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写七夕的作文(七夕小学生作文300字左右)

小学生写七夕的作文(七夕小学生作文300字左右)

首页写景更新时间:2023-03-02 11:08:36
小学生写七夕的作文(七夕小学生作文300字左右)

小学生写七夕的作文【一】

七夕的皎月笼罩着大地,七夕的城市热闹非凡,七夕的我和妈妈一起兴高采烈地来到气象站旁的健身园,玩了起来。

刚进去玩,我就急匆匆地跑到单杠下,可那单杠比我高出好多,站在下面就如同站在长颈鹿下的小蜗牛,我见了心里好不服气,我就扔掉脚上的拖鞋,把腿卷在单杠的柱子上,手紧紧拽住单杠的柱子,一蹬,“上去了!”,我高兴地喊着,可是,一高兴,就有坏事了,第二蹬不但没上去,反而“吱溜,吱溜”地往下溜,这次我心里的滋味特别多,酸的、苦的、辣的,样样都有,只是甜的没有。

第一次失败了,我特生气,不过当面还是笑嘻嘻的,我不服输,就找妈妈比个胜负,我们就来到比力气 圆盘边,为了快点分出胜负,我就迫不及待地说了规则:“妈妈,我往左转,你往右转。”比赛开始了,妈妈真是体壮如牛,力气大得让我直喊“哎哟”,我心里很焦急,我就把手拉在圆盘边沿,把脚缩在一起,让整个人都悬在空中,这样,我是用身体的重量,妈妈是用手臂的力量,当然我就赢了。

这真是一个愉快的七夕之夜啊!

小学生写七夕的作文【二】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残缺的夕阳点缀着江南盛夏的黄昏,牵引着我仿佛依稀间看到他们的影子,早早的就凝望着天空等待牛郎和织女星的约会,默默的祈愿这永恒爱,希望自己也能拥有这忠贞不渝的爱情,虽然遥远但终有相聚!

自幼年时常常在夏季众星朗朗的夜晚,听父亲讲牵牛织女的故事,如今清晰的缭绕在耳畔,银河两地如天地日月之遥,即便如此鹊桥普渡真爱永存!也许今天物欲横流的我们为金钱迷惑为富贵屈尊,忽略了真爱价值!我坚信真正的爱情是永恒的,只要努力的付出,真爱永远存在,任时间和空间的界限也阻止不了他的如花绽放!今天我们排斥着父母的劝说和训责,只为真爱的誓言而付出一生的代价!哪怕是天荒地老,海枯石烂我们都在以七夕银河为伴,星辰为证坚守这份永不言弃的爱!

鹊桥两岸今夕又重逢,惜牵牛织女之栖栖,任泪水高涨银河,只为执手相依互诉昔日隔河相思之苦!盼夕阳西下,望秋水欲穿,只等与你相伴,举杯问天今夕是何夕,只见到处现牵牛织女情!我在鹊桥孤灯下浅吟:“今夕又重逢;鹊鸟欲解意。牵牛会织女;互诉隔河恨。任残月独辉;银河水高涨。只为重逢日,真爱长相守!”银河两岸情不变,真爱如日月永辉,天高地厚!唯孤风残云解我意,任残雨淅沥你永远看不到我在哭泣!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我本应是与牵牛织女共缠绵去见证真爱的永存。我满怀幸福的期许要和她十指紧扣共许天长地久,互拥爱的誓言。今夕却只能带着秋泪成河的思念,在这孤独的晚灯下祈祷我和她能似鸳鸯双栖,蝴蝶双舞永沐浴于无止无尽的爱河之中!

小学生写七夕的作文【三】

穿针乞巧

这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始于汉,流于后世。《西京杂记》说:“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具习之。”南朝梁宗谋《荆楚岁时记》说:“七月七日,是夕人家妇女结彩楼穿七孔外,或以金银愉石为针。”《舆地志》说:“齐武帝起层城观,七月七日,宫人多登之穿针。世谓之穿针楼。”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说:“七夕,宫中以锦结成楼殿,高百尺,上可以胜数十人,陈以瓜果酒炙,设坐具,以祀牛女二星,妃嫔各以九孔针五色线向月穿之,过者为得巧之侯。动清商之曲,宴乐达旦。土民之家皆效之。”元陶宗仪《元氏掖庭录》说:“九引台,七夕乞巧之所。至夕,宫女登台以五彩丝穿九尾针,先完者为得巧,迟完者谓之输巧,各出资以赠得巧者焉。”

喜蛛应巧

这也是较早的一种乞巧方式,其俗稍晚于穿针乞巧,大致起于南北朝之时。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说;“是夕,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网于瓜上则以为符应。”

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说:“七月七日,各捉蜘蛛于小盒中,至晓开;视蛛网稀密以为得巧之侯。密者言巧多,稀者言巧少。民间亦效之”宋朝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说,七月七夕“以小蜘蛛安合子内,次日看之,若网圆正谓之得巧。”宋周密《乾淳岁时记》说;“以小蜘蛛贮合内,以候结网之疏密为得巧之多久”明田汝成《熙朝乐事》说,七夕“以小盒盛蜘蛛,次早观其结网疏密以为得巧多寡。”由此可见,历代验巧之法不同,南北朝视网之有无、唐视网之稀密,宋视网之圆正,后世多遵唐俗。

投针验巧

这是七夕穿针乞巧风俗的变体,源于穿针,又不同于穿针,是明清两代的盛行的'七夕节俗。明刘侗、于奕正的《帝京景物略》说:“七月七日之午丢巧针。妇女曝盎水日中,顷之,水膜生面,绣针投之则浮,看水底针影。有成云物花头鸟兽影者,有成鞋及剪刀水茄影者,谓乞得巧;其影粗如锤、细如丝、直如轴蜡,此拙征矣。”《直隶志书》也说,良乡县(今北京西南“七月七日,妇女乞巧,投针于水,借日影以验工拙,至夜仍乞巧于织女”请于敏中《日下旧闻考》引《宛署杂记》说:“燕都女子七月七日以碗水暴日下,各自投小针浮之水面,徐视水底日影。或散如花,动如云,细如线,粗租如锥,因以卜女之巧。”

种生求子

旧时习俗,在七夕前几天,先在小木板上敷一层土,播下粟米的种子,让它生出绿油油的嫩苗,再摆一些小茅屋、花木在上面,做成田舍人家小村落的模样,称为“壳板”,或将绿豆、小豆、小麦等浸于磁碗中,等它长出敷寸的芽,再以红、蓝丝绳扎成一束,称为“种生”,又叫“五生盆”或“生花盆”。南方各地也称为“泡巧”,将长出的豆芽称为巧芽,甚至以巧芽取代针,抛在水面乞巧。还用蜡塑各种形象,如牛郎、织女故事中的人物,或秃鹰、鸳鸯、等动物之形,放在水上浮游,称之为“水上浮”。又有蜡制的婴儿玩偶,让妇女买回家浮于水土,以为宜子之祥,称为“化生”。

供奉“磨喝乐”

磨喝乐是旧时民间七夕节的儿童玩物,即小泥偶,其形象多为传荷叶半臂衣裙,手持荷叶。每年七月七日,在开封的“潘楼街东宋门外瓦子、州西梁门外瓦子、北门外、南朱雀门外街及马行街内,皆卖磨喝乐,乃小塑土偶耳”。其实宋朝稍晚以后的磨喝乐,已不再是小土偶了,相反的,越作越精致。磨喝乐的大小、姿态不一,最大的高至三尺,与真的小孩于相上下。制作的材料则有以象牙雕镂或用龙延佛手香雕成的,磨喝乐的装扮,更是极尽精巧之能事,有以彩绘木雕为栏座,或用红砂碧笼当罩子,手中所持的玩具也多以金玉宝石来装饰,一对磨喝乐的造价往往高达数千钱。

拜织女

“拜织女”纯是少女、少妇们的事。她们大都是预先和自己朋友或邻里们约好五六人,多至十来人,联合举办。举行的仪式,是于月光下摆一张桌子,桌子上置茶、酒、水果、五子(桂圆、红枣、榛子、花生,瓜子等祭品;又有鲜花几朵,束红纸,插瓶子里,花前置一个小香炉。那么,约好参加拜织女的少妇、少女们,斋戒一天,沐浴停当,准时都到主办的家里来,于案前焚香礼拜后,大家一起围坐在桌前,一面吃花生,瓜子,一面朝着织女星座,默念自己的心事。如少女们希望长得漂亮或嫁个如意郎、少妇们希望早生贵子等,都可以向织女星默祷。玩到半夜始散。

小学生写七夕的作文【四】

七夕到了,属于中国的情人节到啦……

然而,每当谈起七夕的时候,心里总是充满了阵阵的哀伤……

七夕的鹊桥,充满着牛郎织女们的热切期盼!

点缀着千年神话色彩的“七夕”,经年如梦地沉浸在男人和女人的心间。“七夕”,来自一个很遥远的故事,中国人代代口耳相授。

织女的善良,牛郎的朴实,王母的无情,银河的'无际,仙、凡之间的无奈……定格了牛郎、织女这对痴情男女生生世世的命运。悲情恋歌从此开始演绎,悲壮的恋情由此成为永恒……

穿越千万光年的时空,从一个古老的传说,一遍遍被世人吟唱,流传到现在,成为经典。

因为历史的悠远,觉得古典,因为情节的神话,觉得浪漫,因为悲剧的结局,觉得凄美。尽管天上人间相隔遥遥,爱却把距离浓缩的很短很短,直到缩成几行文字,一个故事,一种情结,一份祝福,并且代代相传,成为永恒的牵挂。

银河,那是养育着群星之生命的宇宙的乳液;那是洗浴着群星之光彩的永恒的清泉;那是追悼着逝去之生命的无尽的泪滴;那是期盼着未来之光明的不绝的旋律。

牛郎织女隔着银河遥遥相望。怀着永远的渴盼,怀着无限的期望。透过黝暗而透明的夜影,透过空虚而深望无垠的夜空,无边的离愁渗在夜的柔波中一起滔滔奔流,流入银河的永恒的奔浪,流入时间的永逝的湍涛,滚滚不休。

七夕的到来,苦盼苦等整整一年的牛郎织女终于可以团圆了,此时,天上人间划出两条爱的弧线,流淌着你哝我哝的悠长。心爱的人,正敞开相逢的期盼,进入漫漫渴求的爱之旅。也许应该感谢王母的无情,如果不是她的无情分隔,牛郎与织女的情与思,怎会如此的感人肺腑、荡气回肠?怎会成为天上人间情爱的典范?!尽管牛郎和织女,一年只有一次见面的机会,但他们是幸福的、甜蜜的。他们之间不会有任何对彼此的不满,因为相思之苦早已取代了一切的一切。

七夕!又是七夕了!望着那轮清美的上弦月,记忆中的那许多的点点滴滴,竟然是遥远得恍如隔世了!

去年的七夕。夜色清幽清辉如水。而你的柔情也如同月色,渐渐侵照我全身。我无力抗拒。那么多日子的相思与渴盼,我的等待早已纠结成了你眼里的相思。一碰,就会有火花眩然而出。

月色温柔,我的心事莹洁剔透。因为爱,我所有的想望都变得洁白而神圣。

轻轻抚摸你的脸。又一丝沧桑刻入你的眼帘。岁月如刀,刀刀催人老。恍然发觉,你真的已不再年轻。而我,也不再是青春飞扬的男子。光阴带走了我们最美好的东西,却把爱与惊喜留了下来。于是,我们庆幸——在如萍的人生中,我们终能得以相遇。

红尘纷扰。在俗世的起起浮浮中我们的爱情是如此艰难。几年的感情路。风风雨雨总是不断。我无法怨你。因为懂得,所以体谅。因为爱你,所以宁愿与你一起步履艰难。

无法忘记那些相扶相携的日子。纵然阴云密布,我们依然在云层的缝隙中找寻到缕缕阳光。春天,我们在温婉的江南古镇一起寻梦;夏夜,我们在幽静的乡间相拥耳语;秋天,我们一起赴远方约会红叶;冬季,我们也会在寒冷的夜里相互取暖。那一个个酸甜交加的日子,是用一生也难以磨灭的印迹。我们无法承诺未来,所以,我们用毕生的努力换取现在。

“在爱里,在情里,痛苦幸福我呼唤着你;在歌里,在梦里,生相依我苦恋着你。纵然是凄风苦雨,我也不会离你而去。当世界向你微笑,我就在你的泪光里。你恋着我,我恋着你,是山是海我拥抱着你;你就是我,我就是你,是是肉我凝聚着你。纵然我仆倒在地,一颗心依然托举着你。晨曦中你拔地而起,我就在你的形象里。”这一首《共和国之恋》歌曲,唱了多少年,今天再次唱着她时,早已是泪流满面,一腔热和深情。

相思无眠,寂寥赴烟雨浇愁;剪不断的心伤,将风月寒瘦。孤单的身影,挣扎在幻象的红窗;萧瑟的雨帘,厄劫了飞翔的向往。流浪的诗心,点亮祈愿的禅香;失约的你,可否传来一哝温婉的音率,捂暖诗情渐渐冷却的心房?

今天我又想你了,特别在中国传统式的情人节里更为想你,其实很多天都一样,都是在想你。

今晨抬头看窗外,一缕初晨的光线映照在窗帘上。一夜就这样过去了,你是否在沉睡中度过?我是在梦幻中度过。我的梦幻中全是你的身影,你的梦中可有我的身影?也许一生一世,只能拥有这一件美丽的梦的衣裳;也许朝朝暮暮,也许前路漫漫,也许,没有也许......

尘世深深浅浅。缘分飘飘忽忽。而老天让我们遇见,却是必然。我们都是如此爱月之人。虽然有人说,月亮每天都有。可是我们知道,月亮每夜都是不同的。那些缺失或圆满,那些清冷或晕染;那些寂寞或悠然…。。每夜,都让我们有新的惊喜。总是感激老天,把这么纯然清雅的东西赐予了我们。让我们拥有了那么多绮丽的梦。也许很多人都不会因为这月儿有所改变。但,这枚清辉,却真的改变了我们一生。

今夜的七夕,听不到江船上的琵琶,花月下的古筝,长亭下的歌赋与诗词,撞进我们耳朵里的是歌厅里《谁来爱我》的嘶声嚎啕,是街头的打情,是巷尾的骂俏,是男人的灵魂四处流浪,是女人的眼泪无家可归。

今夜的七夕,看不到焚香点烛的乞巧,看不到跪拜星空的虔诚,而是爱的玩弄和性的游戏,而是露水一场梦一场,到头依然是空空一场的山盟海誓开始头破流结束……难怪今天中国,会有那么多恨男和怨女。

今夜的七夕,银河缺水而干涸,失去了银亮的光芒,这样就不用鹊鸟们来奋力的搭建这座相会的桥,龟裂的河床像织女张着的相思嘴,上面附满了闭不上眼睛的鱼尸,可以轻松过走路河的人,却没有了音信,在等待的等待中,在空旷的回响里,传来了现代通讯工具的声音,牛郎哥哥不来了,牛郎哥哥被闪烁的霓虹迷住了眼睛,一朵玫瑰、一块巧克力,如此哄孩童的小小把戏,已被长着黑眼睛的牛郎哥哥当成了爱情的神圣梦呓。

今夜的七夕,就这样独自走去吧,走去吧,走到天的尽头,云的边沿,然后跪下来,一根一根拔下满头白发,扎一个花圈,送给在今夜去的自己!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