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英雄的作文(缅怀英雄的作文500字左右)

追忆英雄的作文(缅怀英雄的作文500字左右)

首页写景更新时间:2023-07-24 06:39:13
追忆英雄的作文(缅怀英雄的作文500字左右)

追忆英雄的作文【一】

——题记

昨天带儿子回宾居老家看望父母,小镇的四方街旁边有条弯曲而狭长的石板小巷(当地人称呼它牛角巷),走过这条小巷,仿佛穿越了“时间隧道”又回到了我的童年时光。在这条小巷的深处曾经有一个小书摊,小书摊的老板就是儿时的我。

小时候我最喜欢去外婆家玩,因为外公喜欢看书,他经常会去县城的新华书店买回几本小人书(又称连环画,用线条勾画出黑白图画并配有简短文字描述,有巴掌那么大小,便于携带)看,等外公看完之后,他拗不过我的央求就只得送给我看了。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那个物质和精神文化都匮乏的年代,手里能拥有一本小人书是很稀罕的,你也就多了一份在小伙伴们面前炫耀的资本,它会让你赢得好人缘。一两年下来我居然积攒了有五十多本小人书,这些小人书里有外公最爱看的《水浒传》、《三国演义》、《岳家小将》等,也有我们小孩子爱看的《西游记》、《少林寺》、《平原枪声》等。这些小人书我已经翻阅了很多遍,丢在箱子里觉得怪可惜,于是在小学三年级暑假的某一天我作出了一个“伟大”的'决定,决定到街上摆一个小书摊,把这些小人书租给其他小朋友看,摆小书摊的目的基于两个考虑,一是让更多的小朋友分享到小人书所带来的乐趣,二是顺便可以挣到一些零花钱。说干就干,于是在一个赶集的街天我的小书摊正式营业了。

那天早早的吃过午饭,我就把家里所有的小人书整整齐齐的放到小背篓里,然后背着小背篓来到街上,把摊位选择在相对背静不拥挤但人流量较大的那条石板小巷,这条小巷在当时很有名气,在八十年代初期常常有很多人聚在那里进行手表、自行车的二手交易,听说更早的时候还有人在那里倒卖粮票什么的呢。

小巷深处一户人家屋檐下的台阶位置正适合摆小书摊,我用一张塑料布铺在地上,然后把那些小人书整整齐齐的摆放在上面,我则坐在旁边收钱,看一本小人书一般收费两分钱,厚一点的收三分钱一本,彩色的漫画书如《葫芦兄弟》、《恐龙特级克塞号》等则收费五分钱一本。这样,我的小书摊算是正式开张了。那天生意出奇的火爆,原以为小人书嘛只有小孩子才会来租看,没想到很多路过的大人也会停下脚步蹲在小书摊前看得津津有味,有的是来赶集约好在那等人(那个时候不像现在有手机,不方便联系),他们为了打发无聊的时间顺便租一两本小人书来看。这么说来,我的小书摊不仅起到乡村文化传播的作用,对某些人来说还起到了联络站的作用啊。工作第一天,居然挣到了一块多钱,一块钱在那个年代可不算小数目呀,心里真是美滋滋的。但由于那天只是我一个人独自去摆小书摊,看书的人又比较多,因疏忽大意有一本小人书不见了,被人偷了,心里不免有些心疼,所以在后来我又请妹妹来我的小书摊“打工”帮忙照看,挣的钱除付给妹妹“工资”后,大部份交给父母替我保管起来,一小部分用于购买新的小人书用于扩大经营小书摊,一小部分则作为自己的零花钱。

我的小书摊除非遇到刮风下雨天不出摊外,每逢赶集天都按时摆摊的,有时候偶尔去晚了还会有些小朋友在那里眼巴巴的等着呢。我的小书摊规模最大的时候小人书差不多有一百本左右,而且书的种类还比较丰富,有历史故事、武打、战斗故事、神话、童话故事、科幻等,有时候遇到一本精彩好看的小人书还要排队一个等一个的看呢。

暑假结束的时候,我竟然靠这个小书摊攒够了我的学费,这让我很有成就感。现在回想童年往事,忽然有点儿感慨:我原来是很会做生意的嘛。一直认为自己当个小小的公务员是最适合不过的了,毕竟端的是铁饭碗。自认为人愚钝,不善交际,更不会看人脸色,做事有点古板,做生意肯定不成功。此刻忆起往事,忽然觉得是不是看扁了自己呢?假如出来闯荡,会不会也能创出一番事业?呵呵,不想了,还是为这段童年趣事骄傲着吧。

这个小书摊就这样一直摆到我小学毕业。进入九十年代以后,小人书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如今,在街上早已看不到小书摊了,就连书店也不再卖小人书了,网吧和电子游戏室的喧闹代替了曾经辉煌过的小书摊。以前的孩子,在小人书的世界里憧憬着我们的未来;现在的孩子,却在凶和暴力充斥的电脑游戏中游戏着他们的童年。是的,小人书是不幸的,它终究无法逃脱衰亡的历史,这也许是时代进步的缘故吧。

今天,我又回到了这里,小巷里所有的房屋、石板路、摆书摊的台阶都没有任何变化,唯一缺憾的是没有了先前的喧闹,不见了当年的小书摊,当年摆摊的小老板此刻虽然站在这里,却已是为人夫、为人父了。当年来小书摊看书的小读者们,你可曾怀念过这个小书摊呢?莫名的非常期曾经属于这里的所有时光能一下子全部回来,如果可以,让我重回那个时光中的任何一天,一天就好。

追忆英雄的作文【二】

时间就像个残酷的老人,没有一点儿真情。有时候你想让他走快点,让他带走一切不好的,而他却慢悠悠地走,仿佛想让你尝尽苦头;有时候你恳求他走慢点,让自己在回忆那些美好的,可他却匆匆而驶……

童年就是成长后回味的。还记得小时候生活在外婆家,家里有很多舅舅和姨妈,那些相处的情景又一点一滴浮现在眼前。每天一群人吵吵闹闹,笑声总回荡在空中,一片一片…我小时候吃饭时总咬到自己的嘴皮,然后端着碗,坐在凳子上不动,他们总担心的问:“怎么了?”我痛苦又无奈的说:“咬到嘴皮了。”这时外婆总用带着宠爱的语音说:“没肉吃也不用咬自己的啊。”然后大家欢腾一片,笑声连连…有一次,家里请人耕地,又是吃饭时间,我坐在凳子上端着碗一摇一摆的。我看见客人舒服的靠在椅子的后柱,自己也神不知鬼不觉往后仰,只听“嘭”一声,我摔了个仰翻天,我忘了,我的凳子并没有后柱。幸好没摔疼我。以往这时碗一定摔个西汃烂,可这次却连饭也只掉了半粒。因此又引起一片笑声…回忆这一切都是伤感的.。如今,我吃饭时不会再咬到嘴皮了,已不是那无知、又傻又笨但却幸福的小女孩。那些往事被隐藏;那些亲情随时间而老;那些感情因距离而淡,眼睁睁看着,没办法阻止。

如今一切都变了。如果能回到小时候,哪怕生病,哪怕没有好吃的,哪怕没有新衣服,哪怕要做农活,都是幸福的。可惜我长大了,那个家成了梦,那些亲人已陌生,那些日子已远去。唯有那片记忆可随我回忆。

追忆英雄的作文【三】

母爱之心仁慈,母爱之心宽广,母爱之心博大。它是子女们夜航的灯塔,前进的坐标,奋斗的动力。在炎炎夏日,它是拂却焦躁的凉风;在严寒的冬季,它是贴心暖肺的棉袄;漫漫长夜,它又是舒适安息的卧榻……母子之情,任是宝刀利剑都难割断。母爱,任是天涯海角也相拌相随。它是一种特殊的爱,是一种无边的大爱。大爱无疆,大爱无垠。

面对母亲和母爱,我有许多话要说。但是,真的当我拿起笔,似乎又找不到合适的语言去表达。即使,关于母亲、母爱,我曾经写过那么一些试图表达内心情愫的文字。但事后读起来总感觉是那么的苍白,那么的粗糙,那么的寡淡,那么的词不达意……于是,我放弃了继续表达的,将内心深藏的对母爱的理解和领悟像陈酿一样牢牢封存于心田,唯在静夜之时,独自细细品尝……

我的母亲不是本地人,她出生于一个洋溢着书香的大户人家。由于家境尚过得去,外公又在当时的教育局任职,母亲得以如一般的男孩子那样在学校里读书识字,继而考上川南女子师范学校就读。母亲天生相貌端庄娴熟,心地善良,而性格却不无叛逆。在就读师范学校时,受早期进步思潮的影响,曾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许多公益活动,在街头演出文明戏等鞭笞封建传统观念,以图使民众觉醒。

据说,她与父亲成婚,也是她大胆地逃过外公的监视,独自一人在凌晨时刻悄悄乘船,偷偷成行才最终成为了我的母亲。

要说父亲所在的家族,与母亲还是比较的门当户对。只是,当时父亲所属支脉在整个大家族中已经弱势,甚至连生活都比较穷困了。因此,母亲与父亲的结合,用当时的观念看,还是很有些下嫁意味的。

然而,母亲不在乎,她喜欢父亲的聪明、好学、毅力过人。她不管世人怎么想,怎么看,怎么理解,只要自己心仪就行。那些说三道四的陈腐世风,有多大的力量阻碍得了两情相悦呢!与父亲成婚后,双双携手步入教育业。父亲教过小学、初中、高中。而母亲则一生从事小学教育,育人无数。

母亲一共生育了13个孩子,因为种种原因,健康成长的仍有9个子女。即使子女众多,但她对所有孩子的爱始终如一,不偏不倚。她常常以一句俗话来比喻——手板手背都是肉。不管是家境尚好时期,还是穷困潦倒阶段,不管是孩子幼小还是已经长大成人,自始至终母亲都将她广博的母爱无私奉献给每一个子女。

然而,正如母亲常念叨的:娘疼儿,疼断肠;儿疼娘,扁担长。在我年幼无知时,对母亲给予的爱似乎一点也感觉不到。甚至当我在成人的过程中,不但不知感恩,还对她那些循循善诱和水滴石穿般的传统教育叛逆反感。总认为她唠叨,管束太严,以至于常常任着性子顶撞母亲的教诲。特别是当母亲病危之时,对母亲的照顾不但粗枝大叶,甚至还是那样的不耐烦。对母亲病痛中的呻吟,并未真正感同身受,痛心入骨。因此,没能及时将母亲送到正规的医院疗救,以至于任由庸医误诊而导致了母亲的离世……

尽管我曾经痛心疾首,不断忏悔。但是,哪里可寻让母亲重返人世的桥梁?

养子才知父母恩,这是一句老话。对我来说,却只是一个替我开脱过错的借口。因为,当我准备知恩图报之时,母亲已经与我阴阳相隔,再也不能在她老人家膝下承欢伺候,再也不能聊表我那微薄的一点点孝心了。

于是,我只能在无尽的愧悔和遗憾中追忆母亲的音容笑貌,追忆母亲的.好,追忆母爱的甜蜜……

记得那年那月,我即将奔赴农村那片广阔的天地生根开花结果。那时,母亲年事已高(62岁),还患有严重的风湿病和胃病。为了既响应号召又能让我少受苦。母亲杵着竹棍拖着病体,找熟人,托关系为我联系离城较近、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生产队落户。并亲自到我即将插队的生产队长家送礼陪笑脸联络感情……

下乡插队后,我由于不堪农活的重负,经常借故跑回家躲避劳动。母亲尽管恨铁不成钢,但从未硬逼我返乡。只是耐心相劝,给我指明踏实劳动会带来的回报,并不断给我鼓劲加油。即使我经常找这样那样的理由隔三差五往家里跑,甚至赖在家里规避劳动。即使那时家里经济条件很差,母亲也要想方设法为我做上一碗回锅肉什么的肉食,生怕我身体不堪农活的重负垮掉。后来,为了让我能够顺利返城,母亲更是厚着老脸四处奔波,八方碰壁,费尽心……

然而,母亲为我所作的一切,在那时我的心目中,却仿佛从来没有到那是深深的母爱所至。相反,还将母亲四处奔波、节衣缩食为我所做的一切想象成理所应该。有时,甚至发脾气抱怨母亲这不是那不是……

尽管我任性,甚至叛逆。但是母亲从未迁怒过我。反而,对我的疼爱始终如一。

记得在母亲去世的前一年,随着家境的逐渐好转,母亲的心情也越来越开朗。那年,她突然提出要到外面工作居住的三个哥姐家中看看,玩玩。唯此,才放得下让她那多年牵挂的心。

记得母亲从南京九哥处返回成都七姐家时,正好我得到一次去成都出差的机会。母亲听说我要去,更是喜出望外。记得当我走进七姐家首先映入我眼帘的,就是母亲那慈祥的笑容和那满含慈爱的眼神……

其实,母亲外出游玩,也就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但是,母亲看我的眼神就如隔了多年未见一样,是那么亲切,那么慈爱,那么温暖……

我办完差事要返程了,母亲又谆谆嘱咐我,路上千万要小心。到家后要马上写信报平安……最后,坚持要杵着拐杖走下六楼送我,仿佛那一别将是永别……

然而,母亲去世了。走得是那么匆忙,那么遗憾,那么孤独……

在临终前,母亲抓住我的手,用慈爱的眼神望着我,叮叮嘱咐旁边的姐姐们说:要好好照看你们这个幺兄弟。他还没有成家立业。唯有他是我最最放心不下的牵绊……直到看见姐姐们点头答应了,母亲才轻松地舒出一口长气,平静地阖上了他那慈祥的双眼……

母亲离我而去了,踉跄着步履,渐行渐远。然而,我分明看见,一种永远割不断的对儿女的牵挂使她不断地回眸,回眸,回眸……眼神是那样的忧戚,忧虑,忧伤……

我哀哀恳求神灵,请你

放慢脚步,不要那样匆忙带我的母亲离去。让我再亲睹一眼母亲那慈祥的面庞,让我再回味一遍母爱的温暖,让我再述说一次我那无尽的愧悔和悲哀……

然而,阴阳相隔,出语无音。

突然,我忆起了母亲曾经的教诲:孩子,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啊。莫忘,莫忘,莫忘啊……

蓦然间,我分明感受到母爱的眼神穿透那漫漫冥路凝聚我身!我震动,愧疚,无语凝噎……

但是,我知道。母爱不求回报,母爱一生一世也回报不尽。唯有,唯有小心翼翼地捧着这份爱,一并将那眼神轻轻糅进我心……像储藏陈酿一样,让它在我的心头不断发酵,蕴香,永远凝聚……

追忆英雄的作文【四】

记得那是20xx年的夏天吧,我就那么不知不觉的成了一名高中生,那一年没什么特别,太阳仍然例行着自己的职责,一年一次不留情面的烘烤着大地,蝉儿在树荫里吱吱的叫着,学校后面的池子里莲花盛开的正好,围着池子跑着转着追逐着打闹玩笑的是童年的弟弟和小伙伴们,他们还在不知忧愁的年龄里享受着欢乐的童年时光。而池子楼上坐在房间里的我一边学着即将升入的高中高一书本里的新内容,一边羡慕者童年时期的他们,可以无忧无虑的玩耍。(因为父母职业缘故,那时我们一家仍是在学校校园里住。)

另一间房屋母亲做完家务正和邻居闲谈,邻居许阿姨是一位刚毕业来学校当教师的大学生,二十五六岁的样子,已婚,当时刚满十六岁的我并不知道她遇到了什么难题,却也大致听得出来是生活上的,发现她经常来家里和妈妈闲聊,聊的内容我已不怎么记得,只是妈妈大了她十几岁,作为经验丰富的过来人吧,她总是在耐心的听我妈妈的说话,不时的请教一些处理事情的方法。这一天仍旧是这样,她们仍旧继续交谈着,我则在一旁做作业,许阿姨或许听到我的长吁短叹,便笑着对我说:“你啊,叹什么气呢,你这个年纪真的是最幸福的了,什么也不用愁啊,单纯的幸福,走了就再也不会回来了,知道阿姨有多么羡慕呀。”每每看到许阿姨温柔的笑脸,我便感觉很亲切:“哪有啊,小时候才是真的无忧无虑呢,现在大了,每天都要做功课,哪有弟弟那样幸福。”阿姨继续接着我的话说道:“我倒不觉得,小时候虽然无忧无虑,可是因为年龄小什么也不懂,回忆里只有玩啊玩,可是高中时代就不一样,什么都慢慢懂了,这样的快乐将来在以后的日子里回忆起来才更加真实鲜明,而真正生活上的烦恼根本不是做卷子,考试,等待分数那样简单的了。考试再差也有分数,也有自己可以克服的难题,可是生活的烦恼根本是你想不到的琐碎啊。”

其实我是一个记忆力很差的人,平日里总记得不得好多事情,可能是脑袋的储存量只有1兆吧。但是这段谈话,如今却深深地烙在我的脑海里从未忘记,确定当时听了这段话,是若有所悟的,不然也不会记住,但内心里却总也不以为然,那时候的我还是极度的不能理解,就像许阿姨这么淡雅安静,睿智通情,勤劳善良的人,却能明显感受到生活带给她的脸上露出的烦闷,到底会有什么生活上的难题让她愁眉不展呢,待到许阿姨走后,我便跑过来问妈妈:“生活不就是过日子么,两个人相互体谅,以诚相待不就好了么。”妈妈一句小孩子家不懂,别操心那么多。就把我打发了。

带着疑问我坐到了高中的教室里,或许也算不得什么疑问吧,那时候关心的只是自己青春期的小情绪以及一些考试成绩的变化,早已经把那些抛诸脑后,在那个年龄里没有那样的烦恼,而往往没有体会到的烦恼,在自己这里永远也称不上是烦恼,如今自己在慢慢成长的道路上已经学会心理换位的时候,就已经不去巴巴的问妈妈,那个是为什么,这个是为什么,这个那个我都不能理解,是的,你不能理解是因为你阅历不足,假使你是上帝的幸运儿,永生也或许不会碰上那样的烦恼,那就用一颗包容的心来看待世上的每一种烦恼吧,用自己的心胸和智慧试着理解每个人的苦楚,慰藉别人,借以自省,提高自己,至少不要做到重蹈覆辙,人就是这样慢慢长大成熟的吧。那时候的母亲或许就是用这样的智慧开解许阿姨,而许阿姨不是上帝的宠儿,正在经受着生活必经的过程。而八年后,当我坐在电脑前敲这些文字的时候,也已经知道自己亦不是上帝的宠儿,尽管妈妈竭力的保护自己的孩子不受生活的干扰,简单快乐的成长,可是很明显不是每个人都能够逃过这一遭,成长过程中的磨难和痛苦还是要亲身一一经受,没有亲身经历人大多仍然还是不会借别人来自省,不会睿智到洞悉世事,不会顺手拈来,不会无忧无愁,那一种理想的未经历便开化的境界吧,人自身的.局限是永远也达不到的,就像仙剑奇侠传里的剑圣。而人言可畏,人世纷繁,人际错综,人情复杂至极不是亲身体会又怎么能得到痛彻心扉的领悟呢。如若实在领悟不了,那就仅仅做到包容二字吧,海纳百川,心胸自然开阔。

边写感悟边回忆一向是我的风格,这个毛病的源头是我的急性子所致,然而急性子也有好处,写文往往一气呵成,不会拖拉,哈,就如同高中时代的作业一样,我从不拖拉,但是FJ可不这么认为,既然是从不拖拉,为什么考试的时候明明是满满的分数还仍然被叫到办公室呢?

那是2007年的高二,一次期中考试,HZ,FJ,HY和我,我们一起被肥肥的讨厌的班主任兼数学老师叫到办公室挨训,原因是考试考的太高,噗,那次考试因为我们抄了J的试卷,老师自然不信任我们的分数,都说这么可耻的事还怎么拿出来晒,哈哈,如今回想起来直觉得特别好玩,大概一生也只有这一次的好玩吧,作弊云云都可以自动忽略了。

记忆的画面零零碎碎,似乎二高的每一处角落都能看到我们风风火火的身影,那时候的我们谈天说地,明明只有十分钟的下课时间,我们也不浪费一分钟的全部利用,我们一起谈论诗词歌赋,人生哲理,少年时的梦,成长的烦恼等等,我们无话不说的日子里,聊过暗恋,聊过忧愁,HY还记得吗,我们聊天聊嗨的时候,那个时候真奇怪,每次老师都会说你打扰我,或者故意在课堂上叫你起来回答问题,还把你与我的座位调开,嘿,谁让你长得那么黑呢。

接着说高二吧,因为还有一个重要的人没有提,XMGG,这四个英文字母或许只有我自己能看懂吧,还记得那个像风一样的少年,第一次见面,是在晚自习放学后的路灯底下,那个如风般潇洒的背影,闯进了我的视线,那样帅气的背影我是第一次见,所以我故意悄悄的跑到你的面前,温暖执着的眼神在那晚橘黄色的路灯下深深的烙印在我的心里。在教室里教室外他总是一身白衣或者黑衣,从容的窗外走过,我远远的望着你,你从未发觉,我只是一个人默默地看着你,默默地引你为知音,默默地为你写诗,终于有一天鼓起勇气把那些诗词拿给你看,却听到你辍学的消息,我看着你送我的丝巾不知所措,不舍,留恋,难过各种情绪都有,就是没有挽留,是的,对于你,始终是一颗祝福的纯净的心,感情来的莫名,去的也悄然,只能说少年时候的好感不能称之为爱情,那是鉴于友情和爱情之上的感情,像伯牙子期一般的感觉,只是当我认为你是我的伯牙的时候,我却不是你的子期。感谢你像风一样来过我的青春,没有遗憾,没有留恋,只有美好和回忆里的想念。不知道我为你写的诗你是否还保存,唯一遗憾的事,本期许要好好保护的那本贴满了你的信的本子却被我因为各种原因丢失,如今回忆也已经没有实物,只能凭心感受了。

日子就是那般如水一样慢慢流淌而过,在做过的每一张试卷中,在我们不知道的点点滴滴中,高三的那一年,感觉那般漫长又是那般短暂。漫长的是黑板上永恒不变的高考倒计时的三数位,短暂的是这一切都已经成为了记忆。我们也会在压抑的书桌底下犒劳一下自己,又是HY踩着铃声来了,下着雨买了奶茶,那时的我们会因为一块五一杯的珍珠奶茶在课堂上因为老师转身而板书时,就着桌上堆满书成山的掩盖下偷偷的喝一口,而开心一整天,是啊,快乐就是那么简单,一扫阴霾的东西除了奶茶,就是和FJ,谈论红楼梦,FJ的记忆力是最好的,红楼梦电视剧里的歌曲,我是最先和她学着唱的,这本影响了我人生观的书籍和亲密知己的你一起分享真是人生幸事。那时候我们互相传看对方买的读者,意林,那时候我们下课的乐趣是去学校的书店买课外书和刘亦菲周杰伦以及喜欢的贴画,那时候我们共用一支笔,一个剪刀,一卷卫生纸,一个橡皮擦,甚至共吃一块馒头,共喝一碗粥,而之后的几年里,再也没有谁能够这么不客气,连带谢谢也不用说的走进我的生命里,那些温暖的人,温暖的画面,温暖的橡皮擦此生只留在了回忆里。

高三的我已经学了音乐,每天两个学校跑也着实辛苦,可是在音乐班里结识的好友们LY,XL,CD,MJ姐妹,亦是好久也没了联系,不知道步入工作的你们是否还记得那年我们的高三。还记得高考集训时,同桌XL和LY对我的帮助最是大,她们不计高考的竞争残酷,很用心很耐心的一遍一遍的教我唱五线谱,教我难懂得乐理知识,这种情谊,这种纯真,这种友好,永远留在了高考前。工作中的你争我斗,尔虞我诈和这份纯真比,哦,我错了,怎么能放在一起比较?哪有一点点的可比性呢。在我大学几年的时间里,每每看到乐理还会记得,这样的题目还是LY教过我怎么解的呢。呵呵。还有高三的元旦,可爱的王老师带着我们庆祝玩游戏,只是把班里同学分成两拨,每队轮流唱出关于某个字的歌词,无比简单的游戏,无比开心的我们,那时候为什么快乐就那么简单呢,仅仅是乐此不疲的玩着幼稚的游戏。说到这里,不得提一提我们可爱的王老师,王老师的敬业是我在音乐学习路上碰到的为数不多的最值得感谢的老师(还有一位便是我大学的声乐老师。)他幽默风趣,唱歌尤其动听,他满腔奉献教育事业,精心精细的育人,绝对值得当称一位好老师。其实单论他的音乐水平的造诣早已经超过某些大学老师,却默默耕耘在教学第一线上,很累却能看到他的开心。大概他那满天下的桃李们,也如同我一样敬重他的,有很多很多。这也算是人生的财富和收获吧。

音乐考完之后,我就嘴馋又想吃学校门口的春卷了,那香喷喷的豆芽和鸡蛋被薄薄的春卷卷在一起,想起来就流口水啊。几年后回去,校园门口的春卷还是那么好吃,可惜奶茶店早已经关闭。校园里的意林,读者,火花自我们一届之后再没有卖的很火,刘亦菲早已经晋级为国际明星,贴画也已经没有嫣灵龙的身影,HY的周杰伦也沉寂多年蓄起了胡须,时间在走,人群在变,我们因为高考而各自东西。还记得高考前一个月的时候,每次班会过后都是人心惶惶,不知道那个站在讲台的凳子上发誓一定要考清华的数学课代表如今有没有实现她的理想,只知道一页页的同学录飘满桌前,同学们陆陆续续抽出时间照毕业照的时候,大家都已经预料到离分别的日子越来越近了。

我们家乡流行着一句话:“没有高四的人生是不完整的。”而我们几个除了HZ和走的比较理想的学校外,剩下的纷纷留下来享受了高四的折磨,追求了人生的完整。其实那时候班里大多数人都选择了高四,不是因为落榜,而是想通过高考努力一点再努力一点的让自己走一个更好的大学,可是清华北大只有一所啊,大家只想再在青春里努力一把,不争清华也争北大,都说心太高了跌的惨,我们就不像大多数人那样,我们的高四一样也会偶尔闲聊,偶尔吃好的犒劳自己,哈,是不是很没追求呢。

所以我们的高四也是多姿多彩的,因为学了音乐的关系,每次班里开班会,班长都会让我唱上一首歌,那时候的我为同学们唱歌是开心的,自豪的,比起现在的慵懒,我只把歌声献给值得献给的人,无疑,你们是值得的。因为这歌声,不得不提一位少年,不知道你如今过得还好吗。我记得每次班会上唱完歌,你总是第一个递给我纸条,说喜欢我的歌,让我好好学习之类的话语,你对我的鼓舞,我总是很开心的,虽然简短却足以让人感受到其中的真情实意,那时候什么都没有介意过,只是一个心真就成了朋友。可是后来慢慢我发觉自己无意间已经闯进了你的心扉,并彻底扰乱了你的心扉时,而中断了我们之间的友谊,以至于现在夜里常常梦到你责怪我,为什么没有给你留我的联系方式,呵呵,我只想你平平静静的生活,你的真诚,我无法投以回报,只会让我负罪感沉重,既然无缘,何需多言呢。后来大一组织高中聚会,见过你一次,也没和你搭话,更没有多余的解释,而今梦里常常还是愧疚于你,可是这样的解释你再也无法听到,你或许对我是带着疑惑的,时间久了你自然好了,又是几年过去了,此时你是不是早已立业成家我亦不得而知,此时的我只希望你一生幸福,一生平安。

都说戛然而止的回忆才会让人倍加怀念,而永恒的东西谁又会珍惜呢。我则不认同,大学也很短暂,但却很难再有这样深刻的记忆,那些年的珍贵在于人心的纯真,而这些一去不复返的纯真像幼时的口中吃的棉花糖一样,甜甜的,美美的,可是你吃了一口,还没细细品味的时候它就已经融化在胃里了。可是那甜甜的味道却让你回想起来心里仍然是美滋滋的,直到长大了,还想去买一个吃上一口,可是青春无价,纵是千金也难买得了,所以那些记忆只能像画面一样永恒的存在在脑海里,五年,十年,二十年,甚至一生的时间都在不断的回忆和怀念。

还好我们幸运,活在这个有电话,有电脑,有发达通讯工具的年代。隔着千山万水,我们彼此联系紧密,大学毕业后,每当聚在一起翻看旧年的照片,谈论旧年的光阴时,就是我们最幸福最知足的事,而这样的幸福,因为各自工作的繁忙,也只会在年假后的小聚里悠闲几天。如今我们依然要面对生活的考验,在这无限的考验和措不及防中,我们慢慢学会适者生存,早已经收起来了我们曾经只喜欢黛玉特别讨厌宝钗的小性子,学会了包容和妥协。记得郭敬明说过:“如果成熟意味麻木,那我宁愿不去成熟”。因为这句话实在对小四欣赏不起来,因为在我心里,成熟并非麻木,成熟是淡然从容。成熟对于我来说是喜爱黛玉晴雯的同时,也能看到宝钗和袭人的优点。

许阿姨的话常常让我想起来就忍不住想念她,这次回家一定要去看看她。而成长的路上纵然崎岖坎坷,我们还是遇到了各自的缘分,尤其是FJ马上就要订婚的你此时正沉浸在幸福的蜜缸里吧。但愿我们一路幸福着,一生平安着。我是还未踏入婚姻却已经感受到了它的威力,可是终究对于鸡毛蒜皮的,家长里短的,我还是没有发言权。还是把一切想的美好一些吧,就像民国结婚证书上的证词:两姓联姻,一堂缔约,良缘永结,匹配同称。看此日桃花灼灼,宜室宜家,卜他年瓜瓞绵绵,尔昌尔炽。谨以白头之约,书向鸿笺,好将红叶之盟,载明鸳谱。在未来,静待我们都炼成知性,美丽,自信,睿智的女人,是的,一眨眼之间我们都快奔了三,是该蜕变了,从女孩到女人,那就让我们做好面对一切未来未知繁琐之事的准备吧。

不知不觉码了这么多字,就像许多无病呻吟的文字一样,我竟然也开始煽情的追忆起了我的似水年华。还记得我们的约定吗,一起去旅游啊,目的地是哪儿都好。只要和你们在一起,记得HY说一起九江的也因为各种事情未能实现,不如,在十年之期未到之前,在你我都未嫁之前,我们去开始一段旅程,好吗。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