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万佛园优秀作文600字(游万佛园600字)

游万佛园优秀作文600字(游万佛园600字)

首页写景更新时间:2023-05-27 04:25:44
游万佛园优秀作文600字(游万佛园600字)

游万佛园优秀作文600字【一】

乘车出了县城,走两三公里便到了万佛湖。湖面上波光粼粼,刺得人睁不开眼。远处有几座上,山上的桂花开了,很香,很精神。

买完票,我们七人登上了快艇,快艇启动了,两侧和尾部激起雪白的.浪花,微风吹过,满清爽的。

过了一会儿,来到了第一个岛—燕子岛。上岛后,先在河滩边玩了一会儿,然后踏上了林间小径。周围的松树站得笔直,昆虫与鸟在树洞里栖息。往前走,来到李公麟馆,拜读宋画第一人的古韵风采。这时,天上孔雀飞过,走近一看,原来是正在表演“孔雀东南飞”,颇为壮观。步入百鸟园,舞雀台上载歌载舞,百鸟廊中情趣盎然,栖云轩中休闲品茗,别有一番情趣。在墨禅堂一饱古人书画家泼墨挥毫,仿佛自己也在画中。燕子岛真是个休闲养生的好地方!

从燕子岛上出来,乘快艇到了周瑜岛。它位于万佛湖南岸,由毓瑾园、睿智园、知音园、练三墩组成。周瑜岛以周瑜的成长故事为主线,环环相扣,精彩纷呈。毓瑾园里,神栗树为你讲述“白鹭育周瑜”的故事。睿智园里,有五老赠宝的传说,体会周瑜善良好学的品质。知音园的竹简墙上讲述了周瑜和小乔的美好姻缘。练三墩的极限飞跃真刺激,在滑索上你可以一览岛上的风光。

在阳光下,我们登上了风情岛。岛上有民俗演出。我们看了黄梅戏、秧歌,优美的风景与浓郁的民俗风情融合在一起,是万佛湖的一大特色,墙上挂着的玉米等作物,真是颗粒饱满!

万佛岛与风情岛是连着的,上岛后第一眼就看见了大肚子弥勒佛的雕像,岛内香火旺盛,游人众多。我们还敲了钟投了币,保以后生活平安。往前过九曲桥,就到了万佛塔,此塔六边形,有九层,棕色的塔顶,白色的砖,这座塔矗立在那里目送我们离去。

上了快艇,回到了码头,一晃5个小时过去了,日头向西转了。万佛湖在夕阳的照耀下金光闪闪,我不舍地看了它一眼,乘车走了。

游万佛园优秀作文600字【二】

在车上远远的就望见3个大柱子托着一个圆球高耸入云,堂妹说那是中华恐龙园的标志性建筑——侏罗纪时代。在恐龙园门前的大道上人山人海,路旁的树林中时常可见一些恐龙,它们摇头摆尾,不时吼上几声,吓得我直往妈妈怀里钻。最让我铭记在心的便是“猩猩大转盘”,只见那里人山人海,挤得水泄不通。经过了半天的时间才到了我们。我坐上是我心里就很紧张,激动,当猩猩把我们举起时,我差点吐了出来。我转过身问堂妹害不害怕,我一看不好了堂妹已经吐了。看着堂妹吐出来的东西,我也忍不住了,一起吐了。

我又跟着恐龙的脚印到了中华恐龙园最令人胆战心惊的地方——“穿越侏罗纪”我们上了小船。小船不一会儿就带我们走进了“侏罗纪时代”。突然,从远处传来了一声阴森恐怖的吼叫声,我下出了一身冷汗。接着又是一阵惊天动地的雷响。随着小船前进,一只满脸腥的霸王龙站在我眼前,它的'嘴里正咬着一只恐龙头。我想,侏罗纪时代的霸王龙可能就是这么凶恶吧!

一天的美好时光很快就过去了,我还意犹未尽,已经期待着下次的恐龙园之行了。

游万佛园优秀作文600字【三】

暑假生活最令我们回忆了,作文 游恐龙园。它丰富多彩,令人受益无穷,最好玩的就是我在常州恐龙园里游玩的那次经历了。

正当7月时,爸爸准备带我和妈妈去常州恐龙园游玩,真让我们喜出望外。

来到了梦幻般的常州恐龙园,恐龙园里的恐龙栩栩如生,就像真的一样,会跑过来咬你一口,站在恐龙的骨架子下,我们就好像来到了遥远的恐龙时代,这个地方就是恐龙的天地。

进了大门口,广场中央还有一个喷泉,喷泉底下闪烁着五彩斑斓的灯光,就像是小恐龙的眼睛在眨巴着看着我们。

我们先到了离门口最近的“穿越侏罗纪”,“穿越侏罗纪”的门口有着一条“长龙”,我的好奇心上来了,拖着妈妈直奔进去,小学六年级作文《作文 游恐龙园》。等了近一个小时,终于轮到我们了。我们穿好雨衣,跨坐在船中央,进了山洞。山洞内一片阴暗,人仿佛窒息了。过了几分钟,我先听到了恐龙的叫声,接着,几只逼真的恐龙出现在我的眼前,像是在欢迎我们。眼前的场景逐渐亮了起来,我们周围都是假花假草及假山,不远处还有几只我不认识的恐龙造型,头顶上有我很熟悉的翼龙,在盘旋地飞着。快出去了,周围的风景渐渐消失了。突然,“轰隆”一声,船直线下坠,我吓得尖叫起来,周围的尖叫声也不绝于耳。当船平稳下来时,我的叫声也停了下来,到了终点,我们悬着的心放了下来,看看同伴,脸色煞白。

常州恐龙园再现了两亿年前的恐龙时代,让时光隧道穿越了远古,给我们展出了一个神奇的天地!常州恐龙园令我难忘!

游万佛园优秀作文600字【四】

玉泉院的门前广场开阔极有气势。沿着石级而上,玉泉院光鲜亮丽的门庭映入眼帘。大门的近上方悬挂着郭沫若题写的匾额----玉泉院三个大字,苍劲有力。跨入门槛,沿着一百多级台阶向里走,欣赏着两边大理石护栏上雕刻的百十只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石狮子,我们进入了第二院落。这是玉泉院的主庭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石舫,在一潭清水中间有一艘石船,用曲桥与池岸连接。凭栏观赏,山影倒映,游鱼相乐,水天一色,饶有意趣。在石舫的东边有一块巨石,上面修建了一个圆亭,名字叫山荪亭,据说是五代时陈抟所建,他在这里写下了《钓潭集》、《三峰寓言》等着作。在山荪亭的西边,有一个石洞,洞里有陈抟老祖的卧像一尊,据说,游客如果身体哪个部位痛,就用手摸卧像的那个部位,摸后就不痛了。在山荪亭的下面有一棵扭曲盘旋、老态龙钟的古树叫无忧树。因无人修剪,想怎么长就怎么长,无忧无虑,所以长成今天的'形状。虽然已有千年,但仍显得茂盛健壮,生趣盎然。现在有围栏保护,游人到这里,大都会与这棵树合影留念。向前几步走,就来到了一个长廊,这个长廊是由七十二个窗孔组成,也是玉泉院与外界的分隔墙。这组窗孔是根据我国古代经典着作《礼记?月令篇》的七十二物候精心设计的,它的结构严紧,形态各异,雅俗共赏。

玉泉院亭台楼阁,构思巧妙;雕塑雕刻,华美绝伦;参天古树,绿荫蔽日。精美的园林建筑与华山的自然风光融为一体,令人赞叹不已。啊!一个个美丽的历史传说,一件件珍贵的实物记载,见证着玉泉院的古老文明,将给我留下永远美好的回忆!

游万佛园优秀作文600字【五】

天空中播撒着轻盈的雨,无声地滋润着万物,我与父母来到万佛湖观赏优美的风景与呼吸新鲜的空气,享受大自然的美丽与芳香。

我们乘着船望着水中游动的鱼,它们争先恐后地往上窜,好像在迎接我们。紧接着我们一抬头,眼前的景色令我们心旷神怡。万佛湖的岛屿,形式各样,姿态万千,数不胜数。有的像沉静的老妪在托腮思考着问题,有的像青年高举着手臂激情满怀,还有的竟然像端庄的观音菩萨端正地立在岛屿和丛林之间。

我们刚来到第一座岛,就对万佛湖产生了欣喜和热爱之情。岛屿里花草尽情地怒放,树木姿态掩映,蓊蓊郁郁。鸟儿花儿草儿都各有各的形态,美丽动人生动形象。我们一船人都不禁为此而赞叹。岛中小路盘曲卧龙,顺着小路走我们发现了一座吊桥。撑着一把伞,走在上面,不知不觉中闭上眼睛感受微风带来的清新,感受大自然的拥抱。渐渐睁开眼睛我们看到一碧万顷的万佛湖中挺立着一座佛像,那是弥勒佛。再往桥的另一面望去,有一座楼阁,还有风水宝地“五老观太极”。继续前行,看到一座绿色葱茏的岛屿,听导游说那是“鸟的天堂”,可是我们并没有看到一只鸟儿。我们好奇地走了过去——一只鸟,两只鸟,三只鸟……红的、绿的、蓝的,各种颜色的鸟儿在我们眼前划过一道道动人的弧线,如同彩虹一般,绚丽多姿。我不禁感叹一声:“我真想变作一只鸟儿,同它们一起飞翔,感受这大自然的自由!”

风轻轻地吹着,雨静静地下着。滴答滴答,敲击在树叶上,好像一只只手在弹奏美妙的旋律。我们也静静地走着,这一切都是源于一座庙宇,庙里挺立着几米高的佛像。每个人经过那时,都要停下脚步拜一拜。仿佛这些雨和树叶也变得非常虔诚而庄重。

我们来到了桃花岛。里面的土地肥沃,经过雨水的冲刷,显得更加湿润。花草树木生长在这片土地上,显得更加鲜嫩美丽。岛中小路曲径通幽,回环往复,极具神秘气息。林荫之间偶尔有亭台楼阁和各式新修建的`景点进行恰到好处的点缀。边走边想着探索前方的奥秘,不一会儿,玉兔望月、二十四佛塔、润虎台、水中亭都依次呈现在眼前。林间湿润的空气加上花草的清芬扑鼻而来。给人一种隔绝尘世的静谧,好像忘却了所有的烦恼和忧虑,脑海中什么也不想,只一味想饱览这秀外慧中的世外桃源之景。我在林间奔跑、跳跃,回眸在林间,让母亲给我照了照片,我要留下这与自然的亲密接触,留下这份美丽的风景永刻心间。

夕阳的斜晖静静地洒落在美丽的万佛湖上,映射出微波粼粼的金光。我带着恋恋不舍的心情不住地回望这片物外之境。此时,天空中飞过一只鸟,正朝着鸟的天堂飞去。

游万佛园优秀作文600字【六】

今天,风和日丽,艳阳高照,我们兴致勃勃地到恐龙园游玩。

一到恐龙园,我们急冲冲地跳下车。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一座石头搭成的像桥一样的大门,大门边上有一块像恐龙化石一样的石头,上面写着“中华恐龙园”五个绿色的大字。进入园内,我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哇,这里好大,好美,好壮观啊!一只庞大的恐龙摇摆着粗大的尾巴,大大的脑袋在短小而粗壮的脖子上左右晃动,嘴里还发出“呜呜”的声音,像在欢迎我们的到来。

随着人流,我们来到恐龙展览馆,我看见3个巨大的恐龙化石骨架。最大一个的头都能碰到顶了,它长长的脖子向远方伸展,像在呼唤自己的孩子;另外两只体形稍微小一点的恐龙面朝大门,目光注视着来参观它们家园的游客。这时,讲解员向我们介绍了食草龙和食肉龙的区别,使我对恐龙有了新的了解。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不知不觉我们快乐的旅程也要结束了,大家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充满神秘感的恐龙园。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