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先贤话题作文(与先贤对话作文600字左右)

纪念先贤话题作文(与先贤对话作文600字左右)

首页写景更新时间:2024-01-04 19:48:42
纪念先贤话题作文(与先贤对话作文600字左右)

纪念先贤话题作文【一】

琦君文学馆坐落于三溪中学之内,这仍保留着潘宅旧时风貌、留下琦君儿时太多美好回忆的旧居,承载起一代散文大师一怀浓浓的亲情、乡情、友情和充满花香细雨的文字,也让后人可寻一代散文大师的文脉。

琦君文学馆设在潘宅旧居的二楼,共分一间正厅、两间作品陈列室、一间生平室和一间名家评论室,通过大量的实物、照片,书信及作品等展品,再现了琦君一生及其所取得的文学成就。

琦君原名潘希真,1917年生于泽雅镇庙后村,在瞿溪度过了童年生活。1949年赴台湾,后定居美国。2006年病逝于台北,享年90岁。琦君是“五四”以来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继冰心、萧红等之后又一位极为重要的女散文家,被誉为“台湾文坛上闪亮的恒星”。琦君的代表作品有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等50余种。先后获中国文艺协会散文创作奖章、台湾中山学术基金会文艺创作散文奖、台湾儿童读物金鼎奖、台湾文艺奖,有14篇散文作为范文选入台湾中学语文教本。琦君的`《翡翠的心》、《琦君散文集文选》、《琦君散文》等曾由大陆人民文学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在全国发行。2001年中篇小说《橘子红了》,由大陆导演李少红改编成20集电视连续剧,播出后轰动海峡两岸。不少作品曾被译成美、日、朝鲜文,深受国内外读者的喜爱,在国家文坛享有很高的声誉。

琦君的很多散文作品,凭儿时记忆,描写了许多故乡事、故乡人,其中不仅包含着浓郁的瓯越文化内涵,也渗透着深切的乡愁。就是这份乡愁和同根同源的文化牵动了台湾同胞思乡的心,激发了世界各地炎黄子孙的爱国情。

纪念先贤话题作文【二】

掀开泛黄的书卷,溯迎而上,驶进历史的长河,我寻找先贤的足迹。——题记

易水寒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还。”看!燕国百姓涌上了易水河边,河畔上,太子丹紧握住荆轲的手,语重心长的说:“燕国的未来全在你的手上。”他默默无语,只是轻轻地点头,他眼望波涛汹涌的江水,消失在瑟瑟秋风中。到了秦国,秦王在咸阳宫接见荆轲,他趁秦王打开地图时,趁机抓住秦王的袖子,右手拿出匕首刺秦王,却被秦王挣断衣袖,接着,秦王拔剑刺向荆轲,砍断了荆轲的左腿,荆轲伤残倒地却不忘使命,他举起匕首投向秦王,却不料击中柱子。被秦王砍,身中八处剑伤,荆轲自知事情已不能成功,他靠在柱子上大笑,痛骂秦王。

我突然想起在易水河畔,荆轲远望江水,毅然踏上刺秦王的征程。易水东流,冲不掉荆轲的足迹。

乌江刎

“生当作人杰,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的一首《夏日绝句》,将我们带去了秦朝末年。

项羽,刘邦起义后,灭秦朝,争霸主。公元前202年十二月,刘邦大军项羽十万楚兵重重包围在垓下,楚军被迫退回垓下城。项羽指挥二十八骑,出一条路。向南逃至乌江。

秋风飒飒,项羽如一座山,额前的发丝被风吹得凌乱拂起,露出他坚定的目光,闪烁着如星辰般的泪珠。他恨,恨自己虽力能扛鼎,却不能顶起将士们的生命,亦恨自己无法夺下美人颈上泛着寒光的匕首;他恨却不悔,不悔自己当年那一派豪言壮语。他拔出剑,向自己项上一横,就这样,自刎于乌江。

乌江自刎,一代霸王从此消失,刀光剑影,却无法磨灭项羽的足迹。

古案前

在微弱的烛光下,太史令正翻阅着古朴的典籍,如枯叶般的手指抚着古老的文字。他的心里却思绪万千。他20岁时,满怀着求知的。游遍了祖国的名山大川;他学习刻苦,知识渊博,却由于替将军李陵辩护,被打入狱,遭受宫刑。他悲愤交加,几次想要了却了残生,但想到《史记》还没未着完,他将个人的耻辱埋在心底,在狱中花费多年时间,终于着成《史记》。被称为“千古绝唱”。

司马迁忍辱负重,再酷的刑罚,也无法奈何他坚定的足迹。

乱雄世

“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三国,不能不称为乱世,沧海横流,战事频发。然而,乱世出英雄。

曹操,三国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官渡之战大破袁绍,逐渐统一中国北方,后被孙刘联军击败与赤壁,封为魏王。许多人认为曹操是一代奸雄,但我却认为他是一位乱世英雄。

曹操是一位伟大的军事家,在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大败袁绍;曹操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招罗贤才,用兵如神。曹操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一首《观沧海》通过描写沧海的壮丽景色,抒发了他意气昂扬的豪迈。

曹操御马扬鞭,登山临海。但山再高,也不能阻挡他的足迹。

茅庐中

适逢寒冬,大雪纷飞。茅草屋里,一位手持鹅毛扇的儒雅青年和一位有着王者之风的贵人相对而坐。便是诸葛亮与刘备。刘备与诸葛亮送上一份丰厚的见面礼。从此,他为保三顾茅庐之恩,鞠躬尽瘁,而后己。守护蜀国江山。

诸葛亮料事如神,即使沧海桑田,也掩盖不了他的足迹。

展开历史的书卷犹如一只只小船,载着我去寻找那先贤的足迹。荆轲义无反顾的悲壮。项羽挥刀自刎的霸气,司马迁永不言弃的执着,曹操统一北方的豪迈,诸葛亮胸怀天下的才智。他们的足迹深深烙印在历史上! 

纪念先贤话题作文【三】

先贤,我知道很多。辅佐刘邦的张良、辅佐周武王的姜太公,齐恒公的谋士管仲,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先贤,但我更尊敬的先贤,则是鞠躬尽瘁、而后已的诸葛亮。

他是辅佐蜀汉之中最有才学的一位。在《三国演义》中,他的形象被刻画的十分传神。我知道他的“孔明三气周瑜”、“七擒孟获”、“智退司马懿”都让我感到他为了国家利用自己的才智努力治国。

在他打仗的过程中,向后主刘禅写了一篇《出师表》,为后人所传颂。《出师表》是在七擒孟获之后写的。诸葛亮在其中举荐郭攸之、费祎、董允、向宠说明他不妒贤忌才,为后主多推荐贤人;他表明蜀汉不兴,应不懈治国,说明他了解形势,知天文,识地理;“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他毫不吝啬地表明他们几人是人才,既说明了他忠直的性格,也说明他深知人心。我细细读了一遍《出师表》,发现发现它里面不仅都是对后主尊敬的语言,还有很多劝诫的话语,如果没有了孔明的督促,后主立刻就会“乐不思蜀”。

诸葛亮前在五丈原安排了智退魏兵的办法:让木头人扮作诸葛亮,手持纶扇,恐吓魏军。所以“诸葛能吓走活仲达!” 当年魏延策反时,与黄忠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孔明已知其脑后有反骨,就留下一个锦囊来魏延,他的话灵验了。

我对诸葛亮的了解很深,也深深敬佩他有胆有识、才智过人,更敬佩他忠诚,为了蜀国牺牲一切的精神,但我最敬佩他的事他不懈努力、刻苦求成的精神!

在马谡失守街亭之后,在大将战败之后,他并没有因战败而推托不去打仗,而是把将军切换位置,改变谋略、继续前进!

由于他的不懈努力,上天也眷顾于他。打下了益州等地,俘获了许多将军。然而,在他去之后,由于邓艾等人的以众欺寡,姜维即使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也不能挽救蜀国的命运,可见诸葛亮在蜀国的重要地位。

司马懿也是个会摆兵布阵的人,但他无法与诸葛亮抗衡,在一次两人的摆兵布阵之中,两人都摆出八卦阵,司马懿则进攻了诸葛亮,诸葛亮的军队变为像蛇一样的阵,掉了大量魏军,但诸葛亮和司马懿都抽出兵来打对方的城池,不料孔明的军队奇袭一座城池,大败魏军。

诸葛亮就是一个这样的人,一个鞠躬尽瘁的人。我会继续去追寻其他先贤留下的足迹! 

纪念先贤话题作文【四】

时光荏苒,人生如白驹过隙.中华民族在岁月的不断变化中变得富强,更加昌盛,中华民族之文化也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时至今日,仍然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值得我们学习.

孟子云:“生于忧患,于安乐.”人生旅途中,逆境催人奋进.逆境能够磨练人的意志,能使我们在逆境中战胜自我而取得成功.而安逸优越的环境却消磨人的意志,使人迷于安乐,尽享舒适,常常一事无成.有的人甚至在安逸之中沉迷酒色,最后却落得个自食恶果的下场,实属可悲.

“生于忧患”是千古不变的至理,春秋时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岂不是它最好的例证吗?那时,勾践屈服求和,卑身事吴,卧薪尝胆,又经“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于转弱为强,起兵消灭了吴国,成为一代霸主.勾践为何能够复国?这是亡国之辱的忧患使奋起的结果.这表明,当逆境重重,欲退无路之时,人们常常能显示出非凡的毅力,发挥出意想不到的潜能,为自己拼出一条生命之路.

但是有了生命之路,有了安逸的生活,人们却往往不能很好地把握,而“于安乐”.这方面最好的例子莫过于闯王了.1644年春,闯王李自成攻入北京,以为天下已定,大功告成.那些农民出身的新官僚把起义打天下、叱咤风云的气魄丧失殆尽,只图在北京城中享受 安乐,李自成想早日称帝,牛金星想当太平宰相,诸将想营造府第……当清兵入关,明朝武装卷土重来时,起义军对此不能抵抗,一败涂地,教训是多么深刻啊!

人要担负重任,有所作为,成就大业,必须先在思想、生活和行为方面都要经受一番磨炼.这使我想起欧阳修所说的“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这句话.人们在险象环生时,努力的拼搏,因此化险为夷;人们在安逸的享乐中却意志消退,结果一无是处.总之人处逆境激发斗志,国无忧患易遭灭亡.

历史的风吹走了一切,却吹不走古代先贤对我们的影响与教诲.学古为今用.先贤们的良言慧语会永远激励着我们奋斗和前进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