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逍遥游的感受作文(逍遥游带给我的启示作文)

对逍遥游的感受作文(逍遥游带给我的启示作文)

首页写景更新时间:2023-12-15 05:39:03
对逍遥游的感受作文(逍遥游带给我的启示作文)

对逍遥游的感受作文【一】

庄子是先秦时代的哲学家,他的哲学观博大精深,深刻富有哲理,庄子哲学主要是人生的哲学,也就是人生的看法和态度——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如何跟孩子们讲哲学呢?作家萧袤老师没有采用说教的形式,而是用浅语的艺术把庄子的哲学思想,融入化解到有趣的故事中去。比如“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在故事里,惠子和白衣老人庄周游戏玩乐中,用好似开玩笑的口吻说出来,让我们也感觉好像是绕口令一般,不知不觉就记住了这句关于“鱼之乐”著名论辩。

另外,书里每一个故事后面,萧袤特意安排《庄子》的原文链接,比如“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已。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出自《庄子·秋水》”这段话来说明人不能骄傲自大、自以为是,应该谦虚谨慎,既能看到自已的优缺点,也能看到别人的优缺点,走出小天地,才能见多识广的道理。

对逍遥游的感受作文【二】

在出发去加纳利群岛之前,收集很多相关书籍,了解当地情况。这是她的习惯,每去一个地方之前,将相关书籍细细念过,充分了解它的情况,再使自己去亲身经历,看看与书中是否相同。

加纳利群岛,很久以前就久负盛名,荷马在他的史诗里,描绘这里终年吹着和风,以它神秘的美丽,吸引着航海的水手们投入到它的怀抱里。

当下的旅行,人们更习惯飞机,动车,虽然有它便利的地方,可是荷西和三毛却乐意带着帐篷,开着小车,去领略沿途的美景。

丹纳丽芙的嘉年华会,满城居民倾巢而出,公司学校等团体化妆,数不清的乐队开道,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这些民族本身就带有狂欢的液和热情,令三毛深深受了感动,作为一个担负五千年苦难伤痕的中国人,看见另外一个民族,他们享受热爱生命,坦诚开放心灵,欢乐的时候,着彩衣,唱高歌,手舞足蹈,不觉羞耻,无视人群,这不是幼稚,是人的赤子之心。

现在这个社会有多少人,还有多少这样的.赤子之心 ,现实中忍耐和牺牲,为了家庭,为了别人。在意旁人眼光,每天出行带着假面具。面对不同的人,带着不同的面具,这些不可避免,也是生活造就,但是人性的另一面也要去释放感受,并不是无休无尽的工作才被叫做”有意义“,适时的休闲和享乐更是人生中更重要的一面。

三毛去了拉歌美拉,这个被人遗忘的城镇,在幽暗的教堂里,发现了一个十八世纪的古墓,是个船长太太 ,她在想为什么这个欧洲女人,会埋葬在这个无名的小岛上,她的一生又是如何度过的?一个中国人,在许多年后,蹲在她的棺木上面,默想着不识的她,这是一种什么缘分,命运的安排,这些让三毛也想不通。

在我们的一生,我们会走过很多地方,有些地方遗留着历史古迹,当你置身里面,你会感慨万千,几百年前的人是这样生活的,那些王侯将相,而今已深埋土堆,正可谓:古今将相今何在,荒冢一堆草没了!

当荷西下海去射鱼时,三毛坐在码头上,跟老年人谈天说地,听听他们口中古老的故事和传说,晚风习习地吹着。这个场景亦是我所向往的。不知道现在的年轻人,为什么不喜欢和老人在一块生活,而我却特别喜欢,听老人讲过去的故事,会觉得心里踏实安静。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来越怀念奶奶在世的时候。放学的时候,就搬个凳子在奶奶门口写作业,天色逐渐昏暗,奶奶就会唠叨:”不要再写了,小心眼睛近视了,就像你哥一样,带着眼镜多难看啊!“,我就会:”奥“一声,笔却未停,继续写下去。现在回忆起这个场景,好想穿越回到九几年时代,拍拍那个扎小辫的姑娘,告诉她,莫要近视了,珍惜年少时光。现在我越来越喜欢和妈妈沟通,喜欢晚饭后,我们牵手去广场聊天,跳舞。

他们对这个小岛流连忘返,再回到现实生活里,却是需要勇气的。回到车水马龙,嘈杂不堪的城市中,竟会有一种如梦初醒的茫然和无奈,心里空空洞洞。

生活在城市的我们,都会有这样一种感受,人人都向往田园生活,却很少有人愿意再回到农村中。刚到农村,会感觉到生活惬意,压力也小了,但是时间一长,会觉得生活不便利,想买的东西竟然没有,周边朋友似乎总是聊不到一块去,也许是眼界问题,也许是圈子不同。最终生活一段时间,还是觉得城市生活好。回到城市中,便又觉得嘈杂不堪,又开始向往田园生活。

每次从外面回来,回到这个15楼,我就觉得,又被困起来,每天能吸收到的就是打开窗户,伸出头,看蓝天,看彩霞,看星空。所以当你看到小区中,一个女孩在窗户边趴着,不要担心她是不是寻短见,她只是想吸收天地的精华。

所以今生,我向往的,便是在城市的郊区有个大院落,可种花花草草,惬意的生活,可以早上5点多,睡在院落中,闻花香听鸟叫,最好再搭个葡萄架,偷听牛郎织女相会。小时候这些场景,就在身边,可现在这个时代,却要花大价钱才能享受到这些,真是可悲可叹。

三毛亦是有同感,她对大加纳利岛的印象:没有个性,嘈杂不堪,也谈不上什么文化。所以她不喜欢这个大城的一切,将家安置在远离城外的海边住宅里,但是无论从哪里进城,都有完善的四通八达的公路,所以住郊区也并无不便的地方。

对逍遥游的感受作文【三】

《逍遥游》是《庄子》的第一篇,以“北冥有鱼”开始,以“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刻用。安所困苦哉!”结尾。这篇文章讲的是人生哲理,却写得十分形象动人,带有浓厚的艺术特性。整篇文章构思宏伟,气势磅礴,想象力丰富而奇特,读了之后,实在是有一种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感觉。在《逍遥游》中,庄子先以近乎怪诞缥缈的寓言寄托人生哲理,再辅助以事实故事来论证自己所提出的哲理思想。当读到“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的时候,不得不让人叹服庄子想象力之丰富与奇特,鲲乃现实中不存在的生物,却在庄子的思想里存在,鲲之大,鲲之志,非学鸠之辈能理解的,反而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悉以之九万里而南为?”以学鸠之辈的无知言论,说明了“小知不及大知”。在现实社会中,我们当中的许多人往往以自己的“小知”去歪曲地评价别人的“大知”。

这不正是学鸠之辈吗?接着说明“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均如学鸠之辈,不能算得上是逍遥游,就是不孜孜以求名的宋荣子,御风而行的列子,也仍然不能算是逍遥游。只有“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学无穷者”,才是真正的逍遥游。最后归结为“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指出只有“无己”的“至人”才能够达到逍遥游的最高境界,而庄子所推崇的,是不为物所缚,安于自然,自由于天地之间,这不正是逍遥游的最高境界吗?

而要做到这些,就要做到“无己”,只有成为“至人”,才能摆脱物的束缚,逍遥于天地之间。当经不住文章的吸引,读完“尧让天下于许由”中许由对尧的回答“……休归乎君,予无所用天下为!疱人虽不知疱,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心中才理解了庄子的“圣人无名”,许由对天下而没有一丝的心动,在许由心中,代尧治理天下实为追求名利,而名利却是实体的附属物,那么自己为什么要放弃实体,而要去追求虚无的附属物呢?所以,圣人者,乃无名者也!庄子借此也讽刺了那些自以为是圣人的“假圣人”,在庄子的眼中,只有如许由者方能为圣人也!而在“肩吾问于连叔”中,连叔曰:“是其尘垢秕糠,将犹陶铸尧舜者也,孰肯以物为事?”

说明神人不以俗物作为自己的事业,他们(神人)所追求的是自由于万物之外,而不为俗物所牵绊,并且说舜若“往见四子藐姑射之山,汾水之阳,杳然丧其天下焉”,说明即使舜这样功于天下之人,见此“神人”犹能成为“无功”之人。“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何为逍遥游,唯有“无己”,何为“无己”?“无己”就是忘记自身的存在,做到任乎自然,顺乎物理,把自己的形体连同思想都看作是虚幻的不存在之物,也就无所限,无所待了,也就绝对自由地作逍遥游了。在庄子与惠子的辩论中,庄子阐述了小用不如大用,大用不如无用的道理,只有“无所可用”,才能“物无害(之)者”,无所可用,方能成为庄子心中的“至人”,也只有此时,方能够“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此方为真正的逍遥游!春秋战国百家之文,唯庄周之文方能如此形象动人,构思宏伟,气势磅礴,想象丰富而又不失其真,行文又如行云流水般流畅,语言生动,于寓言中流露出人生处世的哲学道理,实乃做文章之典范!

对逍遥游的感受作文【四】

庄子是一位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大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这几天,我津津有味、如饥似渴地读了庄子写的《逍遥游》。

令我至今难忘的是《逍遥游》中的这样一段话:“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再说,积存的水不够深,它就无力承载大船。倒一杯水在低洼之处,只有小草可以当船;放上杯子,它就着地不动了,这是水少但是船大的缘故。积存的风不够大,就没有力气承载巨翅。所以,大鹏飞到九万里的高空,才能算抵达风的上方,这样才可以乘着风力,背靠着青天,完全没有任何阻碍,然后,才可以开始飞向南方。从中,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做事情之前,都要打好充分的提前量。

《庄子逍遥游》是一本好书,里面的奥妙无穷无尽,让我如醉如痴、令我受益匪浅,还有一些奥妙,等着你去探索和发现呢!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