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龙潭的作文600字(五年级写五龙潭的作文)

五龙潭的作文600字(五年级写五龙潭的作文)

首页写景更新时间:2023-04-10 17:57:55
五龙潭的作文600字(五年级写五龙潭的作文)

五龙潭的作文600字【一】

八月八日,我和妈妈游览了五龙潭。

刚走进五龙潭公园的大门,就看到五条石龙矗立在我的眼前。石龙高约五米,泉水从五条石龙的口中一起喷涌而出,很是壮观。我想:这也许就是五龙潭公园名字的由来吧。

五龙潭公园内空气清新,有弱许许多多的游客在树荫下乘凉。我在树丛中看到了几棵珍贵的海棠树,有许多人在海棠树下拍照留念。我在一棵树干上还发现了一只小蜗牛,它在树干上悠闲地爬行,它也很喜欢这里的环境吧!

我们来到了游人踏水区,那里的游人可多了,里面的小朋友在高兴地打水仗,他(她)们的衣服都湿了,他(她)们的爸爸妈妈看着孩子们玩得这么开心,脸上也露出了笑容。

踏水区中有两只石头青蛙和两只石头螃蟹。它们就像真的一样,静静地看着嬉水的.孩子们。

我们来到了泉边,水中有几只大白鹅,它们自由地在水中漂游,水下有很多鱼游来游去,有金鱼,鲤鱼,鲫鱼。鱼和白鹅和谐共处,这是多么美好的一幅画面啊!

五龙潭变得越来越美了,我相信一定会有更多的游人来参观,我们的济南也会变得越来越有名气。

五龙潭的作文600字【二】

走在公园的'林荫小道,闻着花香,欣赏美景的时候,脑海中突然浮现出关于五龙潭公园的许多传说,有人说它是唐朝大将秦琼的府邸,还有传说五龙潭在历史上曾塌陷过。据说还出现过怪现象,说是有时公园的池子里会出现许多不知道名字的鱼,有的是公园里养的,有的不知道是从哪里来的,而且有时会很多很多,有时又会突然消失。还传说它的池深不见底,没有人敢下去过等等......。

济南还有许多传奇,许多古香古色,许多风景秀丽的名胜,欢迎各方人士来济南观光,旅游,探索。

五龙潭的作文600字【三】

济南的五龙潭,在北魏时期就已经出现了。相传,当时人们要是摆下食品,祈求五龙王下雨,次次灵验,有求必应。后来元朝有好事者,到五龙潭来造了庙宇,还修了五龙王的牌位。后来这里就被称为五龙潭。

暑假的一天,我们去五龙潭游览。一进五龙潭大门,就有一块巨大的石板,上面盘旋着五条龙,每条龙的姿态都不相同。五条龙栩栩如生,令人目不暇接。两边都是花草树木,一片葱郁。

绕过大石板,才真正来到五龙潭景区,到处都是水。我看见过绿草如茵的清水河,也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可从没看见过五龙潭的水。五龙潭的水真清啊,清澈得使人禁不住想伸出手掬一捧;五龙潭的水真多啊,多得整个景区到处都是;五龙潭的水真美啊,有的细流涓涓,有的奔放喷涌,有的坦荡如北方汉子,在青石板上肆意奔流,有的如南国少女,隐于山石之后,趁你不注意,给你一个惊喜。

五龙潭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鱼。五龙潭的鱼可真多,只要是有水的地方都有鱼,我估计那里的鱼会有数万尾。五龙潭的鱼可真奇,不仅有普通的金鱼、锦鲤,还有一种黑色的鱼,十分的大,它是鱼界的巨人,最大的足有一米多长。我在栏边静静地看鱼,享受这难得的假期。

济南还有许多景点和儿童娱乐场所,可都比不上这五龙潭里的水和鱼。

五龙潭的作文600字【四】

一进五龙潭东门,五条巨龙向你喷出两米多高的水柱,雄伟壮观,所以叫五龙潭。

五龙潭里各种颜色的鱼,红似火,白如雪,黄赛金,黑如墨。把原本深不见底的五龙潭,渲染得更加美丽。如果把面包扔到水中,那些五颜六色的鱼儿就会争先恐后的向你游来,争抢食物,有的跳起来抢食还有的甚至打了起来,非常有趣。再说说清凉池吧,清凉池在五龙潭北面,水不深,清澈见底。小朋友们都爱在这里玩耍,冰冰凉凉的泉水没过膝盖,舒服极了。

五龙潭的作文600字【五】

八月八日,我和妈妈游览了五龙潭。

刚走进五龙潭公园的大门,就看到五条石龙矗立在我的眼前。石龙高约五米,泉水从五条石龙的口中一起喷涌而出,很是壮观。我想:这也许就是五龙潭公园名字的由来吧。

五龙潭公园内空气清新,有弱许许多多的游客在树荫下乘凉。我在树丛中看到了几棵珍贵的海棠树,有许多人在海棠树下拍照留念。我在一棵树干上还发现了一只小蜗牛,它在树干上悠闲地爬行,它也很喜欢这里的环境吧!

我们来到了游人踏水区,那里的游人可多了,里面的小朋友在高兴地打水仗,他(她)们的衣服都湿了,他(她)们的爸爸妈妈看着孩子们玩得这么开心,脸上也露出了笑容。

踏水区中有两只石头青蛙和两只石头螃蟹。它们就像真的一样,静静地看着嬉水的孩子们。

我们来到了泉边,水中有几只大白鹅,它们自由地在水中漂游,水下有很多鱼游来游去,有金鱼,鲤鱼,鲫鱼。鱼和白鹅和谐共处,这是多么美好的一幅画面啊!

五龙潭变得越来越美了,我相信一定会有更多的游人来参观,我们的济南也会变得越来越有名气。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