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沂蒙山美景的作文(游沂蒙山作文300字)

描写沂蒙山美景的作文(游沂蒙山作文300字)

首页写景更新时间:2023-10-25 10:11:57
描写沂蒙山美景的作文(游沂蒙山作文300字)

描写沂蒙山美景的作文【一】

最近我看了一部电视剧《沂蒙》,讲的正是我的家乡沂蒙,剧中所表现出的沂蒙人们无私无畏的精神,感动了无数观众。

《沂蒙》与以往战争题材不同,没有庞大的演员阵容,也没有华丽的战争场面,整个故事围绕一个普通的沂蒙家庭展开。剧中的主角是娘仨,于宝珍、心爱、心甜,——三名地地道道的农村妇女。她们从足不出户的农妇一步步踏上革命的道路,她们发自内心的那份革命热忱,来自于对亲人和祖国的爱,还有对日寇的切齿痛恨。她们虽然没有前往前线英勇敌,但对军队的贡献却不亚于任何一位战士。她们筹军粮、做军鞋、养伤员,成为整个大军的生命支柱。

剧中最令我感动的一幕是心甜乳汁喂养伤员的情景。心甜去给山洞的伤员送汤,不小心被昏迷的伤员把汤打翻了。而此时搜山的鬼子已经来到了山洞外面,如果出去就会暴露山洞,伤员必无疑,如果没有东西吃,伤员也会面临生命危险,情急之下,心甜解开了上衣,用自己的'乳汁来喂养了伤员。这份无私奉献的精神,正是无数沂蒙红嫂的真实再现啊!

于宝珍更是一位让人敬佩的母亲。有一次,她接到上级的命令,要在一天之内做出五千张煎饼,她和几个妇女一起熬了一个通宵,于宝珍满眼的丝,终于圆满完成了任务。这时却传来一个不幸的消息,她的儿子继成在战斗中牺牲了,面对这个灾难性的打击,悲痛不已的于宝珍鼓励家人坚强地活下去,并立刻接下了五千件军装的又一项艰巨任务。

还有不幸被丈夫遗弃的心爱,主动抚养了丈夫和另一个女人所生的孩子宁儿,后来又抚养了许部长的儿子沂生。沂生当时病情严重,许部长夫妇狠心让医院放弃了对孩子的治疗,含泪离去。可心爱不放弃沂生,日夜守候在他的身边,精心照料他,把药含在嘴里,嘴对嘴地喂给沂生,终于救活了他。面对鬼子对八路军后代疯狂的搜索残,为了救沂生,心爱把自己一把屎一把尿当作亲生女儿养大的宁儿交给了鬼子,将沂生留下。这是多么崇高的精神啊!那份无私奉献的精神,怎能不令人敬佩万分!

作为一个沂蒙人,我是含泪看完这部电视剧的,虽然剧中的人物本身都有明显的缺点,但是他们崇高无私的精神却令人敬佩,他们都是一些有有肉的平凡小人物,正是他们的平凡,更彰显出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伟大精神。

现在,还有许多像他们一样拥有无私奉献精神的人。默默无闻的老师,用自己一生的心教育了一批批的学生,让他们成为了国家的栋梁之材;起早贪黑的清洁工,用自己的双手清洁美化着我们的家园。还有医生、工人,都在不同的岗位上奉献着自己的力量。

剧中的那个年代,人们生活十分艰苦,没有铅笔,没有黑板,他们只能用简单的木板教孩子们写字,看到这里,我不禁联想到我们宽敞又明亮的教室,崭新的桌椅,多彩的粉笔。这些,都是用无数先烈们的鲜换来的,多么来之不易,我们一定要好好珍惜。

他们学的第一个字就是“人”,老师说:“人要学会做人,也要学会帮助人,而且人长大以后也要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生在新时代的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长大以后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来回报父母老师,报效祖国,服务于全人类。

描写沂蒙山美景的作文【二】

蒙山大佛即是西山大佛,像高约66米。它依山凿制,由于年久风雨剥蚀,岩石表层风化严重,况其外露高大的胸颈部剥落之处还长出小树蒿草,失其原有的风采,以致人们不知其为当年巍伟的大佛,立于大佛胸下怀间而不知,无怪以往探佛者慨叹“大佛已不存在了”,“仅遗乱石而已”。 2006年开始修复,2008年重又向世人开放。

大佛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西南20余公里处的蒙山, 晋阳西山大佛现场外露胸颈部分,高17.5米,宽25米,颈部直径宽5米,唐代记载“高二百尺”,按唐普通尺计算约合今63米,仅低于我国四川乐山大佛(高71米)8米,比以往西方所说“世界第一大佛”阿富汗巴米扬大佛(Bamiyan,高53米)高10米,按凿制年代,西方对“巴”佛考查不清,认为“巴”佛凿于“三至七世纪”之间,这是个不精确的估计数字,而我晋阳西山大佛,史籍明确记载凿于北齐天保二年(551),时在六世纪。如按“巴”佛凿于“七世纪”来说,我晋阳西山大佛要早一个世纪。比我国乐山大佛凿于唐开元元年(713)早162年。按此,论高度,晋阳西山大佛是世界第二大佛,论年代则是世界最早的大型石刻佛像。晋阳西山大佛所在的寺院,原为东魏所建的大庄严寺。自北齐凿佛,历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历代都有重修、扩建、瞻游、纪事等碑刻,除前寺址上遗有五代后晋和元、明的几通碑刻已移置太原双塔寺保存外,其余各代碑刻均未外运,当仍在其处,共处当有大量埋藏物。至于大佛之腹、手、腿、足、基座、大阁遗基,都掩覆于大佛胸下山坡泥石里。对这尊大佛的考查,现仅触及其一半,还需清理发掘。

描写沂蒙山美景的作文【三】

国庆长假到了,爸爸妈妈带我去山东旅游,爬了沂蒙山。

站在山脚下放眼望去,哇,沂蒙山好高呀!山顶都到天上了。我一边看着,一边心想:这么高的山,我一定要靠自己的力量爬上去!

一开始,我的脚步很轻松,爬得也很快。可是走着走着,我就累得大口大口地喘气,脚步变得越来越沉重。再看看大山,我们才爬到半山腰呢。哎呀,如果小鸟这时能借给我一双翅膀多好啊!我在一座亭子里歇了一会儿,继续往上爬。

忽然,耳边传来“哗哗哗”的'声音,我闻声望去,哦,蒙山瀑布到了。只见一堵石壁高耸入云,瀑布顺着石壁往下流,一直流向深不见底的山谷。真是“飞流直下三千尺”,好宏伟的景观啊!

看过了美丽的风景,我好像平添了几分力气,一鼓作气登上了山顶。山上有密密麻麻的树林,有的深绿,有的浅绿;远处有连绵起伏的山群,云雾环绕,像仙境一样。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只有登上最高的山峰,才能看到最美的风景。

描写沂蒙山美景的作文【四】

我的家乡位于沂蒙山腹地,虽然她没有桂林的秀丽、没有西藏的辽阔、没有海南的秀美,但是她有大海一样的胸怀,处处绿色、处处生机……

家乡的山朴实无华,不算高耸入云,但也伟岸挺拔,家乡的山没有陡峭耸立,但也形态各异,像老虎,像将军、像元宝、像馒头……一座座一群群相互缠绕,蜿蜒盘旋、连绵不断。

春天,山上的果树,在春姑娘的召唤下,你不让我,我不让你竞相开发,争奇斗艳。置身此中,仿佛进入花的海洋,花的世界。夏天,红火的太阳,晒红了桃子、映红了苹果,一个个一簇簇挂满了树枝,笑弯了枝条;秋风吹过,树叶纷纷飘落,唯有山上高耸的柿子树,依然挺拔不屈,红火的柿子高挂在树梢,好似一个个红灯笼,照亮了山野,也鼓起了老百姓的钱袋子。冬天也嫉妒她的魅力,万里雪飘,群山银装素裹,雪后的山更有了一份勇士的气魄,让凌厉的西北风望而却步。

对于我们孩子们,家乡最美的时节要数夏天了,乌云来袭,磅礴大雨,顷刻而下,水滴从树叶滑落,掉在桃子、苹果身上,为他们换上了新装。

那一声声唧唧的知了叫声己从那树林里消失了,那一棵棵的翠绿树木,也换上了金黄色的睡衣,那呼呼的西风也匆匆赶到,这景象告诉我们秋天已来临了。山上一片金黄,从远处看,像一个巨大的金元宝。

我的家乡沂蒙山是一座勤劳的山,一座丰收的山,一座英雄的山。

描写沂蒙山美景的作文【五】

今天是星期天,我们不上学。爸爸妈妈带我们去蒙山大佛参观。它位于晋祠路向南走到罗城村再向西走到开化村直走就到了。我怀着无比兴奋的心情看着车已经缓缓驶入停车场。停好车我们沿着平坦的公路来到了雄伟的大门口,正门写着“蒙山”二字,门柱上写着“佛是一座山净山净土,山是一尊佛净土净心。”走进里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郁郁葱葱的大树,它们参天耸立威武极了。再往里走就是传说中的“御驾桥”也叫“龙桥”。因为古代皇帝每次朝拜蒙山大佛,都要从这座桥上走过,御驾桥就由此得名。我们一路走走停停,曲曲折折。一会凉亭里休息一会,一会又在小溪边玩玩水开心极了。我们还经过了连理塔,最后又攀登了一百零八个台阶才终于到了大佛脚下。抬头仰望那屹立在山中的大佛,我不竟由衷感叹,大佛看上去大耳垂肩,慈眉善目,像是一位和蔼可亲的长者,他高:17·5米,宽:25米。它就像我们的保护神一样,俯视着大地,关爱着每一个中华儿女。我依偎在大佛脚下拍了照,留了纪念,把他留在我的记忆深处。这时望着山脚下已经升起缕缕炊烟,已近黄昏,我们恋恋不舍的离开了大佛回家了。

蒙山大佛,山西人的骄傲!中国的骄傲!

描写沂蒙山美景的作文【六】

一夜的昏昏然,鸟语声声告诉我,天亮了。

迎着晨曦,信步朝着山坡而上。环顾四周,青山叠嶂,薄雾飘渺。风中,附近梨树叶的轻言细语吸引了我来到林中,群鸟高飞而出,我惊吓到了它们。

在满树挂着还是青青的,象樱桃那么小的梨子的树下,是一片片的茶树。这梨的品名叫“风水梨”,茶农们喜欢这个名字,更喜欢着梨的口感好,几乎都在套种处,都种风水梨。虽然晨风吹着微冷,和着清新的空气让人因夜间未能休息好的.倦意顿消。来到山坡顶上,初升的太阳将山坡的另一面装扮的蔚为壮观。满山的茶树行行重行行,象一若大的绿波潭。潭中,荡漾着层层的波纹。这青波是那样绿绿的,那样的一重重地有规律地展开。阳光洒在绿波中,金色在青色中一闪一闪的,美极了。

我忍不住让自己进入这片绿洲之中悠游着,醉心地游着,似梦似幻地游着。梦幻中,好像看到正在将蒙山茶记入自己的著作中的陆鸿渐,那些有着善品茗的身影鱼贯而过,是谁?是神龙氏、晏婴、司马相如?是谢安石、苏东坡、蔡襄、还是徐渭?看不清。疾步上前看,什么也没有。唯有蓝天白云下的一片绿色的海洋,还有,山间溪流潺潺。我想起古人的一首诗:“野泉烟火白云间,坐饮香茶爱此山。岩下维舟不忍去,青溪流水暮潺潺。”是啊,在大自然中悠然地品茗,那是何等的幽雅愉快。难怪乎会有人道:饮得茶后,有种习习凉风生腋下,顿觉身轻飞上天的轻快感。更能理解不忍离去至暮色来临的感受。

小道中,我遇到了一茶农。与之交谈,让我对茶知识有了些许曾加。他告诉我,虽然现在的竹叶青、黄芽贵而名气大,其实蒙山顶茶最出名的是“甘露”。我窃喜自己喜欢的就是这儿的甘露,暗道个“巧”。他迷信地告诉我,“毛泽东年代”的茶树很少长虫,现在却有很多的虫。不服不行的。其实那是因为那时的环境无污染,用的是农家肥,更没有外来植物。我对他讲了自己的看法,他对一部分观点赞同,说:“想来也是,那时的农家肥常常有人“偷”或抢,也没有引进外面的什么植物种植。但对“年代问题”仍然保留他们的观点。他还耐心给我讲起什么是甘露,什么是黄芽,什么是竹叶青,以及他们的制作方法。看得出他满足目前的生活,他指着不远处他的居住地,正是炊烟缭缭。我们站在他的屋前,可见到片片茶树渐次向下延伸,直至有另一座山。

我想起人们有时说,不要这山望着那山高。怎么不可以呢?很自然啊。没有远望,哪有追求?但愿这山,那山的绿洲一山更比一山绿。人们的日子一天更比一天好。

描写沂蒙山美景的作文【七】

初秋时节,我陪姥姥去蒙山看大佛。

车出市区后,不久便来到蒙山脚下,游人并不多,但山之恢宏威严尽收眼底。正门除了“蒙山”二字外,门柱上还有一联“佛是一座山净心净土,山是一尊佛净土净心”。转头想问姥姥什么,却见她早已双手合十,低眉垂目,口中念念有词。拾阶而上,一路上走走停停、曲曲折折。趁着姥姥忙着沿途朝拜,我独自爬上爬下、跑来跑去,一会儿在习习凉亭中坐看枫林未晚,一会儿于逐蝶穿花间找寻峰回路转,有时和其他孩子一起在瀑布边戏水,偶尔采一把野花摘几枝红叶,好一个偷得浮生半日闲,怎一个快活了得!我们从拜佛台一口气爬到大佛跟前,大佛看上去大耳垂肩、慈眉善目,像似一位和蔼可亲的长者,雍容气派。听导游讲,蒙山大佛“佛高六十三米,依山镌刻,跌足而坐,双手施禅定印,佛体厚胛肥肩,可谓佛超山峦,高遏云天”。在山顶上,人们除了忙着烧香拜佛、合影留念,也不忘选购些纪念品,还有的意犹未尽地讨论着蒙山大佛和乐山大佛、灵山大佛的异同,数落着大佛的历史。登山远眺,来时山脚下那一排农家院舍早已升起缕缕炊烟……

那一夜我梦见了大佛,梦里的大佛笑容可掬。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