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宝的民俗作文(介休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

灵宝的民俗作文(介休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

首页写景更新时间:2023-05-22 06:27:41
灵宝的民俗作文(介休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

灵宝的民俗作文【一】

今天是正月十五,天气冷酥酥的,但我急切的想看社火,一点也不觉得冷,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看社火,我们来到市政府的门前,看到了很多人,真是人山人海,社火表演已经开始了,所有人都目不转睛的看着。

我赶忙挤到了前面,看到的是花环表演队,他们手中拿着自己的花环挥舞着,好像一朵朵鲜花竞相绽放。

远远望去,一辆花车过来了,原来是火车站幼儿园的花车,打扮得好漂亮呀!车身用鲜花和绿草装扮着,车的两排站着一群非常漂亮的小姑娘,他们向人们招手。好像在说:我们好幸福!

有一辆花车过来了,让惊叹的是,这车上爬着几只调皮可爱的小老虎,车上写的是山虎闹春。

接下来是尹庄村的表演,出来了一只海螺姑娘,后面是旱船表演队,一个个旱船花枝招展,里面都坐着一位漂亮的姑娘,拿着木浆向前滑去。

我比较喜欢的是涧口村的表演,首先是威风锣鼓队过来了,他们敲得锣鼓震耳欲聋,接下来的是一只老虎,他足足站满了一辆卡车,真是威风凛凛,,它的尾巴翘了起来,头高高的昂起,眼睛非常明亮,嘴巴张开的很大,露出了凶猛虎牙,我仿佛听到虎的哮声, 看着这个大老虎我想到了:在虎年老百姓的生活一定会虎虎生威,虎年大吉,幸福美好。

芯子表演队出场了,有神州八号奔月飞船、有一对憨态可爱的熊猫、木兰从军、白蛇传等等,其中我最喜欢的是神舟八号、奔月飞船,让我不由想到美丽的'月球上面一些美丽的的石头,我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也要奔上月球,去看那美丽的石头。

接下来的队伍还很长是宣传车,人们都四处散去,我也恋恋不舍的离开,我知道正月十五过完,社火闹完了,年就算是过完了,但人们的日子一定会向社火一样红红火火。

灵宝的民俗作文【二】

正月十三是全县的社火表演日,我们在家以逸待劳,只等锣鼓一响,就全家出动去观看。可等了半天,未曾听到“一分贝”的锣鼓声。我和姐姐、姥姥耐不住性子,抢先一步到了广场。

哇!广场上可真热闹呀!有打气步枪的、有套圈的、有放风筝的……真是人山人海,连“原子”都没有立足之地了。姥姥见有小孩放风筝,也给我买了一个,正巧这时表姐和妈妈赶来了,便领我们去社火接待点旁等候。半小时过去了,我们连社火的影子都没看到。我哪有这个耐心再等,广场上有那么多好玩的东西,我的手早就痒痒了。

于是,我和妈妈来到气步枪的`摊点旁,在几家摊点旁徘徊了好一阵子,终于选中了一家,摊位上的枪是崭新的,因为新枪瞄的更准。我上去买了十发子弹,然后瞄准……“砰!”气球爆炸了。我旗开得胜,开门红之后,又连着买了十发子弹,这次我用手枪扫射,“砰!砰!……”在连串的气球爆炸声中,把那个摊主和旁观者惊得目瞪口呆。真过瘾啦!终于美美的过了一回枪瘾。

这时锣鼓声声,鞭炮连天,妈妈急忙把我拉到社火摊点旁,可过了好一阵子,社火还是神龙见首不见尾。真是雷声大雨点小。此时广场上的人已经非常“萧条”了。无奈,我便和妈妈放风筝去了。

放风筝时,我先仔细观察了一下风向,哦,吹的是西北风,我便从东南方向开始放,可风筝飞不起来。是我的技术问题还是风向的问题?我换遍了“八方”,都是一个结果——飞不起来。看来是我的技术问题。去年我还放的老高的,唉!没想到“事别一年,不可同日而语”呀!

看着其他的孩子风筝飞的一个比一个高,一个个都乐得屁颠屁颠的,这无疑是给我的闷气火上浇油。妈妈要给我拍照,我哪有这等心情,便悻悻的回家了。

灵宝的民俗作文【三】

鼎湖湾风景区,属国家2A级旅游区(点),位于灵宝市西阎乡文东村北 600米处,北濒黄河,东西长约3600米,南北宽约1800米,总面积约1万亩。原为大面积荷塘, 1960年前后,因三门峡大坝拦洪致使荷塘被毁。在此后的十多年间,地下泉涌,土肥水丰,草木丛生,芦兰疯长,蛙鸣鱼跃,鸟语花香,形成了鱼网环绕、苇路纵横、荷香婷婷、蒹葭苍苍的梦中绿园。

如今,万亩湖面上,千万只燕子飞来绕去,和苇中的白鹭、天鹅、鱼鹰、野鸭等各种水鸟组成了珍禽集体舞,而水上芦苇、马兰、荷花等绿色植被在黄河风的吹拂下,波浪起伏,水、草、鸟布景天然,形、声、色赏心悦目,游人荡舟其间,完全会被满目苍翠中充盈的灵光宝气、紫气祥云所陶醉。

唐代诗人李白曾在此写下“鼎湖流水清且闲”的诗句。明代诗人彭刚则写下“鼎湖烟树接孤城”的诗篇;唐代诗人姚合在此写下《题河上亭》“亭亭河上亭,鱼踯水禽鸣。九曲何时尽,千峰今日清。晨光秋更远,暑气夏常轻。杯里移墙影,琴中有浪声。岸沙连砌静,渔火入窗明。来此多沉醉,神高无宿醒”。

灵宝的民俗作文【四】

说到社火时,一般也就到了我们大家盼望已久的新年了,每年一到正月初四、五时,社火也就要耍起来了.可今年,不知为什么每个村里都不耍社火,那热热闹闹的那种喜庆劲儿就大大减少了,我们等啊等,等了二十多天,也没等出一c场社火来,眼看就要开学了,我们大家不再盼了,也不再想了,可当离开学还有三四天时,我们村里每人收了二十多块钱,请来了一个社火队,想让大家放松一下、热闹热闹。

那天,人居然非常之多,社火队来了之后,停了几分钟。演员们全化好妆,换好服之后就开始表演了了。最先上来的是一个漂亮姑娘,第一个节目是“火红的日子”,开头就得红火的。这不,姑娘们拿着火红的扇、腰里系着红红的红丝带,扭起来了,那场景真是太热闹了。刚一开始,大伙就开始欢呼、鼓掌。到了下一节目,就是一个姑娘唱歌。哎呦,那声音模仿得很像,唱歌者一点儿也不拘束,他们的那种豪放劲,不加任何修饰,让我们感觉很自然,看起来很有吸引力。

接下来,精彩的节目一个又一个,不过令我记忆犹新的,是那一个小品,它的名字叫做“举起手来”,最开始,放的扫荡音乐和我们所说的“汉奸”一起出场了,起初,那音乐声再加上那走的像蛤蟆一样的那个“汉奸”,让我们忍不住就发笑 。紧接着,就是扮演日本太君的出场了,他一出场,我们全场哗然一笑,没想到竟然装得这么像,接下来的一系列动作也都很像,让我们笑个不停。接下来的节目一个比一个更精彩。

社火差不多演了两个小时就完了。虽然节目很少,但是内容相当丰富、充实,这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灵宝的民俗作文【五】

端午节有许多的习俗,如吃棕子、赛龙舟等。在我妈妈的故乡——三明就有一种“插茱萸”的习俗。

茱萸是一种草,它细细长长的,又是绿油油的。每到端午节,当地的老人们就会在自家的每一个门的两旁都插上一秼茱萸,以求神灵保佑平安。

有一次端午节,我们一家人回到了三明。那天,我第一次看到外公、外婆插茱萸。只见外公搬来一节长梯,在门的旁边(门框前架好,然后小心翼翼地拿出一秼茱萸草,拜了拜天,口里念念有词,然后慢慢地爬上梯子。最后,外公仔细找这门边的裂缝,等到找到了裂缝之后,再把那一秼茱萸草插上去,然后下来。

我们和外公在远处得意洋洋望着大大小小的门上被我们用心插上的茱萸。微风徐徐吹过,门旁的茱萸在微风中轻轻摇摆着身体,好像笑这对我们说“放心吧!我一定回保佑大家平安的!”

这就是我的家乡的端午节习俗之一—插茱萸。但是,随这时代的进步,越来越少人会要想要插茱了。

所以,我向大家提议:大家要保持这种习俗把古老又悠久的习俗一代又一代地传下去。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