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中山桥作文100字(兰州中山桥作文400字四年级)

兰州中山桥作文100字(兰州中山桥作文400字四年级)

首页写景更新时间:2024-05-13 12:25:49
兰州中山桥作文100字(兰州中山桥作文400字四年级)

兰州中山桥作文100字【一】

甘肃省兰州的黄河上,有一座世界闻名的铁桥,叫“中山桥”,又叫“黄河铁桥”。到现在已经有一百多年了。它像一部史诗,飱刻着兰州古往今来的变迁,展示了兰州人民灿烂艺术的画卷。

中山桥非常雄伟!站在白塔寺山顶俯瞰整个兰州城的全景,铁桥在我心底成了一条卧龙,横跨在231米多宽的河面上,让人心旷神怡,自豪百倍。桥长233米,款7米,桥上飞架5座拱形钢架,中间行车马,两旁走人。这么长的桥,用钢铁和水泥修成。

中山桥不但雄伟,而且美观。夜晚的铁桥可美了!灯在夜色中慢慢依次绽放了,桥身上那一个个闪亮的灯泡,像珍珠,又似彩虹,还似宝石般的撒满黄河,把夜晚的黄河装扮的格外美丽!来源:小学生

通过这次的综合性学习,我知道了:中山桥体现了兰州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

兰州中山桥作文100字【二】

昨天,我和妈妈一起去了表哥家,表哥家在兰州新区。我们去了几个景点,令我印象十分深刻。

逛过了影视城,我们又去了“湖滨公园”,这里十分美丽,这里并不像其他的公园,整个公园就只有一弯湖,而是有许许多多的湖,在干旱的兰州,要有水源,有条件形成这样的湿地,实属少见。那里的花也是十分美丽,红的,黄的,白的,紫的,都是一大片一大片的,赏心悦目,让人心情愉悦。据资料介绍,新区的“湖滨公园”建造在原来的“秦王川盆地”,方便引水,可建成“千塘百湖”,湖泊有改善环境,调节气温的作用。

我们先去了“兰州长城西部影视城”,这里是新建的影视基地,拍过一部电视剧,叫做《大西北剿匪记》,虽然我没看过,但是是在我们兰州拍的,估计也不会差!这里有许多仿制的场景,就比如说中国的,有建于公元前212年的秦王宫,十分庄严,大气;有汉代的大成殿,这个殿,可是当初孔庙的核心;有祈年殿,它可是北京天坛最早的建筑……除了中国,也有其他国家的古建筑,比如古埃及的狮身人面像,高大威武,那严肃的脸让它不怒自威;也有古罗马的斗兽场,虽然是仿制的,但我仿佛穿越到了古代的罗马,看见了那残酷的人兽相斗的场面;还有古希腊的希腊神庙,我仿佛看见了人们祭祀希腊众神的场面……

自从2012年国务院批复兰州新区作为第五个国家级新区以来,新区建设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现在从兰州到新区的交通非常方便,新区的马路宽敞笔直,高楼林立,一座现代化的城市拔地而起,特别是道路两旁,把往日的荒山秃岭改造成了斜坡式的草地,我不由地感叹:人的力量真是太伟大了!

兰州中山桥作文100字【三】

星期天的中午,在初冬的暖阳下,我和家人怀着轻松无比的心情来到了“黄河第一桥”—中山桥。

来到中山桥,一眼望去,桥头的西侧,有一座灰色的大石碑,我跑过去仔细看碑文,碑上刻着“天下第一桥”——中山桥几个苍劲有力的大字。这个石碑还爬着一个象征着长寿的石龟。

远望大桥,它像一条钢铁巨龙横卧在黄河之上,像心灵之桥一样打通了南北两岸。这座桥下有四个巨大坚固的`桥墩,把铁桥稳稳地托住。两岸的滨河路高楼耸立,车水马龙,川流不息。两岸树木摇曳倒映水中。桥下的黄河水像脱缰的野马,奔腾不息地向东流去。

我们走上中山桥,中山桥长2335米,宽8。7米,它的桥面以前中间通车,两边是人行道。现在,为了保护中山桥,减轻桥的压力,已经改为步行桥,一律不通车。桥的两边是高高的护栏,左右两边栏杆上镶嵌着迷人的彩灯,每当夜幕降临,霓虹灯发出五颜六色的光彩,把中山桥装扮得更加美丽多姿。

中山桥全部用坚硬的钢铁铸造起来,非常坚固。你看,它经历了近百年的风吹雨打,却依然完好无损,稳如泰山,巍然不动。它坚强不屈,不怕困难的精神使我受益终生。

回想过去,这里河水阻挡,交通不便。看现在,车人分行,川流不息,中山桥输通了南北两岸的交通,真是“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多少年来,铁桥就这样默默地守护在黄河之上,它略显沧桑的体态记录了我们城市的成长和进步,中山桥也成为了黄河之上的一颗明珠。

我爱中山桥,更爱美丽的兰州。

兰州中山桥作文100字【四】

前天去了一趟兰州,在那儿呆了三天,看到我们甘肃的省会城市如此的雄伟壮观,我不禁感到了由衷的感叹和自豪!

——题记

火车坐到五点多,我们来到了兰州。兰州是我们甘肃省的省会城市,它十分大,也可以这样来形容,它大得有好几个清水县那样大,大得让人难以琢磨到它的位置,我刚开始还担心兰州会不会很热,但是这个假想立刻被胜于雄辩的事实所代替了。兰州很凉,就像兰州铁路局早上的广播主持人说的:“三伏天下雨还能把人的身体浇透,除了兰州也是没哪儿了。”我坐在火车上,看着窗外淅淅沥沥的小雨,想着兰州的温度,不禁忍俊不禁,笑了起来,思绪万千。

刚到兰州的时候,气温逐渐降低,由刚在火车上看见的牛毛细雨到了足以震天撼地的瓢泼大雨,虽在当头是艳阳高照但是那雨仍然像断了线的珠子似的飘飘洒洒的落下来,落下来再溅到地上,从地上又飞速的弹到人们的身上,只要遇见一辆很大的公共汽车,那么你就要遭殃,因为这些公共汽车会让你的身上全部都是水。

初至兰州,眼里全是新奇,想着我们甘肃省的省会城市到底是一座怎么样的城市,或大、或小、或威武、或雄壮、或凉、或热,面对这座未知的城市。我不禁感到了一丝丝的茫然无措,但是很快,这种心里就被那一丝丝的惊叹、快乐所代替了。

兰州里的\'美食很多,但是我最喜欢的还是兰州的牛肉面,兰州牛肉面不同于我们这儿的一样,他们是把牛肉面当做早餐,早上起来,吃一碗牛肉面神清气爽,再乘上一碗滚烫的面汤,难道不是人间一道独特的美味吗?

兰州的第一天就在还欢声笑语中度过了,好期待第二天的到来!

兰州中山桥作文100字【五】

中山桥位于白塔山下,是九曲黄河上最早的一座真正意义上的桥梁,有“天下黄河第一桥”之称。1907年,清政府花费巨资,由德国人德罗,美国人满宝本作技术指导建起了长达二百三十三点三三米,宽七点五米的黄河第一座铁桥。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对铁桥几经整修,使这座百年古桥依然跨越在滚滚黄河之上,成为九曲黄河上一颗璀灿的明珠。 从白塔山上看中山桥,中山桥横跨黄河,在晚霞的映照下恰似一条银龙腾越黄河上,桥墩好像银龙的爪子,深深地插在黄河里。走到中山桥的南面:正上方是“中山桥”三个大字;桥头左边有一个巨大的石龟,龟背上有一个石碑,上写“天下黄河第一桥”;右边有一根锈迹斑斑的将军柱矗立在那儿。 夜幕降临,桥上的灯亮了,有红的,黄的,银白色的……远远望去,中山桥就像一条五色的彩带连接着南北两岸。

两岸的灯也亮了,明亮的灯光照得岸边的垂柳像一棵棵火树,那么灿烂,那么夺目。桥上的灯,岸上的灯倒映在河水里,流动的河扭曲了五彩的灯光,河面上波光粼粼的,像是撒了一河的珍珠,一河的宝石。夜晚的中山桥,现得雍容华贵,妩媚动人,充满了诗情画意! 随着一座座现代化桥梁的出现,中山桥已光荣退役。虽然,作为一座桥梁它已经完成了自己的光荣使命,但作为兰州这个城市的象征,它将永远发挥其历史文化功能。

兰州中山桥作文100字【六】

星期天的中午,在初冬的暖阳下,我和家人怀着轻松无比的心情来到了“黄河第一桥”—中山桥。

来到中山桥,一眼望去,桥头的西侧,有一座灰色的大石碑,我跑过去仔细看碑文,碑上刻着“天下第一桥”——中山桥几个苍劲有力的大字。这个石碑还爬着一个象征着长寿的石龟。

远望大桥,它像一条钢铁巨龙横卧在黄河之上,像心灵之桥一样打通了南北两岸。这座桥下有四个巨大坚固的桥墩,把铁桥稳稳地托住。两岸的滨河路高楼耸立,车水马龙,川流不息。两岸树木摇曳倒映水中。桥下的黄河水像脱缰的野马,奔腾不息地向东流去。

我们走上中山桥,中山桥长2335米,宽8。7米,它的桥面以前中间通车,两边是人行道。现在,为了保护中山桥,减轻桥的压力,已经改为步行桥,一律不通车。桥的两边是高高的护栏,左右两边栏杆上镶嵌着迷人的彩灯,每当夜幕降临,霓虹灯发出五颜六色的光彩,把中山桥装扮得更加美丽多姿。

中山桥全部用坚硬的钢铁铸造起来,非常坚固。你看,它经历了近百年的风吹雨打,却依然完好无损,稳如泰山,巍然不动。它坚强不屈,不怕困难的精神使我受益终生。

回想过去,这里河水阻挡,交通不便。看现在,车人分行,川流不息,中山桥输通了南北两岸的交通,真是“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多少年来,铁桥就这样默默地守护在黄河之上,它略显沧桑的体态记录了我们城市的成长和进步,中山桥也成为了黄河之上的.一颗明珠。

我爱中山桥,更爱美丽的兰州。

兰州中山桥作文100字【七】

提起兰州的桥,人们首先会想到那座令兰州人骄傲自豪的桥,它就是号称“黄河天下第一桥”的中山桥。

中山桥是由美国人设计,德国人承建而成的,建桥花费白银306600余两。中山桥长233。5米,宽8。36米,是黄河上第一座公路桥,所以有黄河天下第一桥之称。后来为纪念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该桥于1942年改名为“中山桥”。中山桥是全钢构造的五拱桥,造型美观大方,气势磅礴,北面有郁郁葱葱、高高耸立的白塔山,南面高楼大厦拔地而起,桥下滔滔黄河水日夜不休地奔流而过。

夜晚的中山桥是黄河岸边最美的一景了,璀璨的花灯给中山桥平添了一份雍容华贵,远远望去,中山桥就像一条威猛的金色巨龙横卧在黄河之上。临河观看,中山桥与水中倒影交相辉映,花灯闪烁,真是美轮美奂!

经过一百多年的风风雨雨,中山桥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不能再承受更多的压力,现在的中山桥已经改为步行桥,人们在桥上拍照、休闲、娱乐……中山桥因为它的百年历史和独特造型成为兰州的标志性建筑,成为值得兰州人自豪的名片。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