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鹿门寺的作文(鹿门寺一日游作文400字)

描写鹿门寺的作文(鹿门寺一日游作文400字)

首页写景更新时间:2023-12-13 04:53:40
描写鹿门寺的作文(鹿门寺一日游作文400字)

描写鹿门寺的作文【一】

在那炎炎的夏日里,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了鹿门寺游玩。

我们来到了山脚下,一阵阵蝉鸣震耳欲聋。石质的台阶垒起了通向鹿门寺的道路,我一会儿小跑着向上爬,一会儿又停在树荫里休息,终于,我和爸爸妈妈都爬上了石阶的最后一阶。我站在鹿门寺前,看着那庄严的白色院墙、看着那飞檐翘瓦、看着那苍翠的古松、闻着那袅袅的香气,我深深地沉醉了,好像融入了这和谐的大自然中。进入鹿门寺,就可以看到四尊天王像端坐在殿两旁,高大、威武,眼睛平视四方,我又转入大殿,几尊鎏金的大佛矗立在殿中央,庄严、肃穆。于是,我便跪下磕了几个头才离开。刚出寺门,一个很热心的大妈告诉我们:“ 从这里还可以向上爬,山顶的风景很美,还有一个亭子呢!”我一听这话就来了劲,非要让老爸带我上去,老爸没有办法,只好带我上去,于是,我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攀爬。但毕竟爬了那么多山路,爬到半山腰就要休息,大约过了20分钟,我们爬到了山顶。“哇!好美的景色呀!”我惊叹道。山连着山、 山套着山、 山抱着山,一片连绵不断的景色,忽然我发现了一条蜿蜒的明如玻璃似地带子——汉江河!

怪不得大诗人孟浩然也在这里吟诗作赋果然有一片好景色呀!游玩而一番后,我才依依不舍的向鹿门寺告了别。

描写鹿门寺的作文【二】

车子跑过苍绿的树林,穿过绿油油的田野,拐过森林小道,便到了我们此行的终点站

下了车,眼前便是一道陡峭的石板路,我们大踏步的向上走,我因为第一次来没有看见诸葛亮的拜师堂,这一次说什么也要看见,便一路冲上去,冲了一会儿,就到了石板路的尽头。

走到了石板路的尽头,眼前便是鹿门寺,鹿门寺显得有些苍老,经过了无情的岁月,它显得非常睿智。从这里向山上看,微风吹拂,一片翠绿或左或右地移动,此时以忘记了这是一片树林,看着的仿佛是一片绿色的海洋,你看!那松树的树梢不正是海边的浪花吗?那浪花时隐时现,再与山下的树木互相照应,无不让人觉得你正在真正的海洋当中。

鹿门寺前,一条马路伸向前方,马路旁,一排行道树伸向两旁。我们伴着行道树,向前方走去。因为是第二次来,所以很熟悉路。在快要到霸王山寨的“大门”时,我们拐进了一条小路,向前走了没多久,我们便参观了一代文豪孟浩然的坟墓,孟浩然墓碑上的墓志铭既歌颂了孟浩然的非凡才能,又表示了对孟浩然的.不幸去而感到惋惜。过了此,再向上走,便是拜师堂。

拜师堂是三国时期诸葛亮拜当时的名人——庞德公为师的地方。大堂:只见诸葛亮彬彬有理,向他的老师——庞德公做了一个揖,庞德公坐在茶几上,一边摸着胡子,一边点点头,好像是对诸葛亮的肯定和赞赏。门口两幅对联,展现了诸葛亮谦虚学习、尊敬师长的品质。大门:两根柱子,颇有古典风格。柱子上一只正在跳跃的梅花鹿,虽然没有xx双鹿那么美,那么宁静、安详。但是它却展示了一种另类的美,向前飞跃的身姿,表现了一种动态的美,动作定格在它向上飞跃最高的时候,仿佛预示了学习永远上进,永远进步。那只鹿被人刻画地是那么错落有致,那么完美。时间仿佛在这一秒被定住了,这只鹿仿佛在向我们展示着什么,我静静的看着这只鹿,好像看见了这只鹿下面诸葛亮拜师的一幕幕,一滴滴。我感觉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感觉,这只鹿好像已经超越了雕刻,它仿佛是一只真的鹿,这只鹿好像用一种未知的东西,向人们展示着它的历史。这只鹿仿佛感觉到了所有工匠的心,以一种动着的美,向人们展现着一种向上的精神。

即使走出了拜师堂,心里还是想着拜师堂的那只鹿,越想越入迷,便不知道走到了哪里,等到回过神来,已经不知身在何处了,和爸爸一商量,草草结束了后面的旅程,下了山,便回家了。

描写鹿门寺的作文【三】

朋友,你可能去过许多美丽的景点;你可能喜欢雄伟壮观的泰山;你可能喜欢云雾迷蒙的庐山;你可能喜欢水平如镜的西湖;你也可能喜欢波光粼粼的日月潭。可

我却喜欢并不举世闻名的鹿门寺,因为它的大门、盘山公路、寺院。

一个星期六,我和爸爸妈妈去了姥姥家。因为姥姥家离鹿门寺很近,所以我们就去鹿门寺玩,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是著名诗人杜牧的诗句,

那天刚好赶上清明节,一路上都下着蒙蒙细雨。

我们来到了鹿门寺的大门,大门上雕龙刻凤,大门最上方写着苍劲有力的三个大字鹿门寺。大门分一个大门和两个小门。我们走过大门,来到了盘山公路。

盘山公路如银蛇一般,从山脚下一直盘到山顶上,路旁的丛林中,活泼可爱的小动物时隐时现,绿树长得十分茂密,小鸟在枝头上唱歌,不时地扑闪着翅膀,在打理身

上浸湿的羽毛,几棵树间,插着几棵竹子,坚贞不屈地向上生长。车开到山顶,就到了寺院下的阶梯。

阶梯上,陆陆续续的人群正奋力的向上爬,阶梯旁,许多人在草地上休息,孩子们在草坪上嬉戏、玩耍。阶梯是由许多漂亮的石头组成,踏过阶梯,就到了寺院。

来到寺院,首先引入眼帘的是一群僧人,正待在香炉旁,像在施法,挤过人群,只见许多砖瓦房排列在一起,像一支队伍站在那里

我喜欢鹿门寺,因为他的美景让我难以忘怀!

描写鹿门寺的作文【四】

车子跑过苍绿的树林,穿过绿油油的田野,拐过森林小道,便到了我们此行的终点站 下了车,眼前便是一道陡峭的石板路,我们大踏步的向上走,我因为第一次来没有看见诸葛亮的拜师堂,这一次说什么也要看见,便一路冲上去,冲了一会儿,就到了石板路的尽头。 走到了石板路的尽头,眼前便是鹿门寺,鹿门寺显得有些苍老,经过了无情的岁月,它显得非常睿智。从这里向山上看,微风吹拂,一片翠绿或左或右地移动,此时以忘记了这是一片树林,看着的'仿佛是一片绿色的海洋,你看!那松树的树梢不正是海边的浪花吗?那浪花时隐时现,再与山下的树木互相照应,无不让人觉得你正在真正的海洋当中。

鹿门寺前,一条马路伸向前方,马路旁,一排行道树伸向两旁。我们伴着行道树,向前方走去。因为是第二次来,所以很熟悉路。在快要到霸王山寨的“大门”时,我们拐进了一条小路,向前走了没多久,我们便参观了一代文豪孟浩然的坟墓,孟浩然墓碑上的墓志铭既歌颂了孟浩然的非凡才能,又表示了对孟浩然的不幸去而感到惋惜。过了此,再向上走,便是拜师堂。

拜师堂是三国时期诸葛亮拜当时的名人——庞德公为师的地方。大堂:只见诸葛亮彬彬有理,向他的老师——庞德公做了一个揖,庞德公坐在茶几上,一边摸着胡子,一边点点头,好像是对诸葛亮的肯定和赞赏。门口两幅对联,展现了诸葛亮谦虚学习、尊敬师长的品质。大门:两根柱子,颇有古典风格。柱子上一只正在跳跃的梅花鹿,虽然没有xx双鹿那么美,那么宁静、安详。但是它却展示了一种另类的美,向前飞跃的身姿,表现了一种动态的美,动作定格在它向上飞跃最高的时候,仿佛预示了学习永远上进,永远进步。那只鹿被人刻画地是那么错落有致,那么完美。时间仿佛在这一秒被定住了,这只鹿仿佛在向我们展示着什么,我静静的看着这只鹿,好像看见了这只鹿下面诸葛亮拜师的一幕幕,一滴滴。我感觉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感觉,这只鹿好像已经超越了雕刻,它仿佛是一只真的鹿,这只鹿好像用一种未知的东西,向人们展示着它的历史。这只鹿仿佛感觉到了所有工匠的心,以一种动着的美,向人们展现着一种向上的精神。

即使走出了拜师堂,心里还是想着拜师堂的那只鹿,越想越入迷,便不知道走到了哪里,等到回过神来,已经不知身在何处了,和爸爸一商量,草草结束了后面的旅程,下了山,便回家了。

描写鹿门寺的作文【五】

早闻南山寺是座古刹,清幽安静,于是便在古寺山脚下的村子里订了住处。刚到那天恰是下午,山前停车场上的车辆很少,人也很少。

沿着林间小路,依山坡上行。走到一个叉路口,几分疑惑,究竟从哪条路上山呢?偶遇一翁,背着竹筐采了一些绿色的枝叶,头上却戴了几朵山野的花朵,哼唱着小调下山。不由向他寻问。翁说,哪条路上寺,得看你选择何种方式上山。若开车而行,继续前行,若爬山入寺,请转向而上。不由笑了,多看了老翁一眼,忽然觉得这老人家的话里有几分禅意。

南山寺依山势而建,林荫覆盖,高低错落,各殿之间,迂回曲折,小径通幽。山上长满了狂野的小花,五颜六色,都是那么无拘地盛开。成荫的小路,清爽的山风,让人心醉。空气清新,山野纯净,更让人快乐。

门前有一条碎石堆成的小路,45度倾斜,坡陡路滑,需要格外小心谨慎。仿佛是让人们在入寺前,收敛心性,放弃红尘杂念,怀着一颗纯净的禅心而来。

山门素净,“南山寺”三字古朴美观,又隐隐透出气势。南山寺是五台山的一座大寺,始建于元代,后经几代人的重建及维修而成。寺院七层,共有三部分。下三层是极乐寺,中间一层善德堂,上三层佑国寺。殿堂窑房300余间,规模宏大。据说,此寺最引人入胜的,是其中的石雕,泥塑及其宏伟的气势。

来南山寺,选择山脚下而居,主要是慕名而来。这里没有“香火旺盛”的纷扰,也无旅行社带团前来的聒噪,格外地清静。山间小路,只有几家当地卖山货的村民,卖佛家用品的人家,倒也是悠闲安静的。

五台山寺院多有影壁,南山寺门前一处最大。上面的砖雕,题词,都让人眼花缭乱。转过影壁,便是宽大宏伟的108级石阶,仰头是白牌楼。

走在石阶上,可以看到墙外的松柏,看到远处的山脉,对面山顶露出的建筑。天上的云朵自由飘浮,视野开阔。我们一边向上走着,一边倾听不远处的梵音。也许是习惯,每到寺庙,总会收敛起自己的性情,怀着一颗虔诚的心,让自己变得温和起来。走进大山,走进古寺,远离了红尘,感受天地之广阔,聆听梵音之袅袅,沉浮的心,也变得悠然自在起来。

继续向上走,南山寺的牌楼气势逼人。汉白玉雕,主次分明,雕刻精美细致,雄伟壮观。经过鼓楼,又进入南山寺的主院。这里有大雄宝殿,有精美的彩绘塑像和雕像。送子观音,十八罗汉,造型各异,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穿过善德堂,来到最上三层的佑国寺,这里是石雕的世界。据说这里有石刻千幅,件件刻工精绝。

每进入一道院门,总会有种恍惚,回首处是红尘,而这里只有清幽。那一刻,我自己也会想,究竟是红尘好呢还是寺里的清修安宁呢?站在门前,能够看到门里的香火,又回首看到门外的天空。一边这样想着,一边不觉微微笑了。何必拘泥呢,若心中有禅,又何必拘泥于是红尘还是世外呢?

经过极乐寺大雄宝殿,特意去寻了“真如自在”的牌匾,据说是慈禧太后御笔恩赐,上面慈禧太后的御笔之宝,笔力老道。我不懂书法,对佛教更了解不深,但是对这四个字颇感兴趣,因为这四个字是该寺的镇寺之宝,有着普济和尚修持得道,慈禧太后恩赐的故事。“真如自在”是佛教的术语,寻书看到解释:“‘真如’意为佛的本来面貌;‘自在’意即人在消除烦恼、彻底了悟之后的仪态。合起来为‘这就是佛的本来面貌和仪态。’”普济和尚,学识渊博,静心打坐几十天不吃不喝,了悟诸法,能够挣脱了身心烦恼的束缚,让人向往。人生在世,总有些牵牵绊绊,而真正的挣脱,我想不是抛弃,而是坦然面对,笑对人间。

也许因为人少,我们在南山寺逗留了很久。穿过院子,看到老和尚坐在院子里睡着了,两个和尚在不远处下棋,旁边是盛开的花朵,一种安祥的味道,从心底涌起。想起前一日去对面山上拜佛,香火旺盛人头攒集的景象,而这里的静谧,让我们身心欢喜,微笑也变得安然,祥和,自在起来。

在佑国寺的门口,我们遇到了一钵法师,他爽朗的笑声,让我们停住脚步。他身穿各色碎布补缀而成的僧衣,吸引了我。后来我在网上查询才知,一钵法师是位让人尊重的苦行僧法师,因为长期苦行,内心慈悲并有所领悟,被人称作憨愚禅师,憨愚大师,佛教三藏法师。“他有超常乎寻常的毅力,修类似古人修道所行一样的苦行。”他身上穿的各色补丁的僧衣,也是如古人修道时那样,只为御寒,安守清苦。佛家的“百纳”是指由许多碎布片补缀成的僧衣,后来才有了定制,被称作了“三衣”、“福田衣”之类,甘守清贫的僧人所穿的衣服。

沿级而下,恰路过他的身边,七岁的开心对着他双手合十,尊重地唤了声:“师傅好。”他朝着小开心的脑袋上轻轻一击,开心笑着“哎”了一声,却没有躲开,只仰脸笑着看他,以为自己做错了什么。他却笑着说:“阿弥陀佛。”后来,我知道这是高僧给我们加持,也是对我们的祈祷祝福。我曾经查过一些说法,据说这样“摸头”可以给不可思议的加持力,可以消灾免难,也可以从烦恼痛苦中解脱,是很难得相遇的事情。一钵法师是个苦行僧,并不常在南山寺落脚,而我们这次能与法师相遇,只能说是有缘了。他转过头去,又轻轻地在开心爸爸的头上,轻轻一击。我笑着给法师问好,也等待他的加持。他却温和地对我说,把帽子摘下来,然后在我头上一击。我们向法师道过谢,继续往前走,回头仍看到法师在我们身后微笑点头。

夕阳西下,老寺静谧,巍然挺立。我们仍沉迷于生动的石雕间,沉迷于石雕里雕刻的故事中,仿佛几千年的华夏文明,几千年的时光凝固眼前,不由感慨又惊叹。坐在石阶上,仍去看连绵的山脉,回首看到房顶上也长了绿草野花。院墙上斑驳的苍苔,各色山花绽放,倒垂的花束的绽开笑颜,更象是一幅富有禅意的画。佛乐声声入耳,又轻轻落入心间,山林寂然,内心安然。

渐渐地,夜暮降临,我们坐在一角休息。月亮升起了,林海,清清的流水,石板铺就的小路,山鸟清脆,渐渐迷蒙。“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那一刻虽然不是春天,但是画面映入眼睑。一位僧人穿过院子,看见我,双手合十,点头问好。我亦微笑着回礼,有种莫名的感动。

仍是坐着,倾听梵音,隔壁院里正在做法事,为红尘中的.人祈祷。微有些恍惚,抬头看到天上的明月,在静静的蓝色里,清亮的感觉。许是淡淡的梵香迷惑了我,我一直浸于

虔诚的意境里。静静仰望,仿佛一双眸子注视着我,安然地看着群山,看着寺庙,看着渺小的我。这样的环境,内心里的浮躁收敛,沉静的感觉一直包围着我。几乎没有什么人,儿子小开心也与我一同坐着。下面是长长的石阶,隔了灰墙看到远处,模糊的山形,一丝云烟围绕对面的山头。

仍然看着月亮,格外幽静。山风吹过,些许寒冷。静静地,仿佛听到月亮轻微地叹息。“多少人来看明月,谁知倒被明月看。”这样的诗句在心中涌起。不知看过多少次月亮,而在这样清幽的古寺里读着月亮,又是不同的心境。我仍是月亮眸中的我,多少年来不变。寂静的山里,冰盘般的明月,透出清寒,而此时的内心,也变得格外皎洁。没有红尘牵绊,没有繁华或是萧落的感慨,仿佛内心中也升起了一轮圆月,如同点燃了一盏心灯。

安然静坐,山风为伴。我仍是我,那个来自红尘的女子;月亮仍是那个月亮,每晚依窗而望的月亮。只是此刻朦胧间,我已不是我,月亮也不是月亮,耳畔梵音,心头温柔。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月亮,也都有一盏凛凛的,远离尘嚣的明灯。

回到住处,依然倚窗去看窗外的山,看山上掩入夜幕的老寺。静静地倾听着不远处的梵乐,内心仍会涌出真实的感动。

临走的那天清晨细雨霏霏,天还未亮,我和开心爸爸一早起床再登南山寺。上山的路口安静无人,我们发现前几日购买台蘑的地方,货物都被露天放着,只蒙了个塑料布。这里的民风纯朴,台蘑是村民们在山里采的天然的蘑菇,好的能卖到几百元一斤。他们心思单纯,只是露天掩着,并不怕人拿。这样的信赖,这样的诚信,不由让人感慨万分,由衷地感动。

沿着林荫一路向上,清冷的雨打在伞上,山花更加烂漫,鸟儿不停地欢叫。进了寺门,爬上一百零八级台阶,才发现中间山门未开。里面梵音响起,山寺的师傅们在作早课。

静静地站在汉白玉的牌坊下,眺望周围,群山苍翠,开阔安宁。深深地呼吸,不由想起了那四个字:真如自在。

描写鹿门寺的作文【六】

寺门口东边有一棵奇特的大树,它的树干是银杏树,足有三、五个人合围那么粗。上面却长出了檀、柏、银杏树三种不同的树枝,树冠足有一亩。这就是远近闻名的`“同根三异树”了。一到秋天,树上便长满了银杏的果实----白果。据说这棵奇树是当年净居寺的开山祖师种下的。

寺门口西边有七棵古老的树,分别是唐松宋柏,每一棵都要两三个人才合围的了。

走进寺门,天王殿迎面而来。天王殿左右两侧有四大天王,他们个个手持兵器,青面獠牙。天王殿中间有一台屏风。屏风后面的前中央有一个韦驮菩萨,据说他是专门负责保护佛祖的。

穿过天王殿来到院子。院子正中间有一口古井,探头往下看,只见有一段木头露出水面,这是怎么回事呢?传说当年“八仙”之一的吕洞宾四处云游玩,来到苏山。他掐指一算,算出这里将要建一间庙宇。于是他运用仙术,搜集了木头藏到了一口古井里了。过若干年后,果然有一位到处寻找建庙宇的地方的和尚,他来到苏山,但他并不知道这是哪里。于是他问一个老农,这是哪儿?老农告诉他说:“这南面是小苏山,北面是大苏山东。他又问老农姓什么,老农告诉他说:“我姓苏。”这下和尚可高兴坏了,因为他的师父告诉他遇到有“三苏”的地方才可以建庙,他一路寻找,终于找到了这样的地方。他发现那地方有一口古井,他向下一看,嘿,那有一根木头,他把木头拉上来,又冒出来一根,他再拉再有,再拉再有,他拉了许多木头,他找了木工给他建房子,过若干天后,在井下系绳子的人问木工:“木头够了吗?”木工说够了,他就没有再拉,直到盖好,木工才发现少了一根木头,他准备去古井拉那最后一根木头,谁知他怎么拉也拉不动了。没办法,只得上山砍一根了。可是后来人们发现,山上砍的那根木头做的檩子很快就烂了,可别的檩子不仅没有烂,而且还一之色彩鲜艳。

古井四周有几十块名人碑刻,最著名的要算是苏东坡住在这里时写下的《咏净居寺并序》了。穿过古井来到了后院,有一个名叫大雄宝殿。一个如来佛祖正坐在莲花宝座上,有四大金刚在下面托着,如来佛跟前有他的两个弟子,两旁有十八罗汉,如来佛祖后面有一个观音。

大家都知道,这么漂亮的净居寺,只有苏山才有。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