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中山陵美景作文(中山陵景物描写作文)

描写中山陵美景作文(中山陵景物描写作文)

首页写景更新时间:2023-06-25 12:49:08
描写中山陵美景作文(中山陵景物描写作文)

描写中山陵美景作文【一】

天空湛蓝、湛蓝,蓝得使人心醉。白色的云絮轻轻从树顶掠过,鸟儿格外欢跃。汽车在铺满金色的落叶上碾过,带起一片沙沙声。汽车驰离新街口闹市,我们乘坐的客车便来到了宁静的石子路,这儿虽仍属市区,但空气显得清醒多了。

我第一次来中山陵,总怕会坐失良机,耽误了可贵的游览时间,因为我是出差路过,第二天就得离开这一有名的石头城。正当我想问询同座的游人时还要多少时间才能到中山陵,突然,汽车“咯”的一声煞住了,大家忙向前探望,发现对面来了辆客车。石子路太窄了,交车不得不受阻碍。当前面的车缓缓而过,我们的.车才“呜呜”地开足油门向前驶去。然而,那“呜呜”的怪叫声并没使车身动起来,驾驶员回头请求了:“同志们下车帮我推一推吧!”

接着女售票员也拉开嗓门喊到:“下车吧,大家帮帮忙。车子年代久了点,发动不起来了,请大家原谅!”游人们三三两两地下车了,我也下了车,为了看一眼全景,我跨过石子路,站在小山林下欣赏了几分钟的推车景象,不免想笑,当我发觉那位女售票员分明是用眼瞪着我时,我立即笑着也加入了推车行列。

真是人多力量大,推出十几步远,车身便发动起来了,驾驶员高兴地叫道:“行了,谢谢大家,上车吧。”上了车,我便急着问我的同座:“到中山陵还远吗?”“不远了,前面就是。”我才放心地尽情观赏起秋景来,正欣赏着在方向盘的右侧出现几位外宾时,车子也随即“嘎”的一声停下了。同座告诉我:“中山陵到了,都下车了。”我后面的同伴也说:“已到啦!”我们便陆续下了车。

我们站在上“中山陵”的石阶上,回顾眺望四周,一片苍松、翠柏、绚花丽菊。天地也突然显得广阔起来。心情舒畅极了。停留了片刻,我们便拾级而上,迎着蓝天,白色的阶梯象帘子一样从最高处的“中山陵”悬挂下来,更显得陵墓的庄严肃穆。一道道兰色琉璃瓦脊的“中山门”的建筑,象一道道屏风似的清秀。两边的青松、绿树仿佛是忠实的卫士,伫立在石阶两旁,迎送着中外游客。越向上,越感到气势不凡。越走人越多,上面的游人有的在照相,也有的在休息。

我们一口气便来到“孙中山先生的陵墓”前了。当我们进去时,圆台周围挤满了人,外宾的照相机不时闪光,和那圆顶上镶嵌着的五彩珠玉般地图案参差呼应。我们观赏了石雕和墓碑。走出来时,时间还早,午后的天空更加晴朗豪爽。举高临下,一种雄伟气魄震撼心扉。在石凳上稍坐片刻,看着儿童在大人身边娇声学语,不能不想到,孙中山先生对革命的伟大贡献。那些辛亥革命流牺牲的勇士以及为人民的解放事业献生的英雄。

中山陵位于江苏省南京市东郊钟山中部第二峰茅山南坡。为孙中山的陵墓。建于1928年。总面积31平方公里,其中风景林区3。2万亩,游览地区5100亩,苗圃800多亩,果茶园360亩,古树名木和观赏树木近2。5万株,森林覆盖率为63。3%。整个陵园占地133公顷,前临平川,后拥青嶂,左邻孝陵,右毗灵谷,依山而筑,气势雄伟。陵园由建筑师吕彦直设计,呈警钟形图案,自陵墓大门至墓室,高差70米,平距700米,有平台10个,台阶392级,墓道840多米,包括牌坊、陵门、碑亭、祭堂和墓室等建筑。祭堂大厅有意大利雕刻家保罗阿林斯基所塑孙中山全身坐像,祭堂东西两壁刻有孙中山遗著《建国大纲》。墓室石圹中央安放着捷克雕塑家高琪所塑孙中山卧像,孙中山遗体埋在其下的紫铜棺内,墓前广场之南,矗立着宝鼎一座,系戴季陶及中山大学同学所捐建。游人至此,但见苍松翠柏,碧瓦银墙,瞻仰遗像,浩气盈怀,无不从心底发出对孙中山先生的崇敬缅怀之情。

陵墓入口处有高大的花岗石牌坊,上有中山先生手书的“博爱”两个金字。祭堂的门楣上刻有孙中山手书“天地正气”四字。堂中有中山先生大理石坐像,高4。6米,逼真生动,是世界名雕刻家保罗兰窦斯基的杰作。像座东西四周有反映中山先生革命事迹的浮雕。祭堂东西护壁大理石刻着中山先生手书的遗著《建国大纲》。堂后有墓门二重,上有中山先生手书“浩气长存”横额。二重门为独扇铜制,门上镌有“孙中山先生之墓”石刻。进门为圆形墓室,直径18米,高11米。中央是长形墓穴,上面是中山先生汉白玉卧像,下面安葬着孙中山先生的遗体。墓穴深5米,外用钢筋混凝土密封。光化亭是陵区最精美的一座纪念性建筑物。亭为八角形,重檐飞角,全部用花岗石构建,不用一钉一木,设计与建造匠心独运,具有典型的民族风格。

描写中山陵美景作文【二】

步入陵园大门,拾阶而上我被中山陵的高大和雄伟所吸引了,我们首先来到了陵园广场。广场四周屹立着一棵棵高大挺拔的苍松,它们看上去是那样的青翠欲滴,那样的生机勃勃。它们象征着孙中山先生的革命精神永远不倒,又恰似革命事业万古长青,生生不息。沿石阶继续往前走,一座巍峨耸立着的牌坊便映入眼帘,抬头仰望,由孙中山先生题写的“博爱”两个大字赫然显现在牌坊中央,这苍劲有力的两个字告诫人们,做人应只求奉献,不求索取;要用大海般的胸怀去关爱天下每一个人 。

从牌坊仰望山顶的祭堂,映入眼帘的除了台阶还是台阶,看了介绍,才知道原来台阶有394级之多!我有点想打退堂鼓了:那么多台阶,我肯定走不上去的。妈妈似乎看穿了我的心思:“遇到困难怎么能退缩呢?你一定可以的!”我才勉强答应走上去。

大概走了200级,我再也走不动了。抬头望去,似乎只有漫长的台阶,而且这台阶没有个尽头。我扭身一屁股坐下来,像泄了气的皮球对妈妈说:“我不走了,你上去吧,我在这里等你。”妈妈却笑笑:“你上下看看这台阶发现有什么特点吗?”我抬头向上只见台阶向上延伸,而当我回头往下看时,台阶没了!眼睛所见竟是一片整体的平台。“奇怪啊!”我问妈妈:“这是为什么啊?”妈妈说:“中山陵的台阶设计得这么巧妙,可有深层意义的哦!从下往上看,只有台阶,寓意着前面的路很艰辛。而从上往下看,全是平台,寓意着当经过了艰辛和磨难以后,看自己走过的路,发现过去的路也很平坦。”奥,我明白了:其实学习也是一样,会经常遇到一些棘手的问题,一旦你弄明白了,才感觉并不是那么难。我终于鼓气勇气一口气登上了顶端。

来到了中山祭堂前。中山陵的`祭堂为仿宫殿式的建筑,建有三道拱门,正门门楣上刻有“民族,民权,民生”横额。祭堂内的大厅里坐着一个人,我再走近点,是孙中山的雕像,他正看着前方,我顺着他的目光看去。哇!太壮观了!站在这里,可以俯视全部台阶和远处的美景,台阶上,有些人正休息,也有些人正努力地迈出脚步……

我忽然有所感悟,这或许就是造这么多级台阶的原因。孙中山先生想让我们明白:成功之前一定有困难,只有坚持不懈的人,最终才能收获成功的喜悦。我又看了一眼孙中山先生的雕像,他的嘴角微微上扬。啊,他在笑……

这次春节游览中山陵,我颇有收获。我明白了做任何事情一定要坚持不懈,才能看到最美的风景,才能走向成功。

描写中山陵美景作文【三】

俗话说,到了南京,如果没去中山陵,可以说你只看到了半个南京城。尽管南京素有"六朝古都"之称,拥有"金陵四十景"等众多名胜古迹,但中山陵无疑是其中最具吸引力、最有知名度的一个。 中山陵的墓址是伟大的革命家——孙先生生前选定的。这里视野开阔,气象雄伟,的确是建造陵墓的好地方。

中山陵的建造可以说是南京城建设史上的一件大事。当年为了迎接孙先生灵枢,南京修筑了第一条柏油马路--西起中山码头,东至中山门,长达24里的中山路。直到今天,中山路依然是南京最主要的交通干道之一。同时改造翻修了明代城门朝阳门,并改名为中山门。在中山门到中山陵之间还修筑了一条陵园路。如同巴黎人以香榭里舍大道为骄傲,纽约人为第五大街而自豪一样,南京人对自己城市美丽的林荫大道最是得意。而这条长达3公里的陵园路无疑正是南京林荫道的最佳代表。在这条"绿荫长廊"两侧,种植着南京最主要的行道树--梧桐。人们习惯上称它为法国梧桐,但追根溯源起来,它可是我们中国的"土特产"。只因当年法国人将它从云南移植到上海法租界,才得了现在这么一个土洋结合的名字。

车出中山门,沿陵园路行驶,终点便是中山陵前的半月形广场。大家请朝南看,广场正南是一座八角形石台。台上那尊双耳三足的紫铜宝鼎,重5000公斤,高4.25米,腹径1.23米,是中山陵纪念性装饰之一。此鼎铸于1933年秋,由广州中山大学全体师生和戴季陶捐赠。鼎一面铸有"智、仁、勇"三个字,是中山大学校训。鼎内竖有一块六角形铜牌,上刻戴母手书《孝经》全文。

中山陵中最著名的`景点就要数博爱坊了。

由广场踏阶而上,迎面是一座四楹三阙门的冲天式石牌坊。这座牌坊建于1931~1933年,高12米,宽17.3米。建坊用的都是大块福建花岗岩,但采用的却是中国传统木结构形式。大家抬头可以望见坊额正中金光闪闪的"博爱"两字。这两个字是孙先生的手迹,原出自唐韩愈《原道》"博爱之为仁"一语。据说孙先生生前最爱题这两字送人。孙先生毕生以伟大的博爱精神致力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为民族的独立自由奋斗不息,可以说"博爱"二字正是对他一生的高度概括和最好写照。

现在正是暑假,炎热的气息扑面而来。可是去中山陵游玩的人还是很多。这不仅表现了人们对孙中山先生的瞻仰,也充分表明了:中山陵真是古城南京的一座代表性建筑啊!

描写中山陵美景作文【四】

这次春游,我们去了南京著名的旅游景点——中山陵。它座落于紫金山南麓,是我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墓。

当我们沿着一条古树参天的林荫大道来到广场时,首先看到的是三门石牌坊,上面刻有孙中山先生手书的“博爱”两字,这两个字点出了孙中山先生博大的胸怀和崇高的理想。石坊前广场上孙中山先生的立像英姿勃勃,摆动的手势好像正在发表关系国家命运的演说。石坊后是长达375米,宽40米的墓道。顺着墓道来到陵门前,陵门以青色琉璃瓦为顶,门额上是孙中山先生的手迹“天下为公”四个大字。跨过陵门是那有点让人望而却步的300多级台阶,我一边走一边数着台阶,不知不觉就到了中山陵的最高处。祭堂有三道拱门,门楣上分别刻着“民族”“民权”“民生”的横批。往里走便看到大祭堂的两壁刻有关于孙中山先生的简介,黑壁金字,十分醒目。最后,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了孙中山纪念堂,纪念堂中间是一个用汉白玉砌成的孙中山先生雕像,所有敬谒的人在庄严的气氛中绕着雕像慢慢地走一圈,然后从侧门轻轻地走出纪念堂。

站在陵前高台上,就能看出整座陵园在青山绿树的怀抱之中。居高临下,把整个南京城尽收眼底,有这么开阔的视野,让人们的心胸也宽阔许多。我想,孙中山先生生前所创下的丰功伟绩是无与伦比,所以后人会建造规模宏大的.陵墓来纪念他。

在乘车赶往下一个景点的路上,我的脑海里还装满着中山陵那气势雄伟的景象。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