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颂先贤作文六百字(追慕先贤初中作文600字)

歌颂先贤作文六百字(追慕先贤初中作文600字)

首页写景更新时间:2023-04-11 00:43:35
歌颂先贤作文六百字(追慕先贤初中作文600字)

歌颂先贤作文六百字【一】

盛唐曾错过你的年华,那国破家亡的时代自然是承载不了你的才气。

——题记

比起“诗仙”李白的激昂奔放,他更加地沉郁顿挫。他将个人遭遇以国家和人民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创作了大量忧国忧民,反映社会现实的诗作。他就是“诗圣”——杜甫。

他的一生坎坷曲折,经历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变化。但他的雄心气魄依然存在,创作了一首首脍炙人口广为流传的诗篇。

他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激励着我们有梦去追,有梦去闯,敢于攀登的雄心壮志;一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将悲景寓于美景之中,使悲更悲,巧妙绝伦;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寥寥几字,一位愁绪满怀的白发老人的形象兀立在我们面前。这种境界,又有谁能媲美?

在我心中,杜甫不仅仅是一位诗人,他还是一面能反映社会现实的`镜子,一位描绘画面的心灵描绘师。

他的《垂老别》描写一位“子孙阵尽亡”的老人告别老妻出征的情形:“老妻卧路啼,岁暮衣裳单。熟知是刑,且复伤其寒。”以及在《石壕吏》中的一句“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将差役如狼似虎的蛮横气势描绘的淋漓尽致。都赤裸裸的揭露了当时兵役制度的黑暗。他也对“朱门酒肉臭,路有冻骨”的黑暗现实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一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表现了诗人推己及人,舍己为人的高尚精神和对美好憧憬。“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吾庐独破受冻亦足!”一字一句,道出了诗人的理想(即渴望结束战争,恢复天下的美好心愿)。

不管是白居易所说的“吟咏留千古,声名动四夷”,还是韩愈的“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都是对杜甫文学成就的极高肯定,他无愧于“诗圣”这个称谓,他的诗也无愧于“诗史”之称。

时间如流砂逝于掌心,“诗圣”杜甫却永垂不朽。——尾记

歌颂先贤作文六百字【二】

掀开泛黄的书卷,溯流而上,驶进历史的长河,我找寻先贤的遗迹。

——题记

易水寒

不知何时,易水边已经涌满了燕国百姓,太子丹紧紧握着他的手,语重心长地说:燕国的未来全在你手上了。他默默无语,只是轻轻点头,他眼望着波涛汹涌的江水,不禁吟出了“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动人诗句,吟罢,他消失在瑟瑟秋风中……他就是荆轲。

易水无语东流,却冲刷不掉荆轲的足迹。我从他毅然决然的背影中读出了令人战栗的悲壮。

濮水边

长者在濮水边垂钓,秋风吹散他那飘逸的须髯。身后的`两个楚国使者垂手而立,静静地观看长者钓鱼。其中一位忍不住开口言道:“先生,你果真不给楚王效劳吗?”长者头也没回,只是淡淡地说:“乌龟在泥坑里摇着尾巴多快乐啊。你们别打扰我了。”两个使者对视,败兴而返,长者依旧悠然垂钓。

濮水滔滔而逝。从庄子鄙弃名缰利锁,曳尾于涂的淡然中,我读出了傲王侯的潇洒。

茅屋中

时值隆冬,瑞雪纷飞。茅屋内,一个手执鹅毛扇的儒雅年轻人和一个大耳垂肩有王者之风的贵胄相对而坐。贵胄抱拳:“久仰先生,刘备特来拜访。”年轻人不卑不亢:“岂敢。”一场智者的对话在寒暄中开始了。孔明先生以三分天下高瞻远瞩的定论给刘备送上了一份丰厚的见面礼。此后,他为酬三顾之恩,鞠躬尽瘁而后已。

卧龙岗上茅屋不复存在,智慧化身的诸葛亮却活在了华夏子孙的心里。他高屋建瓴的隆中对,让我读出了运筹帷幄的智慧。

张开的书页如一只只小船,载着我寻觅先贤的遗迹。荆轲义无反顾的悲壮,庄周淡定自若的坦然,诸葛亮胸怀天下的智慧,使我真正明白了穷独善其身,达兼济天下的情怀。

歌颂先贤作文六百字【三】

西施,中国古代出名最早、影响最大的“四大美女”之一。她的名声,与吴越春秋、与勾践卧薪尝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于沼吴复仇联系在一起:伍子胥忠贞被谗、伯嚭(pǐ奸佞亡国,与“女色祸水”的信条联系在一起;与巾帼报国、与红颜薄命、与浣女范郎的悲喜姻缘联系在一起;与“西子捧心”、“东施效颦”、与“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等等联系在一起……比起其它“美女”来,它身上负载着更多的历史文化负荷。

西施,原名施夷光,春秋战国时期出生于浙江诸暨苎萝村。天生丽质。时越国称臣于吴国,越王勾践卧薪尝胆,谋复国。在国难当头之际,西施忍辱负重,以身许国,与郑旦一起由越王勾践献给吴王夫差,成为吴王最宠爱的妃子,把吴王迷惑得众叛亲离,无心于国事,为勾践的东山再起起了掩护作用,表现了一个爱国女子的高尚思想情操。后吴国终被勾践所灭。传说吴被灭后,西施与范蠡泛舟五湖,不知所终,一直受到后人的怀念。 

歌颂先贤作文六百字【四】

琦君文学馆坐落于三溪中学之内,这仍保留着潘宅旧时风貌、留下琦君儿时太多美好回忆的旧居,承载起一代散文大师一怀浓浓的亲情、乡情、友情和充满花香细雨的文字,也让后人可寻一代散文大师的文脉。

琦君文学馆设在潘宅旧居的二楼,共分一间正厅、两间作品陈列室、一间生平室和一间名家评论室,通过大量的实物、照片,书信及作品等展品,再现了琦君一生及其所取得的文学成就。

琦君原名潘希真,1917年生于泽雅镇庙后村,在瞿溪度过了童年生活。1949年赴台湾,后定居美国。2006年病逝于台北,享年90岁。琦君是“五四”以来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继冰心、萧红等之后又一位极为重要的女散文家,被誉为“台湾文坛上闪亮的恒星”。琦君的代表作品有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等50余种。先后获中国文艺协会散文创作奖章、台湾中山学术基金会文艺创作散文奖、台湾儿童读物金鼎奖、台湾文艺奖,有14篇散文作为范文选入台湾中学语文教本。琦君的`《翡翠的心》、《琦君散文集文选》、《琦君散文》等曾由大陆人民文学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在全国发行。2001年中篇小说《橘子红了》,由大陆导演李少红改编成20集电视连续剧,播出后轰动海峡两岸。不少作品曾被译成美、日、朝鲜文,深受国内外读者的喜爱,在国家文坛享有很高的声誉。

琦君的很多散文作品,凭儿时记忆,描写了许多故乡事、故乡人,其中不仅包含着浓郁的瓯越文化内涵,也渗透着深切的乡愁。就是这份乡愁和同根同源的文化牵动了台湾同胞思乡的心,激发了世界各地炎黄子孙的爱国情。

歌颂先贤作文六百字【五】

一年一度的清明节马上又到了,这是我们国家的传统节日,是缅怀祖先,进行优良家风教育的.好时机。

近年来,在清明扫墓活动中,很多人都是用焚烧纸钱、祭品的做法来表达哀思;也有不少人摒弃陋习,向先人敬献鲜花来表达纪念之情;也有些地方举办了清明会,喝清明酒,促进了宗亲成员之间的凝聚力和认同感。但这些活动,很少人知道老祖宗优良的传统家风,很少人去挖掘、发扬良好的家风。因时代的变迁,历史上优良的传统家风被忽视了。

传承好家训、培育好家风、弘扬好家风应该成为清明家族团聚的重头戏。记得在小时候,每年清明节家族里都会举行祭祀仪式:同村子的家族成员在那一天都会聚在一起,年轻男丁去扫墓,妇女一般在家准备酒席,而老人们讲则不厌其烦地对小孩讲家族的历史,自豪地介绍家族的礼仪传承等。而我们经过老人的言传身教,也慢慢地开始懂得了不少做人处事的道理。一个家族,如果能像过去的那些老人那样,不断用家族的正能量去激发家族成员奋发向上、创业有为,则家族幸甚,乡邻幸甚,国家幸甚。而如果家族成员在这个时候聚在一起,就只顾吃喝,只顾玩乐,甚至讲荤话玩赌博,则会造成相当恶劣的影响,特别是对小孩造成身心上的伤害。如果将不良思想、不良习气传给了下一代,那么整个家族的发展、

整个村子的兴盛,都会受到影响。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

家风教育,从文明祭祀开始。传承家风、培育家风、弘扬家风,最重要的就是言传身教。任何说教,都比不上身体力行。家族里祭祀,首先要选择文明环保的方式。如不再烧纸、烧“名车”“豪宅”,不再大肆燃放烟花爆竹,不再搞铺张浪费,等等。要行节俭之风,时刻传播文明的种子。其次是不要把祭祀祖宗变成了家族或个人的炫富、耍酷行为。还记得以前我们家乡有某些比较大的家族过清明节,大摆筵席,鼓炮齐鸣,车队排起几公里的长龙,甚至堵塞交通。他们在迎来人们一片惊诧的同时,却很容易忘了党纪国法。

家族团聚,鼓励年轻人奋勇争先,自然是好事。但是如此招摇过市,炫富摆酷,很容易让家族成员骄傲自大,甚至搞小团体,在乡邻之间逞能称霸,走向发家旺族的另一个极端。因此,家风是家族、家庭文化,是我们立身做人的行为准则。无数良好家风的汇聚,就能形成了良好的社会风气,体现家族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程度。 宋朝王禹偁有诗云:“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今天,我们是绝不会如此贫穷、悲戚的了,但是,富而不奢、居安思危、大力弘扬优良传统,那是永远都需要的。清明活动,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无论是小家庭还是大家族,我们必须有一个朴素的思想,就是不忘先辈,不忘历史,不忘家风。

良好的家风,必然会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这是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繁荣昌盛祖国的基础。我们必须从无形的家风中汲取精神力量,把严谨的家风世代传承下去。 

歌颂先贤作文六百字【六】

中国最古老的宫廷音乐雅乐在孔庙回旋,匏、土、木、革、石、金、丝、竹等乐器抑扬顿挫,每发一音,皆有所凭。

祭祀大典依序启扉、瘗毛、迎神、进馔、上香、行三献礼、正献官饮福受胙、撤馔、送神、焚烧祝文与丝帛、阖扉、撤班等。场面肃穆庄严,令人叹为观止。

祭祀过程中,乐生分别演奏“宁和之曲”、“安和之曲”、“景和之曲”,佾生伴着乐曲翩翩起舞。大龙小学佾舞队的庄汶浈老师透露,8行8列64名佾生表演的“八佾舞”,依据明朝《頖宫礼乐疏》的文舞图谱完整呈现,用来祭拜帝王,有文舞、武舞及文武合一舞3种。目前演出的佾生中,女生多于男生。而乐生中的男女比例大致持平。

祭祀大典后,庭中人头攒动,进入民众青睐的分赠“智慧糕”环节,喻分享孔子加持的福慧。中新社记者看到,民众早早就排起长队,其中不乏父母抱着咿呀学语的孩童。今日恰逢周末,有不少学生结伴来参观祭祀大典。来自新竹的中学生李少羽从正献官手中领到糕后,深鞠一躬称,“谢谢孔子爷爷”。

为纪念孔子为人类作出的特别贡献,每年孔子诞辰日之际,世界各地孔庙均举办祭祀活动,祭拜者络绎不绝。就像专修汉语言文学的`虞乐怡观礼后所发的感概,“期盼儒学能深植于每个华夏子孙心中,成为重要的精神项目”。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