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爬山虎的作文题目(赞美爬山虎的抒情作文)

描写爬山虎的作文题目(赞美爬山虎的抒情作文)

首页写景更新时间:2023-11-12 02:44:49
描写爬山虎的作文题目(赞美爬山虎的抒情作文)

描写爬山虎的作文题目【一】

上个月,我回老家太平,看望老太太。我刚到老家门口,就被房顶上一大片、油绿、茂密的植物所吸引。它披散在房屋上,为房屋盖上一层淡绿的面纱。这房子粉墙黛瓦,加上这墨绿的面纱,犹如仙境一般,增添了许多神秘感——我一问妈妈才知道,原来这种植物叫爬山虎。

爬山虎几乎覆盖了房顶,还有几串像小辫子一样挂在了墙壁上。到了夏天,那大片大片的爬山虎,便可以为家家户户遮天避日,还可以创设一个"绿色环保空间"。因为爬山虎葱绿稠密,遮挡住了强烈的太阳光,降低了墙壁的温度,所以,使室内的温度也降低了不少。

第二天早晨,我走出老太太的房子,来到前院,看着房顶的爬山虎,我忽然想到:爬山虎是怎么从墙角爬到那么高的房顶的呢?难道我老家有"第二代蜘蛛侠"?我百思不得其解,于是我就询问爸爸,爸爸意味深长地说:"爬山虎吸咐攀缘能力非常强。它有随生极强吸盘,能牢固地附着平直的砖墙、水泥墙和石坡上。"刚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我又冒出了一个新问号:爬山虎就几条根伏在泥土下,难道爬山虎不会缺乏营养而吗?我去求助妈妈,妈妈只说这是与它的生命力有关,具体也没说清楚。我只能去问电脑爷爷,他告诉我:"爬山虎生命力相当顽强,它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较强的抗逆性,能够在土层极其脊薄、自然环境恶劣地方生长繁衍,抢占地盘。"

看来,植物不仅可以美化环境,还可以为人类服务,真是我们的好朋友啊!

描写爬山虎的作文题目【二】

我们学校南小操场圆形门的围墙上,一到春天,就长了满满一墙的爬山虎。

远远望去,一墙绿油油的爬山虎,像绿色的绒硬挂在墙上。走近那绿色的墙,你会看到爬山虎的叶子一片接着一片,彼此推着挤着,就好像一群正在玩耍的小伙伴儿。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会变成嫩绿色的单叶片。爬山虎的嫩叶不怎么惹人眼,引人注意的是那些长大了的叶子。看吧,它们绿得那么新鲜,看起来非常舒服,叶脉对称而清晰地分布在已变成手掌状的叶子上,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那么有序,没有重叠起来的叶子,中间也不留一点儿空隙,郁郁葱葱的一片。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犹如绿色的瀑布从空中垂下,好看极了。

茂密的叶子后面,长着爬山虎无数条粗细不一的茎。爬山虎的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柱状的六七根细丝状的卷须,卷须上还生有许多的分枝呢。

那么,这些卷须是做什么用的呢?

它们又是怎样牢牢地爬在墙上的呢?

卷须是不是爬山虎的手呢?那它们又是怎样利用这样的手一点点地爬上墙去的呢?带着这些疑问,我上网查询了一些爬山虎的相关资料。

原来,卷须真的是爬山虎的“手”,这只手非常特别,它是由许多小绒球组成的,绒球可以分泌出新液,而黏液原来正是爬山虎能牢牢长在墙上的法宝啊!

我感叹不已:这神奇的植物王国真是奥妙无穷啊!

描写爬山虎的作文题目【三】

走遍校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那一片片的爬山虎。校园里的许多房子上都有爬山虎的足迹,从远处看,那爬山虎就像一件件绿皮袄,趁人不注意时就给房子披上了。

我走过去仔细看,发现爬山虎还真的有脚,那脚实际上是很细的茎,茎上有小圆片,爬山虎就是靠它吸在墙上站着。冬天到了,看上去爬山虎的脚好像枯了,变成黄褐色的细丝,可是用手一拉,呀!拉不动。使劲用力,好不容易才把爬山虎的脚拉下来。嘿,再仔细看,细丝断了,可那小圆片还留在墙上。原来,就是把爬山虎的脚拉断,也不能把它从墙上拉下来。

小圆片紧紧地吸附在墙上,我估计用小刀也削不下来。

爬山虎的叶片在青灰色墙壁的衬托和阳光的照射下显得格外翠绿,郁郁葱葱的很有活力。它们很有序地生长着,相互间不打架,要么沿着墙壁竖直向上,要么沿着走廊的顶部笔直向前。我顺着爬山虎的一条茎望去,就望进了一间教室,那里边正坐着几位上高三的大哥哥大姐姐。他们有的正埋头沉思,有的在迅速地写着什么……虽然是星期天,他们也没有休息,而是在发奋学习。

看来,这些大哥哥大姐姐也和爬山虎一样,有着不屈不挠的精神。爬山虎是“确定一个方向,不拐弯也不后退,笔直向前”,而他们也是“确定一个目标,不放弃也不松懈,努力拼搏”。

一片小小的爬山虎,在一般人眼里是再平常不过的东西了。可细细想来,让我感触很深,它虽然平凡,却蕴含着一个真理。

描写爬山虎的作文题目【四】

这篇文章是从叶圣陶爷爷写的《荷花》这本书里看到的,他主要细致的描写了爬山虎的叶子,茎,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色。不几天长大,就变成嫩绿色。

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头上长个小圆球。细丝和小圆球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色。这就是爬山虎的脚。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小圆球就成了一个小吸盘。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是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这样一步一步的往上爬。

每次我看到我家那边的爬山虎时,总以为爬山虎是想快点爬到屋顶来吸着阳光呢!叶圣陶爷爷用平淡,准确的语言,记叙了“我”对爬山虎生长环境,叶子变化以及爬山虎的脚的细致观察,告诉我们只要带着一颗诗心去观察,总能发现生活中的多姿多彩,平凡的事物含有无穷的魅力和奥妙。

描写爬山虎的作文题目【五】

一个雨天,让我真正认识了爬山虎。

那天,在培训班上课,老天爷突然变了脸,下起了雨。我来到窗前,眼前浮现出一片绿色,对面的楼墙上是些什么东西?仔细一看,啊,是一墙的爬山虎!一片片,一簇簇,绿油油的,这些茎叶像长了眼睛似的,它们巧妙地避开楼层的玻璃窗向上攀爬,一直延伸到楼顶。这是何等的壮丽啊!我决定去好好地会会它们。于是带上伞,走进雨中。

我站在楼下向上仰望,一墙的绿叶在雨中尽情地摇曳着身姿,随着风儿时而往东,时而朝西。但无论如何,它们都不会离开墙面掉到地上的。我百思不得其解,带着一百个问号,走上前一探究竟。我一手扶着墙,一手小心翼翼地抓住了正在摇摆的爬山虎。我定了定神,用力一拉,爬山虎被我连枝带蔓拉了下来,可是并没有断掉!我又使劲一拉,茎断了,但是在墙上留下了一些小灰点儿。我定晴一看,这不是爬山虎的脚吗?它竟然在墙上纹丝未动,真是奇迹!我恍然大悟,原来,爬山虎的脚之所以有这么大的力量,能攀爬到如此高的地方,都是凭着它扎实的基础,一步一个脚印,攀缘到了巅峰。

这让我不由地想到了画家达芬奇,他从第一天学画就开始画鸡蛋,一画就是三年。正是他脚踏实地地苦练基本功,让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逐渐成为一位画家,并最终成为世界著名的艺术大师。这不正是爬山虎精神的真实写照吗?

“爬山虎,爬墙壁,楼墙上,一片绿。”它不停地往上爬,像是在告诉我们:只有脚踏实地,勇攀高峰,才能取得成功!

描写爬山虎的作文题目【六】

对叶圣陶老先生,我没有研究,只看过一些介绍性的文字,说他是文学家、教育家、编辑家、出版家和政治活动家。至于为什么、怎样的“五家一体”,是不知道的。论起事迹,有时候常常和陶行知搞混;论起作品,想来想去,也就是小学和高中学过的两篇课文,一篇是《爬山虎的脚》,一篇是《多收了三五斗》。学第二篇的时候年龄大了,还有印象,第一篇是完全记不得了。直到上四年级的女儿递过来她的课本,对我说:“爸爸,你对照课本,听我背诵。”还没点头答应,就听见她尖锐的童声响起:

“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儿,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

我起初是不在意的,听着听着就触到了神经,想起也曾学过这个课文,就跟着女儿的背诵认真读了一遍,感觉很好。心想这么好的文章我竟然学过而没有印象,就不得不埋怨起当时的老师,也就有意识的提醒了一下女儿说:“你看叶圣陶写的多么细致啊,但这不是一篇说明文,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文章,他是用爬山虎“爬”得顽强来激励自己不停的向上攀登,也就是说,他写爬山虎,其实就是在写他自己。”女儿白了一眼我,说:“老师没说啊,背过就行了。”于是催我抓紧签字。

我签了字,这事也就过去了。但不成想后来又有一次听女儿背诵课文,是肖复兴写的《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我看了题目后,边忙别的事边听女儿背诵,但越听越不对。因为按我的考虑,这也应该是一篇描写性的托物言志的文章,但听了半天,也没听见对爬山虎的种种描述。就拿过课本来看,竟是一篇写人记事的文章,写的是少年肖复兴被叶圣陶老先生邀请见面的事。

我仔仔细细的看了一遍,感到对于四年级孩子而言,的确是篇独特的文章。因为我也是直到看到如下这段话才明白这篇文章题目的寓意。

“落日的余晖染红窗棂,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绿得沉郁,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映在客厅的玻璃窗上,不停的摇曳着,显得虎虎有生气!”

绿得沉郁的那片爬山虎,完全可以表示这是作者浓墨重彩的一笔记忆,也成了叶圣陶老先生的象征,少年肖复兴的心中,叶圣陶老人就是楷模和标杆,面对老人,有“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感觉。

我将这种独特性告诉女儿,又和女儿重温了一遍《爬山虎的脚》,对她讲,这两篇都和叶圣陶,和爬山虎有关,但写法完全不一样,可以结合着学,对比着学。在给女儿解说的时候,心里有一点对老师素质,或者是责任心的不满,觉得他们根本不教一些真正有用的东西,就是让背啊背。当时想写一封信给老师,女儿闲多事,给阻止了。

在我快将想写这点感受的念头淡忘的时候,突然峰回路转。因为我看到了学长王国华所写的《书中风骨》中的一篇文章。是关于写的,在文章的最后,他说较之那些名人秀自己的伪日记,他更爱流水账式的日记。流水账虽然无味,却憨朴可爱。举例的时候,他摘抄了几段叶圣陶一九六一年随“首都文化参观访问团”在内蒙古自治区的活动日记。如下:

“七月三十日东道主设宴款待我人,菜甚丰,有松花江之鲤,大而嫩。又有腌甜瓜,香甜酸脆,人人赞不绝口。酒为本省之葡萄酒与啤酒,亦皆醇厚。

八月一日当地设宴款待我人,菜甚好。有禽名飞龙,其肉视山鸡更嫩。有甲鱼,昨在哈尔滨尝食甲鱼,不意此地亦有之,有烤羊腿,诒是主菜,宾主互劝酒,余饮稍多,X书记最多。

八月二日吃羊肉,今日共宰三羊,晚餐尝大鲫鱼,鱼长尺许,大而甚嫩。

八月七日今日又丰盛之甚。得尝(虫甘)鼻。

八月十日今日晚餐多清淡之味,唯茅台解乏。

八月十七日午餐又殊别致,菜凡十六盘,全是鱼。

八月二十五日午餐时设酒,因食时甚长。……六点晚餐,又是丰盛之宴饮,诸位相陪。劝饮太勤,余自控制,不至多饮。

八月二十九日又受丰盛之款待,饮酒颇久。……未及六点,又邀我人进晚餐,菜肴仍甚丰。余实在吃不下,仅进少许,酒则绝未饮。

八月三十一日又是大吃大喝,食后分两批为娱乐,跳舞,看电影。

九月六日党政设宴款待我人。为全羊席,以初尝驼峰,其味略与鱼肚相似,无甚好吃。又有发菜,亦称珍品。

九月十三日吃烤全羊,又吃骆驼之蹄筋,为平生初尝。”

王国华兄(笔名易水寒)接着评论道:当时正逢“三年自然灾害”期间,中国正在遭受空前绝后的大饥荒。叶老地下有知,不知是否后悔自己的记录。

我在感到震惊的同时,也突然就激活了对女儿课本上关于叶圣陶爬山虎的种种记忆,而有所领悟,觉得叶圣陶老人还真是和爬山虎关系密切,他自己以“爬”来自励,肖复兴把他当成“山”来景仰,而他却也有大饥荒年代,饿“虎”扑食般享用的作为,真是“爬—山—虎”啊!三个字三种特性,本是一体。只是我们有较为严密的宣传口径,前两者,都是可以广而告之,甚至让无知小儿记硬背刻在脑海,唯有最后这“虎”,需要掩埋忘记,仿佛从来就没有发生过。

李安导演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里也有一只虎,这虎代表着人的恐惧和恶念。中年派通过对这虎的回忆,承认了虎的曾经存在,又通过行动告诉别人自己已经与这虎告别,既撇去了过去罪恶的负担,自己得以轻装前行,又得到了别人的谅解、理解和帮助,收获了美满的爱情和家庭。李安通过这样的一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是对待“虎”的正确态度。

我真不了解叶圣陶老先生的人品和修为,但想来能文学家、教育家、编辑家、出版家和政治活动家“五位一体”,必是较之李安更有辨识力的。于是,我相信叶老不会后悔自己的记录,也许他正是通过这样一种不含任何感情色彩的记述,告诉人们,在那时那刻,真的有这么一只“虎”,面对这样的“虎”,他衡量之后,感觉也只能这样做吧!

我们又何尝不是这样?他的苦衷,我倒是能够体味的到。

描写爬山虎的作文题目【七】

放假的时候和爸爸妈妈去公园玩,突然发现围墙爬出来很多爬山虎,妈妈就问我之前你学过《爬山虎的脚》,能给我讲一讲哪个是它的脚吗?这下问住了我,这是我上学期学习的课文,得让我好好回忆一下,当时学习的时候好像没有真真切切的看到爬山虎,只是听老师讲解,这下真的看到了,倒不知道哪个是它的脚了。于是我回家翻出来课本继续学习一下。

《爬山虎的脚》,又是叶圣陶老先生的作品,最近看了很多叶圣陶老先生的文章呢,都很喜欢。课文讲的是学校操场的围墙,而我是去体育馆的围墙,我们走在体育馆里,从外面爬进来很多爬山虎,整面墙都被他们霸占满了,远远地望去绿油油一片,像一幅风景画一般,看到他蓬松软绵真想躺在上面,叶子大的如同巴掌一样大,一个大树叶上分出来五个叉的小树叶,椭圆细长的,像手掌一样铺展开来,然后还会伸出许多弯弯曲曲的细丝,真的和课文里面讲的一样,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原来这就是爬山虎的脚啊。

我看到整面墙上爬出无数根细丝,有青绿色,有嫩红色,和课文里面如出一辙,真的是很有感触,如果只是看到爬山虎我可能想不到这些细节,看过文章之后再来观察,发现的更加细致了,当我这次看到真真切切的爬山虎,期待秋天到来他泛红的样子,到时候我再来仔细观察,应该又会有新的想法和不同的感触吧。

我觉得叶圣陶老先生写的文章通俗易懂,给我很多启示,我想看更多关于叶圣陶老先生写的文章,这样我写作文的时候就会得心应手了,不会再不知道如何描写静物了。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