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记忆中的什么为题

作文记忆中的什么为题

首页写景更新时间:2023-11-13 14:56:07
作文记忆中的什么为题

作文记忆中的什么为题【一】

有山的地方一定有水,有水的地方却未必有山。这是平原。这里没有山,只有水。

草长莺飞的日子里,我来到了老屋,与祖母相依为命。老屋外萦绕着一弯月牙儿般的河流。春天的傍晚,河面就成了家里养的那对鹅的乐园。河水绿得似乎停止了流动,只剩下那对大自然造就的舞蹈家以优雅的姿态浮在水面。从老屋里散发出晚餐的香味时,鹅便知道是归巢的时候了。它们抖干了一身的水珠,奔向后院去。但是河面不会因此而寂寞,因为我们这些孩子懂得如何摆弄一条废置的船。小小的船驶进弯弯的河里,河中映着闪闪发光的星星,吱吱呀呀的旧船在星河间行驶,划出一条长长的水路,时而会有一两只水鸟惊飞,激起一串欢呼、几声鸽哨。

夏夜里,吸取了河水精华的栀子树开出洁白的花来,采撷几瓣插在床头,连梦魂里也都飘满了浓郁的香味,充满着天高月明、云淡风清的爽朗。

秋天来了,河沉默了。只有白,一片白,一片摇曳的雪白,那是丛生的芦苇丛护卫着一弯秋水。可秋天来了我们也有办法,举着芦苇飞跑。那飘飞的芦苇絮便弥漫到了秋的尽头。

也许干净的水变成了天上的云,云有一天也会变成雨雪落下,如此这般是生命的轮回而不是重复。

而逃脱这轮回的,不仅是这条河,也不仅是我系于这条河的情思……

作文记忆中的什么为题【二】

还记得小时候家里客厅总是摆着各种糖果、巧克力、坚果,平时父母不让多吃,只有在过年时能够小小的“放肆”一把,口袋里揣着糖果那种甜蜜滋味至今都无法忘怀,再来回味一下那些记忆中的年货美食吧。

酥糖

流行地域:全国范围

酥糖是一种传统的春节应时糕点,呈长条和麻将形,块型整齐,用蜡纸包好,酥糖中均匀分布着麦芽糖骨子,吃时酥糖入口即化,香甜腻口,还记得那种满口留香的感觉。

糖瓜

流行地域:北方地区

北京有句民谣—“糖瓜祭灶”,首先进入节日的食品便是“祭灶”用的`糖瓜、关东糖等。糖瓜外形圆圆胖胖,由麦芽糖制成,甜中略有些酸味儿,是很好的零食,可惜现在已不多见了。

金币巧克力

流行地域:全国范围

很多糖果品牌都会在过年时将巧克力包装成金币的样子,人们喜欢购买这样的巧克力放在客厅招呼来串门的客人,小时候总被那“金灿灿”的样子吸引,现如今我们只是拿来逗小孩子一笑罢了。

糖莲子

流行地域:两广地区

广东人过年爱吃糖莲子,白白的莲子外裹上一层糖霜,莲子的内芯有点苦,但裹上糖后,甜甜的,既好吃又不会上火。

酥炸开口笑

流行地域:老北京

色泽金黄,口感酥脆,油润绵甜的小食品。将和好的面团摘成小剂子,喷上适量的水,然后沾上白芝麻炸至其浮上油面时,表面裂开口就出锅了,仿佛吃一个开口笑在新的一年就能笑口常开。

炸蛋散

流行地域:广东地区

炸蛋散也是过年不可缺少的香酥小吃,主要原料就是鸡蛋和面粉,炸蛋散有甜口和咸口两种,刚出锅时那种香香脆脆的口感非常好。

猫耳朵

流行地域:全国大部分地区

顾名思义就是长着像小猫耳朵一样的油炸小零食,裹着白糖,有的软乎儿,有的焦脆。毕竟那时生活水平不高,很多人小时候也只有过年才吃得到。

芝麻酥、花生酥

流行地域:全国大部分地区

制作方法和打炒米相类似,以芝麻和花生仁为原料,将川糖煎成糊状再与炒熟的芝麻和花生仁搅拌,倒入锡盒内铺平压实,用刀切成小方块。芝麻酥和花生酥也是过年不可缺乏的食物。

甘蔗

流行地域:北方地区

过年正好是吃甘蔗的时节,而且寓意节节高。象征着人们希望能够一年甜到头,对来年的美好期盼。

物质缺乏的年代,蔬果的选择比较单一,几样寓意吉祥的蔬果一直都是过年家中的常客。现在冬天也能吃到反季水果,再加上年轻人不那么在意摆出来的东西一定要有某些吉祥的寓意,自然而然,这些过年专属的蔬果的地位渐渐不那么重要。像火龙果、龙眼、蛇果这些或反季或进口的水果更受追捧。

作文记忆中的什么为题【三】

静静地,一个人望着无边无际的夜空发呆,风夹杂一丝丝泥土的气息飘来,月牙儿忽隐忽现,天上宿星点点,让我想起他那无助的眼,星星一眨一眨的,告诉我还有它们在陪伴我,黑夜中,我眼前浮现一个灿烂的笑容,我伸出手想抓住她,抓住的只是寂寞,没有抓住时间,没有抓住那一瞬间,没有抓住她,每个夜晚,我都是这样站在阳台上,看着每一颗星星,在寻找她,她曾经说过:“如果她不在我身旁,看星星就像看见她一样……”然而的我,现在看着星星,将我的思绪不知不觉飘动起来……

我小的时候,经常对奶奶这样说:“奶奶,我长大后要用棉花糖给你做被子,这样睡前还可以尝一尝,我还要用更多的巧克力、果冻、QQ糖给你盖房子……”往往这个时候,奶奶总会露出一排不整齐的牙齿,乐呵呵地说道:“好……好……我以后要住到我孙女盖的房子里去喽!”这是我最纯真,最美好的时光。

每当夜幕降临,玩了整天的我,却很累很累,很快入睡,而你却放下了手中的活儿,来到我的面前给我讲故事,让我躺在你的怀里,甜美的沉睡。

奶奶就是上天赐给我最好的摇篮,可是命运往往会跟人过不去,在我六周岁时患上了一种罕见的病,我很害怕,害怕我会失去奶奶,当时只要听到“疾病”和“亡”等词语,心中总会具有莫名的痛苦,但现实就是这样,无法改变……

那天是阴天,读书的我刚迈进大门,奶奶的卧室里传出了痛苦的声音,于是,三步并成两步地走到奶奶身边,只看见乱蓬蓬的头发,遮住了满脸皱纹的脸蛋,深邃的眼睛成了一条缝,牙齿却紧紧地咬着……看到他那痛苦的样子,眼泪如雨点般地落下,这时的奶奶却无力地睁开眼睛,嘴唇轻轻地微动,好像要对我说什么……,我立刻将耳朵贴在她嘴边,只感受到一阵微弱的气流直冲耳朵里,没有半点声音,最后,什么都听不见了,当我抬起头来的时候,看见了奶奶的脸上却有着一丝微笑,好像在告诉我,不要为她难过,要坚强地活着……奶奶就这样地离开了我们,我马上大声地哭喊起来“奶奶……奶奶……”,此时的泪如泉涌,喷洒在被子上……

时光不停地流逝着,像黄河水一去不复返,像一阵风抚过我幼稚的心灵,像旭日的光辉一闪而过。只有那一个灿烂的笑容,让我在今后的路上化作了一股不懈的力量,永远的伴我成长。

作文记忆中的什么为题【四】

进入腊月之后,“年”的脚步虽然越来越近了,可年味和往年比起来却不见丝毫浓厚,望着街道上和往常变化并不大的喧哗,忽然让我想起小时候置办年货的点点滴滴……

那时的我,最喜欢跟着母亲逛街备年货。每逢临近春节之时,老城那不甚宽阔的街道仿佛立马变得车水马龙,人潮人海。一条条街道张灯结彩,平时不怎么出滩的商贩们也早早在大街两旁摆满了过年的商品,有铺地而放的春联,有大大小小的中国结,有各种各样的烟花炮竹,有琳琅满目的糖果糕点等等。破旧的菜市场里,更是热闹非凡,卖菜的小贩不停地吆喝着菜名,买菜的不停地讨价还价。走在街上置办年货的男女老少们,也个个衣着光鲜,喜气洋洋的。那时的我,跟着母亲悠然自得的推着自行车,在拥挤的街道上挤来挤去,看到家里缺少的年货,便挤上前去开始口若悬河的讲价,然后再大把大把的年货往家里送,有时一天赶集都要两三趟。总之,不把春节期间需要的年货买齐是不会罢休的。

家家户户过年除了逛街备年货外,还要抽空连续几天忙着蒸馒头、蒸扣肉、炸丸子、炸酥肉、做腊肠、包饺子……那浓浓的诱人的漂散在空中的香味总是引诱着我,偷偷的把一块还散发热气的丸子放在嘴里咀嚼。然后在春节过后的许多天里,家里就不用再上街买菜,依然可以靠着年货吃上个十天半月。

至今,购买年货所带来的浓浓的年味,一直是曾经关于儿时最美好的记忆。作为八零后,我们没有经历过那个物质匮乏,各家各户勒紧裤腰带,省着把攒起来的粮票油票肉票置办年货的年代,不知道那时的年味是不是比我们的“年味”更难忘。但儿时过年的热闹与喜庆,却是现在所不曾有的。

也许是现在的物质条件好了,物品的流通频率变快了,生活节奏也加快了,往往春节刚过,各大超市便开始正常营业了。于是现在过年,很多家庭已不怎么上街购置年货,有些家庭更是把自己动手要做的年货也省略变成直接超市采购了,更有的家庭已难觅“包饺子”的踪影……似乎只有那感觉一年不如一年的春晚,还如往年一样播放着。春节气氛的不断缺失,不得不让人产生“年味淡了”的慨叹。真的不知道若干年后,春节会不会成为一个尴尬的存在。

作文记忆中的什么为题【五】

小时候最盼望的过年环节是“发钱”。不过可惜发的钱多数要上缴,妈妈的说辞总是不一样。最早说他们要给对方的小孩压岁钱,只有不用“回给”钱的才是我的;后来又说,钱会帮我攒着,还是我的,至于攒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可以用就完全不知道了。后来反应过来了,只有外公外婆爷爷奶奶给的压岁钱才是属于自己的!这个时间段一般发生在大年三十到初二之前,必须不能错过!爷爷很大方,从我有记忆时已是一张崭新的50元了,后来渐渐“涨”到1张大团结,2张大团结,包里揣了钱就马上上街各种暗爽,上了街又各种舍不得动,最后还是买烟花,买大头菜,买平时妈妈总也不给买的小玩意。最好笑的是,小时候对钱没概念。一次,一位阿姨给了一张20元,因为只有薄薄的一张,便忍不住大哭了起来,谁都劝不住,最后大姨为我换成了20张一元钱,手里厚厚的一摞,才终于高兴了。

过年时,小孩不像大人那样忙,每天就做一件事情:各种玩。那时,卖鞭炮的摊子热闹得很:有冲天炮、旋转炮、刺花炮、摔炮、礼花炮、黑蜘蛛炮,还有大炸雷……女孩喜欢买比较安全的摔炮和刺花炮,男孩喜欢二踢脚,以及五颜六色的礼花炮……到了夜晚,整个天空灯火通明,闪耀着五彩的礼花……

那时的除夕夜,特别是零点前后,电视里的春晚即使开着最大音量也完全听不清楚,因为到处都是隆隆作响的鞭炮声。“从小就听长辈讲放爆竹驱逐‘年’兽的老故事。如果停了鞭炮声,会很不习惯地觉得没有了年味。”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