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博物馆作文(曲阜孔子博物馆作文400字)

孔子博物馆作文(曲阜孔子博物馆作文400字)

首页写景更新时间:2023-01-27 23:57:52
孔子博物馆作文(曲阜孔子博物馆作文400字)

孔子博物馆作文【一】

孔子62岁时,曾这样形容自己:“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当时孔子已带领弟子周游列国9个年头,历尽艰辛,不仅未得到诸侯的任用,还险些丧命,但孔子并不知难而退,仍然乐观向上,坚持自己的理想,甚至是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孔子博物馆作文【二】

时光流转,两千多年只是弹指一瞬。我心的穿越,飞过那沧海桑田,来到那齐鲁大地,去谒见一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

悠悠两千载,沧海桑田,物换星移;悠悠两千载,逝者如斯,生生不息;悠悠两千载,几经分合,山河表里。中原大地,群雄逐鹿,谁人问鼎?塞外胡天,长河落日,几回无圆? 陇西蜀道,难于上青天!梦幻江南,画船听雨眠!

在中华大地上,多少英雄叱咤风云,多少帝王君临天下。奇人异士被封建埋没,多少人登高望远;儿女情长被乱世左右,却独不见那离人的泪眼;天下苍生被战伐蹂躏,千村寥落,哀鸿遍野……

是谁在左右历史?是谁推动历史长河滚滚向前?又是谁给人民以明礼之善行,给帝王以仁爱之慈心?勿庸置疑,只有你能做得到。你的思想被后人奉为圭臬,你的声名远驰海外。纷乱的人世,除了你,一切繁华都是背景!你也在不经意间,牵动了我的心,于是我穿越两 千年的红尘,只为倾听,你的声音……

孔丘,我轻声念着你的名字……

你生活在那个时代,奴隶制社会容不下你先进的.思想,愚昧的君王又怎能明白你的苦衷?在鲁国,本想大展鸿图,以礼治国,却遭到了三桓贵族的排挤。于是,你开始周游列国,流浪、漂泊,为了一个信念,你从未放弃过!百姓愚昧、君王亦愚昧,有谁能堪透你的心?你若是俞伯牙,又有谁能做你的钟子期?高山流水,只为觅一知己,天涯海角,万水千山的寻觅。你不慕名利,一切只为那颗兼济天下的执着之心!

孔丘,我轻声念着你的名字……

你的精神与天地争辉,你的思想更是炉火纯青。一部《论语》,又怎能说完你的传奇?你诲人不倦,为人师表,三千弟子在你的教导下明礼知信。七十二贤,更是你的精心调教,良苦用心。

孔丘,我轻声念着你的名字……

你总是说“仁者爱人”,你信奉“以礼治国”,可是,又有谁能明白你的苦楚?你终究没有被重用,你的思想也只能在后世流传,你注定要奔波一生。这一切你有没有想过?如果你当初与世逐流,将你的思想放下,也许你会飞潢腾达,权倾朝野。但是,我明白,那不是你的初衷!正如后人放不下你,你也放不下“仁爱”的思想结晶。于是,你甘愿受尽苦难,遭人误会。哪怕付出自己的一生,你也无怨无悔!济世为怀,更加彰显你高贵的精神品质。你从未放弃,只为一颗执着的心。

江水依旧奔流不息,海阔山遥,未知何处是潇湘。胜绝,愁亦绝,我心的穿越,唯见你两鬓如雪。

“念双燕,难凭音信,指暮天,空识归航。”我闭上眼睛,仿佛看见你在凛冽的秋风中,独自凭栏,断鸿声里,立尽斜阳……

孔丘,我再轻声念一遍你的名字,你已深深印在我心。梦醒了,我的穿越也随之结束,你已成为永恒。

合上史书,泪如泉涌……

孔子博物馆作文【三】

孔子,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开创儒家思想,为世界举世瞩目。这次我看了一部《孔子》电影,讲述的即是孔子围着自己的思想周游列国的艰辛故事。

在春秋战乱的年代,各国群雄争立,唯有领土利益最强,虽口称为周天子打赢天下,却已经开始了纷纷扬扬的战争。鲁国——孔子的母国,孔子在这儿开始了他的儒家宣传。孔子崇尚周朝礼乐,一心想借着道德礼仪来影响鲁国的子民,重振鲁国雄风。但仔细想想,便明白,在战乱纷飞的年代,君主为争地盘而谋生,丝毫不顾及国内的民生和道德。所以凭借这点,是绝对不可能实现国家的绝对礼仪制度。

然而孔子说服了鲁王,从而得以继续推行自己的仁礼政策与平民政策。我在电影中的孔子表情中看出,此时孔子丝毫未察觉出鲁王和群臣的眼光异样,和他们不坚信的心情。然而,孔子还未站好脚步,便又将鲁国内三桓的势力削减,大幅度削减三桓城墙高度。如此一来,一定得罪了三桓高官贵族,然而三桓中有人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看似听从孔子的布置,实则容忍或者说是卧薪尝胆。从这点看出,孔子并不能学会贯通,而只是一味的追求目的,忽视了与周边三桓的人际关系友好,进一步的导致和加深了三桓与王君和孔子的决裂。

孔子在平定了三桓部分叛乱后,立马开始大幅度的削三桓的城墙活动,在电影中,季氏看见自己的城墙被削后,心情一定是十分激动和恼火,然而他却抓起一撮沙,接着闭上眼,松开手,让土随风飘扬。从这里我看出季孙斯的容忍已经无法承受,却将仇恨化为沙子一般,随风飘扬,这跟其仇视孔子的心情有密切的联系。电影中又给了一个小插曲,季孙斯走进拆城墙军营,却听到的到处是尽早拆完城墙的愿望,我看见季孙斯的脸色有些苍白。

电影中的片段拍摄十分精巧:季孙斯脸色一使,托付手下人,黯然下了一计,以鲁王的名义托人给了孔子一块碎玉,口中碎念:“孔子只要见了此物,便明白该怎么做。”正是电影的细节拍摄,影响了我对季孙斯的很大一部分看法。从中我能够看出季孙斯的意思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如此残忍的手段,逼迫着孔子离开了鲁国。我觉得孔子之所以落的如此下场,正是因为将毕生重振鲁国仁德、礼乐的希望置于鲁王身上。却换来的是王室贵族的排斥和打击。从这里我觉得,孔子正是因为过于强烈的、急功近利的将自己的想法付诸于鲁国,从而让自己踏上舟车劳顿、奔走列国的旅途。

孔子来到了卫国,然后先后拜访了宋国、齐国、郑国、晋国、陈国、蔡国、楚国,欲将自己的仁德理想托付于一国一君,以达到施政目的。然而事实并不尽如人意,发挥施政理想的希望一一破碎了。最后鲁国接回了孔子,便再也不过问政事,只是专心讲学。

这部电影让我看见了一位为自己的仁德施政理想奋斗的孔子,也看见了暗施毒计、心狠手辣的季孙斯、也领略了春秋的战乱纷飞。加上电影的特效剪辑,更是如虎添翼。《孔子》将孔子刻画的淋漓尽致,扮演孔子的演员其心情和人物神态,十分符合。虽然孔子并不是一位很好的政治家,但是作为思想家影响中国两千年,作出了对中华文明的巨大贡献,是一位非常伟大的思想家,这部电影将剧情和拍摄手段融为一体,比较精彩。我很喜欢。

孔子博物馆作文【四】

孔子的时代是氏族宗法制向地域国家制转型的时期。孔子思想是氏族贵族社会性格的表现。孔子创始的这一儒学心理文化结构复杂多元,对中华民族产生了很大影响。

孔子维护周礼。周礼是周初确定的一套典章制度规矩。它由原始巫术礼仪演变而来。周公在这一演变转化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周公制礼,即周公整理、改造、规范了巫术礼仪、先人习俗。一方面,它注重上下等级、尊卑长幼的严格规定;另一方面,它因为延续氏族共同体的基本经济社会结构,而保存了原始的民主性和人民性。古典文献和现代民俗学都可印证。

这套礼仪对于氏族成员有一定的约束力,是不成文的习惯法(信)。礼仪繁多,其起源和核心是尊敬祭祀祖先神灵。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氏族贵族衰弱,土地私有,商业兴盛,新兴阶层壮大。“群臣太富”。经济的强大导致政治的夺权、军事的侵吞。沿袭氏族部落联盟体系的天子—诸侯—大夫的周礼统治秩序彻底崩溃。赤裸裸的压迫剥削和战争主张取下温情脉脉的礼德面纱,公开维护压迫剥削的意识形态和政治理论(管仲—韩非的法家思想)取得优势。

孔子在这样的环境下,明确地站在了保守的一方。但历史的前进无法阻挡,即使它有时要付出很大的牺牲。战国文明和秦汉帝国出现了,早期宗法制中的民主仁爱人道也被历史无情地淹没。恩格斯说:“生产的每一进步,同时也就是被压迫阶级即大多数人的生活状况的一个退步。”

历史向来就是在这种悲剧性的二律背反中行进。正如战争是历史进步的推动力,但反战也是人民正义的呼声。正如挫折使人痛苦低沉,但也使人成熟强大。

君主集权专制取代氏族贵族民主。落后的家长制的氏族统治结束了。

孔子好古复礼,向往西周礼乐仁和的“黄金时代”,是逆历史潮流的,是不现实的,是保守落后反动的,是有时代局限性的。但他反对残酷的压迫剥削、反对战争扩张,强调仁义道德,具有一定的民主性人民性。其仁学思想体系就建立在这样一种矛盾复杂的基础上。

孔子释礼归仁,将社会外在规范转化为个体内在自觉,成为周公制礼后中国文化发展的又一重大创举,为汉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奠定了基础,对中国后世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孔子也因此成为中国主流文化的象征,甚至成为中国文化的象征。仁学思想可分四因素:缘基础,心理原则,人道主义,个体人格。其整体特征则是实践理性。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