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巨野博物馆作文450字(澄江化石地博物馆 作文450字)

游巨野博物馆作文450字(澄江化石地博物馆 作文450字)

首页写景更新时间:2023-06-17 20:29:52
游巨野博物馆作文450字(澄江化石地博物馆 作文450字)

游巨野博物馆作文450字【一】

星期六,我和姐姐一起去一个名叫太湖博物馆的古代生物展览馆。这里古文物繁多,随处可见的古文物让这里充满古代的气息。

我们一起观赏美丽的古文物时,我看见一个巨大的铁盒子,把头凑过去一看,惊讶地大叫起来。是是是人类骨骼!就在这时,妈妈、阿姨、姐姐听到了我的叫声,都纷纷赶到我这里。他们一看那个大铁箱也吓懵了。

这时,我看见一把金光闪闪的宝剑,立马清醒了。一个箭步冲上去,左看右看看了好久才知道姐姐他们早清醒了。

我们看着看着,不知不觉已经看遍了整个博物馆。突然,妈妈说:走,回家了。”我只好也跟着回家。到了车上,我的肚子响了起来,咕噜咕噜我说:晚饭铃响了。”妈妈拿出了饼干给我们吃,我们吃了很多很多饼干。只听到吱的一声,妈妈打开了车门。原来我们已经到家了。回到家,爷爷为我做好吃的蛋炒饭。我打了一个大大的饱嗝:已经吃好饭的铃声又响了。”我满意地说。

晚上,我睡在厚厚香香的被子里,进入了甜甜的梦乡。

游巨野博物馆作文450字【二】

巨野河,又名巨河水。源于济南市历城区西营镇拔槊泉、饮马泉,流经彩石镇和孙村镇,入章丘市龙山镇,经杜张水库复又入历城区董家、唐王、遥墙镇,在鸭旺口注入小清河,全长48.5公里,流域面积260平方公里。 总人口 25.59万。全流域地处中纬度,为典型的暖温带季风区中的大陆性气候。据地方史志记载,历年旱灾多于涝灾,雨量有逐年减少趋势。

上世纪60年代以前,巨野河常年有水。鱼虾成群,岸柳成荫;流域地表浅层水位一般为20米左右,水井星罗棋布,满足粮棉、蔬菜、瓜果灌溉的需要,堪称鱼米之乡。

1960年,大跃进运动中,历城举全县之力,开始在巨野河上游修筑狼猫山水库;1966年,正式建成蓄水。水位186.65米,总库容 1214万立方米,兴利库容623万立方米,库容17万立方米。大坝为均质土坝,主坝长530米,最大坝高32.5米,顶宽7.5米,坝顶高程 192.5米。水库大坝为重力型土坝。由于时代的原因,修筑时清基不彻底,造成大坝漏水,虽经灌浆处理,漏水状况有所缓解,但未彻底排除。安全防洪标准只 100年一遇,标准偏低,筑坝质量差,综合考量,狼猫山水库是一座危质库。水库下游4公里处是济南经十东路,14公里处是胶济铁路和杜张水库,如果出现危情,后果不堪设想。1991年8月29日,水库大坝北部出现严重滑坡险情,危及国家交通命脉和中下游人民生民财产安全。经紧急抢修,方化险为夷,解除水患威胁。

近年来,狼猫山水库担负济南东部近郊生活供水任务,灌溉功能渐趋弱化。但是,筑坝质量差,危质水库隐患并未得到根治,仍然是悬在人们心头的达摩神剑。必须立足当前,放眼长远,下大决心解决狼猫山水库的潜在隐患。

(一中下游干旱缺水的现象亟待改变

狼猫山水库将巨野河拦腰截断以后,下游成为一条干河,鱼虾从此绝迹。与此同时,地表浅层水得不到有效补充,致使水位急剧下降。目前,巨野河流域地表浅层水位为35米左右,除界沟河一线得到章丘南部山区煤矿排水得以补充,抬头河一线特殊地理构造之外,全流域浅水井几近全部干涸。靠深水井灌溉,成本大幅攀升,水浇地面积大幅萎缩。

原本得天独厚的鱼米之乡,沦落为靠天吃饭的旱区。遇干旱年份,整个流域干旱缺水,人畜吃水困难。严重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二巨野河的`功能定位亟待明确

进入新世纪,巨野河流域成为城镇化建设的热土。2003年,省城东部产业带建设全面启动;2005年,孙村镇整建制划归济南高新区代管,孙村镇成为国家级开发区——济南高新区东部新区。在此带动之下,全流域城镇化步伐明显加快。仅孙村一个镇已有10个村庄整建制拆迁,1.8万村民安置到巨野河西岸的居民小区。

近10年来,英才学院、商职学院等数十家大专院校在流域落户。济南重汽、中车、北车等近百家大中型企业在流域落地达产。流域常住人口已达50 余万,成为人口密集聚集区。由于配套设施相对滞后,治污、排污系统尚未建立并发挥应有的作用,巨野河遂成为排污河道。水库截留,巨野河无洪可排,唯有排污;河道无水,自然景观被污水所取代,巨野河中下游成为污水沟。这就是目前巨野河的实际功能。巨野河河道孙村段,污水横流。夏季蚊蝇滋生,臭气熏天,令人躲之唯恐不及。

污水对流域浅水井造成污染、导致卢家寨、杨家、抬头河等10余个村庄饮用水困难,不得不由高新区投入巨资建水厂,引水进村,以解燃眉之急。污水流进隶属于章丘市的杜张水库,导致水库鱼虾亡,水库生态环境遭到残酷破坏,引起库区民众的严重不满,成为社会不安定因素。

综上所述,不论从狼猫山水库隐患必须尽早排除,还是从截流导致流域性干旱缺水的局面亟待改变,还是巨野河——污水沟的沦落进程应当尽快结束——分析,巨野河生态环境保护已经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游巨野博物馆作文450字【三】

今天,风和日丽,阳光灿烂,上午爸爸开车带我和妈妈去了自然博物馆参观,我高兴极了!

到达目的地后,映入我眼前的是一座漂亮形状独特的白色高楼,中间写着天津自然博物馆,大门口的人很多,熙熙攘攘排队进场,很是热闹。一进入大厅映入我眼前特大的恐龙骨骼化石,哇·····好大呀,我看呆了,后来听讲解员告诉我们,这是动物王国中的巨人—河川马门系恐龙的骨骼模型,它显示出了中生时代恐龙生活的情况,哦!原来是这么一回事。我们来到二楼去了矿物与化石展厅,那里有很多形状千奇百怪的矿石,有方石晶簇,水晶晶簇,黄铁矿等,我了解了矿物石是怎么结晶的它的形成。里面还有许多恐龙化石,珊瑚化石,海胆化石……真是眼花缭乱啊!往前走突然进入了海洋动物世界,陈列有海洋动物,海洋植物等许多标本。我一边走着一边认真的看着,各式各样的海洋标,又让我获得不少新的知识。

我们随着人流,又来到了三楼昆虫大世界,进入眼前的是了解比恐龙出现更早的动物——昆虫;昆虫的近亲;生命的故事,而后又来到了蝴蝶的天堂,我们怀着好奇的心边走边看,五颜六色的,自然界最美丽的昆虫蝴蝶浮在纸上,漂亮极了。里面好多标本都是我第一次见。不自不觉参观完了也到中午了,我们来到一楼大厅休息后,爸爸说该走了。

走出博物馆后我在想科学真伟大,只有我们用知识去不断探索,就会了解和发现宇宙更多的物体。

游巨野博物馆作文450字【四】

今天是放寒假的第五天,正好是小年,而我和爸妈却一点也没闲着,我们好容易从12306网站上抢到了车票,便匆匆开启了我们的洛阳之行。

12:30分,我们在洛阳站下了火车,便匆匆前往我们在洛阳旅行的第一站:天子六驾博物馆。坐上公交车,大约几分钟就到了目的地,下车后,我们就见到了大门(我的心怦怦的跳着,很快,我们就买了门票进了门。

一进门,就看见了一个十分巨大的木简放在那里,然后我们去左边看,只见一个十分巨大的玻璃展柜里,放着许多青铜器,看上去仍十二分的精美,把我又拉到了2000多年前的周朝:在皇宫里,周武王正拿着一个玉杯,听着一旁的人敲着编钟,正悠闲地坐在皇椅上,感觉好不自在呀······这时,妈妈拍拍我的肩膀,把我从幻想中拉了回来,又说:“鸣子,你瞅瞅这儿。”我一看,可不是吗,只见另一个展柜里放着一堆子大大小小共几百个瓦罐,真是琳琅满目,数不胜数。随后,我们便来到了车马坑展厅,只见共有大小两个坑,一个很小,并且很浅,而另一个坑却非常的巨大,并且有两米深,共几十匹骏马(当然是在2000多年前了)。然后我又看了看旁边的解释图,原来,当时有一条规定,便是天子驾六,诸侯驾四,大夫驾三,士驾二,庶人驾一。而大车马坑是一位天子的,所以,就是六匹马六匹马的放,而且还有70只小狗,而另一个是一位诸侯的,所以只有四匹马陪葬。而两者相差了500年。看完了这个,我又进入了幻想:周王带兵出去打仗,只见他高高的坐在车上,一身令下,万箭齐射,随后,大喊一声:“冲啊!”几千精兵和数百条狗,一起冲上阵地,和敌人厮起来,结果大获全胜,大败敌军,赢得了胜利······看完了这些,我们便离开了博物馆,太阳早已不在火辣,但我的心却久久不能平静,我想,两千多年前的人们能造出这么金碧辉煌的器具,实在令人佩服不已。

伴着西斜的太阳,我们来到宾馆,我想,这里,我一定要再来看看!

游巨野博物馆作文450字【五】

步入大门,映入眼帘的便是芜湖铁画《迎客松》,那迎客松仿佛在向我们频频地点头,欢迎我们的到来。进入了展厅,在领略人世俯仰千年的转瞬间、我感受到了移步换景般的精彩。拾级而上,我们仿佛穿梭在历史的长廊里。

第一层是芜湖以前的老房子、长街、米市,还有许多假人“开”的“药店、书店、饰品店”芜湖的十里长街和米市,真实地再现了芜湖当年的繁华,由此,我仿佛看到了当年熙熙攘攘,车水马龙的'长街,似乎听到了叫卖声和吆喝声。服装厂也不列外哟,“大多数服饰都是以前唱梨簧戏时穿的,五颜六色,华彩斑斓“二层的芜湖各种各样的技术我也非常喜欢,冶铁技术和铁画,其中最让我大开眼界,还是芜湖的铁画,芜湖铁画真实地向我们再现了铁与火的艺术创造过程。

可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三层的恐龙骨头、铜器,令人应接不暇。爸爸跟我说:“铜器是公元前的物品,在一场大地震后被埋在了土里,又过了几千年,它们才被现代人民挖了出来,恐龙骨头也是”。远古的繁昌人字洞真实地再现了220万年前古人类的生活和青白瓷的烧制技术和烧制过程。南陵大工山仿佛让我们看到了铜矿的开采和青铜的冶炼,而长岸之战春秋时期吴国与楚国的作战,各国而言,在战争中必不可少的兵器时。我又惊讶地发现一口直径很大的锅,被静静地安放在陈列柜的一角。斑驳的锈迹早已掩饰住它昨日依稀的风华。一小段化石,一块残环断片,十二孔石刀,黑白双色的土陶,似乎还溢出酒香的酒樽,一件件真实见证了人类发展的风雨历程,点点滴滴连缀成了一部光炳千秋的文明。

回家的路上,我像从一个世界走出来,又走进了另一个世界。这次参观博物馆不仅让我体会古老的文化,还让我品味现实生活中难寻的一份厚重。让我们一起去看看那些静默却附有灵魂的物件吧!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