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母亲河的作文(保护母亲河作文四百字左右)

拯救母亲河的作文(保护母亲河作文四百字左右)

首页写景更新时间:2023-01-30 04:21:50
拯救母亲河的作文(保护母亲河作文四百字左右)

拯救母亲河的作文【一】

我是一个火星人,也是一名出色的宇航员。现在,我正乘坐着太空一号飞船在太空遨游,准备完成一项考察任务。

过了一会儿,我们的头领发出了指令:寻找一个叫地球的绿色星球,那儿的生命信号非常强烈。

我马上用远射扫描仪向宇宙寻找这个星球起来,可整整搜寻了一天也毫无进展。只好用电脑查询了一下地球的资料,才勉强找到了地球,这时,我却傻了眼,因为在我印象中,地球是个富饶的星球,可今天的它却那么的漆黑,并且那儿的生命信号极其微弱。我只得把三个无生命的地球人带回了火星基地。

我们的头领也感到十分诧异,他的想法和我是相同的。他满怀好奇地命令我们:“把他们的记忆按顺序转到屏幕来,我要看看他们是怎样亲手毁灭自己的家园的?”我们便按要求执行任务, 不一会儿,屏幕便陆续出现了几组画面:其中一人拿着斧头不断地砍伐树木,破坏植被,沙尘暴迅速“卷土重来”,疯狂地 “为非作歹”;第二个人把自己公司的废气无遮掩地放出,把天空弄得乌黑乌黑的;第三个人为了节省开支,让污水肆孽流入河里,河水变成了灰色,四处都有蚊子飞舞,臭气熏天,鱼虾也都毒了。我们看完以后,都非常震惊。头领不住地摇头,叹了口气,说:“我一定要让他们变好来。”说着,就用超克隆技术克隆出了无数地球人,然后把“可以破坏环境”的观念彻底铲除,再把“应该爱护环境”的好意识输入进去,接着,就用太空二号把他们送回地球。

五十年后,“报告头领,地球生态平衡,生命信号非常强烈!”我笑了,头领笑了,大家都笑了,因为我们知道,拯救地球终于圆满成功了!

拯救母亲河的作文【二】

春天来了,桃树上开满了粉红粉红的桃花。柳树上展开了绿色的枝叶。一群活泼可爱的小燕子从北方飞回了南方,在小红家的屋子下盖了个小窝。

一天燕妈妈出去找食物,四只可爱的燕宝宝在小窝里玩耍,还叽叽喳喳地叫着,等待着燕妈妈的回来。突然,一只没有长满羽毛的燕宝宝站在小窝上,一不小心被一阵风吹掉了下来,燕宝宝使劲地飞,但还是飞不起来。小红看见了,便过去想把燕宝宝放到燕宝宝的小窝里,正在这时,一只凶猛地大花猫看见燕宝宝在这里,心里想:正好我的肚子饿了,眼前还有美餐,我可要饱吃一顿。大花猫准备想燕宝宝扑去,小红心里想:这只大花猫一定是想吃燕宝宝,看我怎么收拾这只大花猫。小红立即去找来棍子,找到棍子时,大花猫正向燕宝宝扑过去,小红立即挥动手中的'棍子向大花猫打去,还一边喊:“你这只可恶的大花猫,竟想吃燕宝宝,看我怎么收拾你。”大花猫立即跑了,大花猫一边跑一边想:眼前的美餐我怎么就这样放了它。于是大花猫就回到刚才的位置,看见这个小女孩不在这里,而且燕宝宝还在,便立即向燕宝宝扑过去,小红早已想到大花猫会回头,便出来阻止大花猫,小红就大声地叫了一声,大花猫吓得魂飞魄散,不敢再吃燕宝宝了。

小红对燕宝宝说:“燕宝宝别怕,我立即把你送回你的小窝里。”说完,小红就叫爸爸拿来梯子把燕宝宝放到它的小窝里,燕宝宝叽叽喳喳地叫着,好像在说:“谢谢你救了我。”

小红救了燕宝宝,此刻她的心里特别高兴。

拯救母亲河的作文【三】

春天到了,万物复苏,桃花开了,露出粉嘟嘟的脸庞;柳树绿了,美丽的头发垂在风中。

在一个大院儿里,一家的房檐下有一窝小燕子,叽叽喳喳地叫着,燕子妈妈正在忙着给孩子们喂食儿。小燕子们争先恐后地抢食吃,不料,一只羽翼尚未丰满的小燕子被挤出了窝,“叽————!”得一声落在地上,立刻就被一只花猫盯上了。这一切,也很快引起了小姑娘小红的注意,她想起爸爸说燕子是益鸟,她很着急,转动乌黑的大眼睛想办法。房檐下的燕子一家看到有花猫,都着急地叫起来,可也无能为力。

只见小花猫贪婪地舔了舔嘴巴,两只眼睛正贼溜溜地盯着惊恐万分、上下扑打着翅膀的小燕子,心想,哈哈!这个小东西皮香肉嫩的,一定是美味可口。小红一见小花猫要走上前去,急得两眼张大,双脚直跺地,拿起书包就准备打花猫,小花猫却抬起爪子,往前一扑,小红手上便出现了一道迹,手中的书包也掉在了地上。

可是小花猫好像还没有立刻去吃掉小燕子的念头,而是一脸坏笑地在小燕子身边走来走去,吓得小燕子胆战心惊、浑身发抖。小花猫一看,心想,嗯————是时候了。只见它摩拳擦掌,准备下手。就在这时,小红趁小花猫得意忘形,随手拿起一要扫帚,劈头盖脸地就往小花猫身上打去,小花猫一声惨叫,在地上打了个滚儿,虽然摇摇晃晃地站了起来,但还是不罢休地朝小燕子跑去,生怕美餐被小红救走。

可惜它来晚了一步。

小红早已捧起小燕子,并小心翼翼地把它放进了燕子窝中。小花猫见此情景,只好了心,夹着尾巴灰溜溜地逃走了。

小燕子一家见小燕子得救了,都十分欣慰,它们给小燕子喂了点食后,一块儿在小红的头顶上盘旋,仿佛在说:谢谢你!谢谢你!

小红向它们招招手,心里十分高兴,她想:虽然被小花猫抓破了手,但是我“猫口救燕”,保护了益鸟,一点不后悔。

拯救母亲河的作文【四】

春天到了,桃花开了,柳树绿了,小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李星晨家的屋檐下来了燕子一家。李星晨几乎每天放学后都要去看一看小燕子。

有一天,李星晨跟往常一样,放下书包赶紧跑去看小燕子。只见有三只小燕子在燕窝里,估计燕妈妈跟燕爸爸去找食物了。

一会儿,燕妈妈跟燕爸爸都陆续带着食物回来。开始喂小燕子了,但有个“淘气包”一直不想吃食物,可谁知,就在燕妈妈喂“淘气包”时,“淘气包”一让,不小心掉了下去,李星晨赶紧捂住眼睛。而燕子福大命大,掉到了猫身上,才没摔。

猫一开始吓了一跳,回头一看,原来是只小燕,还是只不会飞的,猫心中大喜。小燕子面对这个“庞然大物”吓得浑身发抖。它怯生生地望着猫,希望猫能大发慈悲放了它,可猫怎么可能会放走就在眼前的美餐呢?猫一步一步地逼近小燕子,准备一口把它吞了。

李星晨随手捡起一根棍子向猫跑去,猫见情况不妙,就“喵呜、喵呜……”溜走了,好像极不情愿。李星晨赶紧捧起小燕子,可怎么放上燕窝呢?这时,李星晨的爸爸回来了,李星晨把刚刚发生的事情的来龙去脉告诉了爸爸。

爸爸夸奖了李星晨,然后爬上梯子把小燕送回了燕窝。燕妈妈在李星晨爸爸的上空来回盘旋,“嘁嘁喳喳……”叫了几声,像似在说:“谢谢!谢谢!”

拯救母亲河的作文【五】

一谈起西部,人们的脑海往往会展现这样的一副画面:干涸的泥土、面朝黄土你背朝天苦苦挣扎的人们、瘦骨嶙峋的牲口……《上学路上》是一个从黄土中刨出来的故事,13岁的主人公王燕就是生活在这贫瘠的土地上。在放暑假的前一天,老师要求每个人在开学前一天带24元8角,家庭困难的王燕为了攒足24元8角钱,决定用一个暑假的时间去挣钱。于是,她便开始走在那漫长的“上学路上”……

人们很难想到一个只有十一二岁的农家女孩竟有这样的惊人顽强斗志。王燕身上充盈着泥土的气息以及震撼人心的毅力。一个13岁的孩子的天性闪烁着如此质朴的光华,在西部的荒凉中像一枚含苞待放的花蕾,蕴含着一个乡村女孩的快乐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

忘不了那一幕,当她气喘吁吁地把皱巴巴的24元8角钱放到老师手里,说道:“24元8角,我挣够了!”读到这儿,我的眼睛湿润了。我感动在她那真挚的情感和辛酸的泪水里,我感动在她那炽热的目光和顽强的坚持里,我感动在她那对上学的'渴望和对知识的追求里……

一个13岁少女的梦想和快乐竟会在那么贫瘠的土地上生根、发芽、生长,这使我想到岩石下的小草,寒冬里梅,不管是轻松还是沉重,在我的眼里都是奇迹。我想我们应该为她喝彩,为千千万万个王燕喝彩!

西部,王燕上学,生命在这块贫瘠的土地上显现出他们的硬度,生活因为神圣的目标而萌发着省级和动力。上学路上行走着追梦的孩子;上学路上,燃烧着纯真和执着;上学路上,飘着那令人感动的芬芳。

我在心底呼唤着,让全社会都行动起来吧,拯救失落的西部,让孩子对知识不是永久的渴望。“再穷,咱也不能穷教育!”是啊,那么痛心疾首的呼喊!让西部孩子和我们一起走在上学的路上,感受童年的快乐与阳光;让西部孩子和我们一起走在上学的路上,体会上学的美好与希望。

拯救母亲河的作文【六】

春天到了,桃花红了,露出了一张张笑脸;柳树也绿了,发出了新的嫩芽,一阵风轻轻吹过,柳枝随风飘舞。小燕子们也跟着叫喳喳。到处都是一派生面勃勃的景象。

这些小燕子就住在小丽家的屋檐下。它们有着嫩黄色的小尖嘴跟剪刀似的尾巴。一天,小丽正准备出门。她习惯地抬头一看,不幸的事发生了。一阵大风吹来,在巢旁的一只小燕子一失足,头朝下掉了下来。哦,可怜的小燕子“叽叽叽”地痛苦地叫着,趴在了地上。

小丽见了,连忙跑过去。她一看,小燕子倒在地上,一动不动,黑乎乎的身上露出了点点红色,让人十分担心。小丽刚想把它扶起来,可就在这时,一只肥胖的花猫不知从何处窜了出来,它一身灰毛,一条大尾巴在身后不停摇摆着,眼睛滚圆滚圆,却散发出了凶光,它正慢慢接近小燕子,打起小燕子的主意来:嘿!这燕子这么软弱,让我来玩玩它!随即它加快脚步,盯着小燕子,伸出前爪碰了下它。小燕子惊恐地叫了一声,往后移了移,闭上眼睛。此时,在巢里的其它小燕子们发出了撕心裂肺的叫声。“不要动它!”小丽急了,忙拿起身旁的一根树枝,朝花猫打过去。“喵~~”,花猫痛得在地上打滚儿。“我叫你玩!不专心抓老鼠,来这儿伤害可爱的小燕子,没门儿!”小丽指着花猫说道。花猫见敌人这么强悍,吓得毛竖了起来,一溜烟夹着大尾巴逃走了。

“哎!小燕子。”小丽走过去,轻轻捧起了小燕子。幸亏,小燕子只是擦破了点皮。小丽给小燕子擦了擦这个伤口,又搬来了一把椅子,把小燕子送回了家。

这时候,燕妈妈回来了,小燕子靠在妈妈身旁,放心地睡了……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