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屈原的作文300字(纪念屈原作文300字)

描写屈原的作文300字(纪念屈原作文300字)

首页写景更新时间:2023-04-12 09:20:40
描写屈原的作文300字(纪念屈原作文300字)

描写屈原的作文300字【一】

昨天晚上我和妈躺在床的两头,两个人手中的扇子快速的扇动,甚至能听得见轻微的风声。妈辗转反侧,口中嘟囔着:“真是热了!”我翻了个身,回答道:“那你躺地板上睡吧,凉快点。”“现在不行,”妈压低了声音说,“快要到农历五月了,地气重,躺不得。”听到这个,我突然想起临近的端午节,五月初五在古人的眼里是个“毒日”。

想必是屈原的冤魂久留不散吧,我挪到冰凉一些的席子上,想道。现在的人都很喜欢端午节:龙舟上急促的鼓点,打着振奋人心的节奏;荷叶里喷香的粽子,飘散着一种沁人的糯米香;颈项上精美的香囊,一针一线精湛的绣工,沉淀了古韵遗风的沉香。人们总是沉浸在这个节日欢乐祥和的气氛中,有多少人记得这个源远流长的节日的始祖——屈原。

当年,屈原两次被顷襄王流放。他自叹满腹诗书经纶,胸怀雄韬伟略,心中爱国深切,却遭奸佞恶毒陷害,以致落得如此下场,心中不甘。于是纵身一跃,径向汩罗江的深处走去,悲壮的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在那样污秽浑浊的社会下,屈原不受其感染,而同流合污,而是选择了用这样一种极端的方式来控诉这个社会,证明自己的两袖清风。他的壮举被后人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文章《渔父》中,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世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醴?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尘俗之尘埃乎?”渔父是一个随遇而安乐天知命的人,虽然他与屈原同处于一个黑暗的社会,但却在随性自适中保持自己的节操;而屈原则是一个“性情中人”,他始终追求着清白高尚的人格,宁愿舍弃生命也不愿与奸佞同流合污,至不渝。在这样的背景下,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都表现了崇高的人格精神。

转为现实,我所生活的世界也同样是这样的。我身边的环境,也让我看到了屈原的那种绝望。我忘了是什么时候,是谁对我说过的一句话:“在我们这样的影响下,你迟早都会被我们给带坏的。”这句话让我记忆深刻。当时我什么都没有说,但是却在心里暗暗的想着,就算是有你们不良风气的影响,我也依然要做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不知怎么就想起了千百年前那个随遇而安的渔父,那个忠贞不渝的屈原,那段简洁而深刻的对话。以及我要在地气极重的阴历五月,创造出阳光喜人的成绩

描写屈原的作文300字【二】

悠悠数千载,安然无恙乎?

每每拜读大作,或伫立案头,或观龙舟竞渡,粽投鱼腹,不胜感慨系之。思量再三,不禁为您的结局或曰“下场”抱憾。以您的文韬武略,后世百代能有几人与您匹敌,何苦为了区区一个楚王,轻掷千钧之身呢?

想来老前辈过于执拗了。“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孔夫子尚且留此后手,您又何必在一棵树上吊呢!何必为了一棵树而放弃整片森林呢?倘若不愿漂洋过海,去开洋荤,还是有几个方案可供选择的。

一曰:弃官从文。您的《离》、《天问》、《桔颂》,名满天下,以此作为招徕,哪个文人墨客敢不趋从?倘若办个补习班,不要说十几条干肉,就是要几百元,上千元,以您的威望,谁不乐得屁颠屁颠的。到时,弟子们再发表发表文章,炒作一下,您岂不名利双收?乐哉乐哉!您老可曾听北大方正的王选说过:“近年来,我并没有什么成就,但我每年都会多一个头衔,三料‘院士’。”此为方案一。

二曰:半官半隐。若您老不以官位为念,不妨在政府挂个公职头衔,领着俸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再弄个三妻四妾,儿孙满堂。这个一声“爹”,那个一个“爷”,为了儿子、孙子、票子、车子、路子,哪有闲心“上下求索”?此为方案二。

三曰:以“油”润官。若您矢志不移,立意为官,那须得加点“油”,有所禁忌。真话、实话、兜底话,切切不可说。若烽烟四起,您得唱“火烧旺运”;若起草文书,您得颂德歌功。对主上的嫔妃,谁个得宠,便要专事奉承。要知道,裙带风、枕边风,比那十二级台风还强。君不见,红塔集团的诸时健不就是唯夫人之命而行事吗?实在不行,得暂收良心,忍痛割爱,将婵娟恭送,以博得“皇恩浩荡”。以您为文之精妙,奏陈之机敏,定能博得赏识,那靳尚、令伊子兰、司马子椒之流,何在话下?不过“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罢了。此为方案三。

以上三策,老前辈可任选其一。如今观念飞转,切不可固守一志;况您伟岸身躯,一旦没于流水,芸芸众生何其痛惜哉!

区区小子,扰耳前辈,不胜惶恐。

描写屈原的作文300字【三】

你,开创了积极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侧重表现对进步理想的追求和坚持,你想象丰富,夸张大胆。你的诗像用你沸腾的热飞溅抛洒而成的,感情是那样的澎湃激越。

你,完成了楚辞这种新诗体的创立,从体制,格调,技巧,语言诸方面突破了《诗经》的成规,你发展了《诗经》的比兴手法。你的诗趋于散体,华美,多样,解放文体,注重文采。显现你高大、壮美、芳洁的英姿。

你,不仅是诗坛上的明星,也是战国时代的历史巨人,中华民族的骄傲。你关心现实、忧国忧民、追求真理的积极处世态度,高洁耿介的品德,为进步理想和正义事业顽强战斗的精神,为两千年来一切志士仁人树立了崇高的榜样。

你,伟大的艺术创造,同《诗经》的风雅分别奠定了中国文学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传统基础。你的既有深厚的`内容,又取得高度的艺术成就,哺育了各个时代的作家,从贾谊、司马迁到李白、杜甫,从蒲松龄、曹雪芹到鲁迅、郭沫若他们都有向你学习的迹象。

描写屈原的作文300字【四】

苍茫汨罗之上,烟波浩渺,水珠飘浮,树闪影动,你的背影,好像就在昨天。 你出生于楚国的名门之后。天生的你,应当享受养尊处优,受人爱戴,应当要有一种自高自大的神气。

可你没有,在七国分争的春秋战国时期,一声响亮,震天动地的啼哭,震撼了整个楚朝,那就是你啊。你拥有与生俱来的`优良高贵统美好的名字。有卓越不凡的才能是楚国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占尽了天时让人万分羡慕。   你正直不阿虽再次遭贬,你白色的衣袂在狂风中飞舞,你黑色的长须在暴风雨中飞荡,这时的你,思维的火花在你的脑中飞扬,激愤的火焰在你的身上贯穿。你化激愤悲痛为神奇,写出了字字珠玑,贯古烁今的众多伟大诗篇,《离》、《天问》、《九章》……

你有杰出的才能,但无用武之地,你有远大的抱负崇高的胸怀,但却因为地不利人不和,最终只能以明志。在你的身上,印证了诗人与英雄的悲剧,一生孤独,没有知音小人暗算,帝王不纳,尔虞我诈,战火连连无休止。你藐视达官贵人污吏,为自己树立了众多敌人。也许你并不知道,自古以来忠臣总是非即伤,总是讨不到好处。或许你知道。但你那正直、不愿拐弯抹角、洁来洁去的性子却注定成为你一生的绊脚石,你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你已绘制好祖国的蓝图,正待实施。但,你的梦境很美啊。可那终究是梦啊。是虚无的、飘渺的,这个梦境已在摇篮里就被残酷的现实所撕碎,所扼。   你没有安于现状,选择了弯曲坎坷的政治道路,你没有弃楚投秦,义无反顾的为这片自己所深爱的土地奋斗、保卫终身。在你的心中。“生命诚可贵国家价更高。”你在听说郢都被攻破之后毫无留恋的与这个世界告别,激愤、悲伤、痛楚,形成了巨大的火焰吞噬着你的心。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人物。”你的背影被浪花所掩盖,越来越远。只有枯木,残花。

描写屈原的作文300字【五】

司马迁的《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是记载屈原生平最早最完整的文献。这篇传记通过对屈原一生事迹的描述,歌颂了屈原热爱祖国,不同流合污,至不屈的高尚品质,同时也赞扬了屈原在文学上的伟大成就。

他“博文志强,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曾经得到楚怀王的信任,24岁任次于宰相的官职:“左徒”,在朝廷内,参与国事,起草法令。宣布法令。接待外交宾客,他主张改革内政,任用贤才,东联齐国,西抗强秦,但是,由于小人离间,楚怀王听信了上官大夫的诽谤,不但疏远了屈原,而且转而亲秦,使屈原的联齐政策终告失败,光明正大,正直无私的屈原,诚信而被怀疑,忠诚而被诽谤,怀着满腔义愤,写出了《离》这部伟大着作,他的志向高洁,所以文中多用芳草比喻,他的行为正直,所以能出淤泥而不染。

最后,他作了一篇《怀沙赋》,怀中抱石,投汨罗江自,屈原的自,表现他对楚国热爱,表现他洁身自好的志趣,同时也表现他对楚国朝廷抗议到底。

屈原是我国两千多年前的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也是一位杰出政治家,思想家,他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自始自终与亲秦派作不懈的斗争。

1953年,屈原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世界和平会号召全世界人民都纪念他。

描写屈原的作文300字【六】

滚滚的江水边,一袭白衣早已伫立良久。

他举目望去,风景真是一如既往的美好,烟雨朦朦的楚地犹如半遮半掩的少女那样迷人。

他与那位陌生的渔翁打招呼,竟然是毫无目的的动作,这不觉又让他品味到生活的滋味。真想留下来,他心想。

可是他转念又忆起了那悲痛的过往。看来这楚地也不可再有那般的美貌了,一声重重的叹息又被压在了心口。

只是这叹息又逐渐化为一种愤怒。为什么?为什么君主错庸无道?为什么奸臣如日中天?为什么百姓沉默愚味?难道世人都醉,独我一人清醒?

他想大声呼喊,却又没有理由,只能挤出一丝苦笑。渔翁的号子又在耳畔响起,这难道是这块土地最后的哀号吗?

郢,被攻破了。

终于到了吗?他不禁滚下两行热泪。我的国家,我的百姓,此刻正在遭受着蹂躏,而我却只能无可奈何地见证这一切。

天亡我大楚矣。

他抱起早已准备的大石,颤巍巍地走近湍急的河水,纵身一跃。这位楚国的儿子,最终还是与他一生的信仰淹没在无尽的汩罗江。

这一跃,凝聚着太多的悲悯与无奈,它向后人展示了正义被吞没的悲剧。这一跃,凝聚着太多的赤诚与热爱,它让我们看到了中华的魂。

从那一刻起,爱国便深深凝聚于每一个炎黄子孙的心中。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