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西端午节作文500字左右(端午节为主题的作文)

陇西端午节作文500字左右(端午节为主题的作文)

首页写景更新时间:2024-04-24 00:24:58
陇西端午节作文500字左右(端午节为主题的作文)

陇西端午节作文500字左右【一】

近几天,上学经过一片芦苇地时,我总会看见几个爷爷奶奶在采芦苇叶,一问才知道,原来是采来包粽子的,这让我不由想起了端午节。我的家乡在湖北荆州,那里住着我的爷爷、奶奶和很多亲人。家乡的端午节很热闹,包粽子、挂菖蒲、艾草,还要赛龙舟。

每年端午节,爷爷会在门上挂上菖蒲和艾草,然后买来芦叶,包好各种形状的粽子。我最喜欢一种叫美人脚的,细长的尖角,配上圆圆的头,不光好吃而且好看。粽子煮好后,除了我们自己吃,爷爷也会送一些给亲朋好友。我们小孩子端午节时可好玩了,吃东家的粽子,扯西家的菖蒲,跟大人一起去采艾叶,学着包棕子,还要用艾叶煮水洗个澡。大人说端午用艾叶水洗了澡后不容易得皮肤病,真有意思。

而龙舟赛事在我的家乡更是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2001年还举办过国际龙舟赛呢,2010年的龙舟赛也非常热闹。爷爷说他年轻的时候还是一名龙舟赛手呢。去年爷爷带我去看龙舟赛,看到几十条装饰非常漂亮的龙舟在护城河上一字排开,随着裁判员一声令下,选手们争先恐后,个个奋力当先,比赛非常精彩,让人惊心动魄。

听爷爷讲,端午节的由来有很多。但是在荆州,端午节就是纪念屈原的节日。屈原是战国时代楚国人,因遭到奸臣陷害,在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投江而。当地老百姓得知这个消息,纷纷划舟去救他;他们用竹筒贮米,投入江中,以免水中动物吞食屈原的尸体。为了纪念屈原,食粽和竞舟的习俗从此就流传下来。

爱国诗人屈原的故事深深打动了我。虽然我现在跟着从军的父亲身在昆明,但我还是想念家乡,想念家乡端午节。

陇西端午节作文500字左右【二】

端午节来源于屈原的故事:爱国的诗人屈原出一个能够富国强民的好主意,但是没有被国王采纳,反而被逐出宫中。他气的不得,跳下汩罗江。当地的渔夫划着小船去把竹筒里的米撒下汩罗江给屈原。后来,大家把盛着竹筒的米改为粽子,把划小船改为赛龙船来纪念屈原。大家为纪念爱国诗人屈原,才每年都过端午节。我们全家都非常敬佩屈原,因此,我们家每年都过端午节。

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就是吃粽子。因此,我们家有一个名副其实的包粽子好手——我妈妈。所以每年过端午节的时候,我们全家都能吃到许多粽子。我妈妈常说:用芦苇的叶子包粽子最香。所以,她用芦苇的叶子来包粽子。她在包粽子之前,先做好准备工作:把芦苇的叶子放在水里煮一煮,把准备好的糯米和枣分别洗一洗,准备工作就做好。等芦苇的叶子凉以后,她就开始包粽子。她先取三片叶子,把两片叶子正着放,一片反着放,夹在中间,把这三片叶子卷成一个圆雉体的模样,然后在里面放上糯米,中间夹几个枣,最后把叶子用线捆好,一个粽子就包好。她包得又肥又大,活像一个老佛爷在睡觉。等她把粽子包完后,把它们放在高压锅里蒸四十分钟,再放三四个小时,使其入味后,就可以吃!虽然我妈妈包的粽子的原料极其简单,但是包出来的粽子却是香喷喷的。香得使你只要一闻到味,就会挑起你的食欲;只要你的餐桌前一有粽子,你就会大口大口地吃起来。所以,我每当吃粽子时,总是吃得很多,可能是因为粽子太合我口味吧!说到合我的口味,我也不知道我妈妈包粽子有什么“秘决”,每次包的粽子总是香喷喷的,吊人的胃口,使人馋诞欲滴,不得不吃得很多。

我爱吃粽子,爱过端午节,爱享受节日的气氛!

陇西端午节作文500字左右【三】

农历五月,古称“毒月”,因时值盛夏,蚊蝇孽生,百虫活跃,威胁人们健康。长江以南广大地区多用雄黄、蒜头、菖蒲根浸酒在墙角等阴暗潮湿处灭虫蚊,点燃艾条烟熏蚊蝇,并用艾火炙熟蒜头食之以菌防感冒。舒城。六安一带民间多用红纸剪成“五毒”(蜈松、蝎子、壁虎、蜘珠、蛇及老虎形状,贴于室内镇恶驱邪。也有贴端午符,悬挂钟馗画像镇邪的。

我的家乡“舒城”人一直还有上山“采百草”的习俗,采集中草药以辟邪疗疾。在我的记忆里,舒城、六安一带,有个习俗:年轻人在新婚前,都要用“陈艾”泡水沐浴;新生儿满月,也一定要用“陈艾”洗澡;体弱浮肿的人,也都要用“陈艾”水泡澡,用“陈艾”熏炙病体。

记得我七八岁时,就按妈妈的要求,在端午节那天,一早就挎着竹篮,拿着镰刀,到河边去割艾蒿,臭屁草(应该叫菖蒲。割满一大篮子,回来以后,就由哥哥站到凳子上,我做助手,把艾蒿、臭屁草插到门缝里。然后留下一部分,不能曝晒,只能阴干。当时,我们不知道是为什么要做这些,只知道按大人意图做。几次问妈妈为什么要在门上插着想这些东东,妈妈的回答都让我有些似懂非懂。虽然不是很明白,但从妈妈的表情里可以看出,这件事很严肃,也很重大。孩子们不需要懂,只需要去做就是了。

家乡还有一个喝雄黄酒的习俗。每到端午节的中午,在吃午饭时,爸爸会用一个土碗,调上雄黄酒,一家人都得喝一小口。我看那个表情,雄黄酒定是难以下咽,但都要强忍着呡一口。女孩子不能喝雄黄酒,但妈妈也一定要在女孩的鼻尖、耳朵、额头等部位抹上雄黄酒,并且要我们保留三天,才能洗掉。爸爸还面色凝重地把喝剩下的雄黄酒洒在墙角,房前屋后的潮湿地带。

现在想起来,也无非是辟邪除病吧。这个习俗一直延续到如今。后来我就是到了城里生活,每年端午节即使不在门上插艾蒿、臭屁草,也都会在那天去菜市买些艾蒿回来。一些放起来凉着作“陈艾”,另一些晚上烧一大锅艾蒿水,全家大小人必用艾蒿水沐浴,以驱寒除病。

陇西端午节作文500字左右【四】

过端午节,一定少不了粽子!

做粽子一定要有准备的。原来,妈妈已准备好浸泡了3个小时的糯米,同时也买好了粽叶,这样准备就让我大吃一惊了。

我把米放在叶子里,可米全撒在了桌上,我生气极了。妈妈对我说:“你要把叶子做成一个三角形的样子,然后再把米放进去啊!”

于是,我按照妈妈说的步骤作了一遍,在米上按了按,咦?旁边那个盘子中间放的是什么?原来是肉馅哦!我在糯米中间挖了一个小洞洞,把肉馅弄成圆状,塞入糯米中,让它也加入糯米的行列中。可怎么封好呢?我看了眼姐姐,就明白了一切。

我把翘起来的一片叶子按下来,并用绳子用力的扎紧。成功啦!我按照前面的方法,包了好多个。现在就要下锅了,先是把水烧开,然后把粽子放下去。

过了一会儿,粽子煮好了。大家四人坐在桌子旁,吃起了粽子。

我把绳子解开,正想把叶子摘掉,可我一碰,就被烫着了。妈妈看了,哈哈的笑了起来。我吹着吹着,把让热气吹走了。我再次小心翼翼的将叶子掀开,吃起了自己亲手做的香喷喷的粽子来——白白胖胖的糯米中间,包着一团鲜汁可口的肉馅,放入口中,不油不腻,又有嚼劲,感觉太好了!

端午节就这么过去了,嘴里吃着自己亲手包的粽子,心里想着我国唐代诗人杜甫写的诗: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这真是一个快乐的端午节!

陇西端午节作文500字左右【五】

今天是农历五月初五,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到了,我和爸爸妈妈去姥姥家过节。

来到姥姥家门口,我看到门上已经插上了艾蒿,听姥姥说艾蒿在端午节天亮前插在门窗上可以驱蚊菌。姥姥已经将糯米淘洗干净浸泡了五六个小时,姥姥又把洗干净的粽叶放进锅里煮十几分钟,这样 可以除去叶子的青气,增加叶子的柔韧度,在包粽子的时候才不会破。一切准备完毕,开始包粽子了。姥姥把两片粽叶稍作重叠放在左手中,用右手捞出适量的糯米均匀的摊在粽叶中央,再放上蜜枣和 花生,两食指向中间护拢糯米,卷至半圆柱型,两边叶子向中间折叠再卷,用线缠紧,一个圆嘟嘟的粽子就包好了。我也学着姥姥的样子包了起来,包粽子真是看着容易做起来难啊!我包的粽子不是这 漏米就是那儿破洞,好不容易才包出完美漂亮的粽子。等到所有的粽子包好后放进高压锅中,煮上一个多小时,就可以吃了。

吃着香甜的粽子,姥爷给我们讲起了端午节的来历:战国时代楚国伟大的诗人屈原,他为人正直,忧国忧民,一心致力于国家的变法图强,但是却屡屡遭受小人的谗言攻击和迫害,再加上楚怀王昏 庸无道,不辨忠奸,满怀忠君爱民热情的屈原最终在悲愤绝望中于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而。屈原投江后,老百姓为了防止鱼虾啄食他的尸体,驾着龙舟把粽子扔下江赶走鱼虾。从此以后每到端午节人们 为了纪念屈原就有了吃粽子、赛龙舟等习俗。

这个端午节我吃着亲手包的粽子,听姥爷讲端午节的来历,收获真多啊!

陇西端午节作文500字左右【六】

每年农历五月五日,中华人民都要庆祝端午节。

在这一天里,孩子们自由嬉戏,玩耍,大人们正忙着蒸粽子呢!过不了一会儿,厨房里就传来粽子的香味,真是沁人心脾啊!闻一闻,就会使你馋涎欲滴。

在这一天,人们还要编手链呢,我们学校门口就有卖彩绳的呢,许多人家买好多条彩绳编织起来。过了几天,就织成了五彩缤纷,鲜艳夺目的手链了。

人们在街上买手链,也可以编织手链,小摊上的手链多种多样,正可谓多姿多彩。那么,多姿多彩的手链是怎么编织成的呢?让我们来看看吧!

先用几根自己喜欢的彩绳,把他门捋在一起,然后,在它们中间打个结,随后,把结和一端的线头从带有齿轮的海绵板中穿过去固定好,就可以编织了。几缕彩线,一个珠扣,就可以编织成一个漂亮的手链了。

于是,人们扶老携幼,去江边投粽子了,在这里,还流传着美丽动人的故事呢!

相传在很多年前,发生了一个故事。在一个小城里,住着一位著名的诗人屈原,他们的国君是一个昏君,整天游手好闲,不务正事。百姓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啊,因为百姓们知道,这个昏君迟早会给他们带来灾难。

终于有一天,敌军向小城发起进攻,但这昏君却把大权交给了奸臣。屈原看着自己的家乡即将被这个昏君破坏,他心中无比悲伤,于是投江自尽了。所以,人们向江里投粽子,是因为害怕鱼儿把屈原的身体咬掉。把粽子投往江里,让鱼儿去咬粽子,而不要咬屈原的身体。

从那一年起,就有了端午节这个节日了。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