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源瑶族竹竿舞的作文(竹竿舞作文800字)

乳源瑶族竹竿舞的作文(竹竿舞作文800字)

首页写景更新时间:2023-11-25 09:04:06
乳源瑶族竹竿舞的作文(竹竿舞作文800字)

乳源瑶族竹竿舞的作文【一】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只机灵活泼的`小猴子,它十分聪明。就在这天,它遇到了3只大灰狼。狼老二说:“老大,看,前面有丰盛的午饭哦~”老大说:“它常常烦碍我们,今天一定要把它吃掉。”小猴子见到大灰狼那凶残的脸,心惊胆寒,二话不说就往回跑。大灰狼紧追不舍。

小猴子神情慌张,心想:“一定要有办法对付才行,要不然,我只有路一条。”老大说:“小子,别跑拉,还是乖乖投降吧!”

小猴边跑边东张西望,希望有谁能帮助自己。忽然,他发现路旁有一根竹竿,小猴心里一喜,便像风一样跑过去,拿起竹竿,然后气势汹汹地说:“哈哈,我要和你决斗。”刚说完,小猴和大灰狼打了起来,只见大灰狼身手敏捷,犹如闪电般得躲过了小猴的攻击。

小猴眼看大势已去,小猴拿起竹竿又向前跑。前方有一条清澈的小河挡住了小猴的去路。只见前是尽头,后是追兵。小猴灵机一动。

立刻叫小河边的马蜂来帮忙,马蜂见到是常常乐于助人的小猴,就十分乐意地答应了。最后,大灰狼被打跑了。

小猴兴高采烈地说:“多谢马蜂了。”马蜂说:“不用谢,你也常常帮助我们小动物嘛!”这是小猴看了看竹竿突发起想,把竹竿做成了木牌。上面写着:爱护环境,人人有责。

这只小候还真聪明啊!

乳源瑶族竹竿舞的作文【二】

瑶族多在山上居住(有所谓“无山不瑶”之说。中国南方山上树木繁茂,鸟类群聚,因此,瑶民与鸟关系密切,感情深厚。所以,瑶山传承着与鸟有关的风俗和传说就比较多。以前的农历二月初一,繁忙的春耕还未开始。这一天,江华瑶族民众穿上本民族的节日盛装,愉快地开展喂鸟、比鸟、歌鸟等活动,欢度敬鸟节。他们一方面祝福鸟类快乐、繁衍;另一方面也学习鸟类自由的生活。清晨,瑶胞像汉族过年那样兴高采烈,大人小孩全忙开了,把自家做的圆糍粑一个个地插在房屋的四方和田土的四角,心里不停地默念着传统的“”:

鸟神王,鸟神王,

你的生日我不忘。

吃饱吃好耍个够,

为我农夫大帮忙。

“祝词”朴素地表现了瑶山民众对鸟的特殊情感。敬祭完毕,瑶民一家才坐在堂屋里火塘边,欢欢喜喜地吃糯米粑粑。早饭以后,男女老少成群结队,高高兴兴地去赶“鸟会”。风雨无阻,十分热闹。

传统的鸟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富于奇特的魅力。一般都有比鸟、歌鸟两项活动。“比鸟”,是甲、乙两方把各自的鸟笼挂在一起,双方的鸟便会搏斗起来,越斗越凶猛,越斗越精彩,观看的人们不断喝彩,斗赢一方的'鸟主自然更是高兴,其鸟获得的赞美也更多。

“歌鸟”更富于情趣。主要是以鸟为由,以歌为媒,男女青年对唱瑶歌,选择伴侣,自由恋爱,缔结良缘。在传统的鸟会上,那情意缠绵的歌声缭绕云端,成双成对的情侣笑逐颜开……

旧社会的瑶山被“山主”(财主霸占着,也被鸟兽损害着。为了摆脱贫穷困苦,瑶族劳苦大众把善良的愿望寄记于美好的幻想之中,因此,有些地方过的是敬鸟节、麻雀节,更多的地方则过着“粘鸟节”(用圆滚滚的米汤粑粑把棍子戳起,插到自己菜园里,免得鸟儿来啄菜吃——如果来啄菜吃,就会把鸟儿的嘴巴粘住、赶鸟节”。新中国以后,特别新的历史时期的,绿化家园,绿化自然环境,保持生态平衡,成为一项重要的任务。随着绿化工程的深入开展,自然生态环境的改良和爱鸟、保护珍禽等工作被人们所重视。因而,广袤的瑶山的敬鸟节也就具有了新的涵义。

乳源瑶族竹竿舞的作文【三】

在动物王国里,如果说小猴调皮捣蛋,那么小熊就最憨厚善良。

有一天,小猴无所事事,在森林里闲逛,突然,它发现地上有一根竹竿,顿生一计:平时小鸟们总是高高在上,我够不着,今天我一定要去捉弄一下它们。

小猴兴高采烈地拿着竹竿,来到一棵大树前,它双手高高地举起竹竿,瞄准鸟窝,用力地去捅。小鸟们害怕极了,一个个惊慌失措,哭哭啼啼,而小猴却是一脸坏笑。

捉弄了小鸟之后,小猴得意洋洋,觉得自己很厉害。它继续往前走,这时,它看见了一个马蜂窝,它又想去逗逗马蜂。它举起竹竿,对准马蜂窝,再次使劲去捅。可是这一捅,马蜂就发火了,它们成群结队,气势汹汹地飞过来。小猴急了,扔下竹竿,撒腿就跑,可是马蜂却紧追不舍,最后蜇得小猴满脸是包,狼狈不堪。

小熊正好路过这里,它捡到被小猴丢掉的竹竿后,看了看,又想了想。只见它飞快地跑回家,拿来一把铲子,在地上挖了个小坑,再把竹竿插进去,埋上土,然后在竹竿上钉了一个箭头形的牌子,上面写着“这边走”。原来,它经常看到有人在这里迷路,所以做了一个指路牌,为来往的行人指路。

一样的竹竿,不一样的结果,原因是什么呢?原因就是做事的出发点不同。小朋友,你们愿意向谁学习,跟谁做好朋友呢?

乳源瑶族竹竿舞的作文【四】

每年二月初一,是瑶族的赶鸟节。相传,在很久以前,位于南岭北麓的湖南江华千里瑶山,云雾缭绕,很适宜鸟类繁衍生息。一到春暖花开时,以五谷为食的山雀、野鸡、斑鸠等鸟类就把瑶民耕种在地里的阳春种籽给全部啄食干净,导致山里人种不出庄稼,瑶民纷纷逃荒。没想到此事很快惊动了皇帝。朝廷派出弓箭手对鸟雀进行射,没想到瑶山的鸟反而越射越多。一只山鹰用嘴含着箭簇,径自展翅向京城金銮殿飞去。皇帝见状,吓得魂飞魄散,忙下令收兵回朝,并传下圣旨,谁能把萌渚岭下的千里瑶山鸟害治住,瑶山就归谁,永不纳税。

说来也奇怪,盘云寨有个盘英姑,人不仅长得漂亮,而且天生一副好嗓子,只要她开口唱歌,甜美清脆的嗓音能让天上飞着的鸟儿成群结队的围着她转。瑶山人想到:要赶鸟,必须向盘英姑那样,用甜美的歌声让鸟雀陶醉其中。于是,盘云寨的男男女女都来到盘英姑的吊脚楼,向她学习唱歌,并商量把歌声带到瑶山的九冲十八寨五十一源去。最后大家约定:每年正月的最后一天,在下阳春种之前,由盘英姑领着瑶家姑娘后生们到大山深处去唱歌。鸟儿听了盘英姑等人的歌声如醉如痴,竟半月不醒。等到鸟雀醒来时,人们播下的阳春种籽己破土成苗,这年的粮食获得了丰收。

有位黑心的山主见状,想独自霸占瑶山,他提着装有画眉的鸟笼上京城向皇帝邀功请赏,说鸟雀是用他画眉嗓音给赶走的。瑶山人不服,打着长鼓到京城告状。第二年春天来了,皇帝派人喊山主赶鸟,谁知山主急得团团转,因为众多密麻的鸟雀根本不听他的画眉使唤,将瑶人播下的阳春种籽吃得精光。皇帝大发雷霆,将冒功的山主给了,把瑶山重新判给了瑶人。

从此,每年二月初一,被定为瑶族赶鸟节,继而成了瑶家儿女邀伴对歌的欢乐节日。一年一度的赶鸟节,成了瑶山青年男女通过对歌,展示歌喉和才华,寻找意中人的节日。家中的老人到了这天就用糯米做成粑粑,粘在用竹篾做成的鸟儿身上,插在田间地头和菜园篱笆上,说是用粑粑粘住了鸟嘴,鸟儿再也不能出来危害阳春农作物了。瑶族赶鸟节体现了江华瑶族人与野生鸟雀的和谐相处及人与自然生态平衡的绝妙维护。

乳源瑶族竹竿舞的作文【五】

篝火晚会十分精彩,令人难忘。

中途在互动环节时,主持人会邀请4名男观众会被到舞台上参与节目互动,与台上的女演员们进行互动表演,整个过程非常的有趣,时不时有搞笑的一幕幕出现逗得现场观众哈哈大笑——

演出的会场大概看了一眼座无虚席,据说场所最多可容纳2500人同时观看演出

最后这一部分演出我认为傣族宫廷舞蹈:《贝叶之光》是整个演出的高潮部分,也是演出中最震撼的一幕

各种精彩的演出简直让我们视觉应接不暇

演出结束后主持人告诉大家在门口会给每位观众赠送一盏纸质的祈福灯

我们跟着浩浩荡荡的队伍的脚步前往放生湖举行放灯仪式

最后来到广场和大家一起载歌载舞,那就暂时把我们所有的不开心的事情放在一边尽情享受这一刻的狂欢吧

乳源瑶族竹竿舞的作文【六】

瑶族赶鸟节那天,村寨里的青年男女都聚在一起,甜蜜地对唱情歌、山歌、猜字歌、谜子歌,从日出到月起。渴了,喝一捧清泉;饿了,吃几个粑粑。鸟雀忘了归巢,唱歌人不想回寨,直到夜露湿透了头帕,他们才男送女,女送男,送过岭,送过山,送一程唱一段,快进寨门了,才含情脉脉,依依不舍地分开。

这一天,青年们忙着赶会对歌,寻找知音,老年人便在家里,把连夜舂出的糯米粑粑,捏成铜钱大小,戳在竹枝上,插在神坛边或堂屋门旁;名叫“鸟仔粑”。说是鸟雀啄了粑粑,就会把嘴壳粘住,再也不会糟蹋五谷了。到晚上,瑶家人还走村过寨地串火塘,品尝各家的“鸟仔粑”,祈祷不生天灾人祸,辛苦一年能有一个好结果。

瑶族赶鸟节是瑶族的传统民间节日,同时也是瑶族青年男女交流感情的日子,大家在一起欢歌笑语,老年人在这一天祈福今年能有一个好收成,是瑶族民俗,是瑶族人们代代相传的特色的瑶族文化。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