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阅读班课程说明(阅读作文班课程介绍课件)

作文阅读班课程说明(阅读作文班课程介绍课件)

首页写景更新时间:2023-04-16 10:57:00
作文阅读班课程说明(阅读作文班课程介绍课件)

作文阅读班课程说明【一】

1.厄尔尼诺对世界气候会产生反常影响。(1分

2.厄尔尼诺现象是由于太平洋赤道带内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失去了平衡的缘故。这时,赤道洋流和信风减弱,西太平洋暧水向东流动,东太平洋冷水上翻受阻,于是发生海水增温、海水抬高的现象。(2分

3.从现象到本质(1分

4.承上启下(1分

5.厄尔尼诺出没无常,很难找到规律。(2分

6.举例子、列数字。(2分

7.不能删去。大约表示估计,表明当时亡1500人的数目不是精确数字, 至少表示估计的最底损失数是100亿美元,表示损失非常惨重,体现了说明的客观真实性,如果删去了,就过于绝对化了,与实际不符。这两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3分

8.围绕提高环保意识和投入到环保行动中概括说也可,具体回答举措有两点亦可。(2分

作文阅读班课程说明【二】

1.D(气味分子在传输到大脑皮层的过程中是以电信号的形式传输的,而不是化学信号)

2.C(A项先后顺序颠倒,B项应改为“在嗅觉信号通路理论提出之前”,D项应该是“科学家很早就得知G蛋白可能参与嗅觉信号的传导过程,但最近阿克塞尔和巴克才确认嗅觉受体属于G蛋白受体家族”)

3.A(B项以偏概全,不能由“王安石的咏梅诗和阿克塞尔、巴克的嗅觉研究推出中国人关注的是审美,外国人关注的是科学”,C项“人类自身也应该有约1万种属于G蛋白的嗅觉受体”属无中生有,D项“沿袭前人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这样才能取得进展”明显不对)

作文阅读班课程说明【三】

枝蔓状城市——以城市边缘化和信息技术、虚拟技术为特征的后现代城市,将既不会是奴隶社会的“城堡式”城市,也不会是封建社会的“城池式”城市,当然也会与现代工业社会高楼耸立的中心化城市相区别。

在枝蔓状城市布局中,即使是眼下北京绞尽脑汁建造起来的多层环状结构也将大不适应。中心化城市的各种弊端,诸如交通堵塞、人口拥挤、环境污染、空气浑浊、疾病易于传播、犯罪案件增多、居住环境恶化、管理难度增加和公众空间锐减等,限制了城市的进一步发展。而现代高科技可以自由地用虚拟空间、网络空间取代地理空间或物理空间,因此,人们也就没有必要再拥挤在一个地域。于是自然而然就开始了从市区向市郊的转移,许多工厂、学校、研究机构都迁向市郊。市区再也没有工厂和生产基地,而变成纯粹的物质交换和消费的场所。又由于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电信技术的发展,中心化城市的传统布局被彻底打散。

现在世界各地迅速崛起许多边缘城市,就属于中心化城市的后现代演变。中心化城市逐渐演变为主城市和边缘城市。主城市和边缘城市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又各自独立,它们更多的是经济、文化和教育上的紧密联系。城市的边缘化,就是城市由中心向四周的蔓延与扩展,扩展到与非城市区域相接壤的既是城市又是乡村的地区。这里,现代商业交易和办公活动也走向郊区化、边缘化。生产规模、生产程序、劳动力市场和销售状况呈分散状。主城市与边缘城市通过铁道、地铁、高速公路、航空路线等组成的多模式运输系统以及卫星天线进行沟通。

这种城市的边缘化在许多发达国家已经形成规模,比如今天的美国就已经形成大洛杉矶都市区以及波士顿—劳伦斯—洛厄尔、旧金山—奥克兰—圣何塞等都市区。它们还会进一步向周边地区扩展,通过原料网、生产网、销售网、消费网、信息网和电脑网的连接而延伸到整个地球,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球化城市。

下列对于“枝蔓状城市”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A.以城市边缘化和信息技术、虚拟技术为特征的后现代城市。B.没有工厂和生产基地,成为纯粹的物质交换和消费场所的城市。C.彻底打散中心化城市的传统布局,利用各种网络相互连接的城市 。D.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又各自独立,在经济、文化和教育上联系紧密的城市。2.下列对中心化城市的后现代演变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许多工厂、学校、研究机构都迁向市郊,不再拥挤在市区。B.城市蔓延扩展到非城市区域相接壤的地区,这里既是城市又是农村。C.现代商业交易和办公活动走向郊区化、边缘化,生产销售、劳动力市场呈分散状。D.主城市与边缘城市通过多模式运输系统以及卫星天线进行沟通,成为全球化城市。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A.在枝蔓状的城市布局中,主城市和边缘城市的差别将趋于消失。B.铲除中心化城市的诸多弊端有待于城市的后现代演变。C.在枝蔓状城市中,人们受地理空间或物理空间的限制将越来越少。D.随着中心化城市的边缘化,生产地域化和劳动力低廉化将成为现实。

作文阅读班课程说明【四】

因特网作为传媒与传统大众媒介最大的不同就是它的互联性,它可以在世界范围内凭借计算机的互联使世界各地的人们共事同样的信息。这样,作为人类传播的媒介.它就给不同国家之间的琦文化传播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方便和迅捷的信息交流渠道.使当今世界的垮文化传播表现出与传统大众传媒时代不同的特点。与传统大众媒介相比,因特网使跨文化传播从概念到形式都发生了变化,它为全世界不同地区的人们同时共事相同的信息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性,因时、空间隔引起的传播障碍几乎不存在了。

在因特网成为现实之前,世界各圆的人们想要了解国外的信息几乎都只能经由本国的大众传谋。作为职业的信息传播机构.大众媒体有权决定哪些信息应予以传播。哪些信息则不予传播。也就是说,大众传媒的“把关人”实际上决定了本圆公众应该知道什么和可以知道什么.一般公众所接受的关于国外的信息都是经过“过滤”的信息.因而有的学者说国际新闻只是部分的事实。

因特网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切。在因特网上,用户可以发现来自对方文化的声音。在这个神奇的网络世界中,用户可以得到各种各样的信息,没有经过以特定意识形态为标准的把关人的翻译、删减,有助于用户全面地了解对方文化的各个方面。当今世界至少已有一百五十多个国家联在了因特网上。因此可以肯定地说·因特网创造了跨文化传播的新时代。

目前.中国因特网用户发展的速度很快.但对于整个人口基数来说,还只占很小的比例。据中国因特网信息中心的调查结果显示.截至1997年10月31日,中国的因特网用户为62万人.占人口总数不到0.05%。芙国则已经有6200万因特网用户·即已有占人口教30%的芙圆人使用因特网。据《计算机世界》1997年发布的统计数字,因特网上的输入、输出信息流量中,中国仅占0.1%和0.05%,而美国的这两项指标都达到85%以上,这个对比是很惊人的。

阅读练习

1.对因特网时代与传统大众传媒时代跨文经传播必然具有的不同特点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传播更迅速 B.形式更直接 C.范围更广泛 D.沟通更有效

2.构成因特网上跨文化传播最大的障碍是 (

A意识形态的差异B.不同地区的时差C.不同民族的语言D.计算机普及率低

3.对文末两组构成对比的数据作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特网在美国已经成为新的大众传媒。

B.东西方跨文化传播在因特网上仍存在着不平衡。

C.可以预见.因特网将来会成为最重要的传媒。

D.因特网的发展必然将造成本民族文化的失落。

4.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各国公众通过“传统大众媒介”了解世界实际上也就是通过“本国的大众传媒”了解世界。

B.在信息时代,因特网作为传媒将不再扮演信息传播“把关人”的角色。

C.由于因特网的互联性和信息共享.使异质文化平等地交流由可能变成现实 。

D.从全文看.因特网作为信息交流渠道具有前所未有的方便和迅捷两大优点。

作文阅读班课程说明【五】

说明文是客观说明事物的一种文体,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或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

从五个方面入手,简言之:找对象、抓特征、理顺序、析方法、品语言。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