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习俗作文(浙江绍兴的风俗作文400字六年级)

绍兴习俗作文(浙江绍兴的风俗作文400字六年级)

首页写景更新时间:2023-02-12 08:28:04
绍兴习俗作文(浙江绍兴的风俗作文400字六年级)

绍兴习俗作文【一】

春节到了,爸爸妈妈有了假期就计划着带我出去走走。除夕夜和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吃了团圆饭,大年初一我们就自驾出游了。

这次的目的地是浙江的绍兴——鲁迅的故乡。临行前妈妈很有感情地为我朗读了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的是鲁迅先生美好的童年生活。

循着导航、一路高速,两三个小时后我们到达了目的地——绍兴。停车吃饭的地方是“咸亨酒店”,酒店的门前挂着喜气的红灯笼,还有个老人的铜像,很多人都和他合影。爸爸说这个铜像就是鲁迅笔下有名的“孔乙己”,说我以后的课文也会学到。吃了绍兴的特产美食腊肠、八宝鸭、臭豆腐……,我们就步行走进了鲁迅故居。

鲁迅的家好大呀,亭台楼阁、小桥流水、庭院深深,高高的门槛、口字型的天井、雕花的窗格,想象着如果在这里捉迷藏该有多少隐秘的地方可以躲藏啊。

走着走着就走到了“百草园”,园子里种了很多的蔬菜,没有我想象的那么大,参天的大树,树下的石井,满墙枯萎了的的爬山虎,我努力想象着文章里的内容,可是游客参杂,我也感受不到什么了。倒是那里的一块大石碑,我和妈妈又认认真真地拜读了一遍。

紧接着我们去参观了“三味书屋”,那是鲁迅的学堂,古老的讲台和书桌,泛着年代的广泽,散发着旧旧的书香文墨味。教室的窗户都特别的高,像我这样的小孩子即使是站着也看不见里外的景象,可想而知,那个时候上课是看不见窗外的世界的,必须排除繁杂,一心一意地听课。我联想到我们现在宽敞明亮的教室,觉得还是现在好,哈哈。

这次的绍兴三日游,我们还去了沈园听戏、兰亭爬山、东湖游船,感受着这座历史名城。临走前还去了安昌古镇,品味了舌尖上的中国介绍的“腊月风情”。虽然走了很多的路,但是我们边吃边看,觉得快乐的时光过得飞快,一点儿也不觉得累。

绍兴习俗作文【二】

正月初五早上,我的心情十分激动,因为妈妈要带我到一直梦寐以求的绍兴东湖。

到了东湖,我和妈妈买好票,来到了陈旧的风景区大门。一入门,一幅壮丽的"山水画〃展现在我的眼前。湖面上有许多山峰,就像从水底钻出来的一样,山峰层出不穷。山上积石累累,像墨染一般,丛丛灌木,点缀在山石二间。我和妈妈沿着一条石头砌的路走了好久,来到了一座拱桥,这座石桥古朴而典雅,我靠在石桥上,拂面而来的微风吹得人心旷神怡。妈妈说:"我们去做乌篷船吧!〃我高兴地点了点头。来到码头,看到那条船,我有些胆怯了,那是条小船,我生怕它会在湖里翻船,一直不敢上去,妈妈鼓励我:“试试,不会有问题的。”我慢慢的踏出一只脚,船开始摇晃,我拉了一下栏杆,两只脚都上去了。船夫兴致勃勃地用脚踏着桨,我和妈妈坐在船上,有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听妈妈说东湖很深,东湖的山有多高,水就有多深。马上就来到了仙桃洞,洞的高度有7。8米,洞的外型像一个仙桃,所以,顾名思义,就叫仙桃洞。接着我们上了岸,准备爬山。从下向上看,我便胆战心惊,心想:这会不会掉下去?妈妈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儿子,这么快你就打退堂鼓,快咱们一起上去。〃这句话使我一下子充满了信心,因为山路经常被风吹雨打,所以路面坑坑挖挖,很不好走,我还摔了几个"狗啃泥,〃终于到达了山顶。从上向下看,一饱东湖的美丽景色,真是大饱眼福啊!

时间在我不知不觉中悄悄的溜走了,美好时光总是流失得这么快。傍晚4点,我依依不舍的告别了给我留下美好印象的东湖。

绍兴习俗作文【三】

晴空万里,蔚蓝的天空上飘动着一丝丝浮云。在这样的天气和爸爸一起去东湖游玩,真是妙不可言。

我怀着兴奋的心情下车,拉着爸爸去买票。买好票我们便步入古朴的风景区大门。一入门内,好清秀的一幅“山水画”展示在我眼前。湖面上,一座山峰破水而出,山上积石累累,像墨染一般,丛丛灌木,点缀在山石之间;山脚下,密密层层地长着一大片莲叶,让人不禁联想到,当夏天的时候,这莲叶中会托出一朵朵出水芙蓉,使人不禁想到古人杨万里的诗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泛舟湖上,只见水天一色,让人有飘飘欲仙的感觉。那鹤发童颜的老船工兴致勃勃地介绍那关于“仙桃洞”的传说,更使人心驰神往。船近“仙桃洞”,我们才看清洞口呈桃形,左边有一个上联“水深三千尺不见底”,右边也有一个下联“桃树三千年一开花”。

游船又把我们带到陶公洞,传说这是东晋大诗人陶潜游踪所至之处。我们一进洞,就看见石壁上刻着几行苍劲挺拔的大字,是一首诗,我费力地读出内容,正在琢磨,船进洞啦,我这才恍然大悟,这首诗写得不错,船行至此,看如无路可走,却见船首一转,一个岩洞奇迹般地出现,可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东湖名不虚传,果然风景优美,鸟语花香。不愧是绍兴的大湖之一啊!

绍兴习俗作文【四】

“到!到鲁迅故里啦!”我们像出笼的小鸟,下车后,飞奔向这次参观的目的地——鲁迅故居。踏上一条窄窄的石板路,只见两边是一溜粉墙黛瓦,竹丝台门,肃穆庄严。

我们沿着石板路,来到周家新台门。新台门坐北朝南,砖瓦结构,共分六进,有房间80多间。鲁迅的故居就位于新台门的西面。鲁迅在新台门内度过他的童年和少年时代,这里留下许多耐人寻味的故事。

从鲁迅故居临街的两扇棕色的石库门进去,穿过小天井是一间泥地的台门间,这里是鲁迅家当年安放交通工具的地方,现在则陈列着轿和橹。从台门的侧门进去,有一口井,井水又清又凉。穿过长廊,就到桂花明堂,那里长着一片金桂。鲁迅小时候,夏天经常躺在桂花树下的板桌上乘凉,听继母张氏给他猜谜、讲故事。

过桂花明堂,便是鲁迅的卧室。1909年夏天。鲁迅从日本归国后,在绍兴任教时,就住在这儿。他常常在卧室备课写作到深夜。

离开故居我们来到百草园,《怀旧》这篇小说就是在此写成的。鲁迅曾经回忆说:“我的家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子,相传叫作百草园……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百草园的名称虽雅,但其实只是一个普通的菜园,里面种着各种各样的蔬菜和枝繁叶茂的大树。听导游大姐姐介绍:童年时鲁迅经常和小伙伴来到百草园嬉戏、玩耍。他们捉蝴蝶、捉蟋蟀、采桑椹、摘覆盆子、拔何首乌:夏天在树荫下乘凉,冬天在雪地里捕鸟……听介绍,我仿佛看到鲁迅小时候在此玩耍的情景,听到他们银铃般的笑声……

瞻仰鲁迅故居,激起我们对这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的崇敬之情。稽山常青,镜水长绿,鲁迅的浩然正气、高风亮节永留人间。

绍兴习俗作文【五】

4月18日的早上,阳光明媚,是一个快乐的日子,因为我参加了舟山晚报学记团组织的“寻鲁迅,访兰亭,跟着课本游绍兴”小记者寻访团。以前每次旅游都是爸爸妈妈陪我一起去的,这次是我第一次自己单独跟团旅游,心里既激动又紧张。

早上6点,当我来到报社门口时,已经有很多小朋友在排队了。在妈妈的千咛万嘱下,我们的旅游车出发了。

一路上,我们说说笑笑,又唱又叫,兴奋不已。不知不觉,已经到达了目的地——绍兴。吃完丰富的午餐后,我们首先来到了三味书屋,穿上长衫,戴上瓜皮帽,跟着乡音浓重的私垫先生一起诵读《三字经》。接着我们来到了鲁迅童年的乐园——百草园。顾老师让我们在那里寻找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提到的:碧绿的菜,高大的皂荚树,光滑的石井栏,长着何首乌的泥墙根……我们坐在石凳上,认真的听老师讲鲁迅小时候的故事。我们一个个都听的入了迷。下午4点,我们,我们依依不舍的离开了鲁迅故居,在落日的余晖中坐上画舫,荡漾在水平如镜的绍兴换成河上,一边欣赏两岸的风光,一边细细的品茶,悠闲自在,感受着十足的水乡魅力。

第二天,绍兴下起了蒙蒙细雨,在细雨中,我们欣赏了兰亭的风景。在这里,我们和绍兴兰亭小学的小导游来了个亲密接触,在她们绘声绘色的讲解下,我们穿过了竹林,翻过三曲直桥,先到了鹅池,这儿曾经是东晋大书人王羲之题词的地方,池旁有座精巧的三角亭,亭内竖着一块石碑,碑上刻着“鹅池”两个大字,刚劲有力。据说“鹅”字是王羲之写的“池”字是王羲之的宝贝儿子写的,一碑二字,父子合璧,被乡人传为美谈。随后我们还参观了兰亭,曲水流觞,王佑军祠隽各个特色景点,半天的兰亭游使得我们对王羲之这位大书法家的敬仰之情又增添了几分。

快乐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两天的快乐绍兴不仅使我们学到了知识,还放松了心情,更重要的是学会了独立,真是好开心啊!

绍兴习俗作文【六】

??兴之旅600字

“加勉,加勉,快起床呀!我们去绍兴旅游了!快!”我被老妈从温暖的被窝中拉了出来。我极不情愿地说:“好吧。”

匆匆吃了早饭,我和爸爸妈妈来到广场等人,我不愉快的心情顿时全消。人全部到齐后,大巴车就出发了。过了三四个小时,我们到达绍兴。

午饭过后,导游带我们去参观杰出文学家鲁迅的`故居。鲁迅故里有著名的“三味书屋”和“百草园”。“三味书屋”里面有一张鲁迅使用过的桌子。有一次鲁迅因故迟到,塾师寿镜吾把他狠狠地批评了一顿,鲁迅就在书桌的右角上刻了一个“早”字自勉。“百草园”是鲁迅童年时期的乐园。他经常在这里捉蟋蟀,拔何首乌。有一回他听别人说吃了人形的何首乌就能成仙,他就把所有的何首乌连根拔起,差一点把泥墙弄坏了。从此,鲁迅的父亲就禁止他到“百草园”玩。

参观完“三味书屋”、“百草园”,我们又兴致勃勃去周家老台门、新台门游玩。

吃臭豆腐

在鲁迅故里,我们正走在步行街上,忽然有人叫道:“好臭呀!”我们齐刷刷转过头,一看,原来这味道是从一家叫“三味臭豆腐”的豆腐坊里传出来的。我们早就想吃臭豆腐了,于是一伙人冲了进去。

真不愧是“三味臭豆腐坊”呀,里面布置得古色古香,我迫不及待叫老妈帮我点一份臭豆腐。我在等待时,看见门口有副对联。竖批:掩鼻闻其臭,入口生奇香。横批:三味臭豆腐。我看完对联,臭豆腐也来了,我便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臭豆腐外面脆,中间松,里面香,真好吃。大家都吃得津津有味,有的人甚至吃了两碗!我们走出店门,嘴里还余味无穷。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