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乡印记作文初中(侨乡印记作文500字初中)

侨乡印记作文初中(侨乡印记作文500字初中)

首页写景更新时间:2023-02-06 08:19:26
侨乡印记作文初中(侨乡印记作文500字初中)

侨乡印记作文初中【一】

撇开友谊,无法谈青春,因为友谊是点缀青春的最美的花朵。 —— 池田大作

花落悄然本无声,谈起青春,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那些为梦想奋笔疾书的霜晨月夜,和在那懵懂岁月里始终陪伴在身边的好友。友谊,便是在那段熟悉而又稍显陌生的时光里,留给我最深的青春印记。

大学前最后一次和溪桥在一起是我的升学宴,还记得那天晚上有我、门主、一帆和棍子,我们一起吃香辣鹅,玩流星蝴蝶剑,以暂时的欢聚来忘却即将离别的忧愁。九月二日,我和溪桥各自从襄阳出发,而目的地,却是南北两条相反的方向。我有些相信这是命运的安排,以襄阳为起点,以楚河为界,让我们各自去征服半壁江山。出发是一种很复杂的心情,有惆怅,有不舍,有些许兴奋激动,也有对未来的憧憬和命运的担忧,冥冥之中,命运之线牵引我们向相反方向开始千里之行,终有一天,线将汇聚,而那时,我们将踏遍中华的万里河山。

让我们回到命运之线的第一次相遇。那是二零一零年夏天,我们初三,班主任老李,那时世界末日的传说还未得到证实,卡扎菲还是革命英雄,拉登还未。我们之间的感情如醇酒,经年过后,历久弭香。我们俩并不是没有闹过一点矛盾,也曾为了某个问题而起争执,或是因为各自看法不同而产生隔阂。但我一直相信,没有闹过一点冲突的朋友,不是真朋友。还记得那时溪桥和我一起玩《金庸群侠传》,他为此还写了一本小说,但却在某个课间被当时班主任收走。私下里,班主任曾对我妈说过:“陈溪桥这孩子,可比李文恒精明多了”。我想她的措辞有点问题,她本意想表达的是“能认清正确的方向以及具有坚定的意志力”,却误用了“精明”这个词。记忆像是一个没有出口的迷宫,你拉开一扇门,就会发现一片过往风景。那时,我和溪桥都喜欢写小说,他总是用俗不可耐的“升级流”,我总是用千篇一律的“灭门惨案”,而我们还自得其乐;那时,我和溪桥都很喜欢抢人东西吃,其实有时并不在真正抢了多少,而是一种扫荡般的习惯和乐趣。如今回想起来,真有点可笑,而我们当时的那种形象和状态,是永不复返了。

溪桥在我印象中一直是个勇往直前,意志坚定的人,从他当初前刷夜以及应试作文的文风就可以看出,锋芒闪烁在字里行间。其实这很好,我认为这是一种并不盲目的自信。高考之后由于目标被解构,溪桥一度有些散漫消沉,从微博日志上也可以明显感觉到和之前风格的差异。但他始终还是想改变,我记得他曾有一条说说“蜕变”,说明还并未真正向庸俗屈服。归根结底,还是我们自己太弱,在失去外力压迫的情况下会失重,并没有明确的内在目标以及强韧的精神。

在溪桥走的前一天,我为他写了一首诗《英雄再会》,这是我对他的希望,同时也是为自己自勉:“

恒河沙劫中

有一粒

众生的轮廓

在谁的瞳孔里面

我们用青锋

划开世界的冰雪

说声再见

那拔剑煮酒的誓言

霹雳空弦

来自后羿的指间”

我忽然想到了那年八月二十八号下午,一帆请唱歌,我和溪桥两人手持麦克风,一首接一首唱,从《离歌》到《拯救》,从《生生世世爱》到《了都要爱》,从《泡沫》到《我的好兄弟》,直到众人散尽,只剩下淋漓尽致的我们两人。多么像芸芸众生之外的思想者,骄傲并孤独。

想想时光真是神奇,六年光阴弹指即逝。还记得我们在三中时每天放学一起走过的那条小路,小路旁住宅区里有一只会说“早安您好”的八哥,我在想,如果有一天我和溪桥再次并肩从那里走过,它是否能够认出模样改变的我们?

侨乡印记作文初中【二】

一捧黝黑的泥土,在桂瓣纷纷的时节里,植下我的思念,仿佛穷孩子珍藏在上衣口袋的糖块,极怜惜地掏出来,舔上一口,那种温柔的“甜”便毫无理由地流淌进我的心窝,倒映出故乡的草原,碧蓝的天,还有……

再一次徘徊在故乡的小路,已是今非昔比的情状了。转身望去,原始森林珍贵的木材所剩无几,美其名曰:丰富“餐桌文化”。闭上双眼,还剩下些什么啊!河滩的花仿佛轻轻地说:过去的已经成为历史,总要舍弃些什么才能得到什么。

我今天空有四十年的时光

要向谁去

要向谁去换回那一片

北方的草原

——席慕蓉

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有我放在心坎上的瘦瘦的牧笛,诉说着人类砍伐无度的劣行;在这菊花飘香的季节里,有我满树点点的酸甜,等待着勤劳的女子温厚地擦拭;在这璀璨的夜空下,有我思念着的顽皮的羔羊,牵动着孩子们渴望的目光。

而今,依然是月朗星稀,微风徐来,我心底却惶恐了起来。儿时的故乡啊,几年的漂泊没有改变我坚守的记忆,却颠覆了你原来的模样。

我的故乡,仿佛经历了三万六千载的你,被遗忘在人们记忆的角落。难道真要让故乡的小城融入现代的灯红酒绿,真要让故乡的道路布满“好心人”的挖掘吗?有那么多人放弃了故乡野菊的浪漫,似乎只有玫瑰红酒才配得上情人的晚餐。廉价的沾着露水的温室花朵甚至代替了野外红豆豆花的一片炽热情怀。

梦里,寂寞的人们告别漫漫的黄沙,故乡的概念逐渐模糊。家在哪里?

我的故乡,我多想依偎在你温暖的臂弯,看你的过去——我珍藏着的那些珍贵的'不忍心被岁月剥蚀的记忆。

侨乡印记作文初中【三】

小时候,最讨厌的事情便是写作文了。一写作文时,思绪就特别混乱,几乎可以说是一个字都挤不出来。一写作文时,就没得过高分,基本上就是二三十来分。那是,写作文根本就没有自信,直到六年级……

老师刚教我们时,我们就仔细打量他。那副熟悉的眼镜,那熟悉的夹克衫,还有他那锐利的眼神,处处深印在我的脑海里。老师那里曾有一把软尺,可他却不常用,平常只是严厉的说教两句,之后便风平浪静。有人看到这里就说:”这不就是一位普通的语文老师吗!”但他们错了,正是因为他,我的写作水平才显著提高。

那一堂课,他领着我们一起写作文。看老师讲的炯炯有神,我也不想把它当做耳旁风听,但是我的确是听不懂,真是件没办法的事情。开始写作文了,我就像一只迷失方向的小破船,不知所措。正当我抓耳挠腮写不出来时,老时健步走了过来,亲切的说:”同学,你不会写吗?”他说的声音很小,生怕旁边的人听见。我羞愧的低下了头。他又说:”别着急,我来教你。”他亲自拿起笔来,叫着我怎样能写得好一些,怎样去修饰一句话,要注意哪些细节。他所说的,我至今还在用。在老师的帮助下,一篇作文便大功告成。

随后,他拿起我的作文来,清了清嗓子,说:”接下来让我读一下这位同学的作文。”要知道,只有是全班最拔尖的作文老师才会念给我们听。再看看老师,几乎把所有的感情读了出来,他从未如此认真的读过学生的作文,再看看同学们,个个都被怔住了,都惊讶的看着我。老师刚读完,全班响起热烈的掌声,心里像吃了蜜一样的甜,也自然露出了甜蜜的微笑。再看看老师,用一种赞许的目光看着我,眼神里充满着喜悦,更是喜笑开颜。那堂课,我永世不会忘记,在那灿烂的下午,伴随着喜悦的欢笑,走向未来!

再过了一年,我上了初中,也离开了老师。直到现在,如果我的作文水平有所提高,如果我的语文成绩有所上升,我都得感谢我的老师!感谢您的用心良苦!感谢您对我的期望!感谢您给予了我自信!


侨乡印记作文初中【四】

外公病倒了,腿疼得很厉害。

起初听到这个消息时,我并不是很在意。这也难怪,因为在我心目中,外公是一个无所不能、“百毒不侵”的超人。他能自己制造桌子、椅子;不用他人搀扶就能翻过一座大山;还会推一辆小车走到几站路远的菜场买菜……

可是当我看到他消瘦的身影后,心中五味杂陈。他的面容很苍白,眯着眼睛,左手在输液。最重要的是,他的膝盖肿得竟然像馒头一样大!

我走到外公的病床前,拉着他的手说:“外公,你的腿怎么样了?还疼吗?”“好是好很多了,可是还是有些肿。”外公拉拉我,又笑着说,“不过你一来呀,就不痛啦!”

看着这位年近八十的老人,我脸上虽笑着,但心里泛着一丝哀伤:自从我住校后,工作日就在学校待着;为了方便接送,我常住自己家。除了偶尔回去练练琴外,不是赶着上课就是写作业,所以和外公外婆相处时间非常短。每次与他们道别时,他们总会有点不舍和无奈,看着我们一步步离去,只留下一串串在门前泥径中的脚印……

“乐乐啊,你要听话知道吗?你爸爸妈妈很辛苦的,在学校也要认真听课……”外公的话又把我拉回了现实。我连连点头,回答道;“那外公也要听我妈妈和医生的话哦!”外公憔悴的脸上露出了笑容。他刮了一下我的鼻子说:“好呀!”

临走时,在我出病房门之前,回头看了一眼向我挥手告别的外公,他的眼神里再次充满悲凄,变得空洞。“放心吧外公,我一定会再回来看你的。”我大声说。

三天后,是外公动手术的`日子。我虽然待在家里,却一直紧张不安,脑子里一遍又一遍地回放着外公曾经带着我玩耍的情景:在水族馆陪我看鱼,又把熟睡的我一步步背回家中;在一场大雪后带我去广场踩雪,直到两个人玩到裤子湿漉漉的才回家;还有幼儿园放学路上和我赛跑的样子……那些不仅是刻在泥土上的脚印,更是外公对我成长的见证,是深深烙印在脑海之中的呀!而我,又何曾为他付出过呢?

那一晚,我彻夜难眠。

好在最后手术非常成功,外公恢复得也很快,两天以后就出院了。

出院的那天,天气很好。父母拎着大包小包,我背了一个包,搀扶着外公慢慢向家里走去,如同当年他牵着我的手一步步回家一样。

夕阳西下,余辉把我们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

侨乡印记作文初中【五】

我的心中有一只船,在江面的薄雾中航行。迷蒙的江,江岸层层叠叠的灯光,那片光影只属于我的故乡。

雾里看花,花未央,人未老。

重庆的冬,雾弥漫,升入天空,织结成锦,覆在云端,笼罩天际。邻居总是早早起来,走进薄雾去看那几株梅。一次和他一起去,昨夜的水汽凝结落满花瓣,金黄的花瓣勾勒出风情,淡淡的花香沁满心田。“还是那么美”他喃喃道,希翼的目光看向远方,“错落有致的屋,低矮狭小的室,短短一方青石板路……”他迷茫地看向四周,高高的一幢幢房子黑压压的令人喘不过气来,“还有什么是留存的呢?”他低下头,目光凝视着那几株梅,“重庆的雾还是小时候的感觉,不浓,不淡。”邻居看了看手表,慢慢向远方走去,雾也随着他的脚步渐渐散去,一缕阳光恰到好处地洒下来,装点着花瓣,金灿灿的,但,清晨雾里看花,看尽满园花,冬风未来打扰,花未央,人未老……如此,正好!

古城,何谓古城?古城的印记,我们还能寻到几样?那抹笼罩在重庆人心底的雾似乎从未散去吧……又是个清晨,薄雾聚散,散入春风满渝州,那抹雾,似乎又散了……

江边待夜,夜无眠,景依然。

幸能在江边过夜,璀璨的星光点亮了重庆的夜,点点的光渲染了半边天,高低的桥蜿蜒其间,紧密接连的楼包裹其里,轻轨车辆穿行其间,一切都是那么宁静淡然……可刚考完试的我却是那么厌恶,听着歌,打发时间。脚边的风吹拂着躁动的心灵,天上的星安慰着地上的人,困意袭来,倔强地打着哈欠,说着不困,蝉鸣伴随,静静的天幕,潺潺的江水,闹闹的城市环绕,仿佛是个奇迹。我渐渐平静下来,也许你会觉得突兀,但真的,慢慢进入梦乡。现在回想,或许真是那抹景抚慰了我,江边待夜,夜无眠,景依然……

或许对故乡的定义就是这样:一个不必言说的奇迹,那抹应在心底,专属于故乡的景才是真正的奇迹。纵使前方的路有多么宽敞,家乡门前的石板路才是心灵的归属。

久了,该回家看看,那江上的行船,是要载着故乡人回到那个生他养他的地方……

侨乡印记作文初中【六】

我的故乡开平,是南国一个不起眼的城市,虽然近年来她都在飞猛发展中,但我对她的认识甚少,基本上只是一年一次回去祭祖,我的足迹大多都是遗印在那片葱茏的山地上。好像是故乡的风把我的思绪唤到了她身边,在每一个疏星寥寂的夜空,我都会趴在房间的窗台上,端详着愁绪萦怀的月儿,那未至于完全冻结于心的冰冷中透出伤感愁纹的月色,仿佛也在以西施般颦蹙的眼神告诉我:月儿也有乡愁。

月儿的故乡在哪里?我不知道。只模糊地记得在祖居的村庄前有一条寂然流淌着澈水的小河,儿时那几个在河畔放烟花的夜晚,抬头看火树银花的星空,看到月儿总是把自己的倩影投映在那条粼粼的小河上,点点温和晶莹的银光就像是月儿洒落的泪珠,只是异于飞蛾散落的泪。我想:这些宁澈的水就是月儿的故乡了吧。

开平不是我出生的地方,但她是我祖先的繁衍生息之地,是爷爷和爸爸把童年时光驻留的地方。按照我们的习俗,出生在异地的我也算得上是开平人。爷爷从我小时候就教我一句挺顺口的话:“开平市/塘口镇/里村乡/东升里”我起初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只当作是歌谣挂在嘴边。后来才知道这便是我祖居的地址,普普通通的地址,故乡的土地耕种在那里,故乡的种子散播在那里。这12个字就是我对故乡的初步认识了。

从爷爷口中,我还知道了一些关于开平的事。爷爷说,开平的土地美,但也朴实;开平人聪明,勤劳也朴素,靠双手耕耘了这片朴实的土地夜晚,伫立窗前,黑蓝苍穹,显得更深邃悠远。远远近,土地里浸满了开平人的汗水,所以变得有灵性起来。开平呀,就是这么一个“人杰地灵”的地方……这些话我已经听得耳朵都生了一层茧子了。但是,每次爷爷提起开平,我都会拿来凳子,坐在爷爷的脚边,托着下巴,注意着他说时的神绪。爷爷并不是像一些文章中提到的那些背井离乡的老一辈,提起故乡就泪流满脸。爷爷总是眉飞色舞地说,说得那样的津津有味,眼角,嘴角都流露出无尽的欣慰,甚至有些自豪的感觉。他说着,不厌其烦地说:“开平的立园啊,真的很漂亮。你不是去过几次了吗?真是壮观啊,那些园林,楼房,古味十足。我最记得那条长廊,哈,又长又美。那些楼房也保留了许多的历史色彩。嘿,你那次和你的紫怡姐姐不是在那里的拾了一块石头吗?我还替你用墨水写上‘立园’两个字吗?现在还在吗……”其实爷爷所说得“那次”也已经是几年前的事情了,至于那块写有“立园”两个字的石头,我也不知往那儿摆去了,所以每当爷爷提起它,我心里都会有些内疚。

祖居所在的那个村庄,我想也有一点历史吧,从那墨痕斑斑的低矮平房可以看出,也有几座古老而别致的碉楼,还有一个挺新的祠堂,我想是改革后重建的吧,里面有一块挂在墙上的石板,上面刻有给为村庄建设捐钱的人和捐款,不过前几年去看时也已经很陈旧了,有些字迹还模糊不清。犹记祠堂大门上有一个燕子窝,以前春节回去,总喜欢去那个祠堂门前站站,看看有没有小燕子在啾啾地叫,可惜啊,燕子来南方的.季节是秋天,所以我也没这样的福分去目睹那些可爱的燕子。不过那个燕子窝大概也被拆下来了吧!想起也是怪可惜的。

村庄里的那些古迹斑驳的碉楼,也许就是开平历史的最好见证吧!可以说,他们是一种集防卫、居住和中西建筑艺术于一体的多层塔楼式建筑,是乡村里最别致,最值得我们骄傲的建筑。白色和灰色的外表,给人一种历史沧桑的感觉。有一个姐姐曾经告诉我,那些碉楼是以前的村里人为逃避那些山贼啊,敌人啊,就往里面躲去,然后把枪从楼里的一些孔里伸出去扫射,把山贼敌人都击退了……所以,开平的碉楼凝聚了开平人的勇敢,正义,美的创作和广泛的汲取。在上学期的历史课上,历史老师提起了开平的碉楼申报了世界遗产,当时,我真的有一种莫名奇妙的兴奋,连我自己也揣摩不到那是一种怎样的愉悦,可能是自豪,是骄傲,为雕镂默默地长驻在平凡的土地上却以非凡的成就博取世人的焦点目光而感到光荣。

村庄里还有一水护田,那条曾经使月儿留恋落泪的小河,它也曾经干涸过,不过后来也终于恢复了以往生机勃勃的样貌了。我那时就蹲在河边的石阶上,看河里的小鱼虾畅游,有的还在打架!还看到一些老乡里在洗衣服,呵,好像把电视上的一些渔家生活的片断搬到了这里,嵌入了我的眼中。我还想起了爸爸说过,河底有一条巨鳄,他以前不听话在河边玩,谁知就被惊动了那只巨鳄,差点咬伤了他的腿。奶奶也说过,那小河颜色很深的那一头,其实是深不见底的,里面就窝藏着这么一条巨鳄。

他们母子俩异曲同工地说这样的话,但我不相信,这样可爱的小河怎么会就像那样龙蟠虎踞的地方呢?记得有一年暑假回去,看到一只大黑狗在河里上演“狗仔式”游法,当时真把我笑晕了,见它从这边游到那边,从那边又游回这边,然后上岸甩了甩那油亮的黑毛,倒真有些《流浪猫和流浪狗》里那只黄大侠的风采。其实啊,村庄里就是狗多,鸡多,牛多。因此,我也不是很喜欢回乡,因为我讨厌那里的脏,到处是鸡粪、狗粪、牛粪的,要是中了“招”就不好受了。不过我想,农村就是这个模样了,天然的。

说起天然,那几亩的农田还有葱葱郁郁的小山真的是有这番风味。登上祖居的三楼远眺,就可以看到波涛似的稻田,春天时,那稻海的颜色由深到远延伸至山脚。几只老牛在田里“漫步”,甩着尾巴,怪悠闲的。不知为什么,我一看到牛就非常兴奋,数着:“一只牛牛,两只牛牛……”应该是牛的那种踏实的精神吸引了我,它们和村里的人一样,踏实得像地下的泥土,“天然的人,天然的牛!”而那座小山,白天是一片葱郁的天地,晚上就变成了铁一般的巨人,有着阴深恐怖的感觉。不过,它也是令人敬佩的,它以宽大的肩膀保护了这座村庄,装点了这个其貌不扬的地方,上面还长眠了我们可敬的祖先,每到清明时节,小山上的感人的场面总是令人眼泪不禁从眼角悄然地渗出来……

几年前的一次祭祖,认识了和我一样出生在异地的亲戚小妹,我也不知道也称呼她叫什么,只是亲昵地叫她“妹妹”。

我们那时候曾经把吃剩的鹅肉骨头埋在河边的泥土里,后来被竟被一只狗发现了,它在那个埋骨头的地方嗅了好一会儿,然后拼命地挖,我和“妹妹”都在捧腹大笑……那个片断是留在我脑海里关于在故乡度过的时光支离破碎的玻璃片里,能够凑合在一起的一面清澈的玻璃。后来“妹妹”要回广州了,她送给我一把精美的伞,至今我还保存着。这一年清明时节,我以为会看到“妹妹”,谁知她已经去了美国。我的心里自然有一丝遗憾,还有一点挂念。不知道美国的月儿是否能带给她故乡的信息呢?她是否也会想起这块纯朴的土地呢?

关于故乡,也是有这样的一些记忆。其他的,让它们永远躺在我心灵的深深处吧!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