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嵊州越剧的作文(我眼中的越剧400字作文)

描写嵊州越剧的作文(我眼中的越剧400字作文)

首页写景更新时间:2023-05-16 11:51:07
描写嵊州越剧的作文(我眼中的越剧400字作文)

描写嵊州越剧的作文【一】

首先看到的是门口的石雕、“溪山第一”的牌匾和屋顶的二龙戏珠。石壁上雕刻着各种吉祥的动物,如麒麟、白鹤等等,还有香炉、酒杯等祭器,让人觉得这是一个严肃而安宁的`地方。有些石块已经风化脱落,说明它年代久远。听说在宋朝的时候,这儿就非常热闹,“溪山第一”就是南宋朱熹所写。

走进第三重门,可以看到一个大戏台,戏台的屋顶象皇帝帽一般,叫“九龙藻井”,听说当代的许多越剧老前辈都曾在这儿演出过。戏台前面有一口古井,两旁厢房的木窗上刻着《梁山伯与祝英台》《西厢记》等民间故事。与戏台对应的正前方是城隍殿,庙主是明代澳门抗倭的嵊籍兵部尚书喻安性,庙主两边有一副——“云乘雨势黑瞒天地不多时,雪趁风威白占田园能几日。”耐人寻味。殿外屋檐下牛、象、凤凰、刘关长等木雕,栩栩如生,百看不厌。

走出庙门,看见前面耸立的高楼大厦,不禁再次回望,久久不肯离去。

描写嵊州越剧的作文【二】

今日上午,在上海图书馆音乐欣赏室观看了于20xx年拍摄的越剧《李慧娘》演出实况的录像片,该剧是由浙江绍兴小百花越剧团排演的,演员们都很年轻,表演认真,唱腔和舞美都挺精致,并富有地方剧种的特色。

该剧故事情节源自上个世纪50年代末戏剧出版社副总编辑孟超改编的昆剧《李慧娘》,背景是南宋时期的杭州,当时因受元朝军队的进逼,朝廷退却南迁至杭州,偏安江南。民间百姓收复失地呼声颇高,而一些权臣却醉生梦,满足于眼下的苟且。身为臣相的贾似道便是其中的一位,他假抗元、真投降,蒙骗皇上的信任,这一切被一位名叫裴舜卿,富有正义感的年轻书生识破,他屡次上奏朝廷,揭露贾似道真实嘴脸,因此成为贾似道的心头之患,欲除之为快。

年轻貌美的李慧娘三年前父母双亡,因尽孝道为父母送葬而欠下债务,无奈被贾似道收纳为妾。面对贾似道的淫威,她虽苦不堪言,但只能是委曲求全。一日,崔贾似道携众人游西湖,遇上了年轻书生裴舜卿。裴舜卿又当面正义凛然地痛斥了贾似道卑劣行径,他的这一举动得到了李慧娘的关注。由于裴舜卿说出了李慧娘心中的感触,她情不自禁地对他发出了“美哉!少年郎”的赞许……这一切被心狠手辣的贾似道看在眼里。于是他设下“一箭双雕”之计,先是以“当面详谈”为由,将裴舜卿诳进府内,囚禁在红梅阁内,伺机害,又以“将其许配给裴生”的说法试探李慧娘。而当善良的李慧娘表露出满心欢喜的真实心境后,贾似道竟拔剑刺了她。

在赴黄泉的路上,李慧娘一路悲切,直呼“冤枉”。仅仅因为说了“美哉!少年郎!”这句话而惨遭戮,失去性命,她实在心有不甘,而且书生裴舜卿被囚禁的命运也一直是她所惦记的。阴曹地府的明镜判官知道了李慧娘的'遭遇后,深表同情,也被她打算搭救裴舜卿的果敢所感动,于是赐予她阴阳宝扇一把,准许她的魂灵返回人间,在天亮之前实现救人的愿望。在贾府红梅阁内,还原为人形的李慧娘魂灵以自己的真诚赢得了裴舜卿的信任,终于在贾似道派人来刺裴舜卿之前,将其从红梅阁救出,并在一路上与追兵搏斗,保护裴舜卿不受伤害……李慧娘的义举再次感动了明镜判官,就在天亮之际李慧娘的返阳时间已到的那一刻,他再次赐予李慧娘阴阳宝扇,助她击退追兵,并火烧贾府擒拿了作恶多端的贾似道及其帮凶。让人感动的情节出现在最后:当书生裴舜卿知情后为了表示感谢和爱慕之情,愿意与李慧娘共赴黄泉路时,她却拒绝了。她勉励裴生要将“黎民之苦铭心里”,“好男儿志在四方”,自己则毅然独赴黄泉,突出表现了李慧娘无私的心灵和高洁的情操。

新编越剧《李慧娘》剧照

看罢此剧,心生感慨。想想在久远的那些年代(李慧娘的形象最早出现于宋代话本),人们当时在现实生活中追求真善美,追求幸福生活实在太难了,只得把美好愿望的实现寄托于苍天或是地府那样臆想出来的,现实不存在的所谓的神明力量上,才会演绎出受到冤屈的李慧娘魂灵借助明镜判官的法力实现救人、复仇这样凄美的故事。因此观后觉得,我们没有理由不珍惜现今得来不易,安宁幸福的生活。现如今,经过改编的《李慧娘》剧目作为传统文化的作品得以传承,除了观赏、娱乐之外,笔者认为主要还是要体味故事表现出来李慧娘这一人物的那种善良、无私的品性,倡导人与人相互间多一些无私的关爱与帮助。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