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龙河作文400字左右(游遇龙河400字左右四年级下册)

遇龙河作文400字左右(游遇龙河400字左右四年级下册)

首页写景更新时间:2023-01-23 16:15:39
遇龙河作文400字左右(游遇龙河400字左右四年级下册)

遇龙河作文400字左右【一】

前两天,妈妈带我去桂林旅游。我觉得最好玩的要数遇龙河竹筏漂流了。

坐在竹筏上,我看见青山绿水,人好像在画中游,真是美不胜收。布谷鸟美妙的歌声吸引我们来到一个如诗如画的小岛。这里的水很清,清的可以看见小鱼游来游去。我和妈妈忍不住到河里捉小鱼。一不小心,我在河里绊了一跤,这下我成了一只“落汤鸡”。不过,我还是兴致勃勃,又和小伙伴们一起玩水枪,打水漂……

时间过得真快呀!不知不觉我们就漂过了二十八个提坝。接着,我们又游览了大榕树、月亮山等景点,度过了快乐的一天。

遇龙河作文400字左右【二】

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所以,桂林一直是我梦想的地方。在一个假期,我来到了桂林的阳朔,一览阳朔风光。

在一个烟雨连绵的清晨,我们来到了遇龙河,登上了竹排。竹排是由几根竹子捆在一起组成的,上面固定两把椅子,仅此而已。竹排在水中缓缓荡漾,激起层层的浪花。我们就站在这小小的竹排上,将周围的景色尽收眼底。遇龙河的水真清呀!清得可以看见鱼儿在水中畅游;清得可以看见水藻在水中跳舞;清得能倒映出蓝蓝的天空,白白的云。遇龙河的水真静呀!静得能听见鱼儿在窃窃私语。船夫的划水声,船桨与船舷的摩擦声,细雨落在伞上的敲击声,山里鸟儿的鸣叫声,这些声音仿佛是音乐家演奏出的动听的乐曲。

抬眼望去,翠竹夹道,两岸长满了郁郁葱葱的竹子。竹子给我的印象非常好,它代表着气节。顿时,我想起了郑板桥的诗句:“细细的叶,疏疏的节,雪压不倒,风吹不折。”古代的君子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令我顿感。阳朔的人像竹一样,是高雅不俗的,是值得尊敬的。

想着,想着,不一会儿天公下起雨来……毛毛细雨打湿了我的脸,真是“润物细无声”呀!我仰头看天,细如牛毛的雨遮住远处的山峦,如烟似雾。遇龙河的山连绵起伏,形状各异。有的山像狮子,仿佛张开伶牙俐齿,向游客显示它的威风;有的山顶像站立了一只忠诚的狗,为主人看家护院;有的山连在了一起,仿佛两位相濡以沫的老人。

雨停了,环绕山峦的雾薄如蝉翼,被风吹动着,与我同行。竹排在水中游,云雾在天上走。一团棉絮般的云雾,被风吹散,宛如嫦娥飞天,拖着长长的飘带,又像舞女的.裙,在空中飘动。一时间,我们仿佛身处仙境,不知道哪里是天,哪里是水了。

正欣赏着如诗如画的美景,突然间,我们的竹排垂直下落,溅了我满身水,惊魂未定,却发现我们到了终点。

遇龙河作文400字左右【三】

我们跟着船夫上了船,穿上救生衣,坐在了座位上,刚开始漂流,船夫用竹竿撑着河底,船摇摇晃晃的,再加上我们不习惯觉得十分的害怕,感觉船似乎要沉了一样。后来我们习惯了,就拿起水枪射击认识的、不认识的人。我们的衣服湿透了,成了落汤鸡。船夫一边划一边玩,到了一个下坡的地方,我们的竹排像箭一样的.冲了下去,很刺激。我们还没回过神来,已经被人射击了。我们马上还击。吓得他们纷纷打开雨伞,他们也成了“落汤鸡”。正在我们幸灾乐祸的时候,后面又有人射击我们。就这样不知不觉得就到了终点。原来,在我们不注意的时候还有人帮我们照了相片。我们取回了相片。

在回程的时候,我们不再打水仗了,因为习惯后我们并不觉得害怕,开始游览风景。那些山形状各异。有的像大象,有的像手指……风景美不胜收,很快我们就回到了终点。

行程结束了,我们依依不舍的离开了美丽的“遇龙河”,我还会再次来这里的。

遇龙河作文400字左右【四】

今天,我们乘坐竹筏游览遇龙河。竹筏是用又粗又长的竹子编成的,上面有两把竹椅,坐在上面悠哉游哉。遇龙河的水清澈见底,河底的水草轻轻飘摇,还有几条小鱼在水里游。划竹筏的师傅告诉我遇龙河有九个坝子,有的平缓,有的落差较大,坐在筏子上感受漂流的乐趣。

我看见不远处有个坝子,心里有点紧张,哗的一声竹筏像雪橇一样滑了下去,水只漫过了竹筏的头部,原来没有那么的惊险。不一会儿,我们划到了第二个坝子,这个坝子的`落差比较大,筏子滑下去的时候我赶紧把腿抬高,可是水漫的太高了,我的裤子全湿了,不过我还是很开心,我觉得这太刺激了,太酷了!漂流应该就是这个感觉。

划了一会儿到了河中心的休息站,在那儿我们吃了香喷喷的烤鱼,这些鱼是从遇龙河里打出来的,很新鲜。在那儿我们还尝了艾叶耙,艾叶耙绿绿的,里面包着豆沙,不是很甜,还有一股艾叶的清香。品尝了美味,我们继续前进。突然,天空下起了蒙蒙细雨,我向两岸望去,山朦朦胧胧的,黑瓦白墙的村庄好像披上一层轻纱,就像童话中的仙境。

遇龙河山美水美,风景如画,我坐在筏子上感受着大自然无比的宁静。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