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纳西族节日作文素材(丽江纳西族风俗习惯作文)

丽江纳西族节日作文素材(丽江纳西族风俗习惯作文)

首页写景更新时间:2023-05-15 01:54:12
丽江纳西族节日作文素材(丽江纳西族风俗习惯作文)

丽江纳西族节日作文素材【一】

释放

也许这远古的传说

解释了古城能将淘空人心的感觉

在这宽容开放的天国里

生活中的困惑也可以随之烟消云散

到丽江 有木府 有古城

都适合心灵的释放

在去丽江之前,有关丽江的这一段文字已经深深地根植在我的脑海中。

确实,丽江的美,让人很自然地就想起了摩梭少女略带幽怨的情歌,想起老东巴苍老而天真的笑脸,想起宁静的玉龙雪山和秀婉的黑龙潭……

丽江的建筑始建于元初,到明、清时期。她西枕狮山,北依象眠山,东南开阔,四周有青山萦绕,宛如一块碧玉大砚。

丽江古城,因丽江世袭统治者姓“木”,居住在古城中,如果修筑城墙,“木”字加框成“困”,不吉利,所以丽江古城是唯一没有城墙的古城。

古城的民居造型朴实生动,装修精美雅致,具有纳西民族特色,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也有不少四合院,融合了纳西、白、汉等民族建筑艺术的精华。

由玉泉河流出的东、中、西河三条河水流入大研古城,使古城主街傍河,小巷临渠,门前即桥,屋后有溪,跨河筑楼,引水入院,形成“家家溪水绕户转,户户垂杨赛江南”的独特古城风貌。

丽江古城的居民都喜欢在庭院种植花木,摆设盆景,处处透射出难得的古朴、乐生、宁定、平和、大同的氛围。青瓦土墙的朴素民居,因此显得宽容博大。古城的街道全是步行街,路面都使用花纹图案自然雅致的五花石铺就,显得光滑平整。

街巷之中,茶楼客栈、画廊作坊相连,工艺品、土特产琳琅满目,身着各种民族服装的少数民族与各国游客穿梭往来。动与静,古与今的对比,再加上石板路、石桥、木桥、花鸟鱼虫、琴棋书画、民风民俗,生发出无穷的韵味,使古城独具魅力!

丽江纳西族节日作文素材【二】

抵达昆明后,便马不停蹄,直奔丽江。这个古老的小城,每天都在演绎着它平凡的故事。我,只不过是个匆匆过客。

到了丽江,终于看到了魂牵梦萦的大研古城。古老的砖木房屋一栋栋紧挨着。颤巍巍的已经有些倾斜了。其余的便次第将这倾斜小心翼翼地传递下去,石板铺的街道承载不动太多旧事,已经有些凹陷了,油腻腻的五花石板早就埋没了当年的棱角,一条条石头小路并着一涓涓流水一同穿街走巷,于是便自然地串起了一条条街道,一户户人家。

住在一户纳西人家开的客栈里,每当夜幕降临,坐在四合院的天井里,遥望着近在天边的星星,一任似乎有点夸张地带点寒意的盛夏的风在吹拂,静静地聆听纳西老人讲述那动人而神秘的传统。那种感觉,给住在城市里的人一种久违的惬意。蜗居在繁华的都市里,夜空似乎不再有夜的颜色,银幕一般,但在丽江,却可以清晰地看到那闪烁的星星。

丽江古城是没有城墙的,据说是因为古时候城里有个官姓木,他想:自己姓木,若是再造个城墙,那不就成“困”了吗?没有城墙,古城外却另有景致:两架大大的木水车。水车缓缓地转着,仿佛是古城一轮又一轮的岁月轮转,发出吱吱呀呀的声响,诉说我们不知道的故事。水车上淌下的涓涓细流汇入了贯穿全城的清澈河水中。碧波荡漾,鲜红的鱼儿摇着头摆着尾徜徉在小河的怀抱里。杨柳依依,不知那树干是经过多少个春夏秋冬长成?靠在刻有浮雕的汉白玉围栏上,回头再望一眼古城,深深的小巷,窄窄的街道,悠悠古城,缭绕人心......

丽江纳西族节日作文素材【三】

丽江,这个在沈从文笔下刻画得美伦美央的古城,正在静静地沉默着

清晨,阳光刚透过层层烟雾照射在大地上,唤醒沉睡的人们。小草微微抖动着身子,又笔直的挺起身来。牵牛花开了,大口大口吸入着清凉的露珠。小鸟唧唧喳喳地互相诉说着昨晚的美梦……整个古城都苏醒了。

漫步在青砖砌成的古道上,身旁不时有人在卖糖浆,那金黄的糖浆一入口,甜中带着一丝清爽的味道,使人意犹未尽。阵阵凉风吹来,那种凉爽的感觉让人心旷神怡。火辣的阳光被大榕树挡住,只有少许懒洋洋地洒在地面。各种古色古香的房屋错落有致地排列着,家家户户都冒出热腾腾的菜香。午饭后,孩子们有的举着风筝到处跑;有的光着脚捉小鱼;有的拿着树枝追跑;还有的坐在石阶上哼着童谣。妇女则到集市上买菜去了,大街上逐渐热闹起来了。

在河边买上一串糖葫芦,让后沿着岸走去。一路上山清水秀,远远望去,水天交融的样子真是恰到好处。

这时再乘车到了一个小村子,村长热情过来迎接,如果你是想骑马的话,那村长准会牵几匹骏马过来,让后细心地教你如何坐上马鞍,如何使唤马,如何稳稳当当的骑。坐上了马背,会有人先带你沿着一天偏僻的山路一直走。途中时不时有时小松鼠和小猴子调皮地挡在路前,非要你给他吃的它才会满意离开。百灵的叫声清脆动听,挺拔的松树苍翠欲滴,给你一种放松、舒适的感觉。

半小时后,就要到山顶了,这里空气异常清新,马儿也低下头来吃着那嫩嫩的绿草。天空中的雄鹰潇洒地翱翔着,似乎他才是蓝天的主宰者,在白云的衬托下,他的身姿更加敏捷。

过了一会儿,太阳就快落山了,我们也抓紧时间下山了。途中经过一片果园,那硕大的梨竟有股香味,我耐不住心中的馋虫,一下摘了一个。哇,那甜甜的味道让我回味无穷。

又回到了古城内,一切又安静下来了,只有少许老人在散步,他们望着璀璨的星空,嘴角抹过一丝欣慰的笑容……

这就是丽江古城,这个美丽的古城在月光的照耀下又一次沉睡了……

丽江纳西族节日作文素材【四】

观玉龙雪山,听纳西古乐,小桥流水,阡陌纵横,虽非江南,却更是一方净土——云南丽江,古朴而原始,非凡而平静。

游览丽江是在去年八月,那次,我终于感受到了何为“世外桃源”。几千年的历史荡涤了丽江今日的宁静;“丝绸之路”奠基了这座古城永恒的辉煌;奔腾的长江水就像是不息的脉注入这片神奇的土地;特殊的无城墙结构为众人所瞩目;古老的象形文字、光滑的青石路面……无一不在向世人诉说着丽江的传奇。丽江的每一处民居,每一家酒吧、茶室、旅馆都有花,都萦绕着丝竹之音。丽江老人那纵横的皱纹里盛满了太阳的古铜色,写满了高原、雪山的气息,门楣上那一个个奇异的象形符号,无疑是一种奇迹。站在玉龙雪山底仰望,陡峭的崖壁令人望而生畏,而那束阳光似乎是跳跃的,引领我们去攀登,去发掘。坐在大研镇古色古香的木台阶上,望着五花石板上累累的马蹄斑痕,仿佛那几千年前的陆上丝绸之路就在眼前,河水环城穿街,入墙过屋,形成了主道傍河,小巷带渠,河畔渠侧,杨柳拂水的一番景象,令人如痴如醉。在河边的小茶馆里喝杯茶,聆听葫芦丝那美妙而忧郁的声音,看着周围形形色色的人,感觉气氛是那么融洽,虽然其间夹杂着各国不同的语言,但似乎都已被丽江的美景所凝聚成同一种语言——一种赞美丽江风光无限好的语言。

一缕烟流过宁静的丽江,顺流是阳光烂漫处,逆流是阳光宽容处,醉是那晚霞去留处,剩下的是海市蜃楼,等待夕阳再一次微笑,那时我会幸福地落泪。

丽江纳西族节日作文素材【五】

从玉龙雪山归来,我们稍休息一会儿,已经是傍晚时分,便前往丽江古城。丽江古城又名“大研镇”,它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两个没有城墙的古城之一。

下了公交车步行几分钟,便远远望见前方两个古色古香的大水车在慢慢转动,这就是丽江古城的标志了。这时前来古城的人已经很多了,我们顺着古城中酒吧一条街顺水而行,丽江古城内的街道依山傍水修建,铺的大多都是红色角砾岩,雨季不会泥泞、旱季也不会飞灰,石上花纹图案自然雅致,与整个古城环境相得益彰。街的中间是一条河流,河水清澈见底,资料记载在这条河上大概有三百多座桥,其中“大石桥”为古城众桥之首,位于“四方街”东向100米。河两岸种有很多的垂柳,用木头做成的花坛里开满了各种各样的小花。我们在河边一路拍照,我和朋友下了台阶去玩河水,河水很凉。

街两边的建筑完全手工建造的土木结构的房屋,镂空的门窗,配着无处不在的小桥流水,真是美丽。我们一路来到了“四方街”,“四方街”是丽江古城的中心。我们经过四方街,来到了“大石桥”边。“大石桥”是双孔石拱桥,桥长10余米,桥宽近4米,桥面用传统的五花石铺砌。据说因从桥下中河水可看到玉龙雪山倒影,又名“映雪桥”。

到了晚上这里更加热闹,酒吧放着震耳欲聋的音乐,人群熙熙攘攘。只有走进那些更深的小巷,才能真正体会到“小桥流水人家”的韵味,还有古色古香的建筑带给我们古老的纳西文化的熏陶。

丽江纳西族节日作文素材【六】

游完了大理古城,我们又来到了大名鼎鼎的丽江古城。

丽江古城北入口处有个大水车,木头做的水车缓缓地旋转着。水车旁边的墙上写着“丽江古城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十分秀美,古城路面用五花石铺砌,清澈的玉泉水从城头分成三岔穿街过巷,一分为三,三分成九,再分成无数条水渠。使古城处处主街傍河,小巷临渠,形成了古城“家家流水,户户垂杨”的格局。

我们逛了四方街,酒吧街,小吃街,古街。其实我最喜欢的是小吃一条街,在那里,有纳西耙耙、鸡豆凉粉、狼牙土豆、烤肉等特色小吃,我品尝到了好多种以前没有吃过的小吃,大饱口福。酒吧一条街上全是酒吧,有好多人在酒吧里面喝酒聊天,看书休闲。每个酒吧里都有歌手在唱着好听的歌曲。古街上好多商铺,有卖各种艺术装饰品的,有卖非洲鼓的,那种鼓直接用手掌敲打,音律十分动听。

今天正好是纳西族的火把节,到了晚上,古城里每户纳西人家的门口都点燃了一堆木头扎起来的火把,几个人围着火把跳着纳西舞蹈。听说四方街有火把节晚会,我们就跟着人群来到了古城的四方街广场,只见广场的中间扎起了一个大火把,即很多的木头捆绑起来扎成一个圆柱体,上面插满了鲜花,代表和乐美丽。点燃大火把,古城四方街广场顿时被人群淹没,古城顿时在“火海”中!我们一群来自天南海北的游客一起手拉着手,围着火把转,听着简单纯朴的音乐,欢乐的笑着,没有一点拘束,笑声与歌声连接在了一起。

直到火把燃尽,歌舞结束,我才恋恋不舍的离开了古城。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