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次的风俗作文600字(山西的民俗的作文600字)

榆次的风俗作文600字(山西的民俗的作文600字)

首页写景更新时间:2023-11-13 21:55:21
榆次的风俗作文600字(山西的民俗的作文600字)

榆次的风俗作文600字【一】

我的老家住在蒙山脚下,回老家时,我和爸爸妈妈去爬山。让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巍巍蒙山,风光秀丽,集众多名山伏势一身,雄,奇,险,秀,翠,幽,素有“七十二主峰,三十大洞天”之说。龟蒙景区东望,古道奇观,玉泉枕流,鹰峰奇观,一径通天。十大景观,蒙山四季皆景。

春来蒙山,百花盛开,红的似火,粉的似霞。有着迎面扑鼻的芳香。这里彩蝶飞舞,小鸟欢乐歌唱。

夏来蒙山,云蒸霞蔚,瀑流悬空。当你登上山巅,权且四望,碧绿的原野,那深绿层恋叠嶂,向海洋上巨大的波涛,一浪接一浪,一直伸向遥远的地方,同灰蓝的天空连成一片,整个大地变成一块四外绵延伸展的巨大地毯,郁郁葱葱充满生机。

秋来蒙山,红叶如醉,硕果累累。柿子像一个个的小灯笼;苹果熟了,像一个个小娃娃脸;石榴笑的裂开了嘴;栗子像一只只小刺猬。

冬来蒙山,白茫茫的一片。玉树琼枝,银装素裹。每棵树都好像是一个个卫士披上了雪白的披风。阳光下闪着耀眼的光芒。好一片景色。

榆次的风俗作文600字【二】

7月25日,我、爸爸、四姑姑和妹妹乘车来到了榆次老城玩。

下车后,一股热浪铺面而来,啊,真热啊!豆大的汗珠不停的往下流,我们赶紧走到了一处阴凉地方。忽然,我隐约闻到一股香味,哈!是串串香的味道,接着,我陆续闻到了炸鸡腿、凉粉、果汁和臭豆腐……的'香味,“啊,真香!”我情不自禁的说。

走出这条“美食节”后,我们来到而来一条笔直的大街上,据说,这条街已经有百年的历史了,四周全都是古色古香的有历史风格的建筑,有“得新成”、“万利恒”、“顺兴聚”……我们还看见了一座高塔,上面有两块牌子,分别写着“云龙气象”和“后华茂实”。 我们走啊走,不知不觉中已经走到了榆次老城的南门,突然,我看到地上隐约写着几行字,我凑过去身子,一个字接一个字的读: “榆次老城,榆次老城始建于周成王九年(公元前1055年),2001年三月至2004年九月修复。……”看完后,我惊呆了,原来榆次老城的历史竟然有这么多年啊,我不由的深深的赞叹它。

往回走的途中,我们来到了晋商镖局,以前看到镖局也只有在动画片、电影里面见到过,而这次我真的要和镖局“面对面”了,心里 又激动又开心。仿佛我穿越了时空,看到了一队队的人马随着镖局的人走过。进去并穿过影壁墙后,我们来到了一间房子里面,房子上写着关于一位叫王正清的镖师的介绍,上面写着“王正清,榆次东阳人,生于1856年,晋商镖局创始人,王正清从小爱习武,此人拜于太极门下,在洪湖中称为神拳王,在华北地区无人敢敌,在他经营镖局四十年中,大小护送镖银有几千万两,为山西商人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看完这段话后,我想:“我以后一定得加强锻炼,把身体练的棒棒的,将来为祖国和人民做出贡献”。

接下来,我们来到了老城广场,广场中间有一块石碑,上面讲了榆次老城的来历:原来,西周时期,部落首领榆罔是神农氏后代,率领部落在涂水之畔建立了榆周国,就是现在的榆次,他听纳民意,治国安民,效法尧舜,设立了“谏鼓”和“谤木”,原来,谤木就是现在我们说的华表啊。看完这些,我一方面为历史的悠久而震惊,一方面也庆幸自己有机会能接触到这些历史,增加了自己的知识。

傍晚了,伴随着落日的余晖,我们一起满载着快乐回家了。

榆次的风俗作文600字【三】

今天,天气晴朗,阳光明媚,我们要到蒙阴蒙山旅游。我高兴极了! 一路上,我们欢歌笑语,不一会儿就来到了蒙山脚下。

我站在蒙山脚下抬头向上望去,啊!山峰这么高,在云彩之上哩!再看看陡直的石阶,我的腿都有点发颤了。我赶忙问爸爸蒙山的海拔高度,爸爸笑了笑回答:“蒙山是山东第二高山,高度仅次于泰山,海拔1156米”。

开始爬山了,我们顺着石阶奋力的向山顶爬去,有的人累的喘着粗气,有的人累的像猴子一样爬了起来,每个人的汗水都湿透了衣襟。爬到一半的时候,我看到了蒙山瀑布,太壮观了,水哗哗的流着。这让我想起了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的优美诗句。路两旁的花草树木郁郁葱葱,有的树竟长在石缝里。我们终于爬到了山顶,站在山顶向下看,我又不禁想起一段诗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我怀着喜悦的心情结束了这次愉快的旅行。

榆次的风俗作文600字【四】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载:“十一月十五日,终藏之气,至此而极也。”《通纬孝经援神契》载:“大雪后十五日,斗指子,为冬至,十五日中。阴极而阳始至,日南至,渐长至也。”据《辞海》载:“天文学上规定冬至为北半球冬季开始。”冬至,不仅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同时也是潮汕地区民间一个大节日,有“小过年”之俗称。

潮汕各市县冬至之习俗基本相同,都有祭祖先、吃甜丸、上坟扫墓等习俗。

祭拜祖先:潮汕民间,在这一天备足猪肉、鸡、鱼等三牲和果品,上祠堂祭拜祖先,然后家人围桌共餐,一般都在中午前祭拜完毕,午餐家人团聚。但沿海地区如饶平之海山一带,则在清晨便祭祖,赶在渔民出海捕鱼之前,意为请神明和祖先保佑渔民出海捕鱼平安。

吃甜丸:此习俗几乎普及整个潮汕地区,但这个习俗还包含着一个有趣的陋俗:人们在这一天把甜丸祭拜祖先之后,拿出一些贴在自家的门顶、屋梁、米缸等处。为什么要这样做呢?相传有两个原因:一是甜丸既甜又圆,是表示好意义,它预示明年又获丰收,家人又能团聚。这一天家人如能不慎碰上它,更是好兆头,这有如少数民族的.“泼水节”一样。如果这一天碰巧有外人上门拜访,让外人碰上它,这些外人也会交上好运。所以,这一天人们不希望有外人上门拜访。一是专放给老鼠吃的。相传五谷的种子,是老鼠从很远很远的地方咬来给农民种的,农民为报答老鼠的功劳,约定每年收割时,应留一小部分不收割,以便老鼠吃。后来,因为有一个贪心的人,把田里的五谷全收割了,老鼠一气之下便向观音娘娘投诉,观音娘娘听后也觉得可怜,便赐给它一副坚硬的牙齿,叫它以后搬进人家屋内居住,以便寻食,自此,老鼠便到处为害了。成为如今“四害之一”。然而,这个“到处贴甜丸”的陋俗毕竟行不久,它不仅不卫生,而且有损美观和十分浪费,也就自然消亡了。而这个“吃甜九”的习俗则一直流传至今。

上坟扫墓:这是冬至另一项活动。按潮汕习俗[9] ,每年上坟扫墓一般在清明和冬至,谓之“过春纸”和“过冬纸”。一般情况,人后前三年都应行“过春纸”俗例,三年后才可以行“过冬纸”。但人们大多喜欢行“过冬纸”,原因是清明时节,经常下雨,道路难走;冬至时则气候好,便于上山野餐。

潮汕还有“吃了冬节圆多一岁”的俗谚。据载:“人们对此有二种解释:一说冬至是小过年,过了小年也就应多加一岁了;一说此俗谚是出自犯人。古时每年秋天,都是人的季节,凡犯罪的犯人一般都在秋季被处决,如果到冬至尚未处决,则循例可延至明年再处决,所以说‘又多一岁”’。

潮汕习俗,是潮汕文化的一个内容。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对于好的习俗便继承下来,对于不好的陋俗就丢弃了。冬至这个“上坟扫墓”是纪念先人艰苦创业和“吃甜丸”是预示来年又获丰收的习俗,自然就沿袭下来。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