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云冈石窟600字(关于云冈石窟的作文600字)

作文云冈石窟600字(关于云冈石窟的作文600字)

首页写景更新时间:2023-01-29 00:39:57
作文云冈石窟600字(关于云冈石窟的作文600字)

作文云冈石窟600字【一】

有的景观知识名声在外,可是实际却让人大失所望,我怀着疑问见了云冈石窟,却让我惊呆了!

我看见过气势磅礴的龙门石窟,欣赏过香烟缭绕的五台山,却从未看见过云冈石窟这样壮观的景色。云冈石窟真秀啊!刻了40多窟,每窟里平均都有上百个大大小小的佛,可是古代雕刻家却经过了无数个日日夜夜刻成了这举世惊作,而且每个佛都是栩栩如生、造型逼真:云冈石窟真妙啊!窟面为马蹄形,仿印度草庐式和游牧民族毡包式,这种结构从力学上来讲是拱形的,防震能力强,有较大的支撑力,不易塌毁,而且让人看上去即朴素大方,有庄重严肃。云冈石窟真美啊!它的大佛无论凑坐式、立式,无论从远、近、仰、服饰或蹲式各个角度都觉得横美。如地7、8窟的`鸠摩度天等造型尽管是三头六臂,不符合实际,然而参观着都能接受,而且还愿意多看几眼,感觉既不可怕,又很带人情味儿。原因是因为工匠们美学原理掌握得自如得体,运用十分恰当,虽然云冈石窟中有个别丑象,但却是丑中见美,美中更美。再如13窟的托臂力士。在主佛下面雕了一个力士,既支撑了右壁的巨石,又有解决了石柱或木柱支撑不太好看的问题,所以许多游人在此赞口不决。

不仅如此,多年来众多政治家、名人曾在云冈留下墨宝,如顺治帝曾留下了”西来第一山“的牌匾,康熙帝曾题写了”庄严法相“的牌匾,可惜后来被毁”郭沫若曾在1964年参观云冈时题写了一首“和云冈石窟”的墨宝,董必武、皮蓬等名人也题写了诗词。

云冈石窟作为世界的文化瑰宝,佛教殿堂,人文景观,教育基地,永远是中国人的骄傲!大同人的自豪!

作文云冈石窟600字【二】

我们来到了闻名中外的云冈石窟。

一开始,我们哪里知道后面有那么多精美的佛雕。所以,在1-4窟洞里,左照照,右照照,与那些无面佛,合了一张又一张的影……

紧接着,我们走进了5-40窟。哇!居然有这么多精美的佛雕!其中,有栩栩如生的释迦穆尼,有雕刻精美的交腿菩萨……我与他们合了无数张影!真是好看极了!

不料,后面还有更精彩的呢!那可是释迦穆尼的生平!原来,释迦穆尼原本是印度王子……在经过六年的修道和菩提树下七七四十九天的修炼后,终于顿悟成佛,并将其子点化成十大弟子之一……

我们还看到了一个大佛,手底下还有一个小佛。真让人想不懂。最后,还是听导游说:“这个大佛的手,足足有2吨重!!!所以,必须有支撑物。而他手底下的小佛就是那个支撑物。

最后,我们看到了一个因迁都洛阳而未完成的窟洞。真令人惋惜!

不过,云冈石窟依旧很好玩!

作文云冈石窟600字【三】

2004年5月25日,这天我们到达世界著名文化遗产——云冈石窟。这天的游人特多,顶着炎日和气候的不适应,还是可以看到成群的法国游人在大佛面前久久的不愿离去。

许是炎日的缘故,偌大的石窟前面成群的游人打伞。我却想找大佛的身影遮阴。我轻轻的走进那一间一间的石窟,穿越历史的投影,心仿佛像低低压着的云,慢慢沉下。阴阴的凉风,我可以看的到大佛的沧桑。

云冈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1公里,现存大小编号洞252个,其中主窟207个,雕刻面积达18000多平方米。大小造像51000余尊,最大高17米,最小的仅2厘米。我找了很久,都没有发现那2厘米的石窟。

石窟雕刻受着风雨的.冲刺、气温的变化,岩体渗水、地震等破坏,许多精美的造像已面目皆非,甚至崩塌。历史上的云冈石窟曾进行过多次的休整,最大规模的休整在辽代。近代也有过几次休整,他们本着“庄严佛身,消除残缺”的休整原则。直到1974年以后云冈石窟再没有进行大规模的休整。

面对眼前无数的石窟佛像,我持久的沉思,他们的表情很严肃、很安详,很艺术。可是尚未成熟的我,是不能体会的,是不会有深刻的认识。然而,看到那神情依旧,五官相貌的渐渐消容的大佛,我的心中充满了悲叹!

站在大佛前,看到云冈石窟的这种苍老,心中有难以名状的伤感,心情也格外沉重,但是我们也更感受到自豪,因为从有关资料看到:全世界目前来看,公元五世纪以前诞生又能够保存到今天的石窟,云冈石窟是两座之一。它之所以看上去苍老是因为它本身已经过分苍老。我们不能要求一个百岁老人还像小伙子去运动场上奔跑。公元五世纪诞生的石窟目前能够保护下来的一个是印度的犍陀罗石窟,还有就是云冈石窟。

云冈石窟在风化水蚀中矗立了千年,经历过无数风雨。我移动脚步,进入云冈石窟重地,如同进入天宫,除了被震撼以外,我们没有感觉。没有想到这么大的规模和这么高的雕塑水平,它所体现的雕塑形象和气质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

作文云冈石窟600字【四】

“是水一起淌,是火一起闯……”我正做着我的“大兵梦”,就听见老妈叫我:“起床啦,起床啦!”我窝在被窝里不想起来,却听到老妈说:“哥哥已经醒啦,再不起就把你踢下床来啦!”一听这个,我立马清醒了一大半。昨天我们家来了一位大哥哥,他是到我们家来玩的吗?告诉你们吧,他是我爸爸朋友的儿子,在北京上大学,是来和我们一起去山西大同旅游的。

我们一家“全副武装”之后,上了车。经过了4个小时的车程,我们到了旅游的`第一个目的地——云冈石窟。云冈石窟位于我国山西省大同市以西16公里处的武周山南麓,它始建于北魏时代,是当初为了供奉佛教创建的,前后一共用了64年,其中最早的是由昙曜开凿的五个窟,后来逐步开凿了200多个窟,包括了官方和民间的,现在可以开放的只有45个,我们要重点参观的是前20个石窟。

导游阿姨带领我们从石窟群的东边入口开始,详细地介绍了每一个洞窟的特点。这些洞窟有的风化已经十分严重,有的佛像已经面目全非,但是第5、6窟的保存却十分完好。据导游阿姨介绍,这是因为在清朝顺治年间由政府在这两个窟的外面修建了木质结构的楼阁,所以对石窟及佛像的保存完好起到了非常重要作用。走进第5窟,发现有一个“禁止拍照”的标语,我抬起头,正要转身和我老爸说话时,我被眼前的一切惊呆了:在我面前的是一尊巨大的佛像,我估计这尊佛像至少有6层楼那么高,他的面部圆润、鼻尖高挺、双目有神、两耳垂肩。窟的四壁雕满了精美的佛龛、佛像,制作工艺简直是天衣无缝,有可能连现代机器也比不上呢!

后来我们来到了昙曜五窟,在云冈石窟中的编号是第16至20窟,也是保存较为完好的石窟。昙曜开凿的五个石窟是云冈石窟最老、最经典、最为宏伟的洞窟了。我一边走,一边听见爸爸说:“‘昙曜五窟’始凿于公元460年,结束于公元465年,其间历时5年,你想想吧,那得多苦呀!”爸爸接着又说:“北魏建国初期,频繁进行大规模的徙民活动,这些人之中有不少的佛教信徒,如侍奉道武帝和明元帝的道人统法果出生于河北赵郡,文成帝时期的道人统师贤、沙门统昙曜等来自凉州。在这些高僧的引导下,北魏皇帝崇信佛教,法果提出“皇帝即当今如来”的思想。在北魏统治阶级和佛教集团互相依靠的关系之下,佛教得到北魏皇室的保护。其间虽经受过太武帝的灭佛,但文成帝即位之后立刻复佛,其发展趋势马上超过了灭佛前的程度。在此背景下,沙门统昙曜主持开凿了云冈石窟……”我本想夸老爸历史知识不错,但却发现了他手上拿着的小抄。我无语了,而他却还津津有味的讲着。我指了指小抄,老爸吐了吐舌头,不好意思地笑了笑,立刻将小抄收了起。昙曜五窟的第16窟是一个非常有名的洞窟,中间巨佛立于莲柱上,昂首挺胸,气概非凡,被西方游客誉为“美男子”。四壁有千佛、佛龛。这些造像,神情生动,姿态美妙,有的像在吹竹笛,有的像在弹琵琶,令人叹为观止。而第20窟的露天大佛被称为云冈石刻的象征。佛像是释迦牟尼坐像,高13.7米,胸以上因石质坚硬,保存完好。造型古朴硕大,两肩宽阔厚实,身上披着袈裟,面形慈祥和蔼。后面的坐佛、飞天等浮雕十分华美,把主佛衬托得更加刚健雄浑,是云冈石窟中的代表作品,云冈石窟的门票上就印着这个石窟的大佛呢。

在云冈石窟一天的旅程很快就结束了。这一天真的很精,我看到了有各种各样精美的佛像,听到了各种各样的有趣的故事;这一天我过得很充实,我懂得了许多历史知识,同时也了解了我国北魏时期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