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广西风俗作文(家乡的习俗作文六年级关于广西的)

六年级广西风俗作文(家乡的习俗作文六年级关于广西的)

首页写景更新时间:2023-11-27 13:50:17
六年级广西风俗作文(家乡的习俗作文六年级关于广西的)

六年级广西风俗作文【一】

No.1五色糯米饭

壮乡人在三月三、清明等节有吃“五色糯米饭”的习俗。壮乡人十分喜爱五色糯米饭,把它看作吉祥如意、五谷丰登的象征。五色糯米饭颜色鲜艳,由白、黄、红、紫、黑五种颜色组成。五色糯米饭不仅美观、美味,而且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用来染红颜色的“红兰草”具有生作用,染黄颜色的栀子具有清凉解热凉等作用,而染黑色用的则是枫叶。《本草纲目》里说枫叶“止泻益睡,强筋益气,久服轻身长年”的作用。用枫叶煮出来的饭,能“坚筋骨,益肠胃、补髓。”后来,壮乡人家家户户做五色糯米饭,每到节庆日,五色糯米饭的清香便萦绕着壮乡人的生活。

No.2唱山歌

广西壮族山歌是文化的精髓,主要靠口头创作,随意而出,曲调悠扬,歌词以七言四句为主,讲求平仄押韵。演唱方式有独唱、对唱和合唱等,伴奏乐器一般为二弦、竹萧、南胡等,配合歌声抑扬变化,听来可是别有一番风味。

No.3抢花炮

抢花炮是一种流行侗族、壮族和仫族等民族中的传统文娱活动,已有数百年历史。由于它具有强烈的竞争性、对抗性、娱乐性和独特的民族风格,所以长盛不衰。

传统的抢花炮方法,场地通常在河滩或山坡上,不限人数,只放三炮,每炮大家一起抢。花炮是一个直径约5厘米的圆环,用红布或红绸缠绕,放在炮架(送炮器上。炮架用的是旧式铁笼,内装火药点燃火炮,先后把三个花炮轰上天空,带落下时,所有人员都可奋力夺取。按民间传统,抢得头炮者,人财两旺,抢得二炮者,五谷丰登,抢得三炮者,吉祥如意。因此,参与抢花炮的人个个奋勇争先,互不相让。花炮最终被某人抢到后,唢呐声、鞭炮声响成一片,场面十分热闹壮观,胜利者成为了人们心中的英雄。

这就是壮族农历“三月三”的风俗。

六年级广西风俗作文【二】

下午第一节课,空气里一片寂。一切偏安安静静的,只偶尔听见几丝风声。忽然,清脆的响声打破了这片宁静。听!仔细听——那节奏,整齐明快;那旋律,高低变换;那格调,蓬发向上;那笑声,快乐悦耳。你们知道这声音是从哪儿传来的吗?告诉你们吧!这就是从我们的音乐教室传来的!我们正在跳竹竿舞哩!

跳竹竿舞,顾名思义啦!跳竹竿的人要机智灵活,随着音乐开开合合的节奏跳,不被夹到算成功!音乐老师先给我们做了一下示范,只见她如小燕子一样,轻巧地“飞”了过去。我们被老师的舞艺所震惊了,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老师示范完毕后,叫我们来试试。同学们的姿势可谓五花八门,有的是被老师“赶鸭子上架”才跳的;有的使用“张牙舞爪”式,跳到了竹竿上就跑;有的使用“活蹦乱跳”式在竹竿上乱跳了起来,就像跳起了“迪斯科”。你再看那位同学急急忙忙上去,不料,一不小心,脚下一滑,整个人栽在了竹竿上。哦!肯定使用的是“泰山压顶”式了吧!

快要轮到我了,我紧紧抓着陈可的手,心里像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我心想:真是恐怖!怎么跳过去呢?万一像上一个同学,来一个“四脚朝天“怎么办?正当我犹豫不决时,陈可拉着我的手,已经跳了出去!我被陈可这一举动拉得东倒西歪,像一个喝醉酒的醉汉一样。好不容易走出“魔阵”,我真是很投自己了!怎么在那时犹豫不决呢?这时,老师好似看透了我们的心思,又叫了我们一个口决:一二,合合跳,开开停。听了老师的“秘方”,我一下子也神了!也像一只小燕子一样,轻盈的跳了过去。“一次,两次,三次。”我轻轻的数着。每跳过一次,我心里就乐开了花。

喜笑颜开的,是我们的表情;兴高采烈的,是我们的心情。

跳吧!跳吧!跳吧!尽情的跳吧!跳出生命的蓬勃生机,跳出民族的精神风采!

六年级广西风俗作文【三】

今年,我第一次到乡下外婆家去过三月三,农历三月三是壮族传统的节日。壮族人民做的五色糯米饭特出名,我是早有耳闻的。一听见五色糯米饭这个词,我嘴都谗了。

到了外婆家,我叫外婆演示一次做糯米饭的.程序给我看,外婆笑了笑就答应了。开始,外婆把枫叶放在臼中捣烂,晒干浸入一定量的水中,外婆还说,这枫叶一定要泡到明天才能继续做。第二天,外婆把叶渣捞出来滤净,然后取出黑色染料液体。黑色染料液体要放入锅中用文水煮到五、六十度,再把糯米浸入其中。外婆接着把黄栀子的果实提取,再将黄栀子捣碎成片后放入清水里浸泡,就可以得到黄橙色的杂料液体。紧接着,外婆又用同一品种而叶片形状不同的红蓝草经水煮而成的红色杂料液体和紫色杂料液体跟糯米浸泡。外婆还告诉我说,这些植物叶片稍长的,颜色就稍深点,煮出来的颜色较浓,泡出来的米即成紫色;叶片较圆的,颜色较浅,煮出来的颜色较淡,泡出来的米即成鲜红。经外婆这么有一讲,我才知道:原来一种植物还会有两种颜色呢,真是太神奇了!

外婆说,用这些杂料浸泡过的糯米分别放在锅里蒸十几分钟,就能得出各种各样的糯米饭。说着说着,我口水都流了,真想很快就能吃到五色糯米饭啊!

可是当外婆还没有做好五色糯米饭时,邻居的小伙伴已经来叫我去赶歌圩了。我听了立刻欣喜若狂,因为这是我第一次去赶歌圩呀。我和小伙伴边走边聊天起来,虽然他们说的壮语我一句也听不懂,但是从他们的眼神和笑容里,我知道了壮族人民是很热情好客的,就连小孩也不例外。

六年级广西风俗作文【四】

我的家乡就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这个少数民族聚集的地方。这里保留了很多风俗习惯,我想介绍的是“三月三歌圩节”。在我国“三月三”是汉族及多个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相传三月三是皇帝的诞辰,中国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魏晋以后,上巳节改为三月三,后代沿袭,遂成汉族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但是现在,每个民族的三月三都是不同的形式。壮族的三月三相传为纪念壮族歌仙刘三姐而形成的节日,故又称歌仙节。

大家都知道山歌是壮族的特色,壮族每年有数次定期的民歌集会,如正月十五、三月三、四月八、八月十五等,其中以三月三最为隆重。这一天,家家户户做五色糯饭,染彩色蛋,欢度节日。歌节一般每次持续两三天,地点在离村不远的空地上,用竹子和布匹搭成歌棚,接待外村歌手。对歌以未婚男女青年为主体,但老人小孩都有来旁观助兴。小的歌圩有一、二千人,大的歌圩可达数万人之多。搭歌棚,举办歌会,青年男女们对歌、碰蛋、抛绣球,谈情说爱。壮族多于三月三来扫墓,通常在三月三时蒸五色糯米饭。

壮族山歌简称为“壮歌”,又称“壮族民歌”,一般指壮族人民用壮话演唱的民间歌谣。壮歌最早可以追溯到壮族原始社会时代狩猎时的呐喊。虽然呐喊不能算是歌,但它无疑孕育出了壮族山歌的种子。真正义意上的壮歌应该是从壮族原始社会中的生产劳动和祭祀活动开始,这从现在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中可见一斑。广西壮族古老的歌圩集会和绣球一直流传至今。壮族素以“善歌”著称,壮乡素有“歌海”盛誉。壮民善以山歌来表现生活,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壮族山歌历史悠久,壮民从盘古开天地一直唱到如今,几乎人人能歌善唱,已近“以歌代言”的地步。

歌圩节上抛绣球主要是娱乐,也作定情信物。当姑娘看中某个小伙子时,就把绣球抛给他。不过壮族人玩绣球,以抛绣球为乐,也不是近一两百年的事物了。南宋人朱辅所著的《溪蛮丛笑》,对歌墟的抛绣球活动描述道:“土俗节数日,野外男女分两朋,各以五彩新囊豆粟,往来抛接,名为飞纶。”周去非在《岭外代答》中也说:“土已日(三月三,男女聚会,各为行列,以五色结为球,歌而抛之,谓之飞纶。男女目成,则女受纶而男婚已定。”所谓飞纶,就是今天的绣球。

南宋周去非的《岭外代答》载,壮人“迭相歌和,含情凄婉……皆临机自撰,不肯蹈袭,其间乃有绝佳者。”宋《太平寰宇记》中也记载:“壮人于谷熟之际,择日祭神,男女盛会作歌。”这说明,当时的歌圩已经相当兴盛。1934年编的《广西各县概况》记载,当时广西有歌墟活动的地方就有多达26个县,几乎遍布广西各地。

如今在我们家里,虽然不会以唱山歌的形式过节,但仍然会做五色糯饭,染彩色蛋等等欢度节日。这样具有民族特色的活动,将是永恒的经典。

六年级广西风俗作文【五】

今年的三月三假期我已经盼望很久了,我想让爸爸妈妈带我和弟弟们去田林岑王老山,到叔叔家好好玩一玩。

我正想着要去叔叔家玩什么,电话就“铃铃铃”地响了,妈妈刚接过电话,叔叔和蔼又亲切的声音就从我耳边响起。“今天要不要来我们这里过三月三啊?”妈妈还没来得及回答,我和弟弟们就不约而同地点起了头,妈妈看我们这样子便答应了。随后,妈妈就把我们带上了她那马力十足的越野车,驱车往叔叔家去。待车子驶上了山,我往窗外仔细一看,哇,好高啊!白色的云若隐若现,蓝蓝的天更加美丽,阳光照在云层上面,就像一团仙粉色的棉花。这时的我居高临下,感觉自己就是一个巨人,仿佛整个世界都在我的脚下。

过了许久,我们到了叔叔家。一进门就看见一口大锅和一大群正在忙碌的人。过了一会儿,只见二婶端着一盘五颜六色的植物叶子走了过来。我弄不清二婶要干什么,决定看个究竟。“二婶,你在干什么啊。”我伸长了脖子。“我要把这些植物的颜色弄到糯米上,这样,就可以做出美味的五色糯米饭了。”听到吃的,我来了劲。见我在那里馋得直舔嘴巴,二婶就说:“这是壮族的传统小吃,你要不要试试?”光说不干哪里行?我立马学着二婶做了起来,好美啊,有黄色的、紫色的、黑色的、白色的、红色的……看得我眼花缭乱,垂涎三尺,着急得都想吃生米了,看着二婶灵活的双手熟练地忙活着,我心里佩服不已。不一会儿,热气腾腾的五色糯米饭就出锅了,大家吃在嘴里美在心里。

吃着自己做的糯米饭,我心里美滋滋的,今年的三月三可真是过得有趣又充实,我要把三月三这些习俗继续传承下去。

六年级广西风俗作文【六】

美丽富饶的壮乡,素有歌海的美誉。尤其是盛大的三月三,方圆数十里的男女青年,都兴高彩烈地穿上节日盛装赶来参加,少有几百人,多达数千人或上万人。

顿时人山人海,歌声嘹亮,成了歌的海洋。 三月三是壮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对歌又是三月三的一项主要活动,因此又称“歌圩”或“歌节”。 歌圩,是壮族民间传统文化活动的,也是男女青年进行社交的场所。在壮语中被称作“窝墩”、“窝岩”,意为“出野外玩耍”。由于这种活动相互酬唱,彼此对歌,所以古代人之为“墩圩”。 壮族歌圩,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有着许多动人的传说。其中比较流行的是“赛歌择婿”的故事。

传说在以前,有位壮族老歌手的闺女长的十分美丽,又很会唱山歌,老人希望挑选一位歌才出众的青年为婿。各地青年歌手纷纷赶来,赛歌求婚,从此就形成了定期的赛歌集会。 不过,据古代文献的记载,歌圩早在宋代就已经流行。南宋周去非的《岭外代答》载,壮人“迭相歌和,含情凄婉,……皆临机自撰,不肯蹈袭,其间乃有绝佳者。”这里所说的就是男女青年聚会的歌圩。到了明代歌圩又有了发展,并定期在固定地点举行。 壮族歌圩有大有小,各地不一。不过,农历三月三最为隆重。搭彩棚、摆歌台、抛彩球、择佳偶,别有风情。在歌圩上,各村屯的男女青年,各自三五或群,寻找别村的青年,集体对唱山歌。

通常由男青年主动先唱“游览歌”,观察物色对手;遇有比较合适的对象,便唱“见面歌”和“邀请歌”;得到女方答应,就唱“询问歌”;彼此互相了解,便唱“爱慕歌”、“交情歌”;分别时则唱“送别歌”,歌词随编随唱,比喻贴切,亲切感人,青年男女经过对歌后接触,建立一定感情,相约下次歌圩再会。 歌圩上,除对歌外,还举行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有精采的抛绣球,有趣的碰红蛋,热闹的放花炮,以及演出群众喜闻乐见的壮戏等。

六年级广西风俗作文【七】

今天我特别激动,因为我们期待已久的三月三终于到了。

早上,我起床以后,洗完脸,吃完早餐,又看了一下电视。中午,爸爸带我去大街上,大街上可热闹了,有很多东西:大龙虾、大葱饼、草鞋……我还买了一个蹦蹦,还开了一次车。

到了晚上,我和爸爸妈妈还有小表姐一起去看晚会了。我们在路上看到有些没有票的人,他们有的在山上看,有的爬到树上看,还有的把木头墙拆了一个大洞,爬进去看。

到了广场,我们把票交给警察叔叔,进了广场后,我们看见有免费的银光拍拍手拿,我们就拿了几个:我拿了三个,爸爸拿了一个,妈妈也拿了一个,小表姐拿了两个,我拿得最多。妈妈带我和小表姐走到观众席上面,往下一看,真是人山人海。妈妈走到一个空位,叫我们先坐下来,爸爸去找我们的位置。过了一会儿,爸爸上来了,说:“我已经找到了位置,我们先下去。”而小表姐托给一个老爷爷,我不肯下去,因为看不到嘛!还有小表姐在这里我们就没意思了。最后,我和小表姐还是下去了。

在下面,我东看看,西看看,就是看不着,又叫爸爸抱我看,才抱了一会,手又酸了。又过了好长时间,才开始节目。我在心里想:为何这么慢呀,整整浪费了我两个小时时间。我又叫爸爸把我抱起来看,可是又像刚才一样,才抱一会儿,手又酸了。然后,爸爸提出一个主意,同意回家看的举手,我们都举了,于是,我们骑着摩托车开走了。

到了家里,家里可热闹了,有表伯,姨父、姨妈……大家都来了。我就坐下来看电视,我看到三个男人在打鼓,打的可精彩了,还有八个女演员在跳舞,舞台上灯光闪烁,金碧辉煌。看了一会,我觉得想睡觉,就去睡了。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