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人物的作文穿插景物(写景物事物人物的作文方法)

描写人物的作文穿插景物(写景物事物人物的作文方法)

首页写景更新时间:2023-12-18 16:46:00
描写人物的作文穿插景物(写景物事物人物的作文方法)

描写人物的作文穿插景物【一】

在六x班这个大家庭中,有许多特点突出的同学,今天我讲的是搞笑大王——xx。xx看起来贼头贼脑的,话却一大嘟噜,像小鱼吐泡泡一样。他不仅是一个敢做敢为、有义气、大胆,口才挺好的xx还经常用一些幽默语句,搞得全班哈哈大笑。

敢做敢为的xx在午饭后看到有一个人不小心把笔扔到窗外,便自告奋勇地爬到楼台上为她捡笔,只见他单腿向上窗台,爬过窗户,站在台子上,在教室里的同学见了,都惊呆了,刚进来的同学大叫一声惹得全班都惊心胆颤的,生怕xx一失足摔下去,只见到xx弓着个腰在捡东西,捡好后,他猛地站了起来,大叫一声看到没,偶出来了。看到他那样子,全班同学不由得笑了。

xx还是一个有义气的人,看到兄弟有难,一定会全力以赴,帮兄弟解围。有一次他和几个朋友一起犯了错误,他没有埋怨,而是把所有的事都揽在自己身上,说这是大气吧他,反而显得十分重友,我觉得和他做朋友,一定有称兄道弟的份儿,他真是一个有义气的人呀!

xx还是一个胆大的人呢,在音乐课上,老师点xx起来唱歌,本以为他不会亮出他那高昂的嗓门,岂知xx郑重地咳了两声,便放声歌唱,虽说有点难听,但还算有胆量。xx还有一个缺点,就是爱接话,老师一句话刚讲完,他马上接上去一句幽默搞笑的句子,因此老师便把他调到最后,和垃圾桶讲话。

人不是十全十美的,但只要肯改正缺点。你的大胆、自信,便会让人有一个深刻的印象,一个有义气的人,通常会被别人当做一个知心朋友。

描写人物的作文穿插景物【二】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生活中处处是学问,只要我们有一双敏锐的眼睛,就会发现,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都可以做我们的老师,每一个人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优点。

我们每个人最熟悉的莫过于妈妈,我的妈妈是一个极其普通的人,但是,她却拥有一颗善良、坚强和慈爱的心。在我幼小的印象中,妈妈十分吝啬。记得在我五六岁的时候,妈妈每次带我去超市,我看见自己喜欢的东西都会好奇地央求妈妈买下来,那时,妈妈就会板起脸来责问我:“这些东西你真的需要吗?能不买就不买,别浪费!”每当这个时候,我都会极不情愿的离开,心里想:“别人要什么,妈妈就给买什么,可我的妈妈却这么财迷,什么也不给我买,难道是妈妈根本不爱我吗?”

日子过的很快,寒来暑往,我上学了,妈妈为我办了天津市和河北区两个图书馆的借阅证,不管休息日家务多忙,都准时带我到距我家很远的图书馆还书、续借书。寒暑假里,学校成立了课外兴趣班,妈妈竟给我报了三个文化兴趣班,暑假还有一个游泳班;平时一向节俭的妈妈为我准备了各种学科参考书和练习册。不用说,妈妈这“慷慨”的原因一定是为了让我取得良好的成绩。

前几天发生的一件事更加让我体会到了妈妈的良苦用心。上周,我国南方遇到了五十年罕见的大雪灾,妈妈每天都守在电视机前关注灾区人民的情况。前几天社区举办了一次捐赠活动,平时为自己花一分钱都要算来算去的'妈妈竟慷慨地捐了自己的一件平时不舍得穿的高级羊绒毛衣和两百块钱。我不解地问妈妈:“您这次怎么这么大方?”妈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我们中国是一个大家庭,全国人民都是兄弟姐妹,谁都有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帮助他们,让他们度过难关。钱只有用在刀刃上,才叫花的值。该妈妈花的钱,妈妈花一百、一千都舍得。不该妈妈花的钱,妈妈一分也不会花,我们一定要学会节俭。”妈妈就是这样一个有爱心,勤俭节约,可爱可敬的人。

妈妈不仅是妈妈,更是我的良师,他教会了我怎样做人。生活就是一个大课堂,我们要用心发现,用心学习,才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描写人物的作文穿插景物【三】

有人喜欢那不辞辛劳的邮递员,有人喜欢那公正严明的交通警察,有人喜欢那为国效力的解放军,有人喜欢那不畏艰苦的农民伯伯……而我喜欢那位不辞辛劳的清洁工。

记得一次,我刚吃完饭就在公园里散步,一切多么美好呀!看!小鸟在枝头上唱着动听的歌曲;小狗在小巷里奔跑,追赶着蝴蝶;蜜蜂也不甘落后,依然默默无闻地辛勤劳动着;微风抚摸着大地,芬芳的花儿,悠悠的云朵,蔚蓝的天空,又迎来一片春天!“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我边走边赞美着。突然,一阵恶臭打破了我的梦境,像病毒一样钻进我的鼻孔,让我窒息,路人也纷纷捂住口鼻,不由地加快步伐。我皱了皱眉头,叉了叉腰,眼睛蹬得像灯笼似的:“究竟是哪里发出的气味呢?”我走近一看!只见垃圾堆积如山,乌烟瘴气,塑料罐、一次性筷子、饭盒、旧手提包、剩饭剩菜……它们在享受“太阳浴”的同时,也散发出垃圾的异味,令人防不胜防。这时,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妇女引起了我的注意,只见她身穿一件破旧不堪的上衣,黑色的长裤。戴着被灰尘熏黑的口罩,显然是一名不辞辛劳清洁工。于是,我好奇地躲在一旁,悄悄的看着,观察着……她不假思索的把双手伸进恶臭的垃圾里,熟练地把垃圾分好类,放在一旁,接着,她从草丛中取出一把生锈的铁铲,用它揪出腥黑的泥土,虽然泥土溅到了她的身上,玷污了她的衣裳,但她什么也不管,只是默默无闻的工作,在她心里,也许是一种责任,也许是一种信念,也许是一种劲头,也许是一份希望……站在一旁的我情不自禁地说:“阿姨,为什么你要做这样肮脏的工作呢?看你也不是一个十分贫穷的人呀!”那个中年妇女一边捡起塑料罐头一边回答:“现在的人变得浪费了,用完的东西就随手一扔。如果我做这点小事能让人们醒悟过来,齐心协力保护环境,这点儿脏活儿跟本不算什么——我只想在我有生之年为环保作一份贡献罢了。”我静静地站在那儿,细细地咀嚼着中年妇女的话,似乎明白了什么……

如果说宽阔的马路是用成千上万的石子铺成的,那么她就是那最结实的一颗;如果说动人的音乐是用那优美的旋律谱写的,那么她就是那最美妙的音符;如果说荷花是荷塘的仙子,那么她就是陷身于污泥中默默奉献的莲藕。她不因享受而享受,只因付出而付出。每当我再次遇到那个清洁工的时候,都会不由自主的竖起大拇指:“你真是我的榜样!”

描写人物的作文穿插景物【四】

“卖糖葫芦了!”我去花城广场玩时,听到有话多卖糖葫芦的叔叔吆喝着,其中有两位叔叔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上午,我见到了一位卖糖葫芦的叔叔,就请求妈妈给我买一串,妈妈答应了,我兴奋地跑过去问:“叔叔,请问多少钱一串糖葫芦啊?”“哼,小孩子凑什么热闹?”他的话里带着一种歧视的语气,连看都没看我一眼。

我拿出钱说:“叔叔,我是真的要买。”他见钱就象老鼠见了大米一样,态度发生了360度的变化,高兴地接过钱,兴奋地说:“小朋友,糖葫芦五元一串,我给你拿一串吧!”说完拿了一串最小的给我。

下午,我又从另一位卖糖葫芦的叔叔身边经过,他把我看成了买糖葫芦的,于是向我介绍了起来:“小朋友,买一串吧,我这儿很便宜,三元一串,而且没添加什么不健康的东西,不挣昧心钱。”他刚说完,妈妈就给了他一百元说:“不好意思,没零钱了。”叔叔翻了半天口袋后说:“不好意思,我没零钱找了。”说完把钱还给了妈妈,他见我失望的样子,拿了一串糖葫芦给我说:“小妹妹,我送你一串吧。”我很意外地接过糖葫芦,心里却美美的,这是我吃过的最甜的糖葫芦了。

回家时,我又看见了上午那位卖糖葫芦的叔叔,他的糖葫芦还有好多没卖完,而下午那位叔叔,他已经准备收工回家了。

假如你是我,你会更喜欢哪位叔叔呢?

描写人物的作文穿插景物【五】

自从妈妈找到工作以后,脾气越来越暴躁,每天吵我几顿已经是家常便饭了。

我像往常一样,嘴里哼着小曲,脚不由自主的跟着节奏抖动,我想跟着节奏跳。砰砰。糟了,大门的声音响了,这下可惨了,妈妈回来了。话说,今天怎么回来的这么早。我迅速关掉电脑,放下耳机,梳梳头发,拿出作业,装装样子,在书桌上认真的写作业。一阵缓慢的脚步声过后,门咯吱的响。100米,50米,20米。来了。我连头都不敢回一下。妈妈生气地说:“你看看,你看看,这书往哪放呢,桌子上啥都有,垃圾不会扔出去啊,我一天不在,这家里就乱的像猪圈一样,被子也不叠,脸也不洗,你就说,你还能干点啥?”吓宝宝了,我的心在跳动啊。在妈妈,这个母老虎的面前,我和爸爸显得像两只微不足道的蚂蚁,到处乱窜,却还是被逮住了。老虎出马,神仙也得跑啊,更何况我只是只小蚂蚁。爸爸在那假装睡着,却还是被妈妈发现了,骂了几句,就做饭去了。

如果换位思考一下,我觉得妈妈也是挺辛苦的,每天早出晚归,就是为了给我们攒学费啊,既要照顾我们,还要料理家务。也许妈妈受老板的批评了,心里不好受,使她感到很大的压力,就拿我和爸爸当出气筒。

妈妈,我会当你的出气筒的。长大后我一定当一个大老板,让您享享清福,我一定会体谅您的。

描写人物的作文穿插景物【六】

我们的陈老师,不高的个头,微胖的身体,一张严肃的面孔上有一双不大,但却十分明亮的眼睛。一头乌黑发亮的短发利落地扎在脑后。

陈老师有一项让那些调皮蛋“闻风丧胆”的绝招,那就是—罚试卷,可千万别小看了这试卷的威力,瞧!这不,陈老师又抱着一叠试卷走进教室。刚才还无精打采的同学立马像充了电似的,挺直了腰板,睁大了眼睛。生怕那惹人厌的试卷会从天而降。不过,陈老师还是十分体谅学生的,只有万不得已时,陈老师才会使用这一“必技”。

不但如此,陈老师敬业,爱学生的精神也令我敬佩。为了给成绩不好的学生讲题目,改作业,每天,陈老师总是最晚离开学校。第二天,却又顶着黑眼圈来学校,我猜:陈老师一定又背课背到深夜了。为了让同学们的成绩提高更快,陈老师往往连早餐都来不及吃。当我们不争气时,陈老师又会大发雷霆。

陈老师是让淘气包“闻风丧胆”的严老师,陈老师是让我们尊敬爱戴的好老师,陈老师真是让我们又爱又恨呀!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