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广胜寺的作文(广胜寺游记作文四年级)

临汾广胜寺的作文(广胜寺游记作文四年级)

首页写景更新时间:2023-05-28 09:49:13
临汾广胜寺的作文(广胜寺游记作文四年级)

临汾广胜寺的作文【一】

车行驶在高速路上,晴空万里,天是那样的蓝,云是那样的白。妈妈驾驶着车,我和哥哥打着扑克、说着趣事,爸爸把这美好的瞬间为我们记录下来。虽然路途遥远,但在欢声笑语中不知疲惫的我们已经来到了临汾。

我们先到了云邱山。一下车,瞬间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清新空气和云邱山苍翠、伟岸。进入云邱山,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云邱山的主峰,它就像一位威武的将军驻守在那儿。走到山脚下,我们坐上缆车到达半山腰,山腰上的景色真是美轮美奂。有苍翠的老树林,有刚刚绽开新芽的小树。树的叶子很多,苍翠欲滴,片片都是那么美丽。下了缆车,我们步行向顶峰攀登。累,但我们有征服大山的喜悦感。山顶上有个塔,站在高高的.塔顶向东边望去,重山叠翠,一片绿色的海洋,真是美不胜收。伴着晚霞,听着潺潺的泉水声,我们下山回到山庄,合着一天的好心情很快进入梦乡,期盼着明天的壶口之行。

第二天一早,我们向我期待已久的壶口瀑布出发。快走到离瀑布不远处,就听到涛声如雷的巨响,随着响声看去,“哇!”我惊呆了,黄河水咆哮着冲向谷底,溅起一团形似礼花的水雾,蔚为壮观,煞是好看。我们通过地道,近距离接近了瀑布。瀑布溅起的水雾直冲我们脸颊,湿湿润润,舒服极了。原来凶猛的黄河壶口瀑布也有温柔的另一面啊。

怀着不舍的心情,我们踏上了回家的旅程。虽然意犹未尽,但还是要跟临汾说再见。从手机相册中看着一张张照片,每个人的脸上荡漾着幸福和欢笑。

这次秋游临汾,让我切身感受到了——人说山西好风光!

临汾广胜寺的作文【二】

星期日下午,风和日丽,阳光明媚,我随着汇华作文的老师和同学们来到了古城公园。

我们踏着宽阔的板石路,登上了石头台阶,来到了名人广场,在名人广场的北边有59米长的名人画墙,每个名人画像下都有他们的个人简历和他们的丰功伟绩。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大汉英雄卫青、春秋霸主晋文公、割股救主介子推。他们在我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返身走下广场,我们来到了元代戏台。元代戏台造型古朴、高大雄伟,在元代戏台的左右两侧,都雕刻着九个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脸谱。

绕过元代戏台,来到了吊桥。走在吊桥上面晃晃悠悠的,在吊桥上面看平阳湖水,我感觉湖水真清啊,清的看见周围的倒映,湖水真静啊,静的像一面镜子;湖水真绿啊,绿得像一块碧绿的翡翠。在吊桥下面有许多五颜六色的小船,这样的景象让我想起了“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首诗。

我们来到了龙牛广场,在龙牛广场雕刻着两座龙牛合二为一的雕塑。龙是着中华人民的象征,牛代表着勤勤恳恳的人民。龙牛合二为一就象征着临汾人民盛世腾飞。

接着,我们踏着宽宽的石板路,迎着微微的秋风,我们来到了古城展示台,古城展示台上面有青铜微缩铸造的古城旧貌,在上面我们找到了鼓楼,我们从上往下看,可以看到古城公园大半部分的景色,这样的湖倒映着这样的树,这样的树环绕着这样的湖,路上的行人络绎不绝,景色美不胜收。

我们走在去瀑布的路上,虽然我们还没看到瀑布,可是却听到了瀑布的声音“哗哗,哗哗”。我们来到高大雄伟的瀑布前,瀑布的水“涮涮”的往下流,水落在石头上溅起了水花,水花四处乱飞,溅到我们的身上。这让我想起了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再见了!美丽的古城公园!有机会我还会再来的!祝你越来越美丽。

临汾广胜寺的作文【三】

久伯伯开车,载着我们向广胜寺驶去。在快到广胜寺的一个路口,我们吃了早餐,随后进入了广胜寺。

广胜寺分为上寺和下寺,要到上寺必须上山。车盘旋在山路上,路边的树木、花草向我们招手。打开车窗,一阵清香扑鼻而来,这是在城里所感受不到的。

车到上寺门口,我们下了车,向山边走去。极目四望,一片片翠绿映入眼帘,一条石板路蜿蜒坡上,随着山势起伏跌宕。在对面不远处的山头上有一座小亭子,亭子里的那几个人是在谈论今年的收成?还是在谈论景色的秀丽?抑或是在指点江山?

山门口,左右两边各有一个凶神恶煞般的门神,爸爸说有的寺庙门神是四个,那为什么这里是两个呢?爸爸也不太清楚。

进入山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气势雄伟的塔,我数了数,共有十三层,每层的颜色和造型都不一样,黄色、绿色的瓦片把塔装点得金璧辉煌。久伯伯告诉我们,那塔叫飞虹塔,是八角的,也就是有八个面,每个面上都有一个神仙,有的面容慈祥,有的神态威严……那五颜六色的瓦叫琉璃,是中国古代高档的建筑材料,虽历经千年也不褪色,显示了当时洪洞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建造水平。

当我们准备进入飞虹塔时,久伯伯告诉我们,门槛不能踩,而且男的要先迈左脚,女的要先迈右脚,我们嘻嘻哈哈地说笑着照做了。

大殿内供奉的是掌管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旁边站着两位菩萨,他们的身体向前倾斜着,可让人震惊的是,这种似倒非倒的倾斜虽历经五百多年也没有倒掉,不知道能不能和比萨斜塔相媲美。经过仔细观察,我发现菩萨站在一个我不知名的坐骑身上,坐骑的两条后退向后弯曲着。久伯伯介绍说,那种倾斜之所以不倒的奥秘就在腿上,它充分运用了力学原理,而在那个力学并不发达的年代,这真是一件了不起的杰作!大殿的后面还有一尊弥勒佛,旁边写着一副:“大肚能容,容天下可容之事;慈颜常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往后走,转过正在修缮中的大雄宝殿,只见院内有两棵大柏树,一棵树的'纹路向左扭,另一棵树的纹路向右扭。久伯伯告诉我们,传说寺院里曾有两个小和尚,他们经常闹矛盾,打扫庭院的时候都是每人一边背对着背。有一天,老和尚让他们每人种一棵柏树,目的是想让他们和好,但他们直到老了还在闹矛盾。本来右边的小和尚扭头想去看看左面的小和尚理不理他,当他看到左边的小和尚不理他时,只好又转回头去,所以右边的柏树有个分支是先向左扭了一下,又向右扭了回去。

院子的右侧有一口锅,是当年盖飞虹塔的民工做饭用的,可以装八担水,所以叫八担锅。传说当年建造飞虹塔的时候,人们的吃饭问题很难解决,后来有个神仙化作石姑姑来做饭,一个人就用这个八担锅做出几百人的饭,饭总是足够的。我想,可能因为石姑姑是神仙,这口锅也沾上了仙气吧!

再往后走,我们又游览了一个大殿,这个大殿里供奉的神仙最多。我正要仔细观看,碰巧赶上初一和尚念经参拜而只好作罢,估计这就是所谓的“做法事”吧。

到了下寺,我们先观看了分水亭。爸爸告诉我,当年洪洞和赵城两地的人们经常因为水儿打架,后来县官决定分水。怎么分呢?就是在一个滚烫的油锅里放入10个铜板,捞出多的水就多,最后赵城捞出7个,洪洞捞出3个,于是建造了分水亭,尽管赵城分到的水多,但两地人从此再也没有因为水儿打架了。如此看来,分水亭还是个缔造和平的里程碑呢!

久伯伯正在做保护下寺元代壁画的工作,所以我们也跟着沾了光,进入下寺的水神庙,因为这个庙现在已经不对游人开放了。在下寺的墙壁上,绘有我国最早的体育壁画和戏曲壁画,这是非常珍贵的。壁画上的云朵与2008年奥运会祥云火炬上的祥云非常相似,弄不好那个祥云就是参考这个元代壁画设计的吧。最为可贵的是,壁画的创作者都是民间艺人,他们使用的颜料历经700年都不褪色,想必应该有很高的研究价值。通过久伯伯和爸爸的交谈,我意外地了解到,有个壁画还是我国古代行政审批制度的源头,而那个体育壁画更是研究高尔夫球和我国棋类发展的重要史料,戏曲壁画则说明广胜寺在当时已经是当地的文化中心了。

这次游玩使我懂得了很多知识,也更加敬佩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能,是他们创造出了非常珍贵的文物。

返回的路上,我一直在沉思:我们又有什么珍贵的东西和知识可以留给后人呢?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