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心怀理想的作文结尾(志向理想作文开头结尾)

关于心怀理想的作文结尾(志向理想作文开头结尾)

首页写景更新时间:2024-03-30 16:10:49
关于心怀理想的作文结尾(志向理想作文开头结尾)

关于心怀理想的作文结尾【一】

昨天的题目是《我有一个美丽的梦想》。看到这样的题目,我开始浮想联翩了。一个美丽的梦想,属于我的,可以再作文中实现的,让人无限制畅想的.……

考卷发给他们了,他们“刷刷刷”地写,无所顾忌,随心所欲,天真无邪,童言无忌。我在讲台上改他们的听写,心里盼望着他们快点写完,一睹为快。

下课铃声响起之后,我收齐考卷,到办公室,坐下来,安安静静地看。

一个机灵的男生梦想当一名侦探,他要查出世界上所有的谜案;

一个男孩子气的女生要当一名女警察,她想象自己穿警服很帅气,捉小偷时很酷;

一个调皮的男生想象自己拥有了一把“智能笔”,这样每次考试就都是一百分;

一个安静腼腆的女孩则要当生活老师,她说她热爱生活;

一位十分可爱的男生说自己做了一个梦,到了外空,醒来一场空;

一个文静地女生说自己想当一名作家,让全世界的人都可以分享她的文章;

一个单纯的男生说要回到几千年前,那时的人们比较淳朴,环境没有污染得那么严重;

一个爱打爱闹的男生说自己要像甄子丹一样,当一名武术家;

还有梦想当体育老师的,音乐老师的,英语老师的,语文老师的……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年纪。一切都很直接。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思想奇异的个体。只是不知道,这些有意无意之间写下的梦想,多年以后,他们不知是忘?是记?会不会也如我,在某个夏天的夜晚,听着蛙鸣,突然想起自己那关于梦想的作文,顺便回忆起当年的梦想?

缺少的,向往的,崇拜的,渴望的都会成为一个梦想。梦想是改变现实、颠覆现实,若是幸运,最后迈向现实。

只要生命之船尚未到达彼岸,我们似乎都有权利梦想我打听过许多人的梦想,童年的时候,与未来有关,与世界有关,与伟大有关;长大的梦想是生活有关,与现实有关,与自己有关。

我们的梦都不止一个。如果条件允许,我们一定会许很多很多的愿,实在迫不得已,那就给梦想排个队,痛定思痛,选一个最想要。最可惜的是,我们常常一路捡着梦想,因为路途遥远,风景太多,所以一路丢着梦想,等到有一天回头,才发现曾经也属于自己的梦想已经被别人实现了,即使你也曾靠它那么近。

很小的时候,梦想很大,要当科学家、画家、作家……带个“家”字似乎都很气派,都很喜欢。后来梦想越来越小,梦想考上什么什么大学,梦想在哪里哪里工作,梦想收入多少多少……

这些梦想像落地的气球,偶尔风吹,才会轻轻飘起,不再高空飘扬。或许某一天现实太残酷,那么干脆连这点梦想也没有了,气球“嘭”的一声爆破,也就只剩下绵绵的现实了。

这样的“现实”,离天空很远,但还看得到天空,看得到别人的梦想在上面飘来飘去……

想到佐贺超级阿嬷说过这么一句话:人到都要怀抱梦想!没实现也没关系,毕竟只是梦想嘛。

如果不小心丢掉了梦想,也要重新找回一个来——不论能否实现,因为这样活着有奔头。

关于心怀理想的作文结尾【二】

阅读完肖川教授撰写的《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这本书后,使我对“教育就是服务”的观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书中写到:“《学记》有云:‘能为师然后能为才,能为长然后能为君。’由于这种文化逻辑,教育只不过是师之恩惠、师之恩荫,学生只有对教师崇拜,敬仰的份,根本不可能奢望教师为其服务。今天,人们提出了名曰“教育消费”的概念。显然,消费者就是那些有教育需求的民众。作者认为,教育成为第三产业的一员,并非教育尊严的失落,而不过是培养、造就能够“建国君民”的“君子”“士大夫”“接班人”的教育真正成为“使每一个人成为他自己”的教育。因此,我认识到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不应该摆出“居高临下”“师道尊严”之态,而要牢固树立“教育就是服务”的观念,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孩子,向他们提供最恰切的教育,使具有不同天赋,不同气质和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都能得到他们相应的位置,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捧读《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没有“误尽苍生”的负罪感,没有“走进胡同”的沉重感,也没有被驳得一无是处无所适从的惶惑。肖川博士是一个可敬的建设者,而不只是一个睿智的批评家。游历他教育思想的家园,在深刻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的同时,常能得到“原来可以这样做”的启迪。凭着对国内外教育的广泛研究,凭着对教育使命的深刻认识,凭着对教育规律的准确把握,肖川博士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幅教育的美好蓝图:从这里,我们可以读到对教育传统的尊重和扬弃,可以读到对教育现状的剖析和反思,可以读到对域外教育的研究和借鉴。因为这是从教育现实的土壤上开出的理想之花,读她的感觉才能这样的亲切。

在肖川博士的教育辞典里,没有强制只有引导,没有说教只有熏陶,没有抱怨只有欣赏,这本书使我体会到在教育上我们不能忽视学生的情感教育。书中说:“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精神萎靡,麻木不仁,得过且过,心如灰,这都是教育的大敌,而情感充沛,精神饱满,潜心投入,心无旁骛,信心十足,追求卓越,则是学生获得更充分发展的心理基础和人格品质。”作为教师的我们,培养学生敏感的心灵、丰富的体验、细腻的感受是完整人的教育所需要的。因此,在学校教育中,让学生有更多的活动,更多的参与,更多的平等交往与对话,更多的美感熏陶,更多的与自然界交融,更多的感受到被人欣赏,被人关爱的温暖与幸福,这都是情感教育的现实途径。

畅游肖川博士教育理想的世界,感悟到的实在很多。我愿成为一个执着的追梦人,一个快乐的追梦人,做一个“人性化”的,能够走进学生心灵的教育工作者。

关于心怀理想的作文结尾【三】

学会等待,我们要对学生少一点苛责,多一点理解;少一点失望,多一点信心;少一点冷漠,多一点亲切。学会等待,意味着我们要能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意味着我们要能够用从容的心态对待自己所做的工作。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这正是新课程下的对学生评价机制的变化。我们要发展的看学生,我们要看学生的发展。“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只要我们付出真诚的努力,我们一定会有丰硕的收获。

关于心怀理想的作文结尾【四】

在读完肖川先生的《教育的理想与信念》后,着实给了我不少感受和启发。

从肖川先生的书中我深刻的理解了“教育是百年大计,教育的力量是无穷的?。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中指出:“教育是社会的核心”,“教育在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中起基础性作用”。那么作为教育者,我们身上的担子是重之又重。肖川先生说:“良好的教育一定能给无助的心灵带来希望,给稚嫩的双手带来力量,给迷蒙的双眼带来澄明,给孱弱的身躯带来强健,给弯曲的脊梁带来挺拔,给卑琐的人们带来自信。”可见良好的教育在一个人成长中是多么的重要。那么如何给孩子一个良好的教育呢?是我们必须要思考的问题。

首先我觉得作为教师对学生付出无私的爱是必要的。让孩子在充满爱的环境中轻松自在的学习,并从老师的身上学会为别人付出爱,我们要对孩子进行情感教育,尊重每个孩子,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不应该摆出“居高临下”“师道尊严”之态,而要牢固树立“教育就是服务”的观念,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孩子,向他们提供最恰切的教育,使具有不同天赋,不同气质和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都能得到他们相应的位置,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每个孩子的情况都是不同的,千差万别。在对孩子的教育上我们不能“一视同仁”,要针对不同的孩子施以不同的教育方法,正所谓要因材施教。尤其对班里的后进生,我们更要积极地关注他们,了解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去教育他们。我们不能仅仅关注孩子的成绩,还要关注孩子的成长。在教育过程中,我们要容许孩子犯错,在不断地改正错误中进步。我们要学会宽容,肖川先生说:“在教育中,宽容比惩罚更具力量,它对于造就健康人格,培植宽容、真诚、信任与正直的品质,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的价值。”后进生们他们犯错的机率要比优生多得多,所以我们更要学会宽容他们。

可事实上并非如此,有许多老师对待后进生的态度那可真是难以言说,一旦后进生犯错,他们便会以一种不屑的态度对待他们,有的甚至会恶语挖苦:“成绩那么差,还每天没事找事,真讨厌。”“你学习怎么不积极呀?好事找不到你,坏事离不开你。”有的还加以拳打脚踢。试想,这样的教育方式会得到怎样的教育效果呢?不言而喻。面对学生的犯错,我们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宽容、信任和理解,少一点苛责、少一点失望、少一点冷漠,多一份理解、多一份信心、多一份亲切。教师相信学生,学生就会相信自己,只有有了自信,他们才会在成长的道路上积极进取。

肖川先生告诉我们:“广大教师,需要做到‘六个学会’:学会等待、学会分享、学会宽容、学会选择、学会合作、学会创新。”作为教育者,让我们带着教育的使命感和责任心去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让孩子们成为一个拥有希望、力量和自信的人,最有可能成为幸福生活的创造者和美好社会的建设者。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