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的小学作文(写江南美景的作文小学)

江南的小学作文(写江南美景的作文小学)

首页写景更新时间:2023-12-16 11:02:21
江南的小学作文(写江南美景的作文小学)

江南的小学作文【一】

提到江南,我就想到了水。瘦西湖,多么古朴而温柔的名字啊!“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把她的美描绘到了古今称绝的境界。她的水波总是如此潋滟,她的笑容总是如此宁静,比起“烟笼寒水月笼莎”又更胜一筹。她就如一位美丽的女子,轻舞曼妙在微风之中,颔首的一刹那,“如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朦胧中她愈发旖旎,春水盈湖,摇曳疏影,颇有“暗香浮动月黄昏”的意韵。水波在荡漾,微风在轻拂。柳絮在飘动,还有画船……

《红楼梦》中写林黛玉时,“闲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时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可见花离不开水,因此我想江南也应是花的温房。而我个人又较偏爱荷花,“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问脸两边开”。瞬间,我仿佛看到了满塘的菱荷,密密地开成一片。在第一缕阳光还没有“光顾”她们的时候,晶莹的水珠滚动、停止、动荡、滴入水中,溅起的水花儿又溅到了荷叶上。如此循环往复,真是“大珠小珠落玉盘”。荷,半低半昂,帘卷香风,“一段秋光淡”。有诗说:“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她比天山的雪莲更温和,比曼陀罗更柔美,比熏衣草更端庄,比牡丹更自然……而且“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更是它的真实写照。兴许没有荷,江南便少了一种优雅,一种纯真。

江南水乡,一定少不了是油纸伞。撑一把红伞,在小桥上驻足而立,这应该也是江南人欣赏自然的另一种方式吧!每到梅子雨落时节,街上的人都会撑上一把油纸伞,任由小雨串成珠帘,任由视线变得模糊,在街上自由行走,而女子则会款款而行。还记得白素贞与许仙是怎样相遇的吗?一把伞,造就了他们之间的美好爱情。这个流传久远的故事,就来自于江南的那个下雨天。

“庄生晓梦迷蝴蝶”,是的,江南的蝴蝶尤其美。比起其它地方的蝴蝶来,它们多了一种活泼、一种怡然。纳兰性德在《河传》中写道:“花枝,满庭蝴蝶儿”。因此,蝴蝶与花儿不能分开,蝶恋花是否就是这样来的呢?花需要蝶舞之美,蝶需要花香之溢。有一种花叫作蝴蝶花,颜色是紫色,小巧可爱,恰如一只蝴蝶,风吹花瓣,与蝶飞舞,神不像,但形像了。下雨天的蝶是最美的,因为“粉蝶沾湿,徒留一缕香魂”。

画屏需摆在江南似乎才有韵味。“独倚画屏思往事,皆不是,空作相思字”。在古诗词中,江南女子似乎总是愁绪万千,思念就像是她们必经的阶段,而画屏,却增添了一份美感,一丝高雅。图画伴着女子,又像一幅画,像屏布一样,纯洁又不失天真,细腻的感情和画屏相互交织,弯弯曲曲,充满了古典气息。

江南,明媚如春光,忧伤如秋风;明媚如风筝,忧伤如流水;明媚如笑靥,忧伤如落红……

江南的小学作文【二】

春天是雨最多的季节,春雨就像一位尽职的音乐家,每到春天它总不忘自己的本职,唤醒沉睡了一个冬天的动物和植物。它轻轻的随着春风在深夜下着,生怕吵醒人们。春雨可真体贴啊!它不会再白天打扰人们工作,只会在夜深人静的夜晚给我们带来美丽的花朵。早晨,小草破土而出,冒出嫩绿嫩绿的新芽,你会发现上面还有几颗晶莹的露珠,在阳光的照耀下发出了属于它们的光芒。美丽的蝴蝶,在天空中挥动着翅膀,把春天的气息分布在每个地方,洒满人间,让一切生物知道,江南的春天来了。

噢,春天来了,温暖的春风吹过,小草对春风点点头,然后跳起舞来。江南的春天就是这样的美丽。

江南的小学作文【三】

总是在不知不觉中,就不由自主地想起了我的那个江南。脱去一身的俗气,忘却一世的贪念,翻过几座青山,渡过几条大河,路过几个湖泊,再转过几个水湾,就到了我心中日思梦想的那个江南。

江南的水是清的,清澈似镜,靓丽似眸,水碧似染,舟船如梭。江南以水乡闻名,放眼望去,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观周边村落,处处以河为街,街桥相连,依河筑屋,水水一体,亭阁其间,桥梁棋布,板巷纵横。乘兴,划上一只小小的乌篷船,穿过一孔孔的石拱桥,逍遥而去,不见踪迹,船头一壶洒,船尾一卷书,钓得紫鳜鱼,旋洗白莲藕,这是何其的自由,又是何其的洒脱,又是何其的适意……

江南的天是蓝的,碧空如洗,一望无际。放眼四望,点点白帆点缀其中,星星水波出没其间,遥遥青山矗立其后。青山似凝,绿水似玉,淡云似烟,星月似画。若遇天气变幻,则波移船动疾如箭,风起云涌惊世容;若遇秋高气爽,则孤鹭与落霞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生于其间,何愁人间无仙境;生逢其时,何愁世间无英雄。

江南的色是艳的,让人目不暇接,纵而忘情。春天里有吹面不寒的杨柳风,夏天里有接天莲叶无穷碧,秋天里有枯藤老树昏鸦,冬天里有暖冬胜似早春来。时时皆美景,处处皆名胜,艳丽无比的色调,与小桥流水、粉墙黛瓦、绿柳红桃,及淡淡的茶烟氤氲、轻轻的弦索弹唱,演绎成一个响曲,一起在江南水乡的上空徜徉,一起在人们的思绪里穿梭……

江南的雨是美的,一点点,一滴滴,一阵阵,一串串,点若游丝,滴若甘露,阵若惊鸿,串若雁阵。曲指算来,在一年之中,江南大概有—半的日子都在雨水里泡着,因此才孕育了江南的柔,陶冶了江南的娇,洗染了江南的丽。 梅雨季节来临的时候,撑一把油纸伞,冒着蒙蒙细雨,就一个人孤零零地,穿着风衣,走在梧桐树下的青色古径小巷里,那一种意境,岂是一个妙能描得出。

江南的情是浓的,浓烈似火,浓稠似。只要在江南呆过一阵子,江南的情,就会彻底地溶解在这个人的液里、骨髓里,不论走到哪里,只要一想到江南,就会骤然升起一种欲罢不能的冲动。江南令人清心魂,—睹如饮甘露纯。那片白墙,那串青瓦,那座小桥,那条流水,那缕柔风,那句软语,那位佳人。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美,我心中的那个江南更美。我心中的那个江南早就融入了我的液,我早就把它放在了一个谁也找不到的地方,放在了一个只有我才知晓的地方,放在了那个离我心最近的地方。当我疲惫时,当我心烦时,当我失意时,我就会马不停辞、义无反顾地回到

我心中的那个江南。

既然选择了江南,就一生与江南相依相伴;既然选择了江南,就一生与江南无悔无怨。真的好想,放下所有的顾虑,放下所有的功利,就在我的那个江南里,乘一只乌篷船,戴一顶箬笠,披一件蓑衣,放一壶老酒,顶一轮明月,从此来我来所来,去我去所去,任意江湖,四海为家,这该是多么的潇洒。

江南的小学作文【四】

祥和安逸的江南小镇,在淅淅沥沥的春雨中,迎来了最诗意的韵味。

江南的雨季永远充满情调,那迷离氤氲的细雨从屋前屋后洒落,沁入了树香的春雨盈盈润润,弥漫在石阶小巷路,扑向行人的手臂,带来丝丝缕缕的凉意。屋顶的瓦片在经历过无数风吹雨淋后,早已镀了满满的青苔,这一抹绿衣倒是给小镇带来不少岁月悠扬的古典感。细雨蒙蒙地撒在那青瓦片上,白茫茫的,分不清是雨还是早晨的霜气,原本在瓦片青苔的映衬下的绿色水滴,顺着屋瓦缓缓往下坠落,离开瓦片的水滴又变得晶莹透明,一滴一滴,琥珀般断断续续的,“哒……哒……”的声音敲落在屋前石子路上,屋后是快要盖住屋顶的绿竹,细细的长竹叶也积满了雨滴,“叮叮咚咚……”雨滴压着竹叶尖拍落在瓦片上,一瞬间,地上的,瓦上的声音铿铿锵锵、细细脆脆,由远而近、忽轻忽重,这般润耳的音乐仿佛还带着潮湿感直直地浸润着你的听觉和触觉。

从小镇后山往下望去,那一排排的碧绿瓦片在白雾缭绕下倒像是与那青山绿水融在一起了,教人想不起那蒸腾迷离中的人间烟火。寂静的小镇仿佛在细雨中倾听着自己的心跳声。古老的石桥横亘在悠悠流水之上,桥下偶尔会有乌蓬船轻轻划过,在水面留下一道长长的波纹。那桥头的石墩旁,是两棵杏树,三月,杏花早已开满了枝头,这杏花雨纷扬于空中,却似乎不愿行人看见满地残花,大都随流水飘逝了。偶有一两朵杏花飞入那竹楼小窗,搅乱了窗内的呼吸。桥的另一头,有一口古井,也许是怕孩童贪玩于此,古井早已被水泥封锁了,只有井内隐隐约约传来的青蛙搅动水的声音能让人感觉到里面的温暖。

走过桥,又是另一条小巷,一条灰色大狗慵懒地趴在门前,半睁着眼,时而抖动一下肚皮呜咽一声,像是睡前撒娇般,昏昏欲睡的样子让人不忍打搅。门口,老汉的锄头还靠在角落里,上面的汗水混着春雨洗尽了锄刃上的黄泥黑土。忽而,不知哪家传来母亲的摇篮曲,嘴里的吟哦鼻音轻轻地哄着孩子入睡,轻轻浅浅的摇篮曲飘荡在小巷中,温柔呼唤着流浪的心。

小镇的尽头是几间茅草屋,里面堆放着一捆捆木柴,几只老母鸡围在柴堆旁,不知是在孵蛋还是打盹,地上满是鸡爪划过的灰尘痕迹,一道一道的,就像山上开满的杂草。茅屋一侧便是通往山上的小路,大大小小的灌木丛中隐隐约约露出几处凸起的黄泥路,一直延伸至看不见的山林深处。

绵绵细雨像被拉长的无数雾丝,轻柔曼妙地垂在整个小镇,缠绕在整个山间树木中,这潇潇春雨融化了冬的寒气,抚平了严冬的树木创伤,在静美的时光里,一切都经过了春雨的默默洗涤,迎来的,将会是万物复苏的清新、秀美和新的希望。

江南的小学作文【五】

雨一阵又一阵缓缓地下着,再缓也缓不过细水长流,正是人们所能容纳的度,没有太过潮湿,也没有太过压抑,像是有意所带来的。

氤氲的雾气在一阵又一阵的雨中把整个江南小镇包裹了起来,既像是不存在于人世间的飘渺,又像是昙花一现般的虚幻。

无意中把一块石头踢入了河底,“咚”的一声,像是打错了的拍子,在一片静谧中显得那么突兀。原来,可以这么容易就破坏掉那些原本以为可以持续很久的东西。

眼光就这么地投向了河面,江南的水很清澈,让人可以错觉到好像是能看透直至河底的那种。雨随着它们自身的快慢程度有急有缓地打向河面,漾起一个又一个波澜,惊醒一池春水。

在不知不觉中,我走入了一个小巷,脚踩在破旧的青石板上,可以依稀闻到那残旧的味道。雨一滴一滴顺着屋檐落在地面上,嘀嘀嗒嗒,清脆悦耳,似是这个世界上最动听的一首歌,古老与陈旧让江南的春景有了更美的诠释。

这里的.房子与房子间都有很高的一堵墙,但那扇木门却都是开着的,经过门前时,可以依稀看见里面的身影,朴素的深蓝色带小碎花的布料拼剪出江南的独特韵味。

也许是时间隔得太长了,那些原本粉的很白的墙壁变得有些凋零,有些地方的漆也在脱落。门在长年累月的雨水浸泡中变得泡泡的,像奶奶的手,摸上去有些刺,但却很舒服。巷子很深,青石板上已经有了明显的青苔,沿着小巷弯弯曲曲的纹路向前延伸,很古老的样子。江南的春天总是比别的地方来得更早一些,在家乡的小河还有残留的一点薄冰时,这里的花已经开了,有些树枝带着依附在它们身上的花儿想要伸出那高高的围墙,却总是在伸出去时被一些顽童所折断。

雨落在那些娇嫩的花瓣上,像是一个画功炉火纯青的画家所画出来的得意之作,有着令人不敢相信的美。

春天的午后总是那么的短,在我走完这长而曲折的小巷后,天竟快要黑了,只好再按原路返回,只是加快了步伐,在半路上时,雨也停了,整个小镇一片祥和。

或许,江南的美就在于无论怎样都先给人一种无法言喻的意境。

江南的小学作文【六】

春风吹过,使整个江南苏醒了,万物又生机勃勃,春意盎然。

树,被春风吹绿了,它们又开始长出新的叶子,绿油油的。

花,被春风吹开了,绽放了笑容,鲜艳无比,色彩斑斓。

草,被春风吹活了,颜色由枯黄到鲜绿,望上去,简直是绿色的海洋。

群岭起伏的山上长满了树、花和草,就像海里的波浪。草是那海水,树是那波浪,花儿,就是那五彩缤纷的浪花呀!

春风吹过小溪,让小溪也跳跃了,每一滴水都争先恐后的流淌,也为江南增添了一份色彩。

绿油油的树木、色彩斑澜的花朵,翠绿的小草,起伏的高山,加上充满活力的溪水,凑成了江南的春天——充满色彩,充满生机的江南的春天!

江南的小学作文【七】

江南,美好得像童话里的乐园。春,百花争艳,群草竞长。夏,梅雨如丝,天空如绸。秋,百花虽落,松林犹存。冬,小雪如织,常绿披纱。

江南,是常绿林的天地。这个模糊的看法是从地理中学到的。或许是受书本影响,经常忘记身边存在的实际物质。漫步在阳光匝地的石子路上,听着沙沙风声,心里有些虚,风竟这般大,吹散了我淋阳光浴的热情。抬头一瞧,发觉,不是风大,是树和叶在做最后的诀别。枯黄的木叶倚着孱弱的枝丫,在风的缠绕中不停颤动,忽地,旋落至地。这,究竟是风的痴情追逐,还是树的无奈放手?枯黄的木叶像极垂的老人。我很不解,江南的气候也留不住你的一树辉煌,你竟这般与众不同。细细一瞧,才释然,原是枫树。

用两季的隐忍,换来一季的灿烂,留下“如秋叶之静美”的哀叹。在江南的温柔小乡里,竟还有如此令人疼惜的枫。

虽是阳历十二月,江南常绿林依旧高傲地享受阳光的温暖,如此生机,除少了枝叶上几滴水珠,这景象,并不亚于三月的江南。而枫,似乎并不被江南怡人的气候迷惑。规律是人生老病的过程,更是枫的个性宣言。我狂妄地认为,用自己的愁意可以把枫树化成可怜的象征品,却只是自己的主观意识罢!枫,我怜你的魅力如此短暂,粗大的木枝撑起的半片红天虽引得诗人停驻留下“停车坐爱枫林晚”的感慨,在人们的潜意识里,枫是西边垂落的晚霞,枫是长椅上安详回忆青春的老人,枫是食物临去前的一声哀叹。没有阳光的温暖,没有清风的空灵,没有天空的深邃。枫,你这个神的.帮凶,吸收人们的愁念早就一片浓黑的云,在失意人的世界里下成一场冰灾。所以,我怜你,因为你带来的美感远不及你引发的泪泉。叶和树依旧在挣扎着挥断那缕难舍的情丝,沙沙的风声像不舍的泪水,更像嘲讽的笑语。是在笑我一厢情愿的看法吗?

植物是有灵性的,所以“敬”是为人处世必遵之事。飘零的枯叶终于在风的最后一击中无力垂落,在我的肩上留下它娇弱的身躯。心又忽地一震。这一震的动,唤起心湖的阵阵涟漪,那涟漪在一圈圈的旋转中便化作了一个个文字。“青春无畏,晚年无悔”这八字来形容枫再贴切不过了。九月,顾不得桂花的香味淡了几重,时间如流水,用再多的泥土堵塞,依旧能静静流淌。水滴穿石,时间全是能穿砂的。九月,是枫的独舞时段。两季的羞涩早已被时间冲淡,蜕变成一种成熟的美丽。一夜转红的惊奇是独属你的。一个月的黄金时段,纵情释放美丽,讴歌青春的美好。无畏秋的感伤,无畏桂花的残香,无畏路人的眼光,独自用心绽放属于自己的美好。用无畏书写青春,用青春渲染无畏。这就是你——枫。“逝去”是多少人不敢触碰的字眼,偏偏你,可以用自己的生命告诉世人,有一种“逝去”在不舍和遗憾的糅合中酿成一瓶美酒。像相爱不能享受,品尝甜美的忧伤也是一种美好。相爱就像枫红那一季的美好,不能相守便是那一季落叶的哀情。放手那一段美好,得到一份无悔的记忆。枫,你连“逝去”都是这般震慑人心!所以,那一份所谓的“怜”,早已被你的八字人生吓走,只剩那十分的敬意!

“敬”意之对某一事物能为常人之不敢为,无畏地凸显自己的个性的崇尚,更有一种向往又无法拥有的略带遗憾的朦胧哀伤。枫,我只能敬你。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