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保定文化350字作文(描写保定的作文800字)

我眼中的保定文化350字作文(描写保定的作文800字)

首页写景更新时间:2023-01-16 13:15:41
我眼中的保定文化350字作文(描写保定的作文800字)

我眼中的保定文化350字作文【一】

三月的风是那么活泼、可爱,送来了春天的请柬,让暖暖的风吹得蠢蠢欲动的我们都心动不已。今天,风淡云轻,万里无云,是个出游的好日子。我们一家三口简单地收拾了一下包后,就欢笑着走出了门。

不知不觉,在欢声笑语中,我们就到了目的地——保定植物园。我兴致勃勃地向梅花展览区大步跑过去,把跟在后面的爸爸妈妈一下子抛得好远。然后,我发现自己置身于一片花海之中,这片花海很美很美,每株花树都喷霞吐艳,共同把春天的植物园打扮成一个美丽的世界,勾勒出一幅绚丽的画卷。我一边催着爸爸妈妈快来给我拍照,一边轻轻地抚摸着身边的花树的那蟠龙似的枝干和枝干上精致、玲珑的花朵。你看,这每一朵梅花都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出作品!它们的花瓣是那么柔软、娇嫩和透明,层层重叠在一起,就像穿上了一件件做工考究、花纹华美的裙子。那一层层的花瓣,拍得错落有致,再加上中间几根纤长的花蕊,就构成了一朵小小的梅花。梅花的颜色有很多,有的是淡粉色的,像那新生儿的脸蛋;有的是深粉色的,像那天边绚烂的云霞;有的是淡绿色的,像那未经雕琢的翡翠和碧玉;有的是浅白色的,像那至地上好的珍珠的白色……粉,粉得娇艳;绿,绿得淡雅;白,白得纯洁。大自然呵,你这位杰出的画家,竟能调制出如此不浓不淡、恰到好处的缤纷颜色!我陶醉在这美丽的春景中,就坐在梅树下的绿草如茵的地上,欣赏着梅花的娇姿,无论哪种颜色,哪种角度,它们的颜色都显得那样润泽,那样透明,那样纯净,令人赏心悦目。这时,一阵稍大的春风掠过,一片片花瓣落了下来,地上落英缤纷,隐隐还有淡淡的香味,我不禁吟诵起才女林黛玉写的《葬花吟》:“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手把花锄出绣闺,忍踏落花来复去……”

我眼中的保定文化350字作文【二】

国庆节到了,终于可以好好玩上几天了!

我们一家刚起床就刷牙洗脸,穿好衣服,便下楼骑单车了。“第一件事,去植物园!”我高声喊道。经过二十分钟的奔波,终于到了保定植物园,我们先保管好了单车,就兴高采烈的进去了。

一进去,我才发现我们来晚了,里面人山人海,不容一只蚊子进去的余地。我们又租了一辆三人自行车,但我爸爸说:“都骑了二十多分钟的单车了,还骑呀?”我听后,朝爸爸吐了一下舌头,像飞一般上车了。

我们先来到了秋色园,一进去,香味扑鼻,散透着自然气息,好闻极了!难怪秋天是“霜叶红于二月花”呢!坐在前面的我,一把拿起爸爸的相机,在这 “秋色满园”的地方拍了又拍,还摆出“女街舞者”酷酷的动作。

我们又来到了蔷薇园,里面的蔷薇花应有尽有,每一个品种都沁人心扉、芬芳引鼻,让人百闻不 厌。瞧,这有一朵粉如霞的;那有一朵白如雪的;还有这,这还有一朵红似火的。

噢,看那,那里居然还有一朵稀有的蓝紫色的蔷薇花呢!一朵朵鲜艳的蔷薇陆续开 放,让这原本美丽的蔷薇花园显得更加美了!

接着,我们还去了如同草丛迷宫似的百草园,正如宋代诗人叶绍翁所写的“春色满圆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的春光 园,还有俗称“竹子之林”的竹园……

喝,这个国庆节玩得真愉快嘞!

我眼中的保定文化350字作文【三】

苏子瞻的一生,没有惊天动地之举,没有翻山倒海之为,更没有秦皇统一天下的大业,和宋代普通文人的经历相同,但他成为了全世界的偶像。在我眼中,苏东坡就像那一碗东坡肉,“肥而不腻”,粗放又温婉,平淡且奇美。

他就是一个奇葩,在宋坛中闪着奇异的光。早年,年轻气盛,才华外露,如白雪中一点惊鸿;中年,备受打击,神莹内敛,若翠石中的一块宝玉;晚年,返璞归真,深藏不露,似深林中的一片潭湖。他是多么与众不同。

有人说苏东坡在学庄子。老庄顺应自然,追求天人合一,不问世间俗事,远离官场喧嚣,避世,不求共鸣。苏轼也顺自然,但他爱民爱众,知官如虎,却义无反顾;知世事俗,却费心管理,入世,知世,理世。苏东坡比庄子境界更高,虽不若庄子洒脱,但有庄子的心怀。

苏东坡很可爱。被贬黄州,不摆架,不自傲,学农民,种大麦;道途遇雨,去雨具,不狼狈,长吟啸,缓徐行;深夜欲睡,月色美,忘困意,寻知己,表真情。妾说东坡一肚皮不合时宜,我想苏轼满脑子新奇事物。嘿!好一个可爱的苏东坡!

宋代文坛流行写词,苏东坡自然会“凑凑热闹”。我最爱《念奴娇·赤壁怀古》,每读此词,好像自己站在高山之巅,望江水滔滔远去,身边有一痴狂书生,在天地间吟诵诗词,、冲天宣誓,向地敬酒。东坡的词可放可收,有“大江东去”的豪放,也有“人间至味是清欢”的婉约。我有时会幻想:我是一名宋人,我愿意做苏东坡身边的小童生,和他成为朋友,同他一起经历风雨。

我眼中的苏东坡,是一位智者,是一个顽童,是一名文人;他可爱、特别、令人敬佩;我喜欢苏东坡,喜欢他的文采,喜欢他的心思,喜欢他的人品。

嘿!子瞻,可否赏脸共饮?

我眼中的保定文化350字作文【四】

所有的中国人都认为屈原是忠臣,所以每年炎黄子孙都来祭祀他。然而我认为他的忠诚固然可贵,但他的才华也同样不可忽视。

屈原本身是贵族,因而怀王让他担任朝中左徒。纵观中国历史,我们发现宦官外戚掌权的结果基本上都是覆亡,唯有屈原与卫青不同。这只能说明一点:屈原是个十分有才的大臣。《史记》中记载说他“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这些都足以说明他的政治才华之高。正因为他的政治才华“王甚任之”。

只可惜屈原虽然也有文学才华,但他的这两种才华并没有相结合在一起,并不像韩愈等忠臣那样上书直谏君王的过失。相反,他在遭诬陷后只是自己做《离》来表达内心的忧苦。这一举动,我认为是不明智之举。不过好在《离》的文学成就很高,因此还是受到世人们的赞扬。

其实我们仔细想想就能的出一个结论:屈原的《离》是被逼出来的。我们假设没有奸臣的陷害,那么屈原也就不会诉冤诉苦。换句话说,若不是楚国的那个社会环境,自然也不会出现楚辞。楚辞中的“楚”便有力地证明了楚国国君之昏庸。

我们赞扬屈原是歌颂他作为臣子对国家与君王的忠诚。鞠躬尽瘁的精神是我也赞同的,但是我却不赞同他自尽的这种做法。这种做法表面看起来是与国共存亡,但其实也表现了屈原的软弱:愧对现实而逃避。楚国灭亡之时,他应主动去承担责任。我认为他应这样就更忠于国君了:免官后先隐居不出,等到秦国入侵时便再向国君请愿做官,并表明自己尽忠于国家的决心。这样国君任用他的可能性就大得多。这样,即使楚国亡国了,那么屈原也只是于秦人之手,而非于自己之手。人们就更加认为屈原是尽忠之臣,屈原也能完成自己效忠的心愿了。不过我这一切都是空想,可能没有考虑到当时的楚国社会环境与屈原的心情。而且屈原要是按我所云去做的话,后人也不会用赛龙舟与吃粽子的方式来纪念他了。

屈原确实是伟大的,尽管有些事他做得并不好,但这一点也不能遮住他的忠诚与才华横溢。他应该成为我们每一位炎黄子孙的骄傲。

我眼中的保定文化350字作文【五】

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他与苏洵、苏辙合称“三苏”。他是谁?他就是著名的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苏轼。

说起苏轼,他的一生坎坷曲折。他的父亲对他从小要求严格,以至于在他老年时期还梦到他儿童时期时父亲监督他背书的场景。他的父亲给他取名叫“轼”是有原因的。“轼”是古代马车上的一个扶手,相当一个摆设,但在关键时能发挥重要用。他父亲就是要他像轼一样。

然而,苏轼的性格却恰恰相反。他为人坦荡,豪放。受他父亲的影响,他自幼博学多才。

在他17岁进京赴考时,他写的一篇文章是分手主考官青睐,本来该得第一,但阴差阳错的被判了个第二。而当欧阳修弄清真相后,十分后悔。便向皇上推荐了苏轼,皇上十分爱惜人才,就让他做了个三品大官,可见他是一个才华横溢的人。

但是他在我眼中又是一位爱憎分明的人。

苏轼因为一些原因被贬到了惠州做通判,但是他的顶头上司陈希亮却处处刁难他。其实,陈希亮并不是真正的想刁难他,他看苏轼年少气盛,便想磨磨他的锐气。陈大人在办公府中见了一座凉亭,为了休闲所用,取名为“凌虚台”。他让苏轼为他的凉亭写一篇文章。苏轼就借着这个机会在文章里大肆诉说着他对陈大人的'不满。陈大人不为所动,让人把这篇文章刻在碑上,立在凉亭边。苏轼在经历了大起大落后,明白了陈大人的良苦用心。他十分懊悔,又专门为陈大人写了一篇文章,专门赞扬陈大人的功绩,表达他对陈大人的尊敬。他的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

苏轼这位大文豪在64岁时永远的睡去了,他的文采,他的诗,他的一切,留给我们这些后人。

他在我眼中是独特的,他有着别人没有的经历,他不卑不亢,他爱憎分明,它一枝独秀……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