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厦门大学的作文(有关厦门大学作文集锦20篇)

描述厦门大学的作文(有关厦门大学作文集锦20篇)

首页写景更新时间:2023-12-07 07:23:34
描述厦门大学的作文(有关厦门大学作文集锦20篇)

描述厦门大学的作文【一】

早上,我们早早地起了床,来到火车东站,乘上开往厦门的动车。

动车就像一条长龙一样在大地上飞驰着,而我的心早已飞到了厦门了。下午1点半,我终于到了目的地——厦门。

我们先来到了胡里山炮台。炮台上最有名的是当时购自德国克虏伯兵工厂的一门巨炮,至今还保存完好。该炮在抗战初期还击中过一艘来犯的日本军舰呢。其中展出的一门小炮是葡萄牙人于十三世纪制作的,是世界上最小的火炮。这样,胡里山炮台上就拥有了当今世界最大和最小的两门炮。这时候,我的脑海里浮现出抗倭时的情景,当时是用这些大炮击退了多少倭寇呀!

第二天,我们来到了鼓浪屿。听导游说,因岛上有一礁石,每当涨潮时,浪击礁石,声似擂鼓,人们就称“鼓浪石”,鼓浪屿因此而得名。由于历史原因,岛上一些中外风格的建筑物被完好的保留下来,所以还有“国建筑博览”之称。因为岛上有很多人都有钢琴,又得美名“钢琴之岛”、“音乐之乡”。晚上,我们隔江远眺鼓浪屿夜景,犹如一座大花盆聚集着艳丽的花丛,与厦门中山路的'霓虹灯,交相辉映,使岛上、海上、天上浑然一体。

第三天,我们坐上渡船经约100分钟的行程,终于到了只能远观而不能近摸的金门列岛。海上可以看到金门那边的“三民主义统一中国”的标语,跟厦门的“一国两制统一中国”隔海相望。我想:什么时候可以直接去摸一摸金门岛呀?祝祖国早日统一。

描述厦门大学的作文【二】

描述厦门大学的作文【三】

这里仅从《大学》角度谈。虽然,《大学》是孔子的学生曾参整理成文,但后人认为《经一章》是孔子的原话记录,《传十章》一般认为是对“经”的解读。本人认为,“传”十章,主要是曾子老先生为“经”一章寻找理论依据。大凡有人提出一种学说或理论观点,除了引用大量事证外,一般都需要有说服世人的权威著作或言论作为理证,表示有古圣先贤的传承为依。这样更加令人可信可依可行。即使引用大量古贤言论,只能是一种论据,并不表示能够完全解读作者本人治世理念的全部内核,更深度的信息不一定借用古人的话就能完全透露出来,况且“传”十章所引用资料更多是从社会功能性方面去注解的。本人这里试图从内修角度去解读三纲要乃至“修齐治平”理念。

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就是他内德光明的一个注脚。德性,本来就是光明的体性,也就是通常说的慧性。“明明德”第一个“明”,一般作动词解释为对明德的能动认识。在经世方面,古今贤哲多解读为弘扬人性中光明正大的品德,故而把第一个“明”定义为“弘扬”等义,但这远远不能涵盖“明”的后得“智”性一面。所以,仅仅“弘扬”一词,内在的明德是不可能真正彰显出来的。所能弘扬的,只能是社会道德人性的一面,却不能涵盖内在修为超凡脱俗的一面。若没有这一面的内德,孔子的思想就不能碰撞出如此灿烂的火花来。所以本人觉得此处更是一种明“智”的状态,这种“智”体现在《大学》提到的“格物”而“致知”,通过这个路子,达到对“明德”的觉悟,则“近道矣”,即通达体性之“大”(上期对“大学”之“大”的解读),它包容一切,涵盖一切,空明廊阔。

2、大学之道在“亲民”。这反映了夫子教化世人的着手点,在于建立井然有序的'理想社会,并以远古尧舜禹,近之西周王朝为样板奔走呼吁,终身致力仁政仁爱理念。

关于“亲民”,很大部分学者根据《大学》所引用《康诰》“作新民”而注解为“新民”,所谓弃旧图新、去恶从善是也。本人从内在德性修养角度,认为垢尽为新,“德润身”,光明显现为新。但从行道角度讲,“亲民”不仅是“作新民”,而有更深的内涵。否则,同一篇目中,为什么不直接根据古语概括为“新民”而采用相异的词汇呢?显然,二者内涵有所不一致。即使孔子或他学生,若仅仅是“新民”涵义,他就没有必要另外创造一个“亲民”词汇。再阅读后文,《大学》引用《康诰》语“如保赤子”,这样“亲民”之意才趋于完整。“如保赤子”说的是爱护民众如同母亲护亲生婴儿般。所以,“亲民”与孔老夫子一生倡导的“仁”,即与“仁政仁爱”在内核上,极为一致。这是顺理成章的事。

3、大学之道在“止于至善”。

“止”字,《大学。传十章》第三章“《诗》云:“邦畿千里,惟民所止。”《诗》云:“缗蛮黄鸟,止于丘隅。”子曰:“於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诗》云:“穆穆文王,於缉熙敬止!”“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归纳起来,于社会,就是人各安其位,秩序井然,顺乎自然。于个人,君子知其所为,知其所不为。这也是明了治国做人所彰所遮,所彰,即止于至善,扬圣贤明君仁政君子之道。所遮,即戒行,杜绝暴君暴政小人之行。

上述三个“在于”,即“三纲要”,分别从内证德性,外化德行,仁爱所依等三方面讲述了通达大学之道。

4、紧接着,《大学》论述曰“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前面分析了“止”的涵义,一是彰至善,明“君子有所为”,一是遮止“君子有所不为”。水有“止”,就不起波澜,人心有“止”,心则安静,心安静则各守本分事。安守本分,则摒除物欲的蒙蔽,这便是“虑”的作用,也就是起“观”智。有“观”则有“照”,观照同时,即是“得法”,明明德之本。则近道矣。道次第颇是分明。让我们不得不佩服东方圣人孔老夫子的内修功底,真乃个人修身实践与家国天下治理理念完美统一。

描述厦门大学的作文【四】

厦门大学坐落在东海之滨,前面是美丽的大海,和我国的宝岛台湾隔海相望,背后是秀丽的南普陀山,能在这里学习的学生真是幸福呀。

厦大的校门口紧邻香火旺盛的南普陀寺,往来的人们熙熙攘攘,有打着阳流连忘返的观光客,也有挂着念珠虔诚诵经的和尚,我们随着川流不息的人群走进校园。

校园内绿树掩映,高大的榕树遮天蔽日,给过往的行人洒下片片绿荫。著名的凤凰花,如一团团烈焰在树冠上燃烧,又像在热情地欢迎我们。路边的树高大伟岸,像站岗的卫士一样挺拔整齐。爸爸开玩笑地告诉我说这是水泥的',我还真有点怀疑——这么高且直,这么整齐划一的,别再真是水泥铸的?等上前仔细看清楚,不禁又一次为这南方的植物而赞叹。

校园正中是芙蓉湖。湖边芳草铺地,绿树婆娑,三五成群的学生,有的在草坪上盘腿聊天,有的枕着胳膊侧卧酣睡。湖水平静如镜,风拂湖面,波光粼粼,还有几只黑色的天鹅在湖中戏水。

湖的对面是嘉庚楼群,爸爸告诉我这是为了纪念大学的创始人——陈嘉庚先生而建的,清水墙,玻璃顶,中西合璧。高大的建筑像慈祥而睿智的长者安详地俯瞰着这些天之骄子们。

湖边的小岛上,陈嘉庚老爷爷坐在石头上正笑眯眯的望着我们,仿佛说:“孩子们,努力学习吧!国家的富强和建设需要你们那!”奇怪,陈嘉庚老爷爷怎么也会在这里?噢,原来这是一群惟妙惟肖的雕像呀!

学生宿舍就掩映在一片热带植物中,走上宿舍楼,推开窗子能够眺望到对面的银色大海,海鸥点点,船来船往。这真是一个美轮美奂的校园,一幅令人如痴如醉的画卷!我一定要努力学习,到美丽的厦门大学上大学。美丽的厦大,等着我!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