我便将头悄悄的塞到桌子兜里。

我正式入学的时候已经八岁了,村里没有学前班,也没有幼儿园,我直接进入一年级。那时学校分来了两位新老师,一个叫王培栋 ,一个叫黄俊锋,分别给我们带语文和数学。王老师四十岁左右,看起来很严肃,我们都有点怕他。黄老师二十多岁的样子,长的也很精神还负责教我们音乐和体育。那时候村里条件不好,学校里没有一件乐器,都是黄老师一句一句教我们的,那首张口就来的《梦驮铃》便是我学会的第一首歌。两个老师平常都住在学校里,吃饭则是由每家每户轮流着管,每家一天,遇到特殊情况或者谁家手艺好的村里也会连派两天。

校园里那时有一个水泥砌成的圆形花园,里面种满了椒叶玫和太阳花,橙色的,黄色的,一朵朵花儿竞相开放,课间的时候,孩子们都围在花园边上小心翼翼的玩耍。此刻,我仿佛又看到了那个美丽的小花园,想想都醉人。园墙边上有一排高大挺拔的白杨树,夏天的时候,老师让孩子们把桌子搬到树荫底下学习 ,秋天树叶黄了老师带着我们把落叶一堆堆的扫来放在学校的小杂物间里,以便冬天的时候暖床用。到了冬天,我们端着板凳围坐在老师的床边上课,一点都不会觉得冷,外面冰天雪地,里面温暖如春。

记得小学二年级有一次我因为作业没完成而撒了谎,被王老师一教棍打在左脸上肿了好几天,这是我学生生涯中唯一一次挨老师的打,在所有人的眼里我是王老师的得意门生,他绝不允许我犯这种原则性的错误。此后,我再也不敢心浮气燥,怀有侥幸心理来面对学习,一直脚踏实地成绩优异,在附近的几所小学中也算是小有名气。

后来,学校又陆续换了别的老师,陈三选和冯检连老师。印象最深的是陈老师,他有一副慈祥的面孔,给人感觉脸上总挂着笑容 ,他教会了我写作文的几个要领,并常常将我的作文当做范文为大家朗读。,还有几名我已经忘了名字的老师 ,时至今日,我依然喜欢读书写字,喜欢文学。我想这都与我当年的几位启蒙老师和后来影响我写作的几位语文老师是分不开的,在这里,我深深的感谢你们,感谢老师们当年的循循善诱和敦敦教诲 ,我庆幸自己能成为各位老师的学生!

今天,当我再次回到这里,家乡的一切已经焕然一新,村子南头盖起了一排排整齐的移民搬迁房,靠东边的地方还修了一个小型的休息广场,走在宽阔的水泥路上 ,心里感觉好敞亮这。前些日子听母亲在电话里说村里的学校也要拆了 ,好像有几户人家要在那里盖新房。这次回来一看果不其然,往日破破烂烂的小学校已经不复存在 ,迎接我的是一间间崭新的平房,此情此景,我的心里不免涌上一种淡淡的失落和喜悦。门口几户人家正在忙碌的里里外外的收拾着,看见我回来便热情的打招呼 ,是啊!这里的人们永远是这样的热情。记得小时候每天早上一到放水的时间,水池上便热闹非凡,水桶的碰撞声,水担钩子打在桶上的叮咣声 ,架子车拉着大水桶的轱辘声,大人们的说话声,我们坐在教室里听到外面的人们在谈天说地,大到国家大事小到谁家的羊又下羊娃子了,甚至谁家昨晚上又吵架了等等……虽然外面很嘈杂,但我们依然能安心的听课,有时候偶尔听见自己父母的说话声心里也会觉得很踏实。

家乡的一切都在悄悄的变化着,而唯一没变的是我依然深深爱着这里。这里有我成长的脚印和许许多多美好的回忆,是啊,我这一生有太多美好的回忆都是在这里,在田间地头和哥哥们小伙伴们尽情的玩耍,上树掏鸟窝,在麦田里捉蚂蚱,拉着架子车套火车没边没沿的疯跑,在雪天里半村的孩子们从大坡上滚着一个大雪球玩。夏天里,坐在大门口的树墩上看着父亲在窑顶上忙碌的身影,不经意间也会看见一个白衣少年不知为了何事在山边发呆……

啊!故乡, 我今生最爱的地方。不管我走到哪里,你依然是我不能割舍的牵挂和魂边梦绕的地方。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