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或游览的作文300字(写游览路线的作文300字)

参观或游览的作文300字(写游览路线的作文300字)

首页写景更新时间:2023-04-29 16:38:54
参观或游览的作文300字(写游览路线的作文300字)

参观或游览的作文300字【一】

初夏时节,我前往江浙一带近海地区探望阔别已久的朋友,归途的路线恰巧经过江苏省会南京市,在长江堤岸小憩浏览美丽风景的那一瞬间,脑海里立刻浮现了举世闻名的南京长江大桥,拨通电话告知南京居住的朋友,一起去观看欣赏“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南京长江大桥的雄壮英姿。

我对南京长江大桥的认识,起源于读小学时的课本,其中一段课文描述如下:清晨,我来到南京长江大桥。万里碧空飘着一朵朵的白云,在明媚的阳光下,大桥显得十分壮丽。

碧浪滚滚的江水中,9个巨大的桥墩稳稳地托着桥身,正桥连接着22孔引桥,仿佛一条钢铁巨龙横卧在大江上面,桥上有宽敞的公路和笔直的铁路。底层是火车道,铺着双轨;上层是公路,两侧是人行道,宽阔的公路上,行人车辆川流不息来来往往……

时至正午,我沿着南京长江大桥北侧引桥的人行道走近大桥的正桥,贯穿南北方向公路的两侧,两座雄伟的工农兵学商混凝土群像形的态逼真左右挺立,前行大约10米的距离,耸立着两个高大的桥头堡,钢制的三面红旗,映着阳光格外艳丽,大桥左右分别站立着纯洁的白玉兰花形的路灯,高雅气质清新可人。

据有关资料记载:1959年2月,南京长江大桥5号桥墩以南工程开始施工。6月,引桥工程开始打桩。9月,4号桥墩以北工程开始施工。1960年1月,大桥主体工程正桥桥墩开工,9号桥墩钢围笼浮运下水,宣布南京长江大桥的施工建设全面启动。1966年4月,正桥桥墩全部出水。

11月,开始从两岸相向架设正桥钢梁。12月,南北引桥分别架设完成。1967年8月,正桥合龙竣工。1968年9月,铁路桥通车。10月1日,从福州开往北京的'46次快车成为铁路桥上通过的第一列客车。1968年12月29日,公路桥全线正式通车。1969年1月1日,南京长江大桥公路全线交付使用。

我悠闲地走在大桥右侧的人行道上,大桥栏杆上装饰着描绘祖国山河风貌和歌颂中国巨大成就的浮雕,我一边欣赏一边扶着栏杆,举目观望着奔流不息的长江,江面上一条条来往的客(货)船在大桥的下面随着起伏的波浪漂泊而过。就在这时,一列疾驰的火车鸣着汽笛从我的脚下呼啸穿过……

南京长江大桥由中国人民自行设计和建造的双层式铁路、公路两用桥梁,上层为公路桥,长4589米,宽15米,可容4辆大型汽车并行,下层为双轨复线铁路,全长6772米,宽14米、连接津浦铁路与沪宁铁路干线。大桥桥下通航净空高度为设计最高通航水位以上24米,可通过5000吨级海轮。南京长江大桥的成功通车,是中国桥梁建设史上一个伟大的里程碑。

我停留在南京长江大桥的中间位置,视野更加开阔,长江左右两岸美丽的风景尽收眼底。我想起了明代文学家杨慎的著名词句: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当年,在南京长江大桥的施工建设中,中国桥梁专家、工程技术人员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面对如此庞大的桥梁建设,一边组织研究设计,一边施工调研修改,全体建桥工人披星戴月风雨兼程,克服重重困难,冒着长江水流川急的洪流,奋不顾身地排除一个个险情,使大桥施工建设进度平缓地向前推进。

在酷暑难耐的夏季,建桥工人每天闷在严密的模型板和钢盘中间,连续工作七、八个小时,模板里面不通风,温度要比外面高出10余度,他们的衣服上就结了一层盐霜。在寒风凛冽的冬季,建桥工人在危险空旷的江面上,手摸钢铁支架能粘掉一层皮,经常手指被冻的都无法伸展……在这种十分恶劣的环境下,我们的建桥工人无私奉献勇往直前,不仅保证了施工质量,还创造了许多施工项目的第一。南京长江大桥的建设,充分体现了中国人的工匠精神,他们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及生命建造这座举世闻名的钢铁大桥。

据长期居住在南京市的朋友讲:想当年,南京市区内到处都有大桥命名的百货、饭店、照相馆、电影院,南京长江大桥雄伟的形象被印上了书包、折扇、暖瓶、水杯、酒瓶、明信片、邮票……现今依然能够找到南京长江大桥形象的物品。

我站在南京长江大桥南侧的桥头堡上,放眼望去横跨长江的大桥美丽景象蔚然壮观,公路上过往的车辆有条不紊地穿行,人行道上人来人往连续不断,眺望世界上完全在国境内的最长河流--长江,浩浩荡荡,奔流汹涌浪逐涛追……

我乘坐电梯来到大桥下面的南堡公园,公园里设有南京长江大桥历史纪念馆,馆内有毛泽东主席的巨型雕塑及大桥通车背景和各个时期的珍贵影像和文字史料,是青少年学习和了解南京长江大桥历史的教育基地。

南堡公园大型花坛中心栽植雪松,周围布满花灌木,树下布置四季花卉,大型喷水池与花坛相称,盆景园摆放千余个品种的盆景,桂花园种植桂花树球,桂花绿篱,银杏林百余株大银杏树枝繁叶茂,沿江地带配植雪松、紫薇、木槿等花木。

南京长江大桥是新中国第一座依靠自己的力量设计施工建造的铁路、公路两用桥,它的建成开创了中国“自力更生”建设大型桥梁的新纪元,被看作是“自力更生的典范”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称之“争气桥”。

如今,南京长江大桥被列为南京市著名景点之一,又被列为新金陵四十八景之一。

长江,是多么的壮观。像一条金鳞巨蟒,翻滚着,呼啸着,奔流而去。江面一艘艘轮船驶过,留下一朵朵翻滚的浪花。长江的水可真急啊,急得急流翻滚,惊涛拍岸,甚至可以看见冒着白泡、卷着枯枝败叶向下沉的旋涡,长江的水真浑啊,浑得可以看见在飘动的泥沙,远远望去,就仿佛是一条黄色的飘带,流淌在中华大地上。

参观或游览的作文300字【二】

导入:

天下的景或物,千差万别,千姿百态,各有自己的特点。比如水,有的汹涌澎湃,有的水平如镜,有的流水潺潺,有的水波粼粼……那么,怎样写出景物的特点呢?关键的是要进行细致的观察。

传说宋代画家文与可,为了画好竹子,冒着似火的骄阳,全神贯注地看着一片竹子,脸晒得通红,衣服被汗水湿透,但他好像是毫无知觉一样。不知何时乌云盖住了山头,随后狂风大作,文与可撩起袍襟,迎着咆哮的狂风,攀登到山顶,继续观察狂风吹乱的竹林。突然一声雷鸣顷刻大雨如注,竹叶子上晶莹的水珠又吸引了他。他不顾雨急路滑,向竹林跑去,心神完全溶于了竹的海洋。由于文与可彻底地了解了竹子,因而才能画出最出众、最富有特点的竹子。

1、学习本单元后的写作知识短文:

(1)、学生自主阅读,圈点主要内容。

(2)、明确:

①参观游览时要仔细观察,认真听取介绍,研读有关文字材料。

②写参观游览的文章要注意条理清楚,思路有三种:“定点观察”、“移步换景”、“分类摹写”。

③参观游览的文章形式可以自由灵活,语言一定要生动形象,富有感情,“观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让读者受到感染。

2、参观游览的文章的基本结构及要求:

(1)、开篇适宜点明参观游览的对象,语言简练。

(2)、主体部分采用“定点观察”、“移步换景”或“分类摹写”的方法,条理清楚地交代参观游览的路线,抓住景物特征,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有顺序地描写景物,在描写中融入自己的真情。

(3)、在文章结尾处再次抒发自己的情感。

3、注意点提醒:

(1)、要观察景物变化的全过程。从开始到最后,凡有变化的都要细致观察。比如植物,它的发芽、开花、结果等各个生长期都有不同的特点,如果细致观察了全过程,就容易抓住它的特征进行描述。

(2)、捕捉景物的颜色和姿态。自然界的颜色是七彩的,自然界的万物是各具形态的。我们在观察时,就要善于捕捉到景物的颜色和姿态。

(3)、调动各种感觉器官来观察。

为了使状物绘景更生动、更具体、更形象,我们还可以采用多种表现手段来丰富描写,从而增添文章的情趣。

请学生回答几种常见的表现手段,可以由几个学生补充作答

主要是:

a、用比喻等手法状物绘景。

著名作家老舍先生说过:“在描写时,不能不设喻”。确实这样,只有通过比喻,才能把简单的东西具体化,抽象的东西形象化。比如作者把稻穗的颜色比作“黄金般”,就生动形象地写出丰收的景象。又如作者把耶诞红比作淑女,也生动形象地写出耶诞红的美丽。不过话要说回来,比喻也要创新。如果总把某种景物的比喻固定化,那是不会增添文章的情趣的。有个伟人说过,第一个把姑娘比作鲜花的是天才,第二个把姑娘比作鲜花的是庸才,第三个则是蠢才。恐怕他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拟人,是把没有思想感情的生物当作有思想感情的人来写,它也往往能使语言富有魅力。例如“原野上的青草,换上青翠的衣服”,作者这样一比拟,就把春去夏来的意思委婉地表达出来。把春天人格化为“春天是个插花的能手”,“春天是个美丽活泼的仙子”,“春天是个慈祥的守护神”,“春天是一位伟大的画家”。这样状物写景,文章就更富有感染力。

b、用动静结合的手法状物绘景。

要能够以动写静,动静结合,这才是状物绘景中高妙的一着,它能使文章情趣盎然。例如《三峡》一文中的写景部分就注意了这一点。

c、运用传说,状物绘景。

状物写景要富有活力,运用传说也是一个重要途径。我们在描写景物时,插入一些故事逸闻、神话传说、典故、文史资料、民俗谚语,使景和物蒙上一层神奇的色彩,不仅能使文章内容丰富,而且能使文章情趣横生。

4、语段展示,让学生讨论分清下列语段都采用了哪些写景的.方法,各有什么特点?

a、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学生回答: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用“从小丘西行”、“伐竹取道”、“下见” 清楚交代行踪路线。运用修辞写出水声和水色特点,紧扣景物特征,见景生情,语言生动形象。

b、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学生回答:“定点观察”,按自上而下的顺序观察,发挥想象,突出景物特征。

c、《阿里山纪行》

学生回答:

(1)、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从进山到下山,行踪路线交代得非常清楚,一边走一边看,把看到的不同景物依次写下来。

(2)、抓住景物特征,运用多种修辞方法进行描写。进山时林海幽深,深山深处潭水清澈、林区宁静、曲径幽路、森林无边,神木巨大悠久和受到“巨创”,语言生动形象。这些富有特征的鲜明的画面一幅幅展现在读者眼前,使我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3)、景中有情,字里行间充盈着浓浓的爱意。

d、《美丽的西双版纳》

(1)、采用“分类摹写”的方式,截取一个个片段,用小标题来构建全文。小标题句式一致,具有概括性、准确性、鲜明性,从不同的角度突出标题中的“美丽”两字。

(2)、片段之间过渡自然。

e、《蓝蓝的威尼斯》

以作者游览路线为经,将立足点的变换交代清楚。对景物有所取舍,描写具有代表性的景点,突出景物特征,决不记“流水帐”。多用比喻,语言形象生动。

板书展示:

注意点提醒:

(1)、写作的内容真实才能抒发真情实感。

(2)、选用恰当的顺序描写景物。

(3)、所拟题目要与文章内容和中心相应。

几种常见的表现手段

a、用比喻等手法状物绘景。

b、用动静结合的手法状物绘景。

c、运用传说,状物绘景。

课堂作业:

写作训练:

参观一个小区、商场、养殖场或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自己拟题,写一个文章的语段。200字左右。

[训练目的]

(1)、写参观游览的文章,内容要真实。

(2)、写参观游览的文章要做到条理清楚。

参观或游览的作文300字【三】

首先我来到了近处的蔬菜摊。只见摊上摆满了萝卜、青菜、土豆……瞧,那些嫩绿的黄瓜,翡翠般的外皮上油亮亮的,仿佛是从田里刚采来的,顶端还带着一朵小黄花。一个个肥胖的冬瓜挺个“将军肚”威严的目光向四周扫视着。紫色的茄子油光发亮,还带着珍珠般的`光芒。摊主一边热情地招揽着顾客,一边向顾客夸耀自己的菜是怎么怎么的好。看那位阿姨熟练地将顾客的黄瓜拿到电子称上称重量,又笑盈盈地将黄瓜装进塑料袋还嘱咐道:“我的蔬菜都是从地里刚采来的,没有农药,下次再来买。”顾客听了满意地离去了。

我又来到了远处的水产摊。摊上的鱼、虾、蟹多种多样。看那位摊主在满面笑容地对着顾客。他熟练地将一条鱼从水中捞出,放在电子称上。那条鱼活蹦乱跳,几次从称上跳下来。称好后那位顾客高兴地拿着鱼走了。摊主望着他远去的背影,高声说:“下次再来”。

逍林的农贸市场的物品真齐全。

参观或游览的作文300字【四】

重点:掌握“定点观察”、“移步换景”、“分类摹写”几种写作方法,进行写景

突破方法:通过课上指导和学生范文阅读,让大家掌握常见的几种写作方法。

难点:抓住特点进行描写,抒发真情实感。让学生回忆生活中的景观是否确如老师所读片断中所写。然后请学生自己尝试着写片断。

参观或游览的作文300字【五】

今天,老师带我们去人民公园玩,弟弟也和我们一起去了。人民公园可好玩了,有海盗船、玩具飞机、太空漫步,还有最最有趣的动物园。

我们先去了最好玩的地方——动物园。那里有许多动物,其中我最喜欢聪明灵巧的猴子,它们在假山上跳来跳去的,我先递给它们一块饼干,小猴子们都抢着吃。然后我和弟弟就为了它们一包饼干,猴子还向我们招手呢,好像在说:“谢谢你们,欢迎你们下次再来啊!”

我还看到了美丽的`孔雀,孔雀骄傲的甩着它五颜六色的尾巴,好像在说:“看,我的尾巴多漂亮~~~”我们还观看了贪吃的狗熊,凶猛的非洲狮。

在一路休息的时候,老师给我们上了一节英语课,她先帮我们复习了一下字母“O”,再教了我们新的字母“Q”,大家的动作都做的非常标准,很快就学会了。

最后哦我们完了飞机和太空漫步。飞机转的可快了,我的头都被转晕了,玩太空漫步时,很多同学都说可怕,但是我却迫不及待的想去体验一下。终于轮到我了,彩虹糖老师和我还有弟弟同坐一辆车,我们用力踩着,经过树林,跨过小河。有彩虹糖老师陪着,我觉得一点都不害怕。

人民公园太美了,我们玩的真开心啊。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