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桥的作文700字(初中生作文我家乡的桥)

洛阳桥的作文700字(初中生作文我家乡的桥)

首页写景更新时间:2023-05-09 00:15:01
洛阳桥的作文700字(初中生作文我家乡的桥)

洛阳桥的作文700字【一】

我的家乡在泉州。泉州的文化博大精深:梨园戏、高甲戏、南音……名胜古迹也是数不胜数:九仙山、开元寺、洛阳桥……今天,我来给大家介绍介绍洛阳桥吧。

洛阳桥,又名万安桥,与北京卢沟桥、河北赵州桥、广东广济桥合称中国古代四大名桥。

这天,我和妈妈一起到洛阳桥游玩。说是桥,其实更像一条玉带飘在江上。走上桥面,一股清凉的海风迎面扑来。桥十分古老,脚下的石条又粗又长,中间有一些缝隙,但还是十分稳固。看着它,我好想看到了闽南人那憨厚的面容,那面容有的苍老,有的憔悴,但都带着浓浓的笑意,令后人敬佩。

桥的两旁铸了许多狮子,有的脚踩绣球,有的张着嘴巴,还有的凝望远方,活灵活现,虎虎生威。

走上桥我发现红树林下有一块块整齐排列的石头,上面密密麻麻地肿着牡蛎,连船型桥墩上也有许多。妈妈见我不解的样子,解释道:洛阳桥的创始人:蔡襄,聪明过人,他利用船型桥墩分开水势,减少浪花的冲击力。又在上面种上牡蛎,使桥基与桥墩胶合成牢固的整体。这样,洛阳桥就更将不可摧了!哦,原来如此!

洛阳桥的修筑过程并不枯燥无味,在这其中还有许多美丽的传说呢!

传说,南海观音菩萨帮蔡襄种上牡蛎,又帮他筹备金钱。她化作一位绝色美女,泛舟洛阳江边,说,谁能用钱投中她,便嫁与谁做妻子。一时,沿江两岸人头攒动,人们纷纷围观。而那些平时贪财如命的纨绔子弟,此时却毫不吝啬,拼命投金币给观音。然而,却无人投中,观音的小船日日满载而归……

洛阳桥修筑七年才竣工,那些美丽的传说讲个三天三夜也说不完。洛阳桥承载着古人的汗辛勤,真是泉州的骄傲!我爱家乡的洛阳桥!

洛阳桥的作文700字【二】

假期到了,太阳公公也露出久违的笑脸。我们全家兴高采烈地踏上开往洛阳的火车,开始了我们期待已久的洛阳之旅。

一下火车,就直奔我们此行的第一站——佛教圣地白马寺。据说这是汉明帝为了纪念白马驮经而修建的庙宇,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年的历史了。以前,我都是从书中和网上了解白马寺的辉煌历史,今天从袅袅的青烟和不绝的香客中,亲身感受到了白马寺的香火鼎盛,的确是名不虚传!

从白马寺出来往南走,经过半小时的车程就来到了举世闻名的龙门石窟。这里真是佛像的世界,大大小小的佛龛数不胜数。最小的只有拇指盖那么大,而最大的卢舍那大佛有十七米那么高,光耳朵就要一米九长,只有抬起头,你才能看到大佛的全貌。我想这么雄伟壮观的大佛,恐怕只有龙门石窟才有吧。阳光照耀在大佛上,大佛就像一位慈祥的长者,她微笑着,像是在欢迎我们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

牡丹是洛阳市的市花,洛阳也被称为牡丹之都,而现在正是牡丹盛开的季节,洛阳各个公园都在举办牡丹盛会。吃过了洛阳最著名的水席,我们便来到了洛阳最大的综合公园——王城公园,看牡丹花展。一走进牡丹园区,一大片牡丹花进入我的眼帘,我立刻被这五颜六色的牡丹吸引住了,白的似雪,绿的似玉,红的似火,黄的似金,更神奇的是还有红白相间的双色花。一阵微风吹来,牡丹花翩翩起舞,好像睡美人从甜蜜的梦乡中醒来般朦胧。看着看着,我仿佛也被这牡丹仙子所迷住了,也变成了一朵牡丹花,和她们一起快乐地舞蹈,一起唱歌,一起游戏。过了许久,妈妈来问我的感想,我才从憧憬中醒来。我对妈妈说:“这牡丹花真的如书中所赞的那样,是国色天香,那沁人心脾的芳香,那雍容华贵的姿态,真不愧‘百花之王’的称号!”

欣赏完美丽的牡丹花,我们便依依不舍地踏上了回家的列车,我在心里默默地说:“牡丹再见,洛阳再见!”

洛阳桥的作文700字【三】

上个暑假,妈妈带着我,我妈的同事带着他们的小孩,我们一起准备出发到洛阳游玩。一路上,我们在一起唱歌,讲笑话,谈笑风生。

到了地方后,我们先到景区宾馆放下行李休息了一会,吃个饭,就向景区出发了。

我们首先去了龙门石窟,洛阳是九朝古都,曾经也繁华过。当看到龙门石窟的时候我们都惊呆了,那是何等的壮观!我们迫不及待地向上爬去,有好几层楼梯,弟弟跑在最前面,周边的墙壁上有许多的小石窟,跟拇指一样,一共大约有一万多尊拇指大小的佛像。想象着当初凿这些佛像的人,付出了多少艰辛,才成就了这个壮丽的画面。但是我看见很多尊佛像的头都被挖走了。听导游说,在战乱年代,很多人为谋私利,把佛像的头挖走,卖给日本人。现在想想,真可惜。最上面有一尊大佛——卢舍那大佛,这尊佛是这里面最大的一尊,看起来十分壮观!

夜幕降临,我们准备坐车回去,在等公交车的时候,看见旁边有一条街,灯火通明,入口的门上有三个大字——丽景门。这条街看似一条小吃街,热闹极了。小弟弟见了,就不停地嚷嚷着要去,正好我们也饿了,便去了。那条街上人山人海,周围店铺也复杂多样,卖什么的都有,各种小吃。整条街充满了小贩的叫卖声:“香辣的鱿鱼;烤面筋啦……”美食的香味沁人心脾,使人忍不住多看几眼。弟弟看着这满街的美食两眼放金光,口水似乎都要流下来了,似乎想要把所有的美食都吃个遍。弟弟兴奋地活蹦乱跳着,想要买这个,买那个……这时,我们纷纷停下了脚步。只见一个人拿着一团软糖在一盒糯米粉中不停地拉扯,渐渐,一团软糖开始变成一根一根的,直到最后,变成像线一样细的,令人们都惊叹不已!

这几天,我们还去参观了不少的博物馆,听着讲解员的解说,不禁觉得惊叹不已,了解了不少古都的历史……

洛阳是牡丹之城,虽然比不上西安,但也是九朝古都,想象着几百年前,这里也曾经繁华过,我就更加喜爱这座城市了。

洛阳桥的作文700字【四】

左思(约250~305)字太冲齐国临淄(今山东淄博)人,西晋诗人。左思家世儒学,出生寒微。其父左熹,字彦雍,起于小吏,曾任武帝朝殿中侍御史、太原相、弋阳太守等。少时曾学书法鼓琴,皆不成,后来由于父亲的激励,乃发愤勤学。左思貌丑口讷,不好交游,但辞藻壮丽,曾用一年时间写成《齐都赋》(全文已佚,若干佚文散见《水经注》及《太平御览》)。泰始八年(272年)前后,因其妹左棻被选入宫,举家迁居洛阳,曾任秘书郎。元康年间,左思参与当时文人集团“二十四友”之游,并为贾谧讲《汉书》。元康末年,贾谧被诛,左思退居宜春里,专意典籍。后齐王召为记室督,他辞疾不就。太安二年(303年),河间王司马颙部将张方进攻洛阳,左思移居冀州,数年后病。有《左太冲集》。

洛阳桥的作文700字【五】

走在大街上,看着来来往往的行人,我想知道洛阳人以前怎么生活的,就向爸爸、爷爷请教。

爸爸说:那时候走在大街上,满眼都是穿着黑色、蓝色和白色衣服的人。衣服的式样,大家基本一样。男男女女穿同样的衣服,有时看背影根本分不清男女。家里小孩多的时候,衣服就是老大穿新衣、老二穿旧衣,然后老三、老四继续捡旧衣穿,大人很少为小孩重新做新衣服。为此,我们家还闹了个笑话,据说我的姑姑小的时候都是捡爸爸的衣服穿,有一次,姑姑走丢了,全家人四处寻找,明明是个小姑娘,可捡到的人家却说捡了一个小男孩,好笑吗?

现在可是大不一样了:近年来,城市居民的衣着,早已突破了颜色单调、式样单一的旧格调,人们的衣服变得丰富多彩,穿衣已由过去单纯为了防寒、取暖向着美化生活方向发展。大街上很少能够看到穿同样衣服的人。

爷爷讲:以前的人很少吃肉,只在逢年过节的时候买一点好吃的,平常米面吃的多一些,每顿饭做菜很少,饭菜花样很少。爷爷讲了个他们那时候一日三餐的笑话,说:“早上吃窝窝头,中午吃狼带帽、晚上换个样改吃没底蒸馍。”我好奇的问:““狼带帽”和“没底蒸馍”是什么东西,好吃吗?”爷爷笑着解开了谜底,原来都是窝窝头!一日三餐吃一样的东西。现在,餐桌上的东西早就不一样了,越来越丰富。一天不吃肉,我就感觉浑身没劲。嗨,真不知道,他们那时候是怎么过来的?

洛阳人的变化真大呀!生活在幸福的现代社会,我为自己每天可以穿不同的衣服而高兴,为每天可以吃不同的美食而欢呼。今日的幸福是由你们长辈辛勤劳动得来的,感谢你们爷爷、奶奶、爸爸、明妈妈!我会努力学知识、长本领,把洛阳建设的更加美好!

洛阳桥的作文700字【六】

“洛阳春日最繁华,红绿荫中十万家,”这是我国我国宋代诗人司马光的诗句,道出了古都洛阳花繁锦簇,春光无限的情景。我们一家三口怀着愉快的心情,在大年初一开车去洛阳,领略了一下古都的风采。

一大早,我们就起床了。前一天下载了我喜欢的音乐,又买了我和妈妈喜欢的零食,爸爸开着车,放着劲炫的音乐,我们向快乐出发了!跑了近两个小时的高速公路,我们终于来到了洛阳。洛阳好美啊!古朴的建筑提示你这是一座历史厚重的名城;高大的现代化大楼预示着这座古城散发着时代的气息。

爸爸开车直接到了他洛阳朋友的提前订好的酒店,爸爸的朋友郭叔叔早已在门口等候多时了。安顿好以后,我们坐上了郭叔叔的车,从这以后他就是我们的司机加导游啦。

叔叔首先带我们来到了丽景门。高大的'城门里是古色古香的街道,各种卖小吃和手工艺品的店铺比比皆是,门口还挂着写着店铺名字的旗帜。恍惚间仿佛回到了大唐盛世。游玩一番后,我的肚子不争气地“咕咕咕”叫了起来。这是,郭叔叔说:“我们中午就在这里最有名的水席店吃午饭吧。”对我这个小吃货来说,这是再好不过的事了。一进店门,我就被惊呆了!小店里人山人海,水泄不通!幸亏郭叔叔提前订了二楼的桌子。入座后不一会儿,美味一个接一个地上来,有酸汤焦炸丸子、连汤肉片、牡丹燕菜、酸汤酥肉等等,真好吃呀!

下午,我们去了关林。但是因为春节期间人太多而导致交通堵塞,所以去不了了,好失落。不过听爸爸说,那里是三国大将关羽埋葬头颅的地方,而中国也只有两个地方可以称之为“林”,一个是山东孔林,一个就是洛阳的关林。虽然没有去成关林,但是听完爸爸的讲解,还是有所收获的。

洛阳之行结束了,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古都洛阳。今天的游玩,让我感受到了洛阳的民俗风情。这真是愉快而又开心的一天!

洛阳桥的作文700字【七】

一提起洛阳名吃,最最有名的就是浆面条了。洛阳浆面条,做法简单,味道美、易于消化,因而自古以来流传不衰,成为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地方名食。

浆面条的主料是面条,但配料很关键。因为煮浆面条的水不是常用的清水,而是一种特制的面浆,所以做浆尤其重要。浆水做得如何,决定浆面条质量的好坏,也说明主妇烹调手艺的高低。

制作洛阳浆面条的豆浆以绿豆浆为上品。洛阳城内有专门制作酸浆的作坊。做浆时,先把绿豆或豌豆用水浸泡,膨胀后放在石磨上磨成粗浆,用纱布过滤去渣,然后放在盆中或罐里。一两天后,浆水发酵变酸,方可用来煮面条。

在做洛阳浆面条时,先把酸浆倒在锅里煮至开锅,期间,浆水表层会泛起一层白沫。这时,要用筷子或勺子轻轻打浆,至浆沫消失、酸浆变得细腻光滑时再放入香油、五香粉等调料。浆水煮沸时,把面条下锅,再放入盐、葱、姜、花生、芝麻、黄豆、芹菜等调料,然后将面条煮熟即可。

喜欢吃辣一点的有三种选择,一是大蒜瓣生啃,二是辣椒油搅拌,三是本地土产,韭花辣子酱,这尤以韭花辣子酱为最佳了。

浆面条在洛阳的发展历史年数久远,已无法考证。关于浆面条的来历,曾经有这种说法:当年,刘秀被王莽追,走投无路、饥寒交迫,见到一个浆房就进去想找点吃的。可房里没有人,也没有食物,只有几把干面条,缸子里还有绿豆磨的浆水,但是已经放酸了。他也顾不了许多,就舀了几瓢酸浆,把现有的干面条和菜叶、干豆统统都放到锅里煮。面条煮熟了,当他打开锅盖就闻到了泛着淡淡酸气的面条,于是他就狼吞虎咽的全部吃完了,以至于当了皇帝还总想着当年的浆面条,所以御宴中就有了浆面条这道菜,流传至今。

不要小看浆面条只是一种普普通通的面条。其实,在他的身上既有中华儿女勇于创新的精神,也有中华儿女在黑暗面前永不低头的勇敢精神!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