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十八潭的作文(游七十二潭作文400字左右)

游十八潭的作文(游七十二潭作文400字左右)

首页写景更新时间:2023-01-11 20:40:05
游十八潭的作文(游七十二潭作文400字左右)

游十八潭的作文【一】

十八岁,花样的季节。有人说十七岁是雨季,十八岁是花季。是的,在十七岁的天空中充满了忧伤,即便户外阳光明媚,心中也是阴雨绵绵。而十八岁的内心充满了阳光。在十八岁的天空中不只是‘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的愁绪。更多的是‘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豪迈。在花样的季节中,不再会因失败了流泪,更多的是‘直挂云帆济沧海’坚韧。在花样的季节中不再会因他人的非言非语而迷失自我,更多的是‘胸中一片英雄气,生不奸不休’的坚定。

十八岁的天空、人生的花季。我们携手走过。

十八岁,徘徊的季节。告别昨天的胆怯,我们来到这炫彩夺目的十八岁。我们激动,我们兴奋,但更多的是渺茫。我们踌躇,我们徘徊。十八岁的我们不能再向父母撒娇了,十八岁的我们不能在选择逃避了,十八岁的我们必须学会去承担。十八岁对于我们来说实在太陌生了。我们徘徊在这个人生的`转角,不知道何去何从。我不能选择逃避,但我们又害怕前路的荆棘,我们害怕‘侮辱莲花深处惊起一滩鸥鹭’于是我们便在这人生的道口徘徊。我们不是不想去承担责任,只是我们真的还不能适应。或许这就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通往成熟的第一道考验,我们没有后路,只能勇往直前。

十八岁,在徘徊中,我们日渐勇敢,日渐成熟。

十八岁的天空,在徘徊中我们走过。

十八岁,奋斗的季节。人生能有几回搏。是的,人生短暂没有多少拼搏的机会,而真正的拼搏已经不知不觉的展开了。10年仲夏的高考将是我们人生的转折点,而想在那里实现飞跃,实现转折,并不是一句话说说就行的,需要的正是我们的奋斗,我们的拼搏。也只有拼搏才能让我们在10年的高考中立于不败之地。我喜欢那困苦之后甘甜的味道,我向往那直捣黄龙的畅快,我追求那傲视群雄的感觉,但是要做到这些唯有不断的奋斗,不懈的拼搏。

十八岁,奋斗的季节,我们与子偕行。在十八岁的天空下,我们日渐成熟。

游十八潭的作文【二】

弥漫山间的薄雾、航拍下呈镜面的梯田、旋转在盘山公路上的黄色小车、飘浮云间的矮寨大桥,一只威武帅气的公鸡站在屋檐上抖擞羽毛,下过雨后干净窄巷——清新,就像清明过后,大地变得翠绿,空山新雨后的纯净。

近期,单位组织收看了《十八洞村》,还未收看时,想应该是一部“政治色彩浓厚的教育片”。但是当屏幕中的美景出现时,不由自主地被吸引了。

一位永远在田间插秧的主角、一位每当想女儿时就喝酒“唱歌”的哑叔、一位张口闭口“娶媳妇”的年轻汉子、一位整天坐在门栏上望天“想要儿子”的落魄男子、一位吃了一段时间苞谷饭的护林员,这样一群杨家班的精准识别贫困户,在驻村干部的带领下,组成了一支脱贫攻坚队伍,也是影片的主人公。

整部片子,看到的是人间温暖和大爱,温暖而感动。很多镜头是在路上奔跑,沾满稻田里泥土的胶鞋在山间的小路上急切奔跑——只为拦截拉着菜刀去找拐走女儿的男子的杨英莲,只为追赶怕因自己被气走的驻村干部……儿子多年前带走的母亲陪嫁的三把板凳,在多年后依旧完好无损地带了回来;麻妹重复了三遍台词:“小南瓜,我们永远守着你。你活一岁,我们活五十岁;你活五十岁,我们活一百岁;你活一百岁,我们活一百五十岁”,既是摇篮曲,又是祖父母爱的誓言。

整部片子,带着农村的质朴感,多出了很多不用硬凹就浮出来的萌点,充满着诙谐:驻村干部小王第一次进村,并不认识路,直冲冲地开着车来了,至山前,没路了,遇见一拉着牛的大叔,问大叔如何进村,大叔淡淡地说了一句“背着车进去”;主角杨英俊斗志昂扬,带着队伍脱贫时,妻子麻妹难得幽默地说“你自封为班长,为什么不封个连长当当”;小王到杨懒家去,说“这是我见过的单身狗里最乱的家”,杨懒似梦似醒地反驳“狗狗是人类最好的朋友”;麻妹给小王讲述火屋上的板凳经过多年的烟熏结实得很,杨英俊说了一句“挤火车会挤坏”……诸如此类,忍俊不禁。

整部片子,看到是尊重。导演并没有去渲染杨家班的贫困户生活的“穷困”,反而更多笔墨去描写他们从一开始的不认同、不配合,到后来的反思,积极响应,感受到了导演给予被帮扶的对象尊重;杨英俊带着杨家班的贫困户们愚公移山、填土造田,让他们当回“农民的样子”,是对中国8亿多农民的尊重;镜头里的智障小姑娘永远穿着一身干干净净、粉粉嫩嫩的衣服,是给予特殊家庭的尊重;镜头里杨英俊最多的场景就是插秧,杨懒面对修路占了自己的田土时的流泪,是对于土地的尊重。

整部片子,流露的是淳朴的'生活气息。十八洞村里的人自给自足,每顿一碗酸鱼、一碗辣椒、一碗酸面、一碗苞谷烧,一口架在柴火上的锅,这就是生活;偷树人看上好的树材,可以做屋梁的那种,不经主人同意伐去,然而礼性不能少——一瓶酒、一块红布包裹几张钞票,就放在树根那儿,这是流传的“砍屋梁”习俗;对于杨懒和村里人举行绝交酒的场景“反光的地面倒映着蓝天,中间一张长桌一只鸡,村里的长老们以一种凝固的姿态占据着长桌的周围”,这是流下来的规矩。

整部片子,展示的是一种包容。镜头里的十八洞村既有白色的小楼房、也有木制的老房,整体构成一副和平安宁的小村;施又成提着两大桶酒——请乡亲们喝酒来弥补曾经欠乡亲们的水,乡亲们热热闹闹地聚在一起唱歌,给予其冰释前嫌后最真挚的祝福;当村里只剩下老弱病残的时候,留守乡村的人们更多的不是怨念,而是对一方水土割舍不下的乡情,还有对儿女们越飞越高,越过越好的期盼。导演并没有带着批判的眼光去审视乡村被城市蚕食的失落,没有刻意煽情,而是以克制、包容的情绪客观的展示真实发生的故事。

看完这部这部电影,记忆最深刻的是,主角杨英俊说的那句话:“我杨英俊辛辛苦苦种地几十年,到头来还是贫困户”。他安分守己种了几十年,除了自家3亩田,还为村民种了7亩多田,却种成了贫困户。驻村干部小王说“谁说种地不能脱贫”。不由自主地想起了书记说的“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种地是一份职业,老百姓将此作为自己的终身职业,我们所选择的工作同样也是自己的终身职业。选择做什么其实并不难,难的却是一辈子的执念,脚踏实地,执着地坚守着同一份事业,唯有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每一件事情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方得始终。

这部片子,看到的是希望。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老一辈的杨家班不忘对土地的热爱,愚公移山,填土造田;新一代的杨家人通过开网店、组织刺绣培训,借鉴外来经验,将本土文化和特色广泛传播;十八洞村在追求物质脱贫的同时,用双手和赤子之心,完美实现了精神上的脱贫与超越。

我知道黄昏正在转瞬即逝,黑夜从天而降了。我看到广阔的土地袒露着结实的胸膛,那是召唤的姿态,就像女人召唤着他们的儿女,土地召唤着黑夜来临……我想电影就是生活本身,一如电影最后,年轻人回到乡村,带着离家时带走的母亲陪嫁的三把板凳,薪火相传,自强不息。

游十八潭的作文【三】

精准扶贫先要精神扶贫,只有在精神上脱贫,才有机会去做后面的物质扶贫。

以杨英俊为代表的杨家班成员由于种种原因,被定义为精准扶贫对象,但是杨英俊不同,他只是踏踏实实种地,但没有更加有效的途径致富,并没有懒惰,但有的人是只想要得到国家的扶贫政策帮扶,并不想自己努力过上好日子,并以此为荣,帮扶小队通过深入农户家庭,与他们心交心,了解他们的思想,激发他们主动想要脱贫的愿望,来达到让十八洞村村民脱贫的目标。

在这其中,我也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小南瓜由于脑膜炎致残,但是她的祖父母都很爱她,想要一辈子陪在她身边,我在想,对于残疾孩子的家长来说那是最残酷的事情,接受事实很困难,本该因为新生命的降临而充满希望与欢喜,但是他们要承担的却是无尽的痛苦和巨大的心理负担。

我也在重新思考我自己,不应该责怪我的家长,在我小时候没有把我送进医院进行治疗,导致我的左腿行动不便,我也开始慢慢化解内心的坚冰。

再者是要想使现状得到改变,就要有愚公移山的精神。

当面对煤矿开采导致的大片荒地的时候,帮帮扶小队看到了希望,没有人会觉得那可以用来种地,但即使知道那能作为耕地的时候,也很少有人愿意去利用它,一望无际的荒地很容易让人感到失去希望,但是杨家班的人做到了,不仅看到了机会,还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在荒地上填土,人工造出大片人工田,还造福了其他村民,吸引外出务工人员回家。

我认为,不管是困难户还是我们任何一个人,首先要重视的是精神脱贫,永远不能自己就应该是贫穷的,没有谁生下来就要不如别人,不要放弃向上的希望,不要忘记爱人、爱自己。

要像片子中多次出现的雄鸡一样,永远志气高昂,我们的中国也就会因为我们每一个人出彩而出彩。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